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戈哥

這是張戈哥的家,開燈的也正是他。 ”正端著茶出神的張戈哥像被電了一樣,忙問為什麼。 張戈哥對此深有體會,因而他要“強迫”自己不斷拓展人脈關係。

姓名:張建國 筆名:張戈哥
 出生:1970年9月13日
 籍貫:武漢江夏
 職務:湖北在點傳媒公關策劃有限公司董事長
 學歷:湖北省委黨校大專、清華MBA
 職稱:國際註冊高級策劃師
 榮譽:2002年榮獲第三屆武漢市優秀進城務工青年稱號
 社會職務:湖北省策划行業協會(籌)首個發起人、籌備組組長
 2011年9月13日,張戈哥邁進41歲門檻。這天凌晨,秋雨淅瀝,透過被雨霧模糊的窗戶,張戈哥依稀看到自己正從遠處走來,一時間百感交集,於是伏案疾書,寫下了又一篇博文《你看,你看,我那滄桑的臉》。
 “時光,從不為誰而等待......”
 “有精神追求的人永遠都不會老。即使老去,他的身上永遠都會有與眾不同的閃光點,足以讓他在芸芸眾生中脫穎而出......”
 這是張戈哥的感悟,也恰是他的人生寫照。
 那么,41年,他究竟經歷了怎樣的風雨滄桑?挺進大都市
 1986年的秋天,也是一個凌晨,武漢市江夏區五里界一間土磚黑瓦片的農家小屋早早亮起了昏暗發黃的燈光。這是張戈哥的家,開燈的也正是他。
 他躡手躡腳地起了床,開始從上到下認真收拾自己。今天,他將邁出人生至關重要的一步,和很多懷揣夢想的年輕人一樣進城打工。
 這年,他才16歲,還剛剛走出初級中學的校門。
 雖然他天資聰穎,熱愛學習,但出生在農村,家庭的貧困最終促使他中斷學業的抉擇。
 因為家貧,張戈哥每天放學後都要幫大人幹些農活,暑假期間,更是和大人一樣起早貪黑忙“雙搶”(收稻穀,插稻秧),“雙搶”過後,他便到漢口賣冰棒;寒假期間,他又到漢口賣羊肉串,擺地攤。
 因為家貧,母親含辛茹苦終日操勞,過早出現了蒼老的面容。
 張戈哥的心常常因此而變得沉重和焦慮,尋思要改變這一切。
 晨光初露。張戈哥收拾停當,推出一輛老式“28永久牌”腳踏車準備出門。忽然他好像想起了什麼,轉身回房間找出一包白色球粉,將已經泛黃了的白球鞋細細地擦了一遍,這才跨上腳踏車,駛上田間小道。
 他的目的地還是武漢,這是一座對他充滿誘惑而又給他留下一些不快的城市。在以往幾次進城經歷中,他目睹了一些衣冠楚楚的人對農民的鄙視和不屑,自己也曾遭遇冷眼和譏笑。少年敏感的心靈一次又一次受到強烈的刺激。他暗暗發誓:哪天我要到城裡紮下根來,打出一片天下,還要取城裡的女孩當老婆,讓這些妄自尊大自以為是的城裡人看看!
 今天,他真的就要來了。帶著憧憬,帶著一顆不屈的心
 張戈哥騎車到了鎮上,發現鞋子已被晨露和田間塵土弄髒,於是掏出隨身攜帶的白球粉,又將鞋子擦拭得白白淨淨,然後繼續向武漢進發。
 寧當一分錢的老闆
 進城後,張戈哥在一親戚家安頓了下來,然後四處尋找打工機會。他在建材商店賣過油漆,在軍工醫院洗過藥瓶,在工廠操過沖床,還學過理髮。環境再惡劣,氣味再難聞,再苦再累再髒,他都挺著,努力掙每一分錢。
 但這不是他想要的生活。
 在打工過程中,張戈哥一直沒有放鬆自學。他省吃儉用卻毫不吝嗇地購買了大量書籍,內容涉及文學、歷史、哲學、行銷等多個領域。他相信,知識能改變命運。
 機遇總是垂青有準備的人。
 1992年,當時的《文化報》面向社會招聘編採人員,只有國中學歷剛剛二十出頭的張戈哥,憑藉廣博的知識和豐富的社會閱歷,擊敗眾多對手,被《文化報》聘用為“中華服飾”專版編輯。
 次年7月,他又被大連《國際服裝商報》聘為駐漢記者。
 編輯、記者,這是讓許多人羨慕不已的職業。但張戈哥感到這仍然不是自己想要的:“我難道一輩子就對著文字改對與錯,趴著格子寫"豆腐塊"?”
 他需要更能釋放能量的空間,更適合施展拳腳的舞台。
 1993年12月,張戈哥毅然離開編輯崗位,轉到報社廣告公司,從事廣告策劃工作。不久,他索性與人合夥組建了一家文化公司。
 武漢報界因此少了一位普通編輯,而策劃界多了一顆新星。
 1993年至1998年,他先後策劃或參與策劃了“首屆武漢地區教師藝術大獎賽”、“武漢市國語大賽”、 “97迎香港回歸湖北省家庭藝術大賽”等多項大型活動。
 1999年3月,文化公司因故解散。不久,張戈哥便被一家大型百貨公司王俯井百貨聘為行銷策劃部主管。幾個月後,他又跳槽到了一家剛剛進駐武漢的全國著名電器公司國通電器策劃部任主管一職。2年後 “武漢宣緣傳媒廣告公司”誕生,他應投資好友之邀,出任宣緣傳媒第一任總經理。
 這時的張戈哥已是策劃界炙手可熱的人物。他從被人瞧不起到受人追捧,從被別人選擇到選擇別人。
 這就是張戈哥想要的嗎?不,還不是。
 他想擁有自己的企業。“當一分錢的老闆,比做一萬元的打工者要強。”2001年5月,他又一次辭職,獨自創辦了武漢在點傳媒廣告發展有限公司。
 至此,“在苦水裡泡三次,在鹼水裡浸三次,在血水裡浴三次”的張戈哥完成了從掙苦力錢到吃智力飯,從鄉村少年到職業策劃人的蛻變。
 商戰中屢出奇招
 神人,酷男,瘋子這是圈內朋友對張戈哥的評價。
 的確,他是一個有些特立獨行,不按常理出牌的人,喜歡標新立異,追求不同凡響。也正因如此,他的思維越來越敏銳,靈感會隨時觸發,憑此闖蕩江湖,幾乎無往不勝。
 案例一:細剖成本擊敗對手
 2003年8月的一天,朋友在閒談時無意提起,小天鵝公司要在漢投資建造工業園。張戈哥一聽,突然大笑起來,朋友們都嚇了一跳。
 原來張戈哥想到,做工業園就有奠基儀式,儀式需要策劃。他不會放過這從天而降的機會。
 第二天,趕到小天鵝公司時,已有幾家公司捷足先登。“別人已先入為主,我拿什麼來競爭?”他不停地反問自己。
 晚上,他把標價單放在桌子上,起身去倒茶喝。家人好奇地拿起來看,隨口說了句,“哎喲,搞個活動真貴。”
 正端著茶出神的張戈哥像被電了一樣,忙問為什麼。“你看,這些價格一寫就是1萬多,看著就貴。”
 怎么才能讓價格不變,但看起來便宜?他想出了一個“細項細報”的辦法。一個星期後,憑藉這份“精心設計”的標書,張戈哥拿到了小天鵝奠基儀式項目。
 案例二:心理戰巧奪“寶鋼”
 2004年11月,上海寶鋼集團下屬公司要在武漢成立分支機構,隆重的開業慶典活動吸引十幾家公司來競爭。
 競標時,別的公司都帶了漂亮女秘書,一群人浩浩蕩蕩。下午2時競標開始,1時58分,所有人已就座,現場鴉雀無聲,這時,張戈哥隻身提著筆記本電腦昂然進場。
 所有人“唰”的一下都望向他這裡,先到的廣告同行還紛紛跟他打起招呼,霎時會場熱鬧起來。這個場景讓寶鋼公司方面人士,認為他在行業里知名度高,且人緣不錯,自然產生信任感。
 張戈哥很“客套”地要求最後一個發言,實則暗中取長補短。輪到自己了,張戈哥不急不緩地打開筆記本電腦,通過投影讓大家直觀清晰地了解他對標書和項目的看法。
 放完投影,張戈哥反客為主,向寶鋼人士發問:“你們想過慶典活動當天的交通行走路線嗎?想過交通管制和車的問題嗎?”對方搖頭。張戈哥再問“你們想到慶典活動的彩車怎么設計嗎”,對方再次搖頭。
 輪到張戈哥娓娓道來了。他說,寶鋼是生產鋼鐵的,就用捲成筒的鋼鐵做成彩車,車上模特穿著鋼鐵做的衣服,顯得熱鬧又大氣。
 別致的設計,精緻的細節,讓對方心動,這單10萬元生意被張戈哥輕而易舉拿了下來。
 一個月後,寶鋼項目做完,張戈哥再去競標光谷一個樓盤開盤項目時,老闆一聽說他做過寶鋼項目,只說了一句話,“你連世界五百強項目都做下來了,還能不讓你做么?”
 “強迫和他人發生關係”
 “強迫和他人發生關係。”這是張戈哥的QQ永久簽名。
 有人認為他在QQ上弄上這么一句話,太俗、太曖昧,還有人聞之色變,直呼離經叛道。而熟知張戈哥個性的朋友對此卻見怪不怪,平日裡他就常常是這么出語驚人。
 其實,他的本意的確與色情無關。
 按照社會學的某些觀點,我們生存的空間正在由熟人社會向陌生人社會轉變,你每天遇見的,對你生活產生重大影響的,都是一些陌生人。由於陌生人的存在,更提升了“人脈”的重要性。特別是在市場競爭中,具有廣泛的人脈關係的人往往能曲徑通幽,獲取更多更有價值的信息和機會,將“不可能”變為“可能”,將“可能”變為“現實”。
 張戈哥對此深有體會,因而他要“強迫”自己不斷拓展人脈關係。
 為了突破工作和生活圈子的限制,最大限度地獲取優質的人脈,早在2006年,張戈哥首先就建立了一個以湖北策劃界從業人員為群體的“湖北策劃人QQ群”;2010年,他又創立了湖北策劃人網並上線。到2011年,湖北策劃人群由當初一個群發展到8個群,群員從當初的68個發展到現在數百個。在這裡有廣告人、策劃人、媒體人、行銷人、網路人,在這裡大家“搭建網路平台、資源整合共享、交流合作共贏”,在這裡不僅收穫友情和快樂,還通過“群帶”關係擴大業務群體,獲得意外商機。
 然而,建立群、網不難,要把它維護經營好卻不易。
 “群可以說是一個交友平台,但光在群里交流還不夠,還得搞活動,還得會"鬧",鬧出名聲,鬧出影響,鬧出實效,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如果沒有活動,群就會缺少生氣,變成"死群"。” 自2007年以來,張戈哥每年都要組織“湖北策劃人新年團拜會”,已經連續舉辦了五屆,今年將舉辦第六屆。
 為此,他付出了不少時間、精力和財力。
 事實上,張戈哥致力於群、網建設的目的早已超越一已私利。2011年5月23日,在張戈哥一手創辦的湖北在點傳媒公關策劃有限公司成立十周年之際,他透露了自己心存已久的兩個夢想,其中之一是在2012年內成立“湖北省策划行業協會”。他要藉此更有力地促進湖北策劃業的規範、和諧、壯大發展。他把這件事情視為自己肩負的使命與責任,列為自己2012年的頭等大事。
 他願做一塊基石而立起湖北策劃界的里程碑。
 擎起“公益策劃”的旗幟
 人最大的資本是才智,而只有在為社會創造價值時,資本才有價值,你所為之奮鬥的事業也才有意義。
 張戈哥在一次次的商業策劃中探索著並成功著,同時又在一次次的公益策劃中努力著奉獻著。有時為了一項公益策劃案的如期開展,他甚至放棄大筆收入可觀的企劃廣告業務;有時為了某項公益策劃案不至落空,不惜自己掏腰包。
 他多次成功策劃並組織企業向武漢兒童福利院捐款、捐物,向陽新兒童福利院捐款。儘管自己分文未進,卻讓張戈哥感到了從未有過的興奮。武漢兒童福利院領導為感謝他長期關愛兒童福利事業,特別給他送來了題有“文筆策劃福利事,行動組織愛心人”語句的榮譽證書。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張戈哥聞訊一邊發動湖北策劃人群群體捐款,組織公司員工、朋友及自己捐款,一邊策劃“愛心捐款文藝晚會”,工作至次日凌晨4時。天亮後,他又駕車奔波於武漢三鎮,聯繫捐款單位。17個小時後的13日,慈善晚會在武昌家盛時代順利舉行,共籌集善款174萬元。
 2009年8月,《武漢晚報》扶困欄目聯手張戈哥及市青基會等單位策劃組織“華夏千秋教育基金”鋼琴義演,籌得善款50多萬元,支持教育事業。
 除策劃組織公益慈善活動外,張戈哥還多次慷慨解囊:
 2002年6月13日,他帶著100盒節日食品到徐州新村二七社區及陽光托老院探望孤寡老人,與老人們共度端午節。
 2009年7月6日,他在《武漢晚報》倡導發出《大義男子重度燒傷急需手術費》一文後,下午就將自己和部分群員的首筆捐款6000餘元送到傷者家屬手中。
 2011年9月9日,得知黃陂路國小四年級一學生罹患腫瘤急需救助,他立即捐款1000元。並將相關訊息發到策劃人群網上,號召更多人伸出援助之手,獲得捐款13000餘元。
 “生命太短暫,也太脆弱,誰都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善待生命,善待自己,善待身邊每一個人......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做的事。”這是張戈哥QQ日記中的一段話,雖然樸實無華,卻是對他樂善好施的最好詮釋。
 41年,張戈哥就這么一路走來,歷經艱難困苦而獲遍地收成。然而,他要的還不只這些。追夢的路似乎沒有盡頭,注定其一生跋涉。
 他懷著一顆感恩的心繼續前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