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高村

張高村坐落於新垛鎮,緊挨曹吉村,施家橋村,新東村,物產豐富,物產豐富,人好,物華天寶;村內企業:水泥廠,農具廠,骨粒廠,金屬製品廠;主要農產品:大蒜,山霉,菠菜,洋薊,枇杷,芫荽葉,大蔥;村內資源:鈷,鐵釩土,鍺,磁赤鐵礦,鋇長石,銅;村里單位:張高村糧站,張高村民兵連。

基本信息

村情概述

江蘇省泰州市興化市新垛鎮張高村由張家尖、西高莊兩個自然村合併而成,全村有13個村民小組,2503人,耕地面積2533畝,2006年人均純收入4360元。
張家尖自然村位於新垛鎮東北,陸路距長約6.5公里,水路距長約7公里,由高家舍、董家垛、張家尖3個自然村舍10個村民小組組成。1958年建張尖大隊,1983年體改時更名為張尖村。北瀕興鹽界河與鹽都縣大岡鎮抬頭村隔河相望,東與東高分界,南與西高接壤,西與曹家自然村毗鄰,水陸交通便捷,興化市出海主水系雌港河穿境而過,全村自來水、電力設施配套,程控電話、有線電視普及,農業基礎設施完善,小型集貿市場繁榮興旺,工業項目有煤球、制香、釀酒、糧食加工、食品加工、軋花、織布、針織等,此外該村有150餘戶常年有人在外經商。
西高莊自然村位於新垛鎮東北部,陸路距長4.8公里,水路距長5公里,由西高莊、高家舍、新唐舍3個自然村3個村民小組組成,1958年建隊為西高大隊,因重名、更名為西高莊大隊。1983年改稱今名。東與李施自然村分界,南與李方自然村毗鄰,西於磚瓦二廠、北孫自然村隔雌港河相望,北於張尖自然村接壤,陸上有新垛至張尖、新垛至徐高的公路,多數村民忙時在家種田,閒時外出經商。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本縣。2006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2.5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18.36%。該村目前正在發展茶葉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茶葉、蠶桑產業。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92.00畝(其中:田25.00畝,地67.00畝),人均耕地0.92畝,主要種植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3,200.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700.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7.00畝,主要種植八角等經濟林果;其他面積800.00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9年底,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無路燈。全村有25戶通自來水,有15戶飲用井水,有2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有27戶通電,有13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3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2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0戶。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未硬化;距離最近的車站15.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5.00公里。全村有機車6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0戶,到2009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有27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17戶,共鄉村人口67人,其中男性36人,女性31人。其中農業人口67人,勞動力40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是傣族、彝族混居地),其中傣族1人,彝族7人,漢族59人。
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40人,參合率59.7%;享受低保10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5公里,距離鎮衛生院25公里。

農村經濟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9.0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5.00萬元;畜牧業收入4.00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65頭,肉牛7頭;工資性收入5.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25.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4.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8人,在省內務工0人,到省外務工28人。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勐乃國小,中學生就讀到正興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13公里,距離中學25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8人,其中小學生5人,中學生3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6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16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38.6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年末集體總收入0.02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方式公開。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離鄉鎮較遠,經濟發展無支柱產業;產品結構單一;交通不便、信息閉塞,難以準確把握市場信息;農田水利基礎設施薄弱,缺少項目開發資金和技術。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積極爭取上級資金支持,不斷完善道路、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引進技術資金,開發當地土地、林業資源,發展支柱產業;調整產品結構;在保證糧食產量安全的前提下,加大經濟作物和畜牧業發展力度;主要發展茶葉、桑樹等種植(其中:完成種植茶葉100畝、桑樹40畝),以及發展養蠶、雞、豬等養殖業為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