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景仁

”五年,罷兵,入為翰林直學士。 ”景仁率易,少周密,對曰:“二十餘事。 ”十年,兼太常卿,學士、同修國史如故。

基本信息

張景仁

北齊學者

張景仁[1],濟北人也。幼孤家貧,以學書為業,遂工草隸,選補內書生。與魏郡姚元標、潁川韓毅、同郡袁買奴、滎陽李超等齊名,世宗並引為賓客。天保八年,敕授太原王紹德書,除開府參軍。後主在東宮,世祖選善書人性行淳謹者令侍書,景仁遂被引擢。小心恭慎,後主愛之,呼為博士。歷太子門大夫、員外散騎常侍、諫議大夫。後主登祚,除通直散騎常侍。及奏,御筆點除“通”字,遂正常侍。左右與語,猶稱博士。胡人何洪珍有寵於後主,欲得通婚朝士,以景仁在內官位稍高,遂為其兄子取景仁第二息子瑜之女。因此表里,恩遇日隆。景仁多疾,每遣徐之范等治療,給藥物珍羞,中使問疾,相望於道。是後,敕有司恆就宅送御食。遷假儀同三司,銀青光祿大夫,食恆山縣乾。車駕或有行幸,在道宿處,每送步障為遮風寒。進位儀同三司、尋加開府,侍書、餘官並如故。每旦須參,即在東宮停止。及立文林館,中人鄧長顒希旨,奏令總制館事,除侍中。四年,封建安王。洪珍死後,長顒猶存舊款,更相彌縫,得無墜退。除中書監,以疾卒。贈侍中、齊濟等五州刺史、司空公。景仁出自寒微,本無識見,一旦開府、侍中、封王。其妻姓奇,莫知氏族所出,容制音辭,事事庸俚。既詔除王妃,與諸公主、郡君同在朝謁之例,見者為其慚悚。子瑜薄傳父業,更無餘伎,以洪珍故,擢授中書舍人,轉給事黃門侍郎。長息子玉,起家員外散騎侍郎。景仁性本卑謙,及用胡人巷伯之勢,坐致通顯,志操頗改,漸成驕傲。良馬輕裘,徒從擁冗,高門廣宇,當衢向街。諸子不思其本,自許貴游。自蒼頡以來,八體取進,一人而已。
編輯本段

金朝官吏

張景仁,字壽甫,遼西(今河北遷安)人。張景仁在金國任翰林待制。當時金國正與宋王朝對恃,宋朝議和,金國與宋的往返文書皆出於景仁之手,其文采深得金世宗的賞識,被升為翰林學士兼同修國史,是當時金國的重要文官。傳見《金史》卷八十四。累官翰林待制。貞元二年,與翟永固俱試禮部進士,以“尊祖配天”為賦題,忤海陵旨,語在永固傳。大定二年,仆散忠義伐宋,景仁掌其文辭。宋人議和,朝廷已改奉表為國書,稱臣為侄,但不肯世稱侄國。往復凡七書,然後定,其書皆景仁為之。世宗稱其能,嘗曰:“今之文章,如張景仁與宋人往復書,指事達意,辨而裁,真能文之士也。”五年,罷兵,入為翰林直學士。七年,遷侍講。八年,為詳讀官。宋國書中有“寶鄰”字,景仁奏“鄰”字太涉平易。上問累年國書有“鄰”字否,命一一校勘。六年書中亦有之,上責問六年詳讀官劉仲淵,右丞石琚亦請罪曰:“臣嘗預六年詳讀。”上曰:“此有司之過,安得一一責宰臣邪?”詔有司就諭宋臣王瀹,使歸告其主,後日國書不得復爾。仲淵時為禮部侍郎,降石州刺史,景仁遷翰林學士兼同修國史。久之,上召景仁讀陳言文字。上問“事款幾何?”景仁率易,少周密,對曰:“二十餘事。”復曰:“其中如某事某事十事可行,余皆無謂也。”明日,上召景仁責之曰:“卿昨言可行者,朕觀之,中復有不可行者。卿謂無謂者,中亦有可行者。朕未嘗使卿分別可否,卿輒專可否,何也?自今戒之。”十年,兼太常卿,學士、同修國史如故。轉承旨,兼修國史。改河南尹。二十一年,召為御史大夫,仍兼承旨、修國史。世宗謂景仁曰:“卿博學老儒,求如古之御史大夫,然後行之,期為稱矣。不能如古之人,眾人不獨誚卿,亦謂朕不能知人。卿醉中頗輕脫失言,當以酒為戒。”初,朝臣言景仁有文藝而頗率易,不可任台察。景仁被詔,就台中治監察罪,輒以便服視決罰。上聞之,責景仁曰:“朕初用卿為大夫,或言卿不可居此官,今果不用故事,率易如此。卿自慎,不然黜罰及矣!”景仁頓首謝。未幾,詔葬元妃李氏于海王莊。平章政事烏論元忠提控葬事,都水監丞高杲壽治道路不如式,元忠不奏,決之四十。景仁劾奏元忠輒斷六品官,無人臣禮。上曰:“卿劾奏甚當。”使左宣徽使蒲察鼎壽傳詔戒敕元忠曰:“監丞六品,有罪聞奏,今乃一切趨辦,擅決六品官,法當如是耶?御史在尊朝廷,汝當自咎,勿復再!”元忠尚豫國公主,怙寵自任,倨慢朝士。景仁劾之,朝廷肅然。是歲,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