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平[蘭州大學教授]

張新平[蘭州大學教授]

張新平,1964年8月生,漢族,中共黨員,蘭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副院長。1983年9月考入蘭州大學歷史系學習,畢業後留校任教,2001年至2004年在蘭州大學西北少數民族研究中心攻讀博士學位,2005年被甘肅省委組織部等四部門選派為西部之光訪問學者在中央黨校訪學一年,2005年9月,進入中央黨校政治學博士後流動站從事研究工作。主要從事政治學、國際問題、中亞問題的教學和研究工作。

基本信息

主要經歷

張新平張新平
1987年6月畢業於蘭州大學歷史系,同年進入蘭州大學馬列主義教研室(今政治與行政學院)從事教學和研究工作,1993年9月被聘為講師,2000年1月被聘副教授,同年,任國際政治系國際政治教研室主任。2004年9月起任政治與行政學院國際政治系主任。2001~2004年在蘭州大學西北少數民族研究中心民族學專業跨國民族方向在職攻讀博士學位,2005年3月至2006年1月做為“西部之光”訪問學者在中央黨校訪學一年。2005年9月至2007年6月在中央黨校政法部做博士後研究工作,2007年4月被聘為教授。工作以來,先後給本科生和研究生講授《當代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世界經濟與政治》、《政治學原理》、《當代中國與世界》、《當代國際關係》、《新中國外交史》、《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等課程。先後在《蘭州大學學報》、《甘肅社會科學》、《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西北民族大學學報》、《石油大學學報》、《國際政治研究》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主編教材4部,出版著作2部,主編“當代中國與世界年報叢書”(1999年—2002年版)共4部,參編著作3部。主持省部校級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4項;校級教材招標項目2項;橫向課題1項;參加中央委託重大項目1項。兼任全國高校國際政治研究會理事,甘肅省政治學學會常務理事,2002年被聘為甘肅省委理論宣講團成員。

教學工作

1.承擔的本科生課程:
《政治學原理》;《當代國際關係》;《新中國外交史》。
2.承擔的研究生課程:
《政治學理論專題研究》;《新中國外交專題研究》;《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公共課)。

學科建設

先後任蘭州大學國際政治系國際政治教研室主任,政治與行政學院國際政治系主任,政治與行政學院副院長,主持修訂了國際政治、政治學與行政學、思想政治教育本科專業課程體系和研究生相關專業的培養體系;作為蘭州大學政治學、馬克思主義學科分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主要負責蘭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國際關係理論與中國對外關係研究博士點和國際關係碩士點建設工作。

參加項目

1.主持200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十五”規劃第一批研究項目《中亞地區民族衝突及對中國西部安全的影響研究》(已完成)。
2.主持2006年度教育部外事司聘請外籍教師重點項目《俄羅斯中亞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的思想淵源研究》。
3.主持蘭州大學第二批重點課程建設項目《當代國際關係》(在研)。
4.主持1999年蘭州大學青年社科項目《新時期中俄關係研究》(已完成)。
5.主持2005年度蘭州大學教材招標項目《世界各國政治制度概論》(已完成)。
6.主持2005年度蘭州大學教材招標項目《政治學原理新編》(已完成)。
7.主持橫向課題《外國政治制度研究》,(已完成)。
8.參加中央黨校政法部中央委託重大項目《轉換黨的執政方式問題研究》,承擔其子課題《轉換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的基本原則》(已完成)。

主要成果

(一)出版的著作和編寫的教材
1.《腐敗與肅貪—衝擊宦海的波瀾》,(合著),中央黨校出版社1999年1月版,(1/2)。
2.《地緣政治視野下的中亞民族關係》,(專著),民族出版社2006年出版,(1/1)。
3.《世界各國政治制度概論》,(主編教材),蘭州大學出版社2006年4月版,(1/1)。
4.《政治學原理新編》,(主編教材),蘭州大學出版社2006年4月版,(2/2)。
5.《當代中國與世界》,(主編教材),蘭州大學出版社2001年7月版,(2/2)。
6.《世界通史(近代部分)》,(主編教材),甘肅文化出版社1996年12月版,(2/2)
7.《21世紀國際環境與中國外交》,(主編會議文集),蘭州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2/2)。
8.《又是一年風和雨—世界政治經濟年報(1999年版)》,主編,蘭州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1/1)。
9.《世紀末的餘響—世界政治經濟年報(2000年版)》,主編,蘭州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1/2)。
10.《追求和平—世界政治經濟年報(2001年版)》,主編,蘭州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1/1)
11.《動盪中的秩序—世界政治經濟年報(2002年版)》,主編,蘭州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2/2)。
12.《當代世界政治經濟與國際關係》,甘肅人民出版社1997年7月版,參編。
13.《二十世紀世界政治風雲鉤沉》,甘肅文化出版社2002年12月版,參編。
14.《現代政治學》,陝西人民出版社 1988年版 參編
(二)公開發表的論文
1.《論鄧小平的外交思想及其實踐》,載《蘭州大學學報》1999年第1期,(1/1)。
2.《中亞五國政治轉軌的特徵》載《甘肅社會科學》1999年第3期,(1/1)
3.《論中日民間外交》,載《石油大學學報》1999年第3期,(1/2)
4.《關於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載《甘肅社會科學》2001年第6期,(1/1)。
5.《關於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教學與實踐的思考》,載《高等理科教育》2001年教學成果專輯,(1/1)。
6.《“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與少數民族地區政治文明建設》(全國高校深入學習研究“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文叢),載《光明日報》2003年10月16日,(2/2)
7.《關於突厥和“泛突厥主義”的探討》,載《西北民族大學學報》2003年第3期,(1/1)。
8.《和睦共處:中亞五國民族政策的主線》,載《蘭州大學學報》2004年第2期,(1/1)。
9.《中亞五國民族和睦政策形成的因素分析》載《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2004年第4期,(1/1)。
10.《論中亞五國的民族和睦政策》,收入梁守德,鈕漢章主編:《伊拉克戰爭後的國際政治走勢—2003國際政治高層論壇文集》,軍事誼文出版社,2004年4月版,(1/1)。
11.《關於加強少數民族地區政治文明建設的幾點思考》,載《廣州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4年第2期,(1/1)。
12.《安全兩難與中印關係》,載《國際政治研究》,2004年第3期,(1/2)。
13.《21世紀國際環境與中國外交——“2004年全國高校國際政治高層論壇”會議綜述》,載《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4年第9期,(1/2)。
14.《中亞與伊斯蘭世界關係的地緣政治思考》,載《西北民族大學學報》2004年第6期(1/2)。
15.《淺論鄧小平外交思想》,載《青海師專學報》1997年第1期,(1/1)。
16.《寇松線質疑》,載《蘭州大學學報》1996年第4期,(1/1)。
17.《台灣問題—中美關係的焦點》,載《發展》1996年第4期,(1/1)。
18.《論抗戰時期毛澤東關於與資產階級聯盟的理論和策略》,載《蘭州大學學報》1995年增刊,(1/1)。
19.《論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途徑》,載《蘭州大學學報》1993年增刊,(1/1)
20.《論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輪廓》,載《馬克思主義若干問題研究》,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0版,(1/1)。
21.《論堅持四項基本原則與堅持改革開放是統一的》,載《馬克思主義若干問題研究》,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0版,(1/1)。

所獲榮譽

曾獲甘肅省高校“優秀思想政治工作者”稱號;蘭州大學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甘肅省第十一屆青年教師成才獎;甘肅省第十一屆優秀社科成果獎;蘭州大學“隆基教學名師”。1995年獲得甘肅省高校“優秀思想政治工作者”稱號;2001年獲蘭州大學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主編的《當代中國與世界》獲2001年度甘肅省高校社科成果二等獎;2004年獲甘肅省第十一屆青年教師成才獎。兼任全國高校國際政治研究會理事,甘肅省政治學學會常務理事,2002年被聘為甘肅省委理論宣講團成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