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子正蒙注》

《張子正蒙注》是王夫之的主要哲學著作之一。他通過為北宋張載的《正蒙》一書作註解的形式,繼承和發展了張載的樸素唯物主義思想。

《張子正蒙注》

 

正文

中國明清之際思想家 王夫之的哲學著作。共有 9卷。 《正蒙》是北宋 張載的主要哲學著作,闡發易理,論證了 “太虛即氣則無無”的唯物主義 自然觀和 “一物兩體”、“動非自外”的 辯證法思想。王夫之晚年對張載思想十分推崇,通過註解《正蒙》,繼承和發展了張載的哲學思想,對佛、道和宋明 道學唯心主義作了深刻批判。
書中對“ ”範疇作了更明確的哲學規定,完善了 唯物主義的本體學說,認為 宇宙間除了“ 彌淪無涯”、“通一而無二”的 物質性的“氣”以外,“更無他物,亦無間隙”;“虛涵氣,氣充虛,無有所謂‘無’者”。對“氣”的普遍無限性作出了新規定。他指出,“氣”只有聚散而沒有生滅,“散入無形而適得氣之體,聚為有形而不失氣之常”,並以一些實例論證物質不滅的思想。
書中肯定了物質和運動的統一,而物質運動變化的源泉是其內在矛盾。認為“陰陽者氣之二體,動靜者氣之二幾”,“一氣之中,二端既肇,摩之盪之而變化無窮”。
本書還深化了唯物主義的 認識論。認為認識的發生,需要“形”(感覺器官)、“神”(思維活動)、“物”(客觀對象)三者的結合;而作為認識對象之“物”,還需是主體作用的對象,“不然,物各自物,而非我所得用,非物矣”。至於已獲得的認識,還需要“實踐之”,只有“心所素知,行焉皆順”,才能證明認識的真理性。
本書於王夫之逝世後10餘年由 王敔初刊,後收入曾刻本 《船山遺書》,1956年古籍出版社出版了單行本,1975年中華書局以金陵《船山遺書》刻本為底本,參以別本,重新校勘、標點,出版了新的排印本。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