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石路面建設與養護

《彈石路面建設與養護》是由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黃曉敏、張長生。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彈石路面建設與養護》以彈石路面(塊體路面)的設計、施工和養護方法為主要內容,以雲南省的傳統彈石路、整齊塊體彈石路為基礎,結合具體的工程項目實例,詳細敘述了彈石路的設計方法和施工養護技術,以及彈石路的相關技術標準和檢驗評定指標。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彈石路面建設與養護彈石路面建設與養護

第一節 概論
第二節 彈石路發展沿革
第三節 結構組成及適用範圍
第二章 彈石路面建設
第一節 結構和計算
第二節 材料要求
第三節 鋪築工藝
第四節 檢驗與質量評定
第三章 彈石路面養護
第一節 養護內容和病害界定
第二節 病害的調查和處理
第三節 彈石路大中修工程施工要點
第四節 養護質量檢測與評定
第四章 彈石路面的效益與效果分析
第一節 彈石路面的經濟效益分析
第二節 彈石路面的環保效益與環境保護
第三節 彈石路面的路用效果分析
第五章 新材料彈石路面
第一節 新型功能混凝土
第二節 高聚物材料混凝土
第三節 穩定土基層
第四節 新型基層外加劑
第六章 彈石路面建設養護案例
參考文獻

文摘

①畫出所需修補坑槽的輪廓線。②沿所畫輪廓線翻除彈石,開挖至坑底穩定部分,其深度不得小於原坑槽的最大深度。③填人填料並夯實。④重鋪彈石。對於因基層局部強度不足等使基層破壞而形成的坑槽,應先處治基層,再修復面層。
(2)翻漿
因基層水穩定性不良或含水率過大造成的翻漿,應翻除彈石後,挖除全部鬆軟的基層部分,將基層材料晾曬乾,並適當增加新的硬粒料(有條件時應換填透水性良好的砂礫或工業廢渣等),分層壓實後再恢復彈石面層。
因雨季引起的翻漿應根據情況採取以下方法予以處治:
①換填砂礫。
②加深邊溝,並在翻漿路段兩側路肩上交錯開挖30-40cm的橫溝,其間距為3-5m,溝底縱坡不小於3%,溝深根據翻漿情況確定。如翻漿嚴重,除挖橫溝外,還應順路面邊緣設定縱向盲溝。
(3)沉陷
因路基不均勻沉降而引起的局部路面沉陷,若土基和基層已經密實穩定,不再繼續下沉,可只將砂墊層進行調整,再修補面層;對含水率和孔隙比較大的軟基或含有有機物質的黏性土層,應對基層進行換填處理,換填深度應視軟層厚度而定。換填首先應選擇強度高、透水性好的材料,如碎石土、卵礫石、中粗砂及強度較高的工業廢渣,且要求級配合理。
(4)車轍
因車輛行駛推移而產生的車轍,應將出現車轍處的彈石翻起,重鋪砂墊層進行調平後,再鋪砌彈石;路面受橫向推擠形成的橫向波形車轍,如果已經穩定,在挖除彈石後,可將凸出的部分削除,然後填補墊層砂再鋪彈石;因面層與基層間有不穩定的夾層而形成的車轍,應將彈石挖除,清除夾層後,重鋪彈石;由於基層強度不足,水穩性不好,使基層局部下沉而浩成的車轍,應先處治基層。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