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孝性

張孝性為抗日愛國將領。出生於1897年11月24日,去世於1944年8月7日,字命真,河南省民權縣孫六鄉劉炳莊籍貫。

基本信息

張孝性

人物簡介

張孝性(1897年11月24日-1944年8月7日),字命真,河南省民權縣孫六鄉劉炳莊人,抗日愛國將領。廬山軍官訓練團第三期、陸軍大學將官班特三期畢業。歷任國民革命軍團長、旅長、副師長,第二集團軍留守司令,第一戰區高級參議、國民黨典驗委員會委員、游擊第二十一縱隊副司令、第二十縱隊司令、第一戰區軍糧巡迴督察團主任等職。

從戎西北軍

張孝性幼年家貧,於姨母家讀私塾七年。1922年5月加入馮玉祥西北軍,擔任過吉鴻昌的警衛員,從士兵升至連長。1923年9月駐北京南苑,1924年10月參加馮玉祥發動的推翻直系軍閥政府的軍事行動,親自參加了將清遜帝溥儀驅逐出故宮的革命行動。1926年9月17日參加馮玉祥領導的五原誓師,投身北伐革命,升任營長。北伐中,所部繞道甘肅東進援陝,參加西安戰役,10月首解鹹陽之圍,11月解救被圍困於西安的楊虎城、李虎臣部。1927年11月,在第二次蘭封戰役中攻打直魯軍駐地曹縣時負傷。1928年3月升任團長,10月調防甘肅天水。1930年10月參加淮陽整編,隨吉鴻昌編入國民革命軍第22路軍。1932年10月在麻城回響吉鴻昌領導的起義。1933年1月任國民革命軍第三十軍三十一師九十一旅旅長, 1936年1月晉升為第二十六路軍二十七師副師長。1936年10月28日授陸軍少將軍銜。

浴血娘子關

“七七”盧溝橋事變後,抗日戰爭全面爆發。1937年7月17日,蔣介石發表廬山談話。張孝性深受廬山談話鼓舞,積極回響廬山談話號召,率軍馳援河北抗日前線,在琉璃河一帶布防,迎戰沿平漢路南下的日軍第二十師團,多次挫敗其攻勢。9月,經在石家莊休整後,守備平漢線、淖淪河北岸一線。10月帶領部隊參加娘子關戰役。在娘子關戰役中,張孝性部積極布防,主動出擊,與敵晝夜激戰,痛擊日軍,雖然部隊傷亡極大,仍頑強戰鬥直至戰役結束,取得殲滅日軍第二十師團七十七聯隊等入侵之敵的戰果,有力地阻擋了日軍的進攻。10月14日,張孝性部對占據舊關、新關、核桃園和大(小)龍窩的日軍發動攻擊,全殲核桃園及大小龍窩之敵,並擊敗舊關日軍的反撲。隨後數日,張部在大(小)龍窩至下盤石一線設防,多次擊退日軍的進攻。10月20日起,日軍增加兵力發動猛攻,張孝性部據險死守,日夜激戰,後在岩會、測石驛等處,阻擊日軍,遲滯敵人西進。11月1日,部隊被日軍包圍,經過死戰,在付出重大犧牲後,部隊突出包圍,經太原進入汾河一線,進而轉移至霍縣,後到達河南休整。

血戰台兒莊

1938年春,張孝性參加了台兒莊戰役。在台兒莊戰役中,張孝性率部猛攻日軍陣地,與敵軍激烈戰鬥,在部隊傷亡極其嚴重的情況下,親上火線,組織力量與敵人展開拚死的血戰,殲滅大量日軍,並榮立戰功。1938年3月,日軍向台兒莊以北的滕縣發動進攻,為阻擊日軍西進,張孝性所在的第二集團軍火速從河南趕往台兒莊增援,張孝性部於3月23日抵達徐州以北汪柳泉。25日,開抵台兒莊,擔任城外右翼防禦,準備側擊日軍左翼。27日,協同友軍包圍攻擊劉家湖的日軍,與敵白刃廝殺,激戰持續至31日,有效地牽制了日軍兵力,減緩了台兒莊守軍的壓力。4月2日,在台兒莊以東與日軍第十師團第十聯隊發生激烈戰鬥。在彭村、孟莊、裴莊等陣地與敵進行慘烈爭奪,後因部隊傷亡過重,被迫逐漸後撤至台兒莊以東約2公里的邊莊、趙村、紀莊一線。戰鬥中,官兵視死如歸,同仇敵愾,給予日軍慘重打擊。4月3日,邊莊、趙村、紀莊等地戰鬥異常激烈,陣地在日軍炮火的猛烈轟擊下化為焦土。部隊整營整連殉國,全師戰鬥兵員僅剩千餘人,遂退至石拉一線繼續抗擊。4月6日,組織部隊襲擊紀莊、王莊等處日軍。4月7日,進至劉家湖、彭家樓一帶追擊日軍。台兒莊戰役結束時,張孝性奉命及時將散落於戰場各處的第二集團軍各部聚攏起來。在隨後的戰鬥中,率部隊掩護參加徐州會戰的友鄰部隊撤退。其功績受到國民政府嘉獎。第二集團軍總司令孫連仲手書佳句並燒制在瓷盤、瓷壺上相贈,以示褒獎。

轉戰大別山

1938年6月,第二集團軍到達湖北廣水一帶休整,張孝性任第二集團軍留守司令,組織留守人員、部隊眷屬及裝備、物資取道湖南醴陵,沿沅江向後方轉運,歷時數月抵達安康。9月,張孝性參加武漢會戰,奉命扼守大別山,初在潢川以南地區與日軍進行戰鬥,隨後布防於達權店一線,抗擊沿商(城)麻(城)公路進犯大別山的日軍第十三和第十六師團,在商麻公路沿線與敵鏖戰月余,後又轉戰湖北等地。

典驗十八集團軍

1939年3月,張孝性調任第一戰區長官司令部任高級參議。是年四月,以典驗委員之職隨國民黨典驗委員會主任林大木赴延安典驗十八集團軍(八路軍),受到朱德總司令的熱情接待。此後,又數次前往延安開展典驗工作,與朱德多次交往,商討典驗事宜。1940年5月,朱德到洛陽拜會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衛立煌時,還曾親往張府探望。朱德在洛陽期間受到衛立煌的熱情款待,在為他舉行的歡迎會上,朱德致詞:“全國人民需要這種團結,國民黨的大多數需要這種團結,共產黨、八路軍堅決要求這種團結。只有日寇、汪精衛、漢奸、投降分子和磨擦專家害怕這種團結。這種團結必須建立在進步的基礎上,只有這樣,才能克服困難,爭取抗戰的勝利。”張孝性對朱德的講話非常認同,並深受感動。在與朱德的交往以及典驗十八集團軍(八路軍)的過程中,張孝性積極為八路軍獲得給養及軍需物資出謀劃策,為八路軍的發展與壯大做出了努力,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和國共合作做出了貢獻。從早期受到孫中山聯俄聯共思想的啟迪,到後來受吉鴻昌進步思想的影響,再到典驗八路軍時與朱德等共產黨人的交往中所受到的感染,讓張孝性對蘇聯、對共產主義由好奇逐步轉變為好感,進而十分嚮往。他安排子女跟著副官學習俄語,他曾說:別看現在日本人逞凶狂,到時候蘇聯的大軍一到,天下太平。這句話在1945年得到了驗證。這句話同時也反映出張孝性對日本侵略者的憎恨,對蘇聯的嚮往和對和平的渴望。

黃河岸邊游擊戰

1941年2月,張孝性調任游擊第二十一縱隊副司令,駐防周口,守衛黃河。6月,調任第二十縱隊司令,駐防扶溝。在開展游擊戰期間,張孝性率部成功地牽制了敵人的兵力,拉長了日軍的戰線,有力地支援了其他戰場的戰鬥,確保了黃河防線的安瀾,為防止日本侵略者西進做出了貢獻。在扶溝駐防期間,張孝性曾多次著便衣為吉鴻昌掃墓,以寄託對民族英烈的哀思。張孝性常飽含深情地引用杜甫名句“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來表達對吉鴻昌的崇敬和懷念。在對敵作戰中,張孝性十分重視發揮敵後抗日武裝的作用,在自身給養十分困難的情況下,盡力給予抗日武裝支持和幫助,並派出得力人員指導抗日武裝進行軍事訓練。

出師未捷身先死

1942年5月,張孝性復調第一戰區長官司令部任軍糧巡迴督察團主任。張孝性不辭辛勞,奔波於各地,為抗日部隊籌措軍糧,保障軍糧供應,有力地支援了前線。由於主張國共合作抗戰,同情共產黨,又由於是馮玉祥、吉鴻昌的舊部,張孝性受到國民黨頑固派的排擠。1944年3月,日軍發動豫湘桂戰役,洛陽保衛戰打響,5月25日洛陽淪陷。張孝性採納其部下中共黨員的建議,留在中原,堅持抗戰。他謝絕了接他去重慶的專列,派人聯絡敵後抗日武裝,繼續開展抗日游擊戰。隨著日本侵略者的進攻,到1944年6月,國民黨軍隊叛變數十萬人,將級以上軍官投敵達67人之多。張孝性堅決不變節,不投降,日偽對其恨之入骨,欲置之於死地而後快,一直派遣特務追殺。由於漢奸告密,1944年8月7日夜晚,在中牟縣商王莊,張孝性遭日本特務暗殺,壯烈犧牲。犧牲時,年47歲。犧牲後,中共地下黨派專人護送其靈柩回原籍安葬。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為表彰張孝性的抗日功勳,將其牌位入祀開封龍亭河南省忠烈祠,以供瞻仰和緬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