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信息工程科技學校

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學校簡介編輯編輯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前身是有“中國氣象人才搖籃”美譽的南京氣象學院,始建於1960年,1978年被確定為全國重點大學,2004年更名為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是江蘇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和中國氣象局三方共建的全國重點高校,是全國唯一一所非財經類省部局三方共建高校,是江蘇省重點建設大學,“卓越計畫”高校成員之一,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學校,具有完善的學士、碩士、博士教育培養體系,並設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據學校官網介紹: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3萬餘人,其中研究生2000餘人。校園占地2189畝(約146萬平方米),各類校舍總建築面積67.9萬平方米。擁有27個基礎和專業實驗室,其中大氣科學實驗教學中心、環境科學與工程實驗教學中心、自動化實驗教學中心等15個實驗室是江蘇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圖書館館藏紙質文獻185萬餘冊,中外文電子圖書2357G,電子期刊1.9萬種,年訂閱紙質中外文期刊1800種,是中國大氣科學類文獻最齊全的高校圖書館。(圖冊:)
根據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武書連主編、中國統計出版社出版的《挑大學 選專業--2014聯考志願填報指南》一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全國排名124名;同時在大學畢業生質量排行榜中位列全國734所大學的第101位。
據學校官網介紹:學校擁有江蘇省氣象災害重點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建設點)、中國氣象局大氣物理學與大氣環境重點開放實驗室、江蘇省網路監控工程中心、中國科協科技人力資源研究基地、中國製造業發展研究院、國際金融研究院等50餘個科研機構,擁有國家級氣象台、江蘇省高校基礎課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及建設點等42個專業實驗室,省級產學研基地及校內外教學實踐基地100多個。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大氣科學一級學科在2012年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學科評估中綜合排名第一。同時,管理科學與工程在2012年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學科評估中排名47名(超越南京工業大學、南京郵電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南京財經大學等高校)。在中國校友網公布的《2013年中國大學評價報告》中,學校在三星級(最高級)專業型高校排名中位居全國第44位、Nature和Science論文(第一作者)被引用頻次全國排名20、大學院士校友排行位列全國63;在武書連2013中國大學理學排名中全國38,、管理學也進入了100強。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獲得包括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在內的國家級和省部級科技獎百餘項,獲得世界氣象組織Norbert Gerbier-Mumm獎、國際光學工程學會科學成就獎等國際性大獎多項。“十一五”期間承擔各級各類科研項目2194項,2011年科技經費3.56億元。學校被江蘇省人民政府授予“‘十一五’重大科技成果獎勵成績顯著高等學校稱號”。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迅速發展,獲得了包括教育部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二等獎和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在內的眾多獎項。
學校先後與美國耶魯大學、馬里蘭大學、威斯康星大學、底特律大學,英國愛丁堡大學、雷丁大學,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德國漢堡大學,愛爾蘭沃特福德理工學院,澳大利亞昆士蘭科技大學等15個國家的48所高校建立了科學研究、人才培養的合作關係,互派訪問學者和留學生,聯合招收本科生及研究生。學校擁有中國政府、國家漢辦、江蘇省政府茉莉花獎學金等招收留學生資格。2009年,學校創辦巴哈馬學院“孔子課堂”,成為江蘇省第四所在海外開辦孔子學院(課堂)的高校,2012年“孔子課堂”成功升格為“孔子學院”。學校設有“世界氣象組織區域培訓中心”,為134個國家和地區培養了2000餘名中高級氣象科技人員和管理者 ,並成功承辦了世界氣象組織第十屆教育與培訓大會和第三屆“定量降水估計與預報”國際會議等。2010年,世界氣象組織執行理事會第62次屆會頒發證書,表彰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為國際氣象培訓事業做出的重要貢獻。

歷史沿革

1960年1月,南京大學氣象學院成立。建院時得到了中國首任氣象局長的大力關懷,包括中央氣象局的留洋專家等師資進入南京大學氣象學院。
1963年5月,南京大學氣象學院分出,在南京江北龍王山下獨立建校,更名為南京氣象學院。南京大學地學類當時專業最強的氣象學專業分出後也導致南京大學綜合實力受到重創。
1978年,被列為中國重點高校。
1999年,北京氣象學院併入南京氣象學院,2003年4月成立北京分部。
2000年2月,由中國氣象局局屬高校轉為江蘇省屬高校。
2004年5月,更名為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南京氣象學院)將1960年創立的南京大學氣象學院作為學校辦學起點,南京大學歷史上1930年就已擁有過氣象專業。原南京大學衍生出來的很多高校,如東南大學、南京林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等等,都已進行過了百年校慶,但南京高校歷史變遷事實表明(如東南大學和建國前的國立東南大學不同):他們只是擁有南京大學的一個學院或者一個系而已,大部分都是院系調整獨立建校後的成果,卻將南京大學的歷史算進自己學校的歷史。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如果同理而推,也可以前推到南京大學氣象專業開辦時期。
2012年,教育部、中國氣象局、江蘇省簽署協定共建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2013年1月,教育部公布2012年學科評估結果,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大氣科學一級學科獲得綜合排名全國第一名。

學科建設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設定有22個院(部),氣象災害預報預警與評估協同創新中心,氣象災害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中國氣象局大氣物理與大氣環境重點開放實驗室、江蘇人才強省建設研究基地、中國製造業發展研究院、氣候變化與公共政策研究院等20餘個省部級科研機構。
學校擁有一批國家級重點學科、省部級重點學科、國家級特色專業以及江蘇省品牌專業和特色專業,50個本科專業覆蓋理、工、管、文、經、法、農、藝八大學科門類,碩博點基本涵蓋本科專業。大氣科學、環境科學與工程、感測網與現代氣象裝備等學科獲江蘇高校優勢學科建設工程項目立項。

2江寧校區簡介編輯

我校自2008年開展自考助學專業工作以來,學校嚴格按照教育廳、考試院的相關要求,嚴格辦學,規範辦學,自考助學專業各項工作取得了較好成績,受到了廣泛好評。為更好的服務社會,拓展辦學空間,加快自考助學專業各項改革進程,經教育主管部門審批同意,我校職業技術教育、繼續教育江寧校區於2013年8月15日起,正式招收自考助學本科專業學生,開展全日制自考助學工作。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職業技術教育、繼續教育)江寧校區位於南京市江寧區將軍大道666-6號,是一所現代化的大學校園。校區占地面積530餘畝,建築面積近20萬平方米,配套設施齊全,擁有現代化的教學大樓、藏書豐富及信息一體化的圖書館、設施先進的實驗實訓室、遍布全校的校園信息化網路、公寓化的學生宿舍,各項體育設施一應俱全,小橋、流水、小山、噴泉相互掩映,環境清靜而優雅。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職業技術教育、繼續教育)江寧校區的啟用,極大地改善了自考助學辦學條件。校區將會始終如一地為參加自考助學專業的學生提供卓越的教學師資、完備的實驗實訓、科學嚴謹的學生管理、和諧有序的學習和生活環境,為同學們的學習、成才創造良好的條件。
師資力量編輯

社團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社團列表
類別 社團名稱 成立時間

文化藝術類

校園音樂協會

2005年

GBFIVE舞協

2005年4月

火柴盒劇社

2000年

拍吧

2005年3月

書畫攝影協會

1989年

T.NT舞協

2003年

天燃動漫社

2002年

戲曲協會

2003年10月

新絲雨模特協會

2002年

新影社

2005年5月

星之夢舞蹈協會

2005年5月

特別靈魂團體SSC

2007年9月

吉他協會

2007年11月

體育競技類

籃球愛好者協會

2003年10月

敏思口才協會

2005年6月

排球愛好者協會

2004年

棋牌協會

1998年

散打協會

2005年3月

跆拳道部

2004年

檯球協會

2004年

網球協會

2004年

羽毛球愛好者協會

2003年

風行輪滑社

2006年5月

瑜珈協會

2005年9月

腳踏車愛好者協會

2005年3月

足球愛好者協會

2003年9月

武術協會

2006年10月

電子競技協會

2005年

旅遊愛好者協會

1994年10月

桌球競技協會

2008年3月

科研學術類

天文愛好者協會

2006年10月

生命科學協會

2007年4月
地理好望角協會 2009年

IT協會

2002年

LINUX學會

2004年4月

氣象科技協會

1997年2月

蔚藍海洋協會

2008年3月

英語俱樂部

1996年

日語學習社

2003年

山南文學社

2007年3月

瘋狂英語社

2005年

韓國語言文化交流社

2006年9月

粵語文化交流社

2007年10月

格致青年社

2002年10月

校園誦讀協會

2008年

社會實踐類

創業者聯盟

2006年

未來企業家協會

2005年4月

GO實踐社

2007年4月

投資與理財交流協會

2007年10月

手工作坊

2004年3月

人才交流協會

1998年

公共服務類

環保協會

2001年11月

SPS女大學生社區

2002年

心理知識普及協會

2001年10月

廣告傳媒協會

2005年

公共關係協會

2002年

66現任領導編輯編輯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現任領導

姓名

職位

李廉水

黨委書記、校長

李剛

黨委副書記

蔣建清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王堯 副校長(正校級)

管兆勇

副校長

牛生傑

副校長

周偉燦

副校長

江志紅

副校長

李北群

副校長

77歷屆英才編輯編輯

至2012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已培養各類畢業生5萬多人。眾多校友成為國內外著名的科學家、學者和高級管理者,其中有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美國地球物理學會會士、美國氣象學會會士、中央部委領導以及世界氣象組織高級官員等。2011年南信大學子在“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中獲得唯一的特等獎,獲得“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二等獎,獲得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特等獎,本科生高質量就業率繼續穩定在江蘇省先進行列。2012年,南信大學子獲得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MCM/ICM)特等獎。學校學歷得到美國、英國、加拿大等許多國家的廣泛認可。
南氣院畢業生現已成長為中國各級氣象局長和首席預報員等,其中較為知名的有:著名氣象專家譚曉光,亞洲最具影響力25位商界領袖之一、前國務院總理朱鎔基的兒子朱雲來,中國銀行副行長施楓樺;中國工程院許建民院士,耶魯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等大學教授等。

氣象系統

氣象系統

姓名

畢業時間

畢業專業

現工作單位

鄭國光

1981

大氣探測

中國氣象局局長

許小峰

1981

天氣動力

中國氣象局副局長

沈曉農

1983

農業氣象

中國氣象局副局長

矯梅燕
於新文

1983
1984

天氣動力

中國氣象局副局長
中國氣象局副局長

顏宏
 
天氣動力

世界氣象組織副秘書長

劉英金

1969
 
原中國氣象局副局長

遲學岐

1978
 
總參水文局副局長

潘劍翔

1968
 
總參水文局總工程師

張書余
 
天氣動力學

甘肅省氣象局局長

崔講學

1982

農業氣象系

湖北氣象局局長

姚學祥

1983
 
河北氣象局局長

史玉光

1983
 
新疆氣象局局長

楊衛東

1983
 
黑龍江氣象局局長

黎健

1983
 
浙江氣象局局長

餘勇

1983
 
廣東氣象局局長

秦元明

1978

大氣物理系

吉林省氣象局局長

湯緒

1982
 
上海市氣象局局長

卞光輝
   
原江蘇省氣象局局長

翟武全

1984
 
江蘇省氣象局局長

王建國

1988
 
河南省氣象局局長

吳岩峻
   
海南省氣象局局長

王銀民

1982
 
重慶市氣象局局長

彭廣

1985
 
四川省氣象局局長

陳曉光

1991(碩士)
 
青海省氣象局局長

丁傳群

1984
 
寧夏省氣象局局長

于波

2005(博士)
 
安徽省氣象局局長

王建捷

1982
 
北京市氣象局副局長

鄧北勝

1984

氣象系

北京市氣象局副局長

臧建升
   
河北省局副局長

張守保
   
河北省局副局長

關福來

1996(碩士)
 
河北省局副局長

胡永祥
   
山西省局副局長

劉桂芬
   
遼寧省氣象局副局長

朱其文

1982
 
吉林省氣象局副局長

馮磊

1995
 
上海氣象局副局長

袁招洪

1992

大氣物理系

上海氣象局副局長

張立祥

1982
 
遼寧省氣象局副局長

潘敖大

1986
 
江蘇省氣象局副局長

濮梅娟

2004(博士)
 
江蘇省氣象局副局長

薛根元

1982

大氣物理系

浙江省氣象局副局長

胡雯

1988
 
安徽省氣象局副局長

陳彪

1982
 
福建省氣象局副局長

魏應植

1982
 
福建省氣象局副局長

李集明

1990
 
江西省氣象局副局長

魏麗

1982
 
江西省氣象局副局長

沈建國

1988(碩士)
 
山東省氣象局副局長

李春虎

2001(碩士)
 
山東省氣象局副局長

趙國強

1986
 
河南省氣象局副局長

潘志祥

1982
 
湖南省氣象局副局長

劉家清

1985
 
湖南省氣象局副局長

汪擴軍

1985
 
湖南省氣象局副局長

畢寶貴

1998(碩士)
 
廣東壯族自治區氣象局副局長

覃武

1982
 
廣西壯族自治區氣象局副局長

徐友光
   
海南省氣象局副局長

顧建峰

1987
 
重慶市氣象局副局長

李良福
   
重慶市氣象局副局長

馬力

1982
 
四川省氣象局副局長

尼瑪丹增

1975
 
西藏氣象局副局長

旦增頓珠

1987
 
西藏氣象局副局長

趙一平

1984
 
西藏氣象局副局長

王莘

1982
 
青海省氣象局副局長

張國勝

1985
 
青海省氣象局副局長

孫安平

1988
 
青海省氣象局副局長

馮建民

1983
 
寧夏省氣象局副局長

黨志成

1987
 
寧夏省氣象局副局長

張傑

1984

大氣物理系

新疆氣象局副局長

任宜勇

1982
 
新疆氣象局副局長

李彰俊

2005(博士)
 
內蒙古氣象局副局長

周恆

1984

大氣物理系

中國氣象局監測網路司副司長

何清
 
氣候系統與全球變化

中國氣象局沙漠氣象研究所

李柏

1982

天氣動力

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副主任

劉揚

1982

天氣動力

中國氣象局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副主任

盧乃錳

1985

大氣物理系

中國氣象局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副主任

學術界

學術界

姓名

畢業時間

畢業專業

現任工作單位

吳國雄

1966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所,中國科學院院士

許健民

1965
 
中國氣象局,中國工程院院士

徐祥德

1966
 
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院士

秦松壽
 
物理

解放軍理工大學氣象學院院長

張小軍

1982

天氣動力學

清華大學社會科學系教授,博導

高煒

1982

農業氣象系

華東師範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院長,長江學者

錢維宏

1982
 
北京大學大氣科學系黨支部書記,教授

趙強

1991
 
北京大學大氣科學系副教授

劉曉陽

1984
 
北京大學大氣科學系副教授

王元

1983
 
南京大學大氣科學學院副院長

蔣全榮

1966
 
原南京大學大氣科學系副主任,教授

王體鍵

2000(博士)
 
南京大學教授

陳寶君

1996

大氣物理專業

南京大學副教授

黃建平

1982
 
蘭州大學大氣科學學院院長,長江學者

張文煜

1986
 
蘭州大學大氣科學學院教授

戴新剛

1982

氣象系

蘭州大學大氣科學學院教授

周兆德
   
海南大學副校長,教授

袁潛華

1984

氣象系

海南大學生命科學與農學院副院長,教授

黃敬峰

1985

套用氣象系

浙江大學浙江省農業遙感與信息技術重點研究實驗室主任,教授

羅衛紅

1984

農業氣象系

南京農業大學教授

陶士珩

1982

氣象系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

顧衛

1982

天氣動力學

北京師範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教授

劉紹民

1988
 
北京師範大學地理學與遙感科學學院教授

孫睿

1992

農業氣象

北京師範大學地理學與遙感科學學院教授

李寧

1982

天氣動力學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

章新平

1982

天氣動力學

湖南師範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教授

岳榮先

1982

數學

上海師範大學數理信息學院副院長,教授

孫彥坤

1988

農業氣象

東北農業大學教授

逄勇
   
河海大學教授

陳榮

1991

計算機

大連海事大學教授

劉傳才

1987
 
南京理工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博導

張繼祥

1984
 
山東農業大學教授

盛立芳

1989
 
中國海洋大學教授

石劍榮

1966
 
蘇州科技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系教授

陳亢利

1985
 
蘇州科技學院副教授

許曉雯

1982
 
西安交通大學管理學院副研究員

王煒

1988
 
南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副研究員

俞永強

1989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劉毅

1985

大氣物理系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高志球

1988

大氣物理專業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科學院百人計畫

黃耀

1982

農業氣象系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科學院百人計畫

陳洪濱

1982

大氣物理系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王自發

1993

大氣物理系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竺可楨-南森國際氣候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科學院百人計畫

安俊嶺

1989

大氣物理系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所研究員

崔曉鵬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所研究員

戴新剛

1982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所研究員

高守亭

1968

氣象系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所研究員

劉屹岷

1986

氣象系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所研究員

徐興奎

1986

天氣動力學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所研究員

張慶雲

1977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所災害性氣候研究與預測中心主任,研究員

雷恆池

1981

大氣探測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大氣雲降水物理風暴實驗室主任,研究員

李雙林

1994(碩士)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所研究員,科學院百人計畫

劉驥平

1994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所研究員,科學院百人計畫

宜樹華

1999

氣候學

中國科學院寒旱所研究員,科學院百人計畫

於強

1984

農業氣象系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科學院百人計畫

閔慶文

1983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

王毅勇

1990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研究員

江灝

1982
 
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研究員

張霞

1995
 
中國科學院遙感套用研究所研究員

郭鈮

1984

氣候專業

蘭州乾旱氣象研究所研究員

秦軍

2001

大氣科學系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副研究員

薛紀善

1965
 
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陸龍驊

1965
 
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卞林根

1978

天氣動力

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羅亞麗

1993
 
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李英

1990
 
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劉晶淼

1982
 
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張華

1986
 
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梁旭東

1994
 
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徐國強

1984
 
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張朝林

(博士)
 
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李永平

1982
 
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劉建棟

1991

農業氣象

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郭建平

1986

農業氣象

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李躍清

1990(碩士)
 
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辜旭贊

1982
 
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陳 靜

1986
 
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李永平

1982
 
上海颱風研究所研究員

陳葆德

1987(碩士)
 
上海颱風研究所研究員

董超華

1969
 
國家衛星氣象中心總工程師

張德二

1965
 
國家氣候中心首席專家,研究員

張慧
   
環保總局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

周毓荃

1984

大氣物理系

國家氣象中心人影室首席專家

國際學者


陳鏡明

1982

套用氣象系

多倫多大學地理系教授,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長江學者,千人計畫

張明華

1981

大氣物理系

紐約州立大學海洋研究院副院長,歐亞科學院院士

劉征宇

1982

數學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大學教授,長江學者,千人計畫

李金龍

1985
 
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研究員

李旭輝

1983
 
美國耶魯大學教授

史國君

1983

農業氣象系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教授

沈素紅

1983

大氣科學系

美國宇航局戈達德地球科學數據和信息服務中心首席科學家

張人一

1983

大氣物理系

德克薩斯A&M大學大氣科學系教授

鄒曉蕾

1981

數學

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氣象系教授,千人計畫

劉國勝

1982

大氣探測

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教授

李占清

1983
 
美國馬里蘭大學氣象系教授

蔡鳴

1981
 
美國馬里蘭大學教授

謝立安

1982
 
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海洋、地球、大氣科學系教授,長江學者

趙以強

1982

數學

加拿大卡頓大學數學與統計系主任

嵇驛民

1982
 
美國喬治梅森大學教授

曲建和
   
美國喬治梅森大學環境科學與技術中心主任,教授

劉全華

1982
 
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

朱迅

1981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周學龍

1989
 
美國石溪大學

張廣俊

1981
 
美國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

楊宗良

1984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

張根生

1985
 
美國喬治亞大學

盛華

1968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

趙慧泉

1983

農業氣象系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天文系教授

余軍

1981

數學

美國佛蒙特大學數學和統計學副主任

薛明
   
美國俄克拉荷馬大學風暴分析與預測中心主任

孔凡鈾

1982
 
美國俄克拉荷馬大學風暴分析與預測中心研究員

金飛飛

1981
 
美國夏威夷大學教授

張永新

1992(碩士)
 
美國華盛頓大學

夏友龍

1984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

朱躍健

1981

天氣動力學

美國海洋大氣管理局(NOAA)研究員

謝平平

1984
 
美國海洋大氣管理局(NOAA)研究員

郭光

1978
 
美國海洋大氣管理局(NOAA)研究員

翁富忠

1982
 
美國海洋大氣管理局(NOAA)研究員

汪學良
   
美國海洋大氣管理局(NOAA)研究員

詹習武
   
美國海洋大氣管理局(NOAA)研究員

韓勇
   
美國海洋大氣管理局(NOAA)研究員

張勤

1988
 
美國海洋大氣管理局(NOAA)研究員

楊松
   
美國海洋大氣管理局(NOAA)研究員

李小凡

1981
 
美國海洋大氣管理局(NOAA)研究員

朱彤

1988
 
美國海洋大氣管理局(NOAA)研究員

周順泰

1981
 
美國海洋大氣管理局(NOAA)研究員

吳萬里

1984
 
美國國家大氣科學研究中心(NCAR)研究員

張昕

1993

氣象系

美國國家大氣科學研究中心(NCAR)研究員

劉延剛

1979

大氣物理系

美國紐約國家實驗室研究員

楊潤華

1978
 
Science Systems and Applications Incorporation USA

芮華蘭

1981
 
Science Systems and Applications Incorporation USA

安庶

1981
 
SAS Institute Inc

王首平

1982
 
美國海軍研究實驗所

趙天良

1983

大氣物理系

加拿大環境部

劉永強

1981
 
美國農業部

王萍

1991

大氣探測

荷蘭皇家氣象研究所

王國民

1982
 
澳大利亞國家氣象局研究員

孫治安

1982

氣候學

澳大利亞國家氣象局研究員

羅京佳

1996(碩士)
 
日本地球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

其他領域

其他領域

朱雲來

1981

大氣物理

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董事長

李早航

1978
 
中國銀行副行長,執行董事

羅寧

1982

大氣物理系

貴州省安順市市長

陳川
 
氣象系

浙江省水利廳廳長

施楓樺
 
數學系

中國銀行副行長,執行董事
宋英傑 1988 天氣動力 中央電視台天氣主持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