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訓練說

形式訓練說

形式訓練說源於德國心理學家沃爾夫(Woiff)所提出的官能心理學,把遷移看成是官能通過訓練而得到改善來實現的。

基本信息

簡介

人的心智是由許多不同的官能組成的,不同的功能活動相互配合就構成各種各樣的心理活動。各種官能可以像訓練肌肉一樣通過練習增加力量(能力)。根據這種理論,在學校教育中,傳遞知識遠不如訓練官能來的重要。知識的價值在於作為訓練官能的材料。但在20世紀初以後,形式訓練說不斷遭到來自心理學實驗結果的駁斥詹姆斯用記憶實驗證明,記憶能力不受訓練的影響,記憶的改善不在於記憶能力的改善而在於記憶方法的改善。桑代克通過實驗發現,訓練可以遷移到類似的學習活動中,不相似的學習活動之間卻無遷移現象。因此,形式訓練說的假設缺乏足夠的實驗依據和現實依據,其對遷移的解釋是從唯心主義的觀點出發的。

詳細說明

形式訓練說形式訓練說
形式訓練說源於德國心理學家沃爾夫(Woiff)所提出的官能心理學,把遷移看成是官能通過訓練而得到改善來實現的。訓練是提高心理官能能量的手段和方法。詹姆士的實驗表明:記憶能力不受訓練的影響,記憶的改善不在於記憶能力的改善,而在於記憶方法的改善。
形式訓練說是最早的一種學習遷移理論,至今在歐美盛行了約200年。它是以官能心理學為依據,認為人的各種活動都由相應的官能所主宰,各種官能分別從事不同的活動,例如,利用記憶官能進行回憶活動,利用思維官能從事思維活動。官能即注意、知覺、記憶、思維、想像等一般的心理能力
形式訓練說認為遷移要經過一個“形式訓練”的過程才能產生。對官能的訓練就如同對肌肉訓練一樣,而得到訓練的官能又可以自動地遷移到其他活動中去,即一種官能改進了,其他所有官能也會在無形中得以加強,如記憶官能增強以後,可以更好地學會和記住各種東西。
形式訓練說認為,要發展和提高各種官能,除了“訓練”之外,沒有別的辦法,如感覺是越用越敏銳,記憶由記憶而增強,推理能力、想像能力則由推理和想像而長進,這些能力如果不用,不訓練,便會變弱的。官能訓練注重訓練的形式而不注重內容,因為內容是會忘掉的,其作用是暫時的,而只有通過這種形式的訓練而達到的官能的發展才是永久的,才能遷移到其他的知識學習,會終生受用。形式訓練說認為,遷移是無條件的、自動發生的。

評價

形式訓練說重視能力的培養和學習的遷移,強調對於有效的記憶方法、工作和學習的習慣以及一般的有效工作技術加以特殊訓練,這些都是有積極意義的。但是,“心智”的各種官能是否可以分別訓練使之提高,從而自動地遷移到一切活動中去。但該學說缺乏充分的科學依據,所以引起了一些研究者的懷疑和反對。早期的以及近現代的心理實驗研究都對這一學說提出了挑戰。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