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茂昭

張茂昭(762年-811年3月9日 ),原名張升雲,字豐明。奚族乙失活部人。唐朝中期將領、藩鎮,義武節度使張孝忠之子。 張茂昭早年為父效力,官加檢校工部尚書。張孝忠去世後,他獲朝廷承認,接管義武軍,封延德郡王。兩年後,進位義武節度使。張茂昭忠於朝廷,在唐德宗、唐憲宗在位時兩次入朝覲見,頗受寵遇,累加同平章事、太子太保等銜。元和五年(810年),奉命討伐叛亂的成德軍節度使王承宗,於木刀溝大破成德軍。因功加檢校太尉兼太子太傅。 其後,張茂昭舉家入朝,打破了安史之亂以來河朔藩鎮父死子繼、斷絕朝貢的局面。被授為河中節度使,旋即再度入朝。元和六年(811年),張茂昭病逝,年五十。冊贈太師,諡號“獻武”。

人物生平

勤王立功

張茂昭原名張升雲,他少年時性格沈毅,頗通詩書。唐德宗時,張升雲在其父義武節度使張孝忠麾下效力。

建中三年(782年),在“奉天之難”期間,張升雲隨河東節度使馬燧攻涿州(今河北涿州)、莫州(今河北任丘),神策軍行營招討使李晟則率兵至易州(今河北易縣)、定州(今河北定州),企圖斷絕叛亂的幽州節度使朱滔的援救。

建中四年(783年),張升雲與李晟圍攻朱滔所任命的易州刺史鄭景濟於清苑(今河北保定),數月無法攻克。是年五月,朱滔親率步騎一萬五千人援救清苑,大敗李晟軍,迫使其退保易州,張升雲則逃奔滿城(今河北滿城)。 後以軍功升為檢校工部尚書 。

接管義武

貞元七年(791年),張孝忠去世,德宗任命邕王李諒為名義上的義武節度使,而授張升云為定州刺史、左金吾衛大將軍、義武節度觀察留後,封延德郡王,成為實際上的繼承者。至貞元九年(793年)二月,張升雲正式進位為義武節度使 。次年,德宗賜張升雲名茂昭(《舊唐書》記載賜名在張孝忠去世後,但《實錄》、《舊唐書·德宗本紀》、《資治通鑑》等均記載此事在此年 ) 。其後被加授檢校僕射、司空等職。

張茂昭之弟張升璘素來厭惡成德節度使王武俊的為人,曾在座上辱罵他。王武俊大怒,出兵襲擊義武軍轄下的義豐(今河北安國市區)、安喜(今河北定州市區東)、無極(今河北無極)等縣,掠走萬餘人。張茂昭率兵環城固守,派使者懇切致歉,王武俊才算罷休。

恭順朝旨

貞元二十年(804年)十月,張茂昭入朝,在德宗面前敘述河北各藩鎮的狀況及西北邊事,以示忠於朝廷。德宗大為喜歡,說:“遺憾見到你太晚了!”特別賜宴於麟德殿,又賜他良馬、甲第以及豐厚的器幣,並將太子李誦(即唐順宗)之女晉康公主(即襄陽公主)許配於其三子張克禮。 德宗正將重用張茂昭,不幸於次年駕崩。張茂昭入太極殿哭吊,每至朝時、晡時祭奠之時,都悲慟至極,朝臣都讚許他的忠貞誠懇。

唐順宗繼位後,張茂昭進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檢校司徒 ,奉旨回鎮赴任。順宗賜女樂二人,張茂昭上次上疏推辭。等到宦官奉命載女樂至其宅第時,張茂昭又表示:“天子的女樂,不是臣下應該見的。當年汾陽(郭子儀)、鹹寧(渾瑊)、西平(李晟)、北平(馬燧)都立下大功,自然應該接受這樣的賞賜。現在下臣我為述職而入朝,怎能受此厚賞?以後還有立功之臣,陛下用什麼來獎賞他們?”順宗聞訊後,對他深加禮遇,最終同意所請。順宗又賜張茂昭安仁里的宅第一所,他也堅決推辭。

元和二年(807年),張茂昭五次請求入朝覲見,最終獲唐憲宗允準。十月,張茂昭抵達京師長安,停留數月後,憲宗命他回到鎮所。張茂昭請求在朝任閒散官職,憲宗不允,並加張茂昭為太子太保,再次命他回鎮(據《資治通鑑》等記載,元和二年的八月,張茂昭與幽州節度使劉濟、成德節度使王士真因私怨而發生爭執,交替上表請求朝廷懲治對方。憲宗還命給事中房式為幽州、成德、義武宣慰使,前往勸解 。而關於張茂昭此次入朝的時間,《舊唐書·憲宗本紀》等則置於元和元年十月 )。

進討成德

元和五年(810年)正月,憲宗命河東(治太原府,今山西晉源鎮)、河中(治蒲州,今山西蒲州鎮)、振武(治朔州,今山西朔州)、義武諸鎮為恆州(今河北正定)北道招討,合軍討伐叛亂的成德節度使王承宗,張茂昭奉命後善治廩廄,設定烽火亭,整修道路,以待諸軍。時值元宵佳節,四鎮官軍會師於定州,全都由義武負責招待。義武的軍吏認為這些是外軍,請求禁止張燈,張茂昭說:“河東、河中、振武三鎮的兵馬都是官軍,怎么能夠稱作外來的軍隊呢!”命令點起燈來,不禁止人們夜行,不關閉坊里的大門。一連三晚,都像平時一樣,也沒有人膽敢大聲喧鬧。 但討伐軍進展緩慢,張茂昭與河東節度使范希朝進兵至新市鎮(今河北新城鋪鎮)後,便未能前進。

三月,王承宗因義武是討伐軍主力,特率精騎二萬來犯,越過木刀溝(自河北行唐縣南承滋河,東流經新樂縣南,至安平縣東北注入滹沱河故道),與官軍展開大戰。張茂昭親自披甲上陣,以其子張克讓、族子張克儉、外甥陳楚為先鋒,與諸軍分左、右兩翼力戰。當時矢如雨下,河東大將李光顏、李光進 、朱邪執宜等也率兵死戰,大敗叛軍,斬首萬級 ,王承宗僅以身免。 史稱“累獻戎捷,幾覆承宗”。

七月,朝廷因要全力討伐淮西節度使吳元濟,因此決定放棄成德,下詔赦免王承宗。張茂昭因功被加封為檢校太尉兼太子太傅。

舉族歸闕

自安史之亂以來,河朔藩鎮割據,斷絕朝貢、父死子繼,只有張茂昭請求舉家入朝。河北各藩鎮交相派使者前來勸阻,張茂昭都不肯聽從。憲宗本不允,在他四次上表請求後,才於元和五年(810年)的十月命左庶子任迪簡為行軍司馬,前往代替張茂昭。張茂昭將易州(今河北易縣)、定州的帳簿文書和鎖頭鑰匙悉數交給了任迪簡,打發他的妻子兒女率先上路,還說:“我讓你們先離開,是不想讓自己的子孫後代沾染上污濁的習俗,這樣我就無憾了。”

張茂昭行至晉州(今山西臨汾),又被任命為檢校太尉兼中書令、河中尹,充任河中、晉、絳、慈、隰節度使(河中節度使),隨行的將校也都被授予官職 。

是年十二月十二日,張茂昭自河中入朝。按舊例,逢雙之日皇帝不坐朝。憲宗為寵待張茂昭,在當日特別開延英殿召見他,問對許久才作罷。又上表請求將祖父和父親的骸骨遷移到京兆府安葬。 他自此便未再回到鎮所。

疽發病逝

元和六年(811年)二月十一日(3月9日),張茂昭頭生毒瘡,病逝於京師長安務本里的家中,享年五十歲。憲宗為他輟朝五日,冊贈太師,賜賻絹三千匹、布一千端、米粟三千碩,由朝廷承擔喪葬費用,並命京兆尹負責監護喪事,賜謚“獻武”。 是年十月,葬於京兆萬年縣的少陵原。

張茂昭死後,憲宗感念其忠誠,將他的兄弟子侄都授予官職。並下詔每年賜其家絹兩千匹,春、秋兩季分別發給。

主要成就

張茂昭忠於朝廷,早年曾參與討伐“奉天之難”中叛亂的幽州節度使朱滔。 接任義武節度使後,在唐德宗、唐憲宗在位時兩次入朝覲見,頗受寵遇。唐憲宗派宦官吐突承璀率河東、義武、盧龍、橫海、魏博、昭義六鎮討伐叛亂的成德軍節度使王承宗時,張茂昭率義武軍參戰,於木刀溝大破成德軍。 在張茂昭與父親張孝忠任內,義武軍逐步成為唐朝遏制河北三鎮的橋頭堡。

元和五年(810年),張茂昭舉家入朝,打破了安史之亂以來河朔藩鎮父死子繼、斷絕朝貢的局面。 也使義武節度使成為朝廷直接任命的藩鎮。

人物評價

李适:恨見卿之晚! ( 《 舊唐書 》引)

白居易:①陛下討伐,本委承璀(吐突承璀),外則盧從史、范希朝、張茂昭。 ( 《再言承璀疏》)②卿親率勁兵,誓平妖寇,竭股肱之力,中有奇謀,勵父子之軍,前無強敵,故能深入賊境,大破兇徒,殺傷既多,俘獲亦廣,具詳奏報,備見忠勞,眷屬之懷,發於寤嘆。 ( 《與茂昭書》)

李絳:伏以茂昭舉家朝覲,河北都無此例,雖本情自任不得,在外體殊可嘉稱,須降恩榮,以存激勸。 ( 《李相國論事集·張茂昭 》)

李純:張茂昭立功河朔,舉族歸朝,義烈之風,史冊攸載。如聞身歿之後,家無餘財,追懷舊勛,特越常典。 ( 《追(闕)張茂昭敕》)

王彥威:自兩河宿兵,垂七十年,王師憓征,瘡磐未息。及張茂昭以易定入覲,程權以滄景歸朝,故恩禮殊尤,以勸來者。 ( 《贈太保 於頔 謚議》)

殷璠:然精兵剽師、雲翔電合,張茂昭有木刀溝之勝,劉濟有饒陽、束鹿之防,高霞防(高霞寓)多獲鎧仗,田季安自辦餉億。 ( 《論鎮冀》)

權德輿:①以全才休績,保大宣力,戴翼天子,撫征諸侯。 ( 《贈太師貞武張公遺愛碑銘》)②能業其勤,載延其賞,克家稟訓,宣力撫封。 ( 《鄧國夫人谷氏墓志銘》)②太尉兵柄,中書理本。桓桓令君,宣令分閫。行旆搖搖,馬鳴蕭蕭。華袞九命,介圭三朝。乃率賦輿,乃頒詔條。先台諒(闕),霧霾蔽晦。詞極切劘,義形風概。皇明光宅,績用章大。恆碣之間,革車所會。蹈厲策勛,推授交代。皇用疇庸,遍登三公。毅然舉宗,來自山東。周有申伯,漢稱竇融。乃陟其明,於河之中。行道有福,為仁由已。哀榮思福,冠耀終始。少陵為谷,幽宅在此。中南如礪,令聞不已。刻銘泉壚,與天壤俱。 ( 《贈太師張公墓志銘並序》)

劉昫:①茂昭忠梗有禮,明禍福大端,近代之賢侯也! ( 《 舊唐書 》)②茂昭知止,終以善勝。 ( 《 舊唐書 》)

黃震:父子皆賢。 ( 《古今紀要》)

愛新覺羅·玄燁:茂昭四請除代,曰:“吾不欲子孫染扵污俗。”可謂不負國矣。 ( 《御批通鑑綱目》)

趙青黎:四請除代,不欲子孫染污俗,有若張茂昭。……藩鎮亦何負於朝廷。 ( 《 星閣史論 》)

逸聞趣事

據《盧氏雜記》所載,張茂昭常吃人肉。他入朝後,有同僚問他:“聽說尚書在節鎮時喜歡吃人肉,是真是假?”張茂昭笑著說:“人肉又腥又難嚼,怎么好吃。”

家庭成員

輩分關係姓名簡介
家世九世祖張奇北齊時官至右北平太守,封右北平王。
高祖父張靖契丹乙失活部酋帥。
曾祖父張遜契丹乙失活部酋帥。
祖父張謐官至平州刺史、開府儀同三司,追贈太子太傅。
父親張孝忠原名阿勞,官至義武節度使、檢校司空、同平章事,封上谷郡王。卒贈太師,諡號“貞武”。
母親谷氏左金吾衛大將軍谷崇義之女,封鄧國夫人。
同輩弟弟張茂宗娶唐憲宗之女鄭國莊穆公主,官至左龍武統軍。
張茂和官至諸衛將軍。
——配偶李氏滄州刺史李固烈之女,封衛國夫人。
子輩長子張克讓官至檢校工部尚書兼右金吾衛將軍,追贈尚書右僕射。
次子張克恭官至諸衛大將軍。
三子張克禮娶唐順宗之女襄陽公主。
幼子張克勤官至左武衛大將軍。
兒子張克從曾任少府丞。
張克正——

表格 參考資料:

史料記載

《贈太師張公墓志銘並序》

《舊唐書·卷一百四十一·列傳第九十一》

《新唐書·卷一百四十八·列傳第七十三》

《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八·唐紀四十四》

《資治通鑑·卷二百三十三·唐紀四十九》

《資治通鑑·卷二百三十四·唐紀五十》

《資治通鑑·卷二百三十五·唐紀五十一》

《資治通鑑·卷二百三十六·唐紀五十二》

《資治通鑑·卷二百三十七·唐紀五十三》

《資治通鑑·卷二百三十八·唐紀五十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