缸顧鄉

缸顧鄉

缸顧鄉地處江蘇省興化西北部,缸顧鄉共8個行政村(18個自然村),138個村民小組,5500餘戶,2.1萬人口。區域面積4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6萬畝,水面4萬餘畝,2006年實現經濟總量6.97億元,人均純收入6950元。缸顧鄉自然環境優雅,兩湖兩河環抱(東臨蜈蚣湖,南接平旺湖,北有大溪河,西連下官河),地理位置十分優越,水陸交通便利,省二級公路(大興金公路)穿境而過,西接淮江高速、東連寧靖鹽高速,通村公路全面硬質化。

基本信息

缸顧由來

美麗傳說之鄉-----缸顧,自古曲折離奇、文明傳說。宋德佑二年(1276年),江東(吳江)騷亂,浙江寧安府(今杭州)醴陵侯後裔孫顧六三,時任省元四品官居蘇州盤門,是宋朝的忠臣良將,被元兵追殺至江邊,進退無路。“江上無舟楫,上游浮缸瓮”,為避兵燹戰禍,牢記先祖遺訓,顧六三夫婦,臨死不屈,在吳中(蘇州)乘瓮順水流淌,聽天由命。元兵見此大怒,用亂箭直射缸瓮,留下108個箭眼,有缸為證。缸瓮借箭力,北渡過江,淌至興化城北40里處的湖村(今蜈蚣湖畔的缸顧莊),荒無人煙,茅草叢生,顧六三夫婦落腳此地,棲身作息,居於孤湖之墩,隱居不仕,棄政為民,將湖埨村改名缸顧莊。歷史上的李春芳宰相、解縉大學仕、顧梓河黃仲則顧碩任大椿、宗臣等知名大人物在顧氏族譜中有詳細記載,缸顧的風水、風情、風光獨好,至今成為佳話傳頌。

資源產業

缸顧鄉缸顧鄉

缸顧鄉規模雖小,但自然資源豐富,圍繞濕地保護與濕地開發相結合原則,突出發展高效規模農業,先後建成萬畝無公害水產品生產基地、萬畝貢禾牌優質大米生產基地、萬畝雙低油菜生產基地、五千畝蔬菜生產基地和五千畝經濟林木生產基地。同時確立工農並重、農工接軌的發展思路和招商、親商與興商、富商並重的服務理念,放手發展民營企業,拉動經濟發展。列統企業楚水絹紡廠爭創省級龍頭企業,2008年將跨進億元企業行列;中裕油脂有限公司是全市最大的植物油生產廠家,具備年加工3萬噸菜籽的生產能力;京谷精製米廠金田野糧油副食品有限公司等企業快速發展,已成為全鄉工業經濟不可忽視的增長點。缸顧鄉人文薈萃,文化底蘊濃厚,現存有700餘年的顧氏族譜和宋明匾牌。全鄉環境優美,景色怡人,自然資源與旅遊資源融為一體,國家五級生態旅遊資源原生態“千島菜花”,萬畝連片,氣勢恢宏,風光無限,全國一絕,吸引眾多名人前來觀光採風,第一批國家級土地復墾開發整理項目落戶缸顧。美麗傳說之鄉——缸顧,正以嶄新的面貌展現在人們眼前。

農業發展

缸顧鄉以高效農業規模化為重點,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不斷拓寬農民增收空間,加快農村小康進程。缸顧鄉堅持以高效、外向、生態觀光農業為發展方向,引領現代農業經濟的發展,著力在“建基地、創特色、樹品牌、產業化”上做文章。2008年缸顧鄉新發展連片蔬菜大棚50個,百畝示範桑園1個,萬隻草雞養殖場1個,百畝河藕塘5個,增加精養魚塘4000畝,並通過培育亮點,不斷放大效應,儘快形成特色優勢;同時,在鞏固放大原有“貢禾”、“冠禾”精製米商標的基礎上,2008年重點包裝東旺蔬菜。

缸顧鄉充分利用各村自然資源、交通區位、產業基礎等優勢,大力推進農產品加工建設,除促進“大地藍”形成桑、蠶、繭、絲、被產業鏈外,缸顧鄉工作主要放在引進蔬菜加工廠、加快水產品市場建設、繼續提升油脂加工和精製米加工等方面。缸顧鄉還圍繞濕地保護與濕地開發相結合的原則,努力抓好四大基地建設,即突出以鄉養殖場和缸顧村為重點的萬畝無公害水產品養殖加工基地、以東旺為重點的萬畝高效觀光農業示範基地、以東羅為重點的千畝桑蠶——萬隻草禽高效主體種養基地、以夏廣為重點的五千畝濕地經濟林木和農產品加工基地,達到村村有亮點,片片有特色。

農村建設

缸顧鄉缸顧鄉

為貫徹落實市新農村建設推進會議精神,放大中央和省、市領導來鄉考察調研效應,進一步改善農村面貌,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鄉黨委、鄉政府決定從4月份開始,用6個月的時間在全鄉農村開展村莊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現提出實施意見如下:

一、村莊環境整治的要求:村莊環境集中整治實行整體推進與重點突破並舉,在全面進行整治的基礎上,重點抓好東羅、東旺、仲家、缸顧、夏廣等新農村建設先行村和交通要道村,同時明確東羅村作為我鄉參加全市村莊環境集中整治先行試點村。

二、村莊環境整治的目標:1、河水清暢,河岸整潔。河道、溝塘無淤積,水面無水草雜物,河岸無垃圾,無臭水溝塘,無污染物直接排入河道,村莊河道有管護措施。農戶安全飲用水率達100%。2、道路寬暢,路面硬化。村內主要道路寬3米以上,巷道硬化率達到100%。村內主幹道每50米設有一盞夜間照明路燈。3、村莊淨化。配備專(兼)職保潔人員,村內有足夠數量的垃圾箱(池),有長效保潔措施。對垃圾實行集中處理,做到公共場所、道路兩側、房前屋後無垃圾,柴草集中堆放。排水暢通,雨後村內無積水。家禽家畜圈養,無散養家禽。4、消滅露天糞坑。所有糞坑深埋封口,露天糞坑取締率100%。新建集中居住區推行農戶單建衛生廁所,老村莊集中居住區推行戶廁改造和新建公共廁所,並對糞便定期清理利用,禁止排入河道。5、村莊綠化。村莊周圍、道路、河道兩側及村內公共活動區域種植樹木和花草,並落實養護制度。村莊綠化率達到30%,道路綠化率達到100%。

6、房屋外觀整潔。村內無危房,無違章搭建,電力電訊廣播電視等線路架設規範、整齊。7、村莊有整治規劃。完成村莊建設規劃編制,村民新建房屋建到規劃點上。每個行政村建有符合要求的村部。

環境整治

缸顧鄉缸顧鄉

一是全面清理。全村共遷移草堆565個,豬舍188個,露天糞坑(缸)386個,清理垃圾250頓,疏浚生產河道7條2600米,合計土方13000方,用工近100個先後打撈水花生等水上飄浮物8次。二是組織拆遷。5月1日以來,在鄉黨委、政府的全力支持下,利用3天時間拆遷23戶47間房屋,之後,該村根據村莊整體規劃的要求,又拆除危房9戶27間。三是大力新建。到18日為止,該村總計投入資金170萬元,新建了24座公廁,垃圾房8個,添置垃圾箱45個;新扛土方19500方,澆築村莊主幹道428米,支幹道8500米,合計20140平方;實施牆體塗刷28000平方;新建健身廣場1個,籃球場1個,涼亭1座,駁岸180米,新澆路崖1200米,綠化面積16000平方。

歷史文化

缸顧鄉缸顧鄉

顧氏族譜不僅記敘了顧氏歷代人生繁衍,而且完整地記載了顧氏家族的興衰沿襲、名人官祿、鄉土風情和歷史沿革。原著顧梓河(明朝宰相李春芳的同窗好友),木刻宣紙印製,原版十二卷,按12地支排列。曾幾何時有人出資幾十萬元收買,都未為之感動,不少知名人士、學者、領導到缸顧都為之一睹為快,感嘆叫絕。歷史上的李春芳宰相、解縉大學仕、顧梓河、黃仲則、顧碩、任大椿、宗臣等知名大人物在顧氏族譜中都有詳細記載。顧氏族人保存了一部完整無缺,原版正宗的族譜,實屬罕見,族譜中充分反映了缸顧的起源、演變、發展,記錄了人文薈萃及自然景觀,具有較高的歷史研究價值。

缸顧,自古以來就是歷代文人墨客薈萃之地。宋朝以來,曾有八人受歷代皇帝賜授匾牌五塊半,宋朝皇帝趙禥賜給缸顧時夢拱“開科第一”;明朝皇帝朱元璋賜顧師魯、顧師勝二兄弟的“寵錫”、“忠孝同胞”;嘉靖年間賜顧士奇“冠楚廉能”;清朝乾降年間賜顧九苞學冠東南”;賜顧符真顧於觀顧錫爵陸淪浪李沂李嬋六人的“詩畫名家”匾牌中有三人出自缸顧。據《興化縣續志》第一冊坊表中記載,興化城四牌樓歷代皇帝所賜匾牌4塊半出自缸顧,目前“開科第一”、“寵錫”兩塊匾牌真跡仍存缸顧莊(分別源於缸顧的顧氏、時氏族譜記載)。

旅遊觀光

缸顧鄉缸顧鄉

千垛菜花觀景區座落東旺村東側,總面積近萬畝,菜花觀光核心區4600畝。千垛菜花自然景觀形成於750年前,有史家學者《方壺封神》為證,千垛與溝河交錯其中,垛閣環水,景色怡人。有“煙花三月下揚州,四月菜花看缸顧”的美稱。千垛菜花的美景早已形成,“不識廬山真面貌,只緣身在此山中”,缸顧的千垛菜花吸引了國內外許多專家學者、文人墨客的注意力,他們觀光採風、考察、遊玩,高興而來,滿意而歸。2006年省攝影家協會在東旺千垛菜花觀光旅遊區成功舉辦攝影競賽開拍儀式,香港學者稱這裡是絕代景色,如此大面積千垛環水全國僅此一處。2007年4月7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紀委書記賀國強在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中組部部長李源潮和省委書記梁保華等領導的陪同下,到這裡視察調研黨的組織建設和新農村建設工作,同時指導高效觀光農業的發展。2006年4月15日,鄧小平長女,中國著名書畫家鄧琳來缸顧採風。其間,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農業與資源經濟系教授羅思高先生和中國科學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生導師張林秀女士等專程來此考察觀光農業。

每年都有幾萬遊人觀光採風,為進一步發展特色觀光旅遊農業,在市委、市政府以及市旅遊局的指導和關心下,投資興建20多米高的觀光瞭望台,鋪設500餘米的木棧道,配備了水上游小木船和農家樂休閒娛樂餐飲等配套設施,每年4月登上觀景台,臨高極目遠眺,滿眼儘是金黃色的菜花,形成一道獨特的自然風景,身臨其境,心曠神怡。許多遊客一睹為快,讚不絕口,流連忘返。著名文學家梅汝愷先生觀景後,欣然揮筆,寫下佳作《菜花贊》 ,相關菜花攝影圖片在國內外多種著名雜誌上刊登,缸顧千垛菜花全國一絕。媒體稱“興化油菜全國掛帥,缸顧菜花名揚天下”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