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昌石冰起義

同年秋,晉將軍陶侃率部攻起義軍於竟陵(今湖北潛江西北),張昌失利,數萬起義民眾被殺。

張昌石冰起義

西晉末年爆發的流民起義。

起因

惠帝時,西晉為鎮壓益州流民起義,急征荊州武能,待遇苛刻,沿途驅趕。武勇紛紛逃散,屯聚自保。太安二年(303),平氏(今河南桐柏西北平氏)小吏張昌在江夏安陸縣(今屬湖北)石岩山聚眾起義,數千流民和避役武勇來附。張昌攻下江夏,擁立山都縣(今湖北谷城東)縣吏丘沈為天子,自為相國。丘沈改名劉尼,自稱漢朝宗室,張昌改名李辰。江漢之間一時風從,旬月間起義軍隊伍達3萬人。起義軍破武昌、下長沙、宛(今河南南陽)、樊城(今湖北襄樊北),殺晉都督荊州諸軍事、新野王司馬歆,據有荊州。別帥石冰率部東破江(今江西、福建)、揚(今江蘇、浙江)二州。臨淮民封雲奮起回響,聚眾破徐州。至此,起義軍據有荊、江、徐、揚、豫五州之地。

失利

同年秋,晉將軍陶侃率部攻起義軍於竟陵(今湖北潛江西北),張昌失利,數萬起義民眾被殺。次年(304)張昌被俘遇害。在晉軍和地主武裝進攻下,石冰作戰失利,後在徐州與封雲同被部下張統所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