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鐵石[中國國畫家協會理事]

張鐵石[中國國畫家協會理事]
張鐵石[中國國畫家協會理事]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張鐵石 生於1969年,字樹洲:祖籍山東東阿人。中國國畫家協會理事,中國書畫院一級美術師,張鐵石先生退役分配到平陰縣文化館,從事藝術創作工作。告別了緊張的軍旅生活,擁有了充分的學習時間和平台。他就象一匹脫韁的駿馬,懷著對藝術追求的無比熱情,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之中,對石濤先賢的畫語錄更是每一字,每一句的參悟、學習,從而得以入其堂奧。更可貴的是在學習先賢的同時,通過自己的寫生、創作、總結,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論見解。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張鐵石 生於1969年,字樹洲:祖籍山東東阿人。中國國畫家協會理事,中國書畫院一級美術師,他的繪畫世術取材廣,筆路寬,意趣濃,時代感強,力求通過畫面傳達對自然景物的情感及其美學理念與時代氣息。擅於運用虛實、隱顯、疏密、聚散、對比...的相輔相成的藝術手法,強調<<景外之意,意外之妙>>;的藝術效果。作品多次參加全國、省、市畫展,部分作品被外交部作為禮品使用,被中南海、榮寶齋收藏,作品傳入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家。

泰山門票所採用的就是他畫的作品。

泰山雲步橋飛瀑 泰山雲步橋飛瀑

人物生平

張鐵石先生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山東漢子。無論從外表和內在的氣質方面都透出山東人特有的純樸、善良、執著、勇敢……這從張先生的繪畫作品中就能充分的品味出來。

張鐵石先生出生在書香世家,乳名"鐵頭",從小愛好廣泛,對武術、音樂、舞蹈、美術等都有濃厚的興趣。他的父親發現他對中國山水畫有著特殊的悟性和愛好,很小就把他送到地方名士張鶴聲先生門下學畫。在張老師的悉心教導下,張鐵石先生對中國傳統繪畫有了系統而深邃的學習和繼承。他由明唐寅、文徵明入手,直追元宋,於清初石濤先賢歸。特別是對石濤先賢的繪畫作品和理論更是敬佩有加,起筆名鐵石。"鐵"字是對親人的尊敬(鐵頭的乳名是奶奶起的),"石"字就是對石濤的敬仰。

泰山松瀑圖 泰山松瀑圖

他反對從單純的技法上去解析繪畫作品,更反對把繪畫技法的變化當作創新,強調學習傳統繪畫應從心源中去參悟,應多注重對先賢內在情感的研究。所謂"夫畫也心畫也",作品是先賢們內心世界的跡化。中國畫發展幾千年,先賢們通過觀察,寫生,創作,總結了多種表現技法。各種技法的形成、發展又逐步完善了各種技法的內在聯繫及用筆關係、結構關係等等。然而,技法是為人的心畫創作服務的,先賢如何感悟自然、抒發情感,並且創造新的表現形式從而更深刻的表達自己,是我們學習的重中之重。所謂潑彩、潑墨,就是潑情潑韻。沒有對傳統的深刻、客觀的學習繼承,沒有對生活的熱愛和觀察,就不可能潑出情、韻來。單純地從技巧去潑,雖能成畫,但平淡無味,不足以觀。

他認為對待用筆也是如此,先賢總結了一些執筆、運筆的規律。作為初學者,按規律學習,能克服用筆的很多毛病,然而筆墨——性情也!每個人的性格不同,對生活的感悟不同,用筆的力量、速度、節奏、變化及所表達主體的意象就不同。筆墨當隨時代,就是講這個道理。新中國二十世紀的青年就應該有新時代的理解和表現,在繼承和發展的道路上,創造出新的國畫藝術作品。

藝術貴在思想,表現貴在意象。意象和抽象是兩個概念。抽象是藝術技巧的分析,意象是創作本源(也就是人)的分析。抽象是表現手段,意象是表現理念。有了明確的表現理念,運用不同的表現手段,達到本源的表現目的。抽象和具像是相對而言的,即當一種抽象的表現符號被大家能具像的接受時,它就是具像的。中國傳統繪畫發展到清代,已經形成了非常個性,成熟的表現符號。不強調對景寫生,而是用不同的抽象符號來表現,強調意象,參悟自然的法理。表現形式強調線的運用,同時又賦予了線的多種內涵。正是這種特點,使中國繪畫擁有廣闊的表現空間。作為一名從事國畫藝術的工作者,時代性是最基本的責任。怎樣立足於國畫的特點,創造出時代筆墨、時代語言、時代符號、時代作品是當代每位國畫藝術工作者的時代命題。

1998年,在家庭條件非常艱難的條件下,他懷著對藝術的無比熱愛和追求,向同事借錢湊足學費,前往山東省工藝美術學院國畫系深造學習。張鐵石先生在學校學習非常刻苦、勤奮,得到了山東書畫名家郭志光、解維礎等老教授的賞識和偏愛。在老先生們的悉心教導下對近代國畫大師李可染、傅抱石、何海霞等的作品進行了客觀深入的研究學習,時常忘記了吃飯睡覺。郭志光老師對他提出的學習問題傾心傳授,解維礎老師更時常親自動筆相授。這使張鐵石先生的畫藝大增,此後他又前往北京拜訪了中國當代著名大師吳冠中先生,請教中國畫的發展方向問題。並拜訪了中央美術學院油畫抽象藝術表現大師張元教授請教當代西畫和國畫抽象藝術的表現差異。雖然張鐵石先生的繪畫還處於具像的形式美和抽象的意境美的探索過程中,但他近兩年的作品已經使我們明顯感受到他的藝術正在通過不懈的努力,艱苦的奮鬥,正在逐步走向成熟。

人物事跡

字樹洲。一九六九年出生於山東省平陰縣。

2000年畢業於山東省工藝美術學院美術系,現為中國書畫院一級美術師,中國國畫家協會理事,中華藝術交流學會山水畫創作室主任,創作作品主要以泰山為主題,有泰山之子之美譽!

2005年中央電視台對其進行專訪,並在CCTV網站隆重推介,中國文化報專題報導,並以“論當代書畫藝術的商業價值”為題發表專題評論,應邀在榮寶齋舉辦了中國書畫家名家邀請展——張鐵石畫展,得到了首都書畫界同仁的廣泛認同。2009年8月應秦皇島美術家協會、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北戴河服務局、中華全國總工會北戴河療養院和國家水利部北戴河療養院的共同邀請,在北戴河書畫展覽館隆重舉辦張鐵石“泰山情”專題畫展。原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全國人大副委員長鄒家華觀看展覽並題字讚揚。為中央電視台、中央辦公廳、人民大會堂、中國外交部、國務院事務管理局等創作多幅巨幅山水,出版《張鐵石寫生集》、《鐵石山水精品集》、《張鐵石精品集》、《張鐵石水墨小品集》、《張鐵石泰山情山水畫專刊》等。

相關報導

泰山,乃“五嶽之首”,是中華民族的象徵,是東方文化的縮影,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寄託之地,歷代文人黑客對泰山推崇備至。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傳為佳話,杜甫“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盪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當會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眾人傳誦。在繪畫作品中,能把泰山畫得如此生動傳神的不多,而長在泰山腳下專畫泰山的青年畫家張鐵石絕對是獨占鰲頭的一個。古人說“在心為志,發言為志”,又說“言為心聲”,應該說這“言與心”的關係並非特指詩歌,而包括一切藝術,自然也包括被稱為無聲之詩的丹青,欣賞張鐵石畫作不禁會讓人想起這段話。

張鐵石作品賞析

張鐵石作品 張鐵石作品

中國著名美術家

美術家是社會分工細化的產物,具有較高的審美能力和嫻熟的創造技巧並從事美術創作且有一定成就的美術工作者,是進行美術創作的主體,作為創作主體所具有的構成因素中,發達的審美感受能力、創造性的想像、豐富的情感和嫻熟的美術表現技巧是美術家的主要內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