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宗遜回憶錄

張宗遜回憶錄

第二章 第四章 第十一章

基本信息

出版社: 解放軍出版社; 第2版 (2008年7月1日)
叢書名: 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回憶錄叢書
平裝: 400頁
正文語種: 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506556491

張宗遜回憶錄張宗遜回憶錄

商品描述

內容簡介

《張宗遜回憶錄》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回憶錄叢書系列之一,通過作者的回憶,了解抗戰的光榮歲月。張宗遜(1908年-1998年),陝西渭南人。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1952-1973)。他曾參加北伐戰爭、秋收起義、反“圍剿”和長征等著名戰役。被譽為“中共十大抗日名將”之一。

編輯推薦

《張宗遜回憶錄》為將軍親自編著的回憶錄,記錄了將軍的戎馬一生。
開國上將張宗遜,在幾十年戎馬生涯中,跟隨毛澤東南征北戰,經歷了十年土地革命戰爭、八年抗日戰爭、三年解放戰爭和建國後長期的軍隊建設實踐,他的成長和沉浮一直與毛澤東緊緊地聯繫在一起。

作者簡介

孫宗遜,陝西渭南人。1924年入團,1926年入黃埔軍校學習,同年轉黨。參加了北伐、秋收起義和長征。歷任紅軍師長、軍長、紅大校長,中央軍委一局局長,一二0師三五八旅旅長,呂梁軍區司令員兼政委,晉綏第一縱隊司令員,西北野戰軍和第一野戰軍副司令員,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兼訓練總監部副部長,濟南軍區副司令員,總後勤部長。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是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共第七、八屆候補中央委員,中共第十屆中央委員。

目錄

第一章 大革命的風暴
少年時期
在赤水團的特別支部
參加黃埔軍校和北伐
武漢七一五政變前後
第二章 紅旗插上井岡山
參加秋收起義
三灣改編
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的建立
參加保衛井岡山的戰鬥
第三章 進軍贛南閩西
開闢贛南
轉戰閩西
古田會議
鞏固贛南、閩西蘇區
第四章 反“圍剿”
二打長沙攻下吉安
第一次反“圍剿”
第二次反“圍剿”
第三次反“圍剿”
第四次反“圍剿”
第五次反“圍剿”
第五章 長征路上
突破四道封鎖線
二打遵義
到休養連以後
在紅四方面軍紅大
勝利到達陝北
第六章 轉戰敵後
到一二○師工作
開赴管涔山前線
太原淪陷前後
收復晉西北七縣城和五寨訓練
深入雁北敵後
滑石片殲滅蚋野大隊之戰
轉戰冀中
陳莊殲滅戰
第七章 鞏固晉西北
反頑鬥爭
米峪鎮殲滅戰
參加百團大戰
一九四0年冬季反“掃蕩”
一九四一年的晉西北鬥爭
粉碎“鐵壁合圍”
第八章 準備大反攻
參加延安整風
大練兵、大生產活動
大練兵
爺台山戰鬥
迎接抗戰的偉大勝利
第九章 反對內戰自衛反擊
大同、集寧戰役
保衛延安
從內線防禦到內線反攻
準備轉入外線作戰
第十章 戰略進攻
宜川戰役
西府、隴東戰役
粉碎胡宗南的“機動防禦
解放西安前後
第十一章 解放大西北
扶郿戰役隴東追擊
蘭州戰役
大西北的解放和剿匪工作
第十二章 在總參謀部
我軍正規化建設初期
在訓練總監部
全軍大比武前後
後記

後記

這幾年,有不少黨史軍史資料徵集部門向我了解有關歷史問題,並要我寫些回憶史料。解放軍出版社約我寫一本回憶錄,在編輯同志的鼓勵和支持下,我完成了這本書。
我原沒有寫回憶錄的準備,因為我想,自從在黨和毛主席的領導下,參加了秋收起義,上井岡山,以後在朱德、彭德懷、劉伯承、賀龍、聶榮臻、葉劍英等老帥的指揮下.進行戰鬥,做了些具體工作,我個人經歷沒有什麼可寫的。再者曾經和我一起戰鬥的無數同志,為了革命事業而獻身.他們是真正的人民英雄,要寫應該寫他們。可是因為時間久遠.他們的姓名大都想不起來了,一些事件的細節也記不清楚.加之手頭沒有保存多少資料,寫起來確有不少困難。
後來,我為幾種軍史資料叢書寫過幾篇回憶文章.送廖漢生、黃新廷、王政柱、黃新義等老同志看過,他們以為寫得還實在。我在這些文章的基礎上,以個人的有限經歷為線索,粗略地記述我參加過的戰鬥、戰役和工作過的部門情況.供讀者和黨史、軍史部門參考。書中的史實難免有遺漏、差誤之處,希望得到各方面的批評指正。
在寫作過程中得到各方面的幫助,如陸楓李玉治、許忠敬、李志中等同志提供了不少回憶素材;總後黨史辦關慶留賈秀清李德金同志為收集、核對資料和文字整理做了許多工作;責任編輯王長龍同志為成書出版給予很大幫助。這裡,對幫助我寫作這本回憶錄的同志們,一併致以深切的謝意。

文摘

凡能戰鬥的都調到戰鬥部隊去,後方的迫擊炮、炮彈和槍械也補充給作戰部隊。黎平會議後,紅軍即分兩路向黔西北進軍。
二打遵義
紅軍從黎平出發,經黃平向甕安前進。紅四師是左路的先遣師。第十團是先頭團(在黎平整編得到補充後姚酷任團長),在一九三四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清晨,乘著濃霧逼近甕安城邊。紅十團突然發起攻擊,打了不到一個小時,守敵就棄城逃跑。紅軍進了城才知道守城的是黔敵王家烈的第五、第六團.這兩個團還以強悍善戰出名哩,就那樣不堪一擊。紅軍在甕安歡度了一九三五年元旦,休息了兩天。
隨後,我們在岩坑附近,趕在敵軍江防部隊到達之前,到達烏江江邊。烏江又名黔江,從西南向東北把貴州劃成南北兩部,江面寬闊,兩岸都是黑黑的懸崖絕壁。部隊就砍竹林扎竹排,拆破廟做木排,順利渡過烏江。
紅軍繼續向黔北重鎮遵義挺進。一月七日紅三軍團配合紅一軍團以夜襲,前衛冒充國民黨部隊智取了遵義城。紅四師經團溪到遵義西南的鴨溪地區休整,就地擴軍籌款,收集資財,做地方工作。
紅軍在遵義、桐梓一帶休整了十二天。在這期間,中共中央在遵義召開了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政治局擴大會議,簡稱遵義會議。會議著重批判了王明的“左”傾機會主義的軍事路線和第五次反“圍剿”中軍事指揮上的一系列嚴重錯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