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宇[詩人]

張建宇[詩人]

張建宇,男,小說家,詩人,學者。筆名:魚魚。1971年秋出生於內蒙古錫林浩特阿巴嘎旗,1993年畢業於內蒙古大學法律系,曾在企事業短暫工作過,後轉為公務員,現安居包頭。有詩文散見於《揚子江詩刊》,《詩選刊》,《中國詩歌》,《九月詩刊》,《鳳凰》等詩歌刊物。與安琪等人合作出過詩集《夏日詩韻》。小說有《靜默的安代舞》、《佛手》、《紙質時代》,《八十年代》、《紀念八十一夢遺忘之詩》等​。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張建宇(1971年—),男,小說家,詩人,學者。筆名:魚魚。出生於內蒙古錫林浩特阿巴嘎旗,1993年畢業於內蒙古大學法律系,在烏蘭察布盟搞過社教,在鄂爾多斯支教做過老師,也曾在企事業短暫工作過,後轉為公務員。有詩文散見於《揚子江詩刊》,《詩選刊》,《中國詩歌》,《九月詩刊》,《鳳凰》等詩歌刊物。與安琪等人合作出過詩集《夏日詩韻》。小說有《靜默的安代舞》,《佛手》,《紙質時代》,《八十年代》,《紀念八十一夢 遺忘之詩》等。

詩人印象

詩人黑光在談及張建宇的詩時說:
人物作品人物作品
“在這清冷人世,總有本色的詩人兀自眺望。向外,向內,向古,向今,以平和之心。”這是些樸實的讚辭。對於魚魚來說,恰好不過。對於浮臊而妄動的詩歌潮湧而言,是-次點撥迷津。魚魚的詩,清新如嬰孩,質樸如一塊棉布的手感,溫暖而自在。
很多人以為,詩歌應該是華麗的,貴族的,屬於小眾的。就像奢侈品。魚魚織造的這些棉布很大眾,做不了奢侈品。但能給人質樸的溫暖。-些人因皮毛的稀缺而推崇皮毛,因詩歌的神秘而崇尚神秘,殊不知,皮毛不過是洪荒時代的野人獵狩後,作圍裙遮住下體的物件,懂得織造後的人們,更願意用棉布裹體。那東西貼身且舒適。也許是因為現在的人們無處狩獵,狩獵是件很奢侈的事。皮毛因而順便成了奢侈的戰利品。雖然皮毛還是那皮毛,但價值和價格已經悖離。 只能讓那些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丶昭示自己的與眾不同的人群消受。詩歌也一樣,當它僅僅作為小眾的附庸物後,普通人便不再消費詩歌。這種小眾化思潮,實質上是一種貴族思潮。
小眾化思潮的存在有其存在的歷史原因。朦朧詩出現後,理論界的反響強烈,而多數讀者陷入迷惘中。個性化的寫作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帶來的感觀是新鮮的,衝擊是前所未有的。在對其作出了-些片面的,粗略的總結後,理論界認為,個性化寫作理所當然地存在溝通和交流的困難和隱晦,這是種合理的存在。彰顯自我,必然存在個性差異和不可解讀的靈魂秘浯。詩歌從此-步步走進象牙之塔,使得讀者嚴重缺席。小眾化的看法漸演變為-種自我解嘲。持有這種態度的詩人,多半是在主流媒體的引導下步入歧途的。因為那些刊物,總是讓-些佶屈聱牙的詩歌充斥著版面。似乎詩歌只有走入小眾,成為精英們的飯後甜點,詩歌才成其為詩歌,才有意義,才體現它的價值。才會有-種傲慢讓詩人保持-點顏面。因為你可以對韓寒這一類的小說家說:這是詩歌,你不懂的。
這種傲慢有點可笑。因為他抬高眼際後沒看見所有藝術都在同-個層面上,並無高低之別。就象《一九四二》以記實的方式講了一段歷史,並不因它的粗俗和殘酷而影響它成為人們的關注。倒是詩歌的裝腔作勢,讓人大倒胃口。汶川地震後,災難詩歌聒噪一時,卻遠不及一個女人掏出乳房給-個受災嬰兒吸吮讓人感動和記住。要知道,人們感動和記住的不是那-把好乳,而是-個女人裸露的胸脯上閃耀著的人性關懷和人性之美。這個是不可以猥褻之眼窺看的。同樣,詩歌作為-種藝術形式,一種美的載體,它面向讀者後,尋求的還是共鳴。
詩歌的小眾化一開始就脫離了新詩的起點和初衷。胡適的《嘗試集》以及劉半農丶聞一多丶戴望舒丶徐志摩他們對新詩的探索,目的之-就是讓詩歌脫離文言的艱澀,從而走近普羅大眾和勞工。卞之琳是新月派的代表詩人,其詩作因受法國象徵派的影響,詩意偏於晦澀深曲,冷僻奇兀。但他卻寫出了《寂寞》這-類反映勞工生活的明朗小詩,而獲得讀者的喜愛。同樣受法國象徵派的影響,李金髮卻越走越遠,佶屈聱牙的翻譯體語言,生僻的意象和關聯,讓他終於走出了人們的視線,僅作為-種現象而存留在故紙中間。今天的詩歌,因新技藝的不斷引入和普及,和胡適時代的詩歌相比較,語言更顯成熟,技巧更嫻熟。但這只是詩歌面貌的變化。文以載道,詩寫我心,仍然是昨天和今天之間的紐帶。傳承和進步一直是漢語詩歌的主流。在閱讀魚魚的詩歌時,這種感覺更加強烈。
詩人蘇唐果談張建宇的詩歌印象:離開雲南的那天,我的行李多了一分重量,非物質的有形,只因心有所念。一路漫長的旅程,孩子們在車廂里走來走去,有時他們經過我的身邊時對我說了些什麼,我有些聽見了,有些沒有聽見。突然擁有擱置沉澱的時光,我常常會進入我的另一個世界。我有一些期待,那天在玉龍雪山的腳下,魚魚的簡訊告訴我,他給我寫了一首詩,讓我作答。我說回去再看。
那其實是一首通過探尋彼此從而探尋世界的詩。說起來矯情,但這世界上確實有這么一些人,窮其一生叩問存在的意義,使深刻和痛苦同時以個人的名義加深一次,又一次。
我打開魚魚的《回答》時,臉上一定露出過隱隱的笑容,女兒好奇地問我微笑的含義,我把螢幕對向她,她靜下來讀,說,我喜歡這個人的詩。流浪的風。我感覺到額外的光榮,因為青春期的丫頭並不總是肯定我和我所熱愛的世界。
我第一次遇上魚魚的詩,應該也是以這樣的感覺做了底:一股流浪的風,自由,灑脫,長袍加身有軟意和深情,敘述踏實,但詩意濃郁。後來,我感覺他的長袍底下懸著一柄短刀,是侵犯亦是防護。又或是身騎白馬,想看遍長安花便系馬,若想起遠方便一揮馬鞭,頗有些崔健《假行僧》的意思,“要愛上我你就別怕後悔,總有一天我要遠走高飛。我不想留在一個地方,也不願有人跟隨。”我不想留在一個地方,也不願有人跟隨,楊柳岸,曉風殘月是我所想往的,但並不是我的全部。
如果你問我,我的全部是什麼?我的目光會突然深邃起來,然後是迷離,說不出一句話來,出發是持續的衝動,今宵酒醒何處?
我有共同的情結,在他的筆意流淌里,把盞,望月,兒女情長,永遠英雄熱血,低下頭來又惆悵江湖。我們都是患了離開症的旅人,傾心於一陣風吹來吹去的姿態,常虛擬夕陽西下,抱拳作別,是自己世界的趨於豐富,亦是孤獨的私人承受。
後來,我知道了我們都喜愛浪漫騎士王小波,地壇里玩耍的孩子史鐵生,“只剩下我和風”(一一黎戈語)的村上春樹,後來,我們又都喜愛上了梅花鏡中的張棗。最近,他還偏愛以短小說著稱於世“極簡派”的卡佛,卡弗用一枝筆寫盡貧賤人家百事哀,從這裡也可以窺見魚魚的私人角度,他寫過一篇《蟻民》,是我偏愛的一首。偏愛其實就是一種偏見,偏愛其實就是一種識別度,供一條道上的旅人惺惺相惜,照耀一小段同行的夜路,然後揮手道別,各自沉溺,各自遠颺。
魚魚的部落格以詩歌寫作為多,常常在詩歌底下貼上音樂。有些歌曲我喜歡,有些我不喜歡。音樂是另一杯酒,你有你陶醉的容量,我有我濃度的陷阱,不喜歡的我便會關了,只看文字。他的詩歌里是有音律的,他是否察覺到這一點,我沒有問他。魚魚的詩歌往往流利,暢通,有草原公路那種大咧咧和不在乎的北方氣概,不需要很強的方向感,你也很容易在那兒體會到加速度帶給你的快感,和因之而來更寬廣美麗的視野。或是一條寬寬的翻著波浪的大河,而不是精緻的園林山水,小溪潺潺。你可以看得到它奔流的律動,他筆下的河流,在遇上他從腦海中像是隨意設下的石塊時,一一那些石塊一半出自於他的真實生活,一半來源於文學風景,從後者可以知曉魚魚的閱讀史和他對這些文學篇章及人生的體悟,他筆下的河流,嘩啦啦地在石塊上擊起水花,一派開闊氣象,你低下頭來,才發覺有些什麼濕漉漉的事情正在發生。如果季節呼應,兩岸野花,倒映水面,或者是月亮出來,一個倩影,一匹瘦馬頹廢地立在水邊,這時又現出他的一顆綿軟的心。有時候我常常惶惑,不能輕易地把他的文字歸為什麼風格什麼流派,他的深情,他的痛,他的抑鬱,他的酒,他的愁腸,他的對死亡的無力感,生命的哀艷與無常,在詩歌里如果容統歸為抒情派,則他在小說寫作上的表現出的黑色幽默與無情的自我撕裂,荒謬的存在與存在的荒謬,我常常覺得一個大孩子頹廢得那么無辜,爛漫,往自己的傷口上撒鹽,那種真實與少年清澈的簡單的、並未來得及鎖定一個確切的敵視物的迷惘與狂妄,又讓我想一改初衷。
管他是什麼風格什麼派別呢,魚魚,是一個詩人,不管他寫不寫詩,我都覺得他是一位詩人。他是一個不預設讀者不預設編輯的寫作者,他的詩人氣質,僅供自己對一生交待,真實,有效。

代表作品

《昨天快樂》

喜歡什麼樣的人兒,你問我
有人在鏡子裡散步,讀書,偶爾把鏡子弄濕
我喜歡騎著馬越過歲月的女子
喜歡她的背影,其實
我喜歡她的少年
喜歡一隻鳥剛學會飛翔時她自信的影子
我也喜歡她的中年
喜歡一棵鬱鬱蔥蔥的樹,喜歡她的夏陰
喜歡她冬天干練的枝條
當然我更喜歡她的老年
喜歡她身體裡的湖泊偶爾泛起記憶的漣漪
喜歡一口懸在屋頂的井
她一滴一滴把自己還給大地
喜歡一個女人
她同時擁有童真和滄桑
經年一個人在自己的內心裡耕種,有時能收穫疼痛的花
有時收穫一無所有,比荒蕪還要空虛
但我喜歡她內心那像海水一樣的土地
她在裡面培育上好的光陰
你在她的額上,她的唇上,她的笑容里
你在她的步伐,她的沉默,她的淚水裡
你在她不經意的舉手投足間
可以感覺到她的光陰.而你大可不必相信撒謊的鏡子
雖然她有時也出入一面老鏡子
在裡面散步,讀書,偶爾牽一匹馬就來到你面前
猝不及防

《你現在過得好嗎》

火車徹底停住了
我昨夜的茶喝多了,我知道
火車上的衛生間骯髒
我正好能抽身而退
現在是黎明,再無睡意
上班的路途遙遠
足夠把夢境恢復修補
我記得火車曾在某個小站略停片刻
我下車看見荒涼的世間
遠方有零落的村莊
我想沿著鐵路線漫遊,像個自覺的詩人
終究還是不捨車上的她,她什麼時候上了車
面容平靜,沉默不語
火車繼續前進,列車長喚我喝茶
她側身站在車廂一側,旁邊還有個女伴
我還沒有來得及細細看她
問她生活可否如意
我還沒有聽她說話,你不知道,她聲音清脆悅耳
我也不知道她如今在南方還是北方
夢就中止在火車停住的地方
沿著舊日熟悉的路徑,這個深秋的清晨
我想詩歌可以是小說,散文
可以是寓言,童話,隨筆,也可以是詩歌
我還想到卡佛應該戒酒了,卡夫卡的一生又是多么寂寞
他倆都姓卡嗎
我又想如果大學時留在北京也許這一生就不同了
我想了很多,想到了教父,哈里波特還有林肯和釣魚島
甚至想了居延海的舊日榮光,悲傷的李陵
我也想起了有一口假牙的蒙古狼,在呼鎮的夜晚
但是我還是忍不住想哭。在微涼的清晨無措地尋找
一列永不會駛來的火車
一列該死的有著骯髒衛生間的黑皮老火車

《愛上一個抽象的女子》

愛上一個抽象的女子
陪她喝酒,去宋朝
捏她的鼻子,吃早餐
在夜郎,坐井觀星
愛上一個抽象的女子
給她鏡子去撒謊,給她水
濕漉漉地吻她,在捷運里
像個德國詩人
剝離她的性感,寫一首漂亮的詩給她做裙子
把一生賦予她
不拘一格地寫出虛無的愛情
愛上一個抽象的女子
讓她懷孕,把一個具體的女孩
還給人間
完美,無與倫比
疼愛她,用盡一生
愛上一個抽象的女子
帶她去草原,給刺蝟洗澡
射鵰,聽她像草一樣嘮叨
教她穿牆術,幻聽,神經病
一切脫離人世的法術
愛上一個抽象的女子
在一張床的距離之外
給她溫暖的爐火
給她虛榮,野心,春風
和男人里的英雄
愛上一個抽象的女子
不讓她哭泣
給她買四合院
洗淨樹和她的葉子
玩弄月亮,嘆人生苦,短
天黑後和她做愛,只爭朝夕
用各種姿勢
生下無窮的寓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