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汝偉[醫生]

張汝偉[醫生]
張汝偉[醫生]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張汝偉(1894~1966年),名諤。江蘇常熟顏港人。幼年從唐君良為師,擅中醫內、婦、喉諸科。

人物簡介

初在家開業。20年代遷滬上行醫,業務鼎盛一時。曾執教於上海中醫專門學校。1923年任《常熟醫學會月刊》編輯。建國後,1956年受上海市衛生局之聘,任上海市中醫文獻研究館館員,上海醫史編輯委員會委員,上海市中醫學會聘為編輯委員會顧問。

張氏曾撰有醫著10餘種,其中刊行的有《咽喉病》(1933年),《養生須知》(1934年),《臨證一得》(油印本)。還撰有《醫學扶微》、《咳嗽辨證》、《壽碩醫話》、《中醫婦科學新編》等稿。

從醫醫案

案1畢×女28歲

張汝偉[醫生] 張汝偉[醫生]

組成:龍膽草2.4g山梔、鉤藤、生白芍各9g生石決明30g左牡蠣24g酒炒黃芩4.5g天麻3g大生地12g生甘草3g益元散(包煎)12g。水煎服。 功效:瀉肝平肝,滋陰退熱。

臨床套用:主治肝風內熱為患,發時手足痙攣拘急、小便黃赤、脈弦滑數等。張氏謂:方中龍膽草瀉肝之熱,天麻、鉤藤熄肝之風;大生地養肝以滋陰液,石決明、牡蠣鎮肝制木,白芍柔肝,山梔、黃芩清心肺之熱以養其子,生甘草和中健胃。

治驗舉例

張氏曾治朱姓病兒,4歲,初患身熱,經他醫疏表後,熱退數日,忽發痙攣,手足拘攣一團,不能動彈,發數分鐘即平,始而1日1次,繼而1日數次,再進而為1小時數次,痛苦萬分。小便黃赤,脈弦滑數。屢醫無效。張氏用上方以治,1帖知,二帖已,即愈而不復發。

二、疏風養榮湯

組成:炒荊芥、炒防風、炙竹茹各4.5g玉桔梗、粉前胡各3g川貝母、炒陳皮各6g仙半夏、紫丹參、京玄參各6g。水煎服。

功效:疏風養榮,化痰理氣

臨床套用:主治產後冒受風寒、微熱頭痛、咽痛口噤、痰多、舌苔薄白、脈弦數等症。方中荊芥、防風炒後,可熄營中之風;前胡、桔梗,一降一升,以開肺氣;川貝母、竹茹、廣陳皮、半夏以化痰理氣;丹參活血祛瘀;玄參滋陰清熱。

治驗舉例

張氏曾治青年婦女產後20餘天,中風襲寒,頭痛微熱,咽痛,口噤不開。咽痛,但吹藥無法吹入,痰從口角流出,痛苦不堪。苔白,脈弦數,渴不多飲,痰多。乃投以上方治之,再診服藥後咽痛較減,口仍噤,為頰車傷。仿牙癰外症治法,予以疏透泄風。藥用僵蠶、大貝母、炙甲片,以祛風開閉;當歸、首烏、川芎,以養血活血;射干、桔梗、玉蝴蝶,以宣透邪熱。仍用蔓荊子、防風,以疏散風邪。三診:標症已除,口開能食,惟產後營血大虧,血不養筋,故用四物湯去生地加阿膠、丹參以滋陰養血,且以活血,仍參用宣透熄風之法,前後治法井然有序,故取效頗捷。

三、鎖喉風內外效方

組成:(一)鎖喉風內服方:陳膽星、九節菖蒲各3g竹瀝半夏、象貝母、光杏仁、全瓜蔞、炒丹皮各9g生枳殼4.5g炒僵蠶9g薄荷葉2.4g。水煎服。

(二)外吹藥:1.自製霹靂散:醋煅牙皂角60g薄荷葉15g皂礬3g,研末候用。2.烏牛散:烏牛糞尖(瓦上焙燥)60g生石膏(尿浸1年)30g(礱糠拌煨,去外面硬蓋用),飛青黛3g冰片0.9g。共研細末,貯用。3.柳華散:生蒲黃、甘中黃、烏牛糞尖各30g人指甲3g水飛青黛30g。各研細末,絹篩篩過,加上梅片1.5g也研貯用。4.珠黃散《絳囊撮要》:犀牛黃、冰片、珍珠、煅石膏。

功效:滌痰開閉,祛風散結。

臨床套用:主治鎖喉風(又名咬牙風),喉頭內外疼痛紅腫,胸悶氣緊,呼吸短促,語聲難出,吞咽困難,口噤如鎖,牙關拘急等病症(類似現代醫學扁桃體周圍膿腫,(咽後壁膿腫等)。上述內外治方,著重採用祛除風痰,清咽利膈之品,張氏並強調指出:喉症必須使用吹藥,方獲捷效。

治驗舉例

張氏曾治中年婦女,患鎖喉風,喉聲如鋸,張口不能合,但以手指喉不能言語,氣息急促,有立刻氣閉之狀,恐開方服藥,一時不及,當即吹入自製霹靂散合烏牛散,約2分鐘嘔出膩痰,稠粘如糊者半痰盂許,始能合口言語,又服湯方1劑即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