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洪良[河南理工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教師]

張洪良[河南理工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教師]
張洪良[河南理工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教師]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張洪良,男,漢族,1978年10月出生,河南省項城市人,碩士研究生,全國優秀教師,全國高校優秀輔導員。參加工作以來,先後擔任22個班級的輔導員工作。深入學生群體,引導學生積極向上,健康成長,所帶班級先後獲得“河南省先進班集體”、“校優秀黨支部”、“校先進班集體”等榮譽稱號。積極參加科學研究,發表學術論文3篇,參與省級和校級科研課題5項,指導學生完成“步步高”科技攀登計畫項目2項。

基本信息

媒體報導

全國優秀輔導員張洪良 全國優秀輔導員張洪良

作為一名學生輔導員,在他曾負責過的22個班級、600多名學生中,他熟悉每個班級、每個學生的情況,學生有什麼解不開的疙瘩都願意跟他說,並私下裡喊他“張哥”;曾經為了尋找一個無故離校的學生,他東奔西走,一天都顧不上吃飯休息;為了做好學校的本科教學評估工作,他堅守在工作崗位上,直到婚禮舉行的前一天才匆忙趕回家……他就是榮獲2007年“全國優秀教師”、“全國高校優秀輔導員”稱號的河南理工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青年教師張洪良。

自2003年參加工作以來,張洪良一直做學生輔導員工作。說到獲得的榮譽時,他淡淡地一笑:“我做的所有工作都是一個輔導員應該做的,許多輔導員比我優秀、比我做得好。”但是,當談到幾年來的輔導員生活時,他敞開了心扉,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學習生活情況……一幕幕往事詮釋了他對教育事業的忠誠和對學生真摯的大愛。

人物生平

為“迷惘”學子點亮成長心燈

作為政治輔導員,張洪良始終堅持把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作為學生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環。他說:“一個輔導員無論工作有多么辛苦,如果工作重心偏離了這個主題,那么注定不是一個合格的輔導員。所以說,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思想上,他時時嚴格要求自己,處處以身作則,以實際行動影響學生,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而且做得更好。

為了充分發揮社會實踐的政治教育功能,張洪良經常組織學生赴農村、廠礦、學校、社區開展實踐活動。為了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他帶領全年級同學到烈士陵園掃墓,組織學生黨員舉行入黨宣誓儀式,重溫入黨誓詞……涓涓溪流,匯成江河,這一系列工作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張洪良總是認真做好在優秀大學生中發展黨員工作,所負責班級畢業時黨員比例達到了60%。他還非常注重加強對學生黨員的教育和管理,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發揮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大學生正處在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顯而易見,我就是想通過各種方式,讓學生真正從思想上成熟起來,成為社會主義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張洪良說。

為“迷路”學子送去金色陽光

“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裡發出來,才能打到心裡去。”張洪良是這么想的,也是這么做的。他真誠的去關心學生,努力為每位學生撐起心靈的綠蔭。

2004年下半年,張洪良發現學生小李由於沉迷網路遊戲,繼而開始厭學逃課,後來自覺無顏面對父母和老師,11月份他離開學校不知去向。得知這個情況後,張洪良立刻與其家長取得聯繫,並馬上展開了尋找工作。由於學生本人不願意別人找到他,尋找沒有任何結果。心急如焚的小李父母幾次來到學校,並給小李寫了書信。在四處尋找無望的情況下,張洪良想到小李喜歡上網,就利用QQ在網上搜尋小李的身影,經常給他留言勸說。漫長的等待之後,小李終於出現在了張老師的QQ上。張老師立刻又把早已掃描好的小李父母的信給他傳了過去,並真誠地勸說小李早日回到學校。老師的苦心和父母信中深深的思念終於感動了小李,不久他又重新返回了校園。

“學生們還年輕,離家在外,如果遇到點什麼事自己把持不住,關鍵時候我們要在學生人生的十字路口當好引路人,為‘迷路’學子送去一縷金色陽光。”張洪良動情地說。

以摯愛為學生撐起愛的藍天

“輔導員工作是個良心活,就看你願不願意付出,願不願意投入最大的精力。其實做學生工作是有彈性的,你不願意付出也能混過去,但你願意付出,學生還是能感受到的。輔導員是值得投入時間和精力的工作,我總是憑良心做事。”張洪良從不隨意對待工作,也從不敷衍學生,他用摯愛為學生撐起了愛的藍天。

“輔導員工作千頭萬緒,我必須隨時準備處理學生的事兒。甚至吃飯、睡覺的時候都有學生找你。”張洪良說。為了儘快熟悉學生,他頂著烈日和新生一起軍訓;為了關心學生,他幾乎放棄了所有的節假日,放棄了許多和家人共享天倫之樂的機會……每當看到學生一個個走出自己的路,取得各種各樣成績的時候,他的臉上就寫滿了發自內心的欣慰和自豪。

為貧困學子擎起“愛心助學傘”

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救助工作需要特別的細緻和公正,為此他經常利用節假日、晚上等時間深入學生宿舍,準確掌握每一個貧困生的家庭情況,綜合利用國家、社會和學校的各種資助政策,幫助學生解決困難,為他們擎起“愛心助學傘”。

學生小劉家境貧困,性格內向。張洪良了解到他的情況後主動找小劉談心,幫他申請了助學貸款和勤工助學崗位,還有意識地讓他擔任班幹部,並不時自己出錢資助他解決生活問題。在小劉準備參加研究生考試期間,張洪良考慮到他沒有勤工儉學的時間,就承擔了小劉全部的生活費用。小劉在考取研究生後,心懷感激,執意要製作一面錦旗送給他,但被張洪良婉言謝絕了。張洪良笑著說:“幫助自己的學生,就像幫助自家兄弟一樣,怎么能夠圖感謝、圖回報呢?只有用無私的大愛才能換來學生的信任,才能引導學生健康成長。”

以學生成才為最大“收穫”

“看到我的學生如今都在工作崗位上取得那么好的成績,感到很欣慰,也很有成就感,這就是我最大的收穫。”張洪良說。張洪良善於總結工作中的經驗和規律,他把自己的“心得”寫出來,還出了不少成果。近年來,他參與河南省社科聯調研課題1項,獲得二等獎;在《河南教育》上發表文章2篇;指導學生“步步高”大學生攀登計畫研究課題2項;參與校教改項目4項,並獲得了良好的成績。他所帶的班級也多次被評為“河南省優秀班集體”、“校先進班集體”、“紅旗團支部”等。

張洪良用心服務的感人事跡,也得到了學校和上級教育部門的認同和褒獎。2004年至2006年,他連續三年被評為“校級優秀共產黨員”,2004年、2005年連續兩年考核優秀,被評為“校級優秀教師”,2006年被評為“校級優秀政治輔導員”。2007年,他被教育部授予“全國優秀教師”和“全國高校優秀輔導員”光榮稱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