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錘秀

張錘秀

張錘秀,1915年7月出生於懷忠鎮虹橋村一個貧苦家庭。張錘秀兄弟3人,他排行第二。父親為養家餬口,外出做工,積勞成疾,1925年就去世了。母親艱辛地撫養了3個未成年的孩子,飽嘗人間疾苦

基本信息

經歷

當井岡山鬥爭的烽火在永新燃燒時,13歲的張錘秀在哥哥張成秀的影響下參加了村兒童團。1930年6月,他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3年3月,18歲的張錘秀已長得人高馬大,在擴大紅軍運動中,他帶領本村幾位青年參加了永新游擊大隊。1934年2月,他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5月,張錘秀任紅六軍團十七師四十九團排長,在反“圍剿”戰鬥中,他衝鋒在前,屢立戰功。1935年11月,紅二、六軍團奉命進行新的戰略轉移,開始長征。1936年7月紅二、四方面軍在甘孜會師後,他擔任紅十師第二營營長。隨後,部隊又從甘孜繼續北上。是年10月22日,紅一、二、四方面軍在陝北勝利會師。不久,他被調到中央步兵學校上乾大隊任中隊長。1937年1月,進入紅軍大學學習。

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抗大學員紛紛要求奔赴抗戰前線。1937年11月底,張錘秀接受組織上分配的任務,到達湘贛邊界協助收編南方游擊隊的工作。由於張錘秀等人的努力工作,湘贛游擊隊整編進行得很順利。1938年1月,這支400來人的隊伍開赴抗日前線。是年年底,張至秀任新四軍一支隊二團一營營長,率部在蘇南地區活動。1939年春,他任二團參謀長。1940年“月他擔任了新四軍一支隊新一團團長,經歷了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 “皖南事變”後,他先後擔任了新四軍第七師五十六團團長,皖十二軍區和支隊參謀長,新四軍七師、第十九師參謀長等職,為抗擊日本侵略者而英勇戰鬥。

抗戰勝利後,他又為推翻蔣家王朝而南征北戰,先後參加了孟良崮、解放濟南、淮海等戰役。1949年2月,他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第九兵團第二十七軍第八十師師長。

淮海戰役結束後,八十師開往宿東整訓,準備南下渡長江作戰。1949年4月20日晚10時,八十師開始渡江。經過連續8晝夜的渡江及東進追擊作戰,他的部隊戰功卓著,在兵團授予的4個“渡江英雄”稱號中,八十師就獨占3個。此後,張錘秀又率八十師參加了淞滬戰役,為解放大上海做出了貢獻。

紅軍

1950年11月,張錘秀調任二十六軍副軍長,同時奉命入朝作戰。在朝鮮戰場上,二十六軍共進行大小戰鬥565次,斃傷俘敵20447名,擊落擊傷敵機242架。二十六軍的防禦陣地被敵人稱為“攻不破的鐵三角”。張錘秀傑出的軍事指揮才能,贏得了全軍上下的讚譽和志願軍總部的好評。他也得到了應有的榮譽,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自由獨立二級勳章和國旗二級勳章各1枚。 1952年6月,二十六軍奉中央軍委命令回國。1953年5月,張錘秀任二十六軍代理軍長,主持全軍工作,不久任軍長。1955年4月被授予少將軍銜。1969年10月,任濟南軍區副司令員。1975年8月任昆明軍區副司令員。1978年年底,我國政府對越南當局的挑釁做出了自衛還擊的決定。12月底張至秀率軍區機關部分人員到開遠開設軍區前線指揮所。他實地考察邊界一帶情況,精細地分析敵情、地形資料,權衡各種利弊條件,最後制定出能有力地懲罰越軍、實現中央決心、達到戰役目的的總體作戰方案。

1979年1月1日,中央軍委任命楊得志為昆明軍區司令員。楊得志對張錘秀負責制定的對越作戰方案予以肯定,經軍區黨委研究決定後,上報中央軍委。2月初,中央軍委批准了昆明軍區的西線作戰方案。不久,楊得志因患重病離開戰區,中央軍委命令張至秀代理司令員,指揮對越自衛還擊西線戰役。西線部隊在張錘秀的指揮下,連續作戰17天,突破越軍防禦縱深40餘千米,殲滅越軍12300餘人,造成從四面威逼安沛、河內之勢,圓滿地完成了黨中央、中央軍委賦予的作戰任務。

1980年1月,張錘秀任昆明軍區司令員。他是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十二屆中央委員,十三和十四屆中顧委委員。

抗日戰爭

抗日戰爭

抗日戰爭,張錘秀被派往新四軍,歷任第一支隊2團中隊長、偵察參謀、營長、團參謀長、新1團副參謀長、團長。新1團是在皖南組建的,是從第一支隊1團分出來的部隊。皖南事變前夕,新1團駐守在新四軍軍部雲嶺的正北方之南陵縣峨嶺。

1941年1月4日,新1團從峨嶺出發,7日至大康王東南地段,皖南事變爆發,當面交鋒之敵是國民黨軍第52師,新1團奮起反擊,戰鬥持續到深夜,形成對峙狀態,由於張錘秀指揮得當,新1團傷亡較少,3個營仍保持完整建制。8日拂曉,張錘秀率新1團向敵攻擊,並向東南方運動。黃昏時分,張錘秀趕到支隊部,傅秋濤對他說:張團長,命令你團擔任掩護主力突圍的任務,待支隊部和老1團通過後,你們隨隊跟進。張錘秀即率新1團在敵軍包圍圈內,從東北面返回東南面,重新奪回原占領的陣地。完成掩護任務後,新1團的電台被打壞,1營與團部失去聯繫,原定撤退道路,已被敵軍控制。部隊在磅山與敵苦戰,團政委和參謀長負傷。12日凌晨,張錘秀率新1團向西北方向突圍,部隊推進3公里時,新任團政委犧牲。突圍戰鬥進行了7天7夜,在銅陵、繁昌之間過江,全團僅餘200多人。張錘秀餘部夜行曉宿,化整為零,分散行動。有一次敵軍搜山,張錘秀和警衛員隱蔽在水塘的蘆葦里,在水中站了半天,幸免於難。至2月底,張錘秀餘部到達皖中根據地。

張錘秀後來擔任新四軍7師56團團長、19旅參加解放戰爭,張錘秀擔任華東野戰軍7縱19師參謀長、副師長、9縱26師師長。1948年10月30日,張錘秀接縱隊命令,率9縱26師急行軍10天,南下奔襲黃伯韜兵團,占領新安鎮、阿湖地區。黃兵團發現我軍南下,即向徐州收縮,26師奉命追擊。到11月11日下午,同兄弟部隊一起完成了對黃兵團的合圍。12日部隊對黃伯韜兵團發起總攻,縱指命令26師拿下徐井崖。他指揮76、78團主攻,77團為二梯隊。兩支突擊隊左右開弓,全殲守敵44軍150師450團,俘獲上校團長等600餘人。之後,縱隊聶鳳智司令員電令26師及配屬81團攻擊敵64軍指揮所。張錘秀命令3個團從叄面同時發起攻擊,至次日上午全殲64軍軍部及1個團。

11月26日,26師奉命西進至徐州孤山集一線,頑強阻擊5晝夜,挫敗了杜聿明兵團南下增援黃維兵團的企圖。12月3日,26師在埋頭集超越西逃之敵。至此,26師和兄弟部隊完成了對杜聿明等3個兵團的戰役合圍,將20萬敵軍包圍在以陳宮莊為中心的50平方公里的地域內。1949年1月6日,我軍對杜聿明兵團發起總攻。他率部向左砦發動強大攻勢,迫使敵112師335團當日投降;10日猛攻大王莊、劉莊、趙莊,全殲敵12軍、47軍各一部,俘敵12軍少將副軍長於一凡;協同兄弟部隊拔除了淮海戰役最後一個據點劉集,俘敵74軍中將軍長邱維達等2000餘人。上海戰役中,張錘秀率部迅速穿插攻擊,進入外灘、南京路一線,圓滿完成攻占市區的戰鬥。張錘秀後擔任叄野27軍80師師長。

抗日戰爭

1950年,張錘秀入朝作戰,任志願軍27軍80師師長。未經作戰升任志願軍26軍副軍長。第二次戰役,26軍與美1師作戰,因88師部隊未趕到,228團陣地被敵突破,敵大舉突圍南逃。此時未到26軍發起總攻時間,張錘秀果斷命令部隊出擊,但76師出擊兵力分散,火力組織不嚴密,無大戰果。77師229團與敵遭遇,組織失當,攻擊受挫。230團未能攻下指定高地,231團行進遲緩,未投入戰鬥。此次作戰,我軍機動慢,反坦克火力和防空火力弱,致使敵逃脫。第二次戰役,26軍作戰數十次,殲敵2000餘人,26軍陣亡1605人,負傷2504人,凍餓亡187人,凍傷5053人,被俘76人。第四次戰役,26軍抗擊西線進攻之敵,張錘秀率精幹人員組成一線指揮所,具體組織指揮部隊作戰。

他與軍長 、政委研究作戰方案,根據敵空軍、火炮、坦克占優勢的特點,貫徹積極防禦的方針,採取“兵力配備前輕後重,火器配備前重後輕”的部署,組成四道防線阻敵北進。阻擊戰鬥打響後,張錘秀總結了7條經驗教訓,剖析了美軍進攻作戰的戰術特點,提出了對策,指導了防禦作戰。他及時提出了作戰的5條方針,徵得軍長、政委同意,組織實施。戰鬥中他十分注重給敵空降部隊重大殺傷。一線阻擊十天,他將部隊轉移到二線,敵軍以4個師另1個團進攻,因各陣地彼此相互配合好,敵軍進攻了幾天,26軍仍確保主陣地不失。他繼續指揮了第3道防線和最後極限線的扼守。

此役,26軍取得了殲敵1.5萬,擊毀敵坦克、裝甲車76輛,擊落擊傷敵機16架的重大戰果,威震朝鮮,志願軍司令部向全軍通令嘉獎。作家巴金以26軍某連7班在212高地英勇殲敵兩個連的阻擊戰為背景,創作了小說《團圓》 ;電影工作者又以小說為主線改編為電影《英雄兒女》 。第五次戰役,張□秀指揮一梯隊渡過漢川江,占領橋頭陣地,指揮作戰殲敵600餘人。平康、金化防禦戰,張錘秀協助軍長張仁初指揮西方山陣地爭奪戰,迫敵退縮。他協助軍長張仁初指揮進攻雞雄山,重創韓9師,斃傷敵2300人,使韓軍兩個團基本失去戰鬥力。26軍共作戰565次,斃傷敵2萬人,擊落敵機59架,擊傷183架,擊傷擊毀坦克137輛,擊傷擊毀汽車121輛。26軍傷4993人,亡2795人。

個人榮譽

一級解放勳章

1952年軍長張仁初回國休養,張□秀代軍長,他和軍政委李耀文曾向金日成匯報26軍在朝鮮作戰情況,金日成聽完匯報後,宴請了張錘秀和李耀文,並陪他們看電影。張錘秀獲二級自由獨立勳章、二級國旗勳章。

回國後,張錘秀先後擔任26軍軍長和68軍軍長。1967年春,68軍駐守江蘇徐州。“造反派”經常藉機製造停車事件,鐵路運輸瀕臨癱瘓。周恩來打電話把張錘秀請到北京,當面交代說,徐州地處叄省交界,徐州樞紐站戰略地位十分重要,中央決定將徐州鐵路地區的軍管工作交68軍負責。

張錘秀回徐州後堅決執行總理指示,制止武鬥,平息派性,狠抓思想政治工作,周密部署各項生產和工作,徐州地區的鐵路運輸逐漸恢復了正常,周總理十分滿意。張錘秀升任濟南軍區副司令員後,曾兼任山東省委副書記。他調任昆明軍區副司令員後,曾兼任雲南省委副書記。1982年他升任昆明軍區司令員,同時兼任雲南省委書記,1984年4月、5月,張錘秀先後組織指揮了西南邊陲自衛反擊作戰。他精心部署,多次親臨前沿督查指揮。我雲南邊防部隊迅速出擊,英勇奮戰,徹底粉碎了敵軍處心積慮策劃的“MB─84”戰役計畫,消除了敵軍盤踞在我境內的據點,收復了領土,共殲敵7000餘名。張錘秀是中共11屆、12屆中央委員。張錘秀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