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語東部方言

彝語屬於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族文字是一種音節文字,形成於13世紀。彝語有六種方言。東部方言又分滇黔次方言、滇東北次方言和盤縣次方言。

基本信息

概述

彝語東部方言,是彝語的一種方言,主要分布在雲南省東北部和中部、四川省南部、貴州省西部、廣西壯族自治區西部,使用人數約有120萬。操這種方言的人自稱“諾蘇”/no˥su˩˧/、“納蘇潑”/na˧su˧pʰo˥/、“納潑”/na˥pʰo˥/等。分布範圍東至貴州黔西、關嶺、廣西隆林;南至雲南師宗,與東南部方言區按界;西至雲南安寧、元謀,分別與南部方言區、中部方言區按界;北至雲南永善、巧家、昭通,與北部方言區接界。

劃分

彝語東部方言內部差別明顯。分為三個次方言、十個土語。
一、滇黔次方言:主要分布在雲南省東北部和貴州省西部。水西土語:貴州畢節、黔西、金沙、大方、織金、納雍、清鎮和雲南鎮雄一帶。分為黔西、畢節、大方三個次土語。
烏撒土語:貴州威寧、水城、赫章和雲南彝良、會澤、宣威一帶。分為威寧、赫章、恨可三個次土語
芒部土語:雲南鎮雄、威信和貴州赫章一帶。
烏蒙土語:雲南昭通和永善的部分地區。烏蒙是昭通的古稱。
二、滇東北次方言武祿土語(黑彝,納蘇):雲南武定縣、祿勸縣、元謀、尋甸、祿豐、會澤一帶。
巧武土語(甘彝,納羅、阿羅):雲南巧家縣、武定、祿勸、元謀、會澤一帶。
武定土語(紅彝,乃蘇):雲南武定、永仁、祿豐一帶。
尋甸土語(葛潑):雲南尋甸縣、祿勸、會澤、嵩明、瀘西、師宗、羅平、彌勒一帶。
昆安土語(撒梅等):雲南昆明的安寧市和楚雄彝族自治縣的祿豐一帶。
但、盤縣次方言、盤縣土語:主要分布在貴州盤縣的盤南和盤北以及雲南的富源、羅平一帶。分為盤南、盤北兩個次土語。
另有車蘇等支系,語言上接近東部方言,但是分布在彝語其他方言區內。

文字

受漢文化的影響,東部方言區很早以前就使用毛筆,所以書寫講究筆鋒,筆畫講究曲線和波浪形,筆畫比其他方言多。不同支系之間文字也有差別。黑彝土語區通用老彝文,有大量古籍和金石銘刻流傳於世,如《西南彝志》。
除彝文以外,武定、祿勸一代的彝族基督徒還使用一種由柏格理苗文改造而成的拼音文字來書寫祿勸彝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