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度相對數

強度相對數

強度相對數,表示在一定範圍內,某現象的發生數與可能發生某現象的總數之比,說明某現象出現的強度或頻度。例如:某部隊某年發生菌痢136人次,該部隊同年平均人數為14,080人。痢疾發病率=136/14080×10000‰=9.66‰,即平均每千人中有9.7人發病。

基本信息

計算公式

強度相對數(率)表示在一定範圍內,某現象的發生數與可能發生某現象的總數之比,說明某現象出現的強度或頻度(即頻繁的程度)。計算公式為:強度相對數=某現象的發生數/可能發生某現象的總數×100℅(或1000‰)
例如:某部隊某年發生菌痢136人次,該部隊同年平均人數為14,080人。求該部隊的痢疾發病率。痢疾發病率=136/14080×10000‰=9.66‰
即平均每千人中有9.7人發病。

醫學套用

強度相對數強度相對數
在醫學上常用的強度相對數有患病率、感染率病死率死亡率及人口自然增長率等。計算公式如下:
某病患病率=某病患病人數/調查人數×100%
某病發病率=某期間內某病新病例數/同期間內平均人口數×100%
某病感染率=帶有某種病原體人數/檢查人數×100%
某病病死率=死於某病人數/某病患病人數×1000‰
某病死亡率=某年某地某病死亡人數/同年該地平均人口數×100%
出生率=某地某年活產數/該地同年年平均人口數×1000‰
死亡率=某地某年死亡人數/該地同年年平均人口數×1000‰
自然增長率=某地某年活產數-死亡數/該地同年年平均人口數×1000‰=出生率-死亡率
表示每年每1000人口增加的人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