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岫昆

張岫昆

老同志們和他們的老伴,工作的同志們習慣地稱她們:“老阿姨。 這天,陣陣冷風卷著綿綿春雨,班車回到所里時,雨下的更大了。 戰士冒雨將二十幾個人一一接下車,扶上走廊的台階上。

書籍簡介

又名:難忘的記憶
作者:張岫昆
出書機構:北京時代弄潮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網路推廣:個人出書網、老人出書網
媒體支持:時代文化出版社
合作宣傳:時代教育出版社、時代文獻出版社、時代作家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1年3月
版次:1版
開本:850×11681/32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本書序文

我出書,嚴格的講,這不叫書,只能叫做

資料。出此資料一是為回報黨對我的培養,二是為感謝戰友們對我的幫助。
我小時真想讀書,可是因家境貧窮,唯讀了兩個冬天的書,加起來不到一年,斗大的字識不到兩布袋,就輟學了。不僅文化低,而且語言文字水平更低。
我十四五歲回響共產黨和人民政府的號召參軍入伍,第二天就參加“濱蒲戰役”二十里舖戰鬥。那時,只能在戰鬥的空隙里自學識字。
為了提高部隊現代化建設,開始向文化大進軍。我第一個上了速成班。在戰友們的幫助下,學會了拼音、查字典,初步摘掉了半文盲帽子。
1952底或l953年初,黨為了培養我,送我進了二十六速成中學,共產黨員、革命戰士絕不能辜負黨和領導的培養,經過一年的學習有了較好的進步。畢業考試都在95分以上,有兩篇學員作業作文還獲了獎。
1954年,國家文化部長鄭振鐸和華東師大許傑老師看了我的學員作業,都給我留下親筆字條鼓勵我努力學習,提高寫作能力。
畢業後回到部隊不久,黨和領導上為了進一步地培養我,叫我學習寫作,寫回憶錄、寫新聞報導稿。
我一聽就心裡發怵,我說:“首長,我剛摘了半文盲的帽子啊!”朱福修、李懷義兩位老首長親切地對我說:“學著寫嘛,向老同志學習。老偵察兵了,參加了那么多戰鬥,那膽量、那勁都到哪裡去了?”革命戰士一切行動聽組織的安排,從此我開始學著寫戰鬥故事、新聞稿子。不會就向劉向榮、張諒謙、以及文化教員黃崇實等同志學習。
黨組織上為了培養我,一九六〇年突然任命我為“文化幹事兼攝影員”。我心裡噗噔一跳,我哪會什麼文藝和照相啊?首長好像知道我的心事,丁士彩主任、張維茲參謀長嚴肅地說:“你文化學習得很好,有這股學習勁就使出來,部隊培養了你就該為部隊建設服務。用官兵的話寫官兵的事……”首長們的話好像鑰匙一樣,打開了我心裡大門。我向首長敬個禮,說:“請首長放心,我絕不向黨叫苦,絕不向困難低頭!”從此,我又開始了文化工作、搞創作、辦照相集訓班、組織連隊演唱和師戰士宣傳隊。
我說這些不是說我幹了什麼事,而是感謝黨、領導和首長們對我一步步的培養和鼓勵,感謝戰友們一字一句地幫助我。我永遠忘不了在濟南戰役中犧牲的高德顯同志,他曾把打鬼子繳獲的一支鋼筆送給我,馬相湯、陳青山班長教我認字,朱福修、王霄漢、李懷義、李萍首長給了我多少多大的教導和鼓勵啊!不管他們是生還是逝,在這裡,向老首長和戰友們致敬致謝!

書籍目錄

一難忘的經歷 3
二學習的回憶 35
三海防線上的日日夜夜 58
四海防線上的報導 74
五我作文化幹事 85
六戰鬥軼事 100
支言碎語 106
八老戰友聚會 118
九重返部隊 137

原文摘錄

…………
干休所的班車一開,所里的人們就想起向前邊看一眼乾休所里的戰士是站在車門口還是坐下了?
我們干休所住在泉州市郊區,離市里較遠。為了方便離退休的老同志們的生活,每周的二、五開班車到市里買菜或藉此辦些別的事情。
今天又是開班車的日子。
老同志們和他們的老伴,工作的同志們習慣地稱她們:“老阿姨。”開始上車了,這時,所里的戰士站在車門旁,笑容滿面像迎送親人一樣的將一位位老同志、老阿姨攙扶上車。最後他看看再沒人來上車了,才登上車,關好車門。
班車只有20來個座位,常常是座無虛席,有時是人滿為“患”,有時候也有個空位置,戰士的屁股剛落座,又一位老同志或是老阿姨上來了,他立即起身相讓:“老首長,老阿姨,您坐。”老人坐好了,他便樂呵呵地到了他的老位置上了。
戰士在班車上的老位置,一是前邊靠著駕駛員的發動機蓋上,夏天就像坐在火灶上;一是靠車門邊,站在車門口當“把門將軍”。發動機蓋上和車門旁,成了干休所戰士的“專利”位置。車門邊本就密封不好,又叫小孩子們砸了塊玻璃去,一上路,塵沙就從門縫中撲進來,戰士只是眯著眼睛對著老同志老阿姨們笑。一次是颱風暴雨天,站在車門口風打頭,雨打臉,他仍然站在那裡。一年前後,雖然是南方,但正二月里那風綹雨絲也是刮肉刺臉。老同志、老阿姨看著又感動又心疼,嚷著讓著:“來!過來,到裡邊來,擠擠坐下!戰士搖搖頭,笑著說:“不用,我年輕,不怕!”話多樸實,回答的多簡單。可是老同志、老阿姨們知道戰士心裡還有未從嘴裡說出的心事:“一會,還有老人老阿姨要下車,我好隨時給他們開門,扶他(她)們下車。”
班車進了市里,一路行來不斷有在北菜市,鐘樓,花巷,醫院等地方下車,不論是幾次,只要有人下車,戰士就先打開車門,第—個下車,立在車門旁將下車的老同志、老阿姨一個個攙扶下去。
一次,車到鐘樓有幾位老阿姨下車,戰士正一個個扶她們下車,一抬頭,看到年青人騎著腳踏車直衝過來。戰士連呵一聲都沒有,一急轉身隔在了中間,護住了老阿姨,擋住了腳踏車。當老阿姨平安的走去,他才回過頭來對停在那裡的騎腳踏車的青年人說了句:“要慢點。這裡有老人下車。”話是那么平淡,卻顯示出了干休所里一個普通戰士尊老、敬老、愛老的真誠實意和崇高美德。那騎腳踏車的青年對戰士點了點頭,好像是表示敬意,又像是表示歉意,說了聲:“對不起!”看著戰士上了車,他才離開。
干休所的戰士們來自五湖四海。新兵生活剛過去不久,領導看那個熱情又勤快聽他們說在家就是孝敬老人的好孩子,就找他談話,要調他到干休所,專為那些為新中國建立立下過功勳的離休幹部服務,領導上一說去為老人服務,從心眼裡樂意,立即答應了,很快就來到了泉州干休所。
戰士們不負領導所託和干休所老同志的期望,他每次跟班車出來做的頭一件事就是照顧老同志和老阿姨的一路平安,老同志們看在眼裡記在心上,見了常常誇獎他們,可是他們覺得做的還很不夠,不好意思地說:“這是我們年輕人應該做的,在家裡也是這樣,做的還不夠······。”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烙印在戰士的心裡了。
這天,陣陣冷風卷著綿綿春雨,班車回到所里時,雨下的更大了。車在衛生所門前的走廊下台階前停穩,門一開,冷風吹著雨撲進車來。戰士沒顧這些,迎風冒雨先下車,隨即叫著:“先把東西遞給我。”車上的人們將一籃籃一袋袋的油鹽醬醋、米麵菜果傳遞下去。戰士在車下,一趟接一趟,把一籃一袋的東西先送到走廊下,隨後又道:“來,現在下人。扶著我,一步邁到台階上去。”前邊幾個老阿姨下去了挨到老同志了,他們的腿不靈便。戰士幾乎像抱著老人似的把他送上台階。一位阿姨見戰士衣服都淋濕了,冒著雨接遞東西,攙扶老人,急忙打開雨傘給他遮著那涼涼的細雨,他堅持不用:“老阿姨,我不用,年青人沒事,你這么大年紀了快上去,別著雨淋了!”
戰士冒雨將二十幾個人一一接下車,扶上走廊的台階上。最後,是我下車了。一來怕弄濕鞋襪,二來怕初春的水寒。所以下車時擔心自己一腳踩到水裡,故而一出車門往下一看,戰士不光衣服都淋濕了,而且兩腳是站在沒了腳面的水裡,舉著雙手來接我,我一時竟不知怎的,好像身上長千斤力氣,提高了嗓門說了聲:“我還能行!”一縱身出了車門,上了台階。
我平安順當的到家,放下買的東西,心情卻平靜不下來耳朵里老響著戰士的:“老首長,老阿姨慢點”聲音。眼前老顯現他冒著寒風冷雨,身濕淋淋的,站在沒了腳面的水裡傳遞著一籃子,一袋子的東西,攙扶著一個個老人下車的影子。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