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頭村

抬頭村

山東 歷史悠久的騰飛村鎮

基本信息

山東省萊西市河頭店鎮抬頭村

抬頭村地理位置抬頭村地理位置
村莊由來

明朝年間,張姓由掖縣遷此建村。傳說此地有“點將台”,故村名台頭。後取強盛之意,改為抬頭村。

政區人口

地處河頭店鎮南10公里處,東鄰萊陽市的曹家屯村,南鄰小河崖村,西鄰洙河,東鄰蓬水路。逢陰曆三、八趕集,交通方便。2004年全村有220戶,720人,有耕地面積1440畝,其中窪地1000畝、丘陵地440畝。

經濟狀況

村莊經濟以糧、油、蔬菜、水果為主。加強水利設施建設,改造、新挖小型塘壩5處,新建機井6口,保證了農業生產基本實現旱澇保收局面。先後建冬暖式大棚50多個,嶗山式大棚20多個,以西紅柿為主的大棚蔬菜和大棚草莓,遠近聞名,大部分銷往萊陽、海陽、文登、蓬萊等地,每畝年純收入在5000~10000元。到2004年有果園面積250畝,其中梨園100畝、蘋果園150畝。引進豐水、綠寶石等梨新品種,蘋果以紅富士為主,產品全部銷往外地。果園每畝年收入在3000~8000元。有年出欄300頭以上的生豬養殖場1處,年出欄在50頭以上的養殖戶4戶,一次出欄1000隻以上的養雞戶7戶。
農業生產發展帶動了全村其他行業發展。全村有農藥、化肥銷售點3處,日用品商店4處,換麵點1處,飲食店1處,農機維修點1處,機車維修點2處,木業加工點1處,鐵門加工點3處,從業人員20多人。2004年新引進200多萬元冷藏加工廠已投產。

社會事業

農戶生產、生活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截止到2004年,戶買轎車4部,麵包車3部,大型農用車、機械14部,小型農用機械3000多馬力。有線電視、電話入戶率達80%以上。村民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改變,村民遵紀守法、鄰里和睦、尊老愛幼。

山東省膠南市寶山鎮抬頭村

抬頭村地理位置抬頭村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

抬頭村位於寶山鎮政府駐地北7公里處,北臨膠州,在西福山的東南角下。膠南至膠州公路直通村內,為抬頭村的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國家青萊高速公路就從抬頭村後經過。

名稱溯源

據傳,明洪武二年(1369年)安、馬兩姓從雲南遷來立村,取名安馬村,後因村莊坐落於較平坦的嶺坡上,形如台,故取名台頭,後演變為抬頭。

人口組成

該村以周、李、董三大姓為主,尚有安、譚、蔣、劉、王、綠、魏等姓氏村民。

人口耕地

截止到2004年,村內共有310戶,988口人,土地面積4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積2600畝。

經濟概況

該村山嶺面積廣闊,資源豐富,有充分的開發潛能。土地肥沃,水利設施齊全,糧食、林果、黃煙.、畜牧是該村的支柱產業。截止到2004年,發展107楊樹林1400畝,魚塘46畝。2004年村民人均純收入3800元。

文明進步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村莊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面發展。抬頭村成立了青島高標準社區衛生服務站,為村民的醫療保健和就醫提供了方便。全面落實獨生子女獎勵待遇。“十星級文明戶”、“五好家庭”逐年遞增。

獲得榮譽

該村先後多次被膠南市命名為“文明村莊”、“五個好黨支部”、“先進基層組織”、“平安示範村”,被青島市政府命名為“文明單位”等榮譽稱號。

山東省即墨市王村鎮抬頭村

村莊由來

據傳:明洪武時(1368~1398),高、藍、王、傅姓等相繼遷來定居。因地處為防倭而築的烽火台以東,取村名台頭,後演變為抬頭,含有勞動人民嚮往翻身作主人的意願。同治《即墨縣誌》標作抬頭。

政區人口

即墨市王村鎮轄村。在王村西南4公里,大橋灘東岸。全村有耕地面積1611畝。2006年,全村共有446戶,總人口為1405人,其中勞動力人數有930人。

經濟發展

2006年,全村糧食總產量達到655噸,經濟總收入為1620萬元,人均純收入為6126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