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性初

張性初,化名醒初、秉人。陝西渭南(今陝西渭南市臨渭區)人。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介紹

1920年考入華縣私立鹹林中學,受魏野疇、王復生影響努力閱讀革命書刊。1922年隨魏野疇轉入西安成德中學。1924年夏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先後任團西安第一支部書記、第二支部幹事。與此同時,張在魏野疇的指導下,發起成立團的外圍組織——青年文學社(不久改為青年生活社),主編《青年文學》 (不久改為《青年生活》)刊物,宣傳反帝、反封建,倡導改革教育、改造社會。

1925年參與領導驅逐直系軍閥、陝西督軍吳新田的運動,還協助魏野疇創辦《西安評論》,參與編輯、印刷、發行等工作。

同年11月共青團西安地方執委會成立,任執行委員,分管組織。不久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6年初任中共西安地方執委會執行委員兼成德中學支部書記。

在抗擊劉鎮華的鎮嵩軍圍攻西安八個月的鏖戰中,他和黨團地方執委會其他負責人一起,發動民眾,支持國民軍堅守西安,取得了反圍城鬥爭的勝利。

西安解圍後,旅外學生中的中共黨員、共青團員紛紛回陝,革命形勢大好。為加強領導,於1926年12月成立了全省黨團最高指導機關——陝西黨團聯席會議。張為黨團聯席會議委員,被派往渭南整頓中共組織,成立了中共渭南地方執行委員會。

在陝西黨團聯席會議和國民軍聯軍駐陝總司令部的領導與促進下,陝西國共合作出現了新局面。

1927年1月國民黨陝西省黨部成立,張與李子洲、魏野疇等一批中共黨員都被選為省黨部執行委員。3月張出席中共陝甘區第一次代表大會,會後任中共三原地方執委會書記,負責三原、涇陽、高陵、耀縣、富平、蒲城等地黨的工作。

經過幾個月的努力,三原成為西北革命最高漲的地區之一,特別是農民協會遍及地委所屬各縣,僅三原一縣的會員即近2萬人。

大革命失敗後,1927年7月,中共陝西省委成立,張任省委委員兼三原縣委書記。在楊虎城部炮兵營中共組織的配合下,縣委處決了叛徒,鬥爭了當地的一些土豪劣紳、反動軍官,營救出被捕的中共黨員,恢復發展了黨團組織,領導武字、心字等區的農民打土豪斗劣紳,掀起抗糧、抗稅鬥爭,武裝包圍三原縣城,組織和發展了農民武裝力量。

1929年,張在上海虹口、閘北兩區任中共交通,機智勇敢地完成了中共組織交給的任務。

次年和妻子彭淑貞、女兒張華城被捕入獄。在獄中,他嚴守黨的機密,堅貞不屈,並鼓勵同獄難友堅持鬥爭。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刑滿出獄,奉命回陝開展抗日救亡工作。先後協助南漢宸、許權中、王超北、張漢民等進行抗日民眾運動和士兵運動,曾去張家口參加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負責《國民日報》編輯工作。

他機智地從憲兵的眼皮底下由潼關取回中共上海組織轉送陝北革命武裝的武器彈藥,還將軍用地圖轉送給川北的紅四方面軍。

1935年張任西安《工商日報》編輯、副社長,積極進行抗日反蔣的宣傳鼓動工作。

西安事變期間,在周恩來領導下積極參與西北民眾運動指導委員會的領導工作,宣傳中共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和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主張。

抗日戰爭爆發後,張利用西安《工商日報》記者的合法身份,建立西安同中共中央的電訊聯絡,掩護從延安派至西安搞地下工作的同志。

在國民黨統治區,他排除萬難,堅定執行中共組織關於“秦風、工商日報聯合出版”的指示,揭露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罪行和國民黨頑固派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誤國政策,報導全國人民的抗日救亡活動,使兩報聯合版成為“國民黨統治區和平民主最明亮的燈塔之一”。

1940年,張被國民黨頑固派非法逮捕,後經王友直保釋出獄。

為保護兩報聯合版不被破壞,他於1944年加入了三青團和三青團黨團活小組,被停止了中共組織關係。

解放戰爭初期,張主持的《秦風·工商日報聯合版》營業部被國民黨特務搗毀、查封后,受中共上級組織的委派,抱病三次去皖南策動國民黨第八十八軍軍長馬師恭起義或投誠。後因該部換防、時機不成熟而未能達到目的。

1949年9月,張繞道返回陝西。

人物任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張先後任西北軍政委員會新聞出版局副局長、文教委員會委員、陝西省人民委員會副秘書長、政協陝西省委員會委員等職。

經中共陝西省委組織部同意,張於1962年7月6日重新入黨。

“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

1971年3月11日逝世。

1979年8月27日,中共陝西省委為張平反昭雪,恢復名譽。

張性初(寧波)

張性初,名中柏,號書鄰。室名書鄰齊。性初(醒初)其字也。1927年生,浙江鄞縣人。素愛書法,專正、行、草並涉篆、隸。作品曾獲全國郵電系統書法大賽一等獎,入選全國第一屆正書大賽。不少作品為海內外方家所收藏,尤其在日本享有盛譽。現為浙江省書法家協會會員、寧波市鄞州區書法家協會顧問。著有《天童寺詩選》、《中國養生書法集》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