影子作業

影子作業

影子作業,就是老師明著說不留作業,卻給孩子和家長以其他形式留的家庭作業。不少家長抱怨,與以前的“留作業”相比,如今國小的“不留作業”,不僅沒減輕孩子課業負擔,反而讓家長更痛苦糾結,由“拼孩子”擴大為“拼家長”,“影子作業”使全家生活如同“打仗”。 簡單說,影子作業就是老師不布置作業,而家長得買課外練習讓孩子做。

簡介

影子作業 影子作業

影子作業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全國各地中國小校從幾年前就開始實行“嚴控中小學生作業量”的“減負令”,明確規定:“國小一、二年級不留書面家庭作業;三、四年級家庭作業不超過40分鐘;五、六年級家庭作業不得超過1小時。”

老師也一再在班級群里反覆強調,“我們不留作業”,卻通過“e校通”每天給家長手機發“學習目標”,乍一看,好像哪一項都不是要寫的作業,可實際上,要完成老師的每一個要求,都得下不少功夫。雖說是自願,但孩子如果不按“學習目標”在家練習,根本過不了關,只能默默看著老師給得滿分的同學拍照、曬在微信群里……上峰的嚴令被機智的老師用“網際網路+”的新思維輕鬆化解,小孩子和家長原先的忙和累,依然照舊。

現象

影子作業 影子作業

影子作業這些隱形的作業,讓家長又愛又恨:一方面幫家長指出一條“贏在起跑線”的“秘笈”,似乎“多寫多練,成績就好”;另一方面也“催”得家長為之揪心不已、疲於奔命,因為“總有人比你更拼”。

要完成老師發的作業要求,一晚上就全搭進去了。家長坦言,老師在留作業時往往會指出,有的是自願的,有的是“有能力的孩子”選做的。但是大家都認為自己的孩子不比別的孩子差,人家做了我們也應該做,造成孩子的作業“似乎總也寫不完”。

每天圍著孩子的作業忙得團團轉,家長們私下裡怨聲載道:“這些作業分明是給家長留的啊!”“現在的老師什麼都不管,把教育的責任都推到家長身上了!”

回應

影子作業 影子作業

影子作業朱穎當了10多年國小老師,在她眼中,十幾年來,作業其實並沒有太大變化,變的只是與家長的溝通方式。

以前我們每堂課後,也要求孩子回家複習舊課、預習新課,並請家長督促。朱穎說,只是從前,家長和老師的溝通方式比較單一,有的時候只有通過一學期一次的家長會,家長才能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和老師的教學內容。其實每次家長會後一段時間,往往會感覺到學生有些改觀,能看出是家長回去督促學習的結果。”但這種改觀,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越來越不明顯。現在不同了,有了QQ、微信、校訊通等即時通信方式,老師每天都能將教學的進度、學生的表現等全部反饋給家長,家長也能了解到其他孩子的學習情況,“每天都有通知和反饋,大家全都能看見,家長也喜歡比較,就會感到緊迫和焦慮。”

在天津一所知名國小當了十幾年班主任的王老師說,現在教育部門規定“一、二年級不得留書面家庭作業”,對老師確實提高了要求,到底能不能讓孩子在課堂上就把知識全部學會,王老師表示,“人的記憶是有曲線的,這是教育規律。”課上學會了並不代表孩子真的掌握了,學習應該有個反覆的過程,因此“每天家長陪孩子回顧一下在學校學習的知識,特別是在孩子剛上國小的前兩年,其實是很有必要的”。

父母和孩子一起複習,一方面可以增進親子關係,另一方面能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複習舊課、預習新課”的學習習慣。“作業的形式有很多種,孩子也各有差異,不該一刀切。”王老師說,比如今天教了5個生字,有的孩子全記住了,有的孩子回家就忘了2個,“那么家長可以問問孩子記住了多少,並不是每個孩子都需要抄寫多少遍。”

觀點

影子作業 影子作業

影子作業家長們認為,從評價方式上看,老師還是鼓勵學生回家多寫多練,練得越多,老師給孩子的獎勵就越多。而且,表面上看,國小一二年級考試不許打分,不允許搞成績排名,但事實上,老師會暗示家長,多少分以上算“優”、多少分以上算“良”,每次單元測驗的成績都要計入期末成績,只有每次考試都是“優”的學生才能參評“好兒童”。

一位教育專家表示,說到底還是指揮棒的問題,只要成績仍是評價學生的最重要的指標,老師和家長就不可能真正放鬆。

北京一位家長則感嘆,連習主席都說“中國孩子玩得太少了”,可見在中國讓孩子“玩”是一件多么困難的事啊。

建議

既然改變不了現狀那就不如改變自己。對學校來說,應徹底改變教師考評方案,變“唯班級成績論英雄”為更全面、客觀地全方位、多元化評價老師,消除教師對學生成績提心弔膽心理。對家長來說,望子成龍觀念也應與時俱進,不斷吸納現代家教理念,只要孩子肯出力各行各業都有“龍鳳”,名牌大學不是成功的必然因素。家長更應認識到,培養孩子做人是目的,提升孩子全面素養是根本;暫時的學科成績並不能說明孩子將來是否成功,做人與綜合素養才是孩子未來成功的決定因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