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喜鳳

張喜鳳

“脊椎裂”,她深知這3個字的分量有多重,要想把孩子的病治好,是要花很多錢的。 多年來,張喜鳳的事跡在當地被廣為傳頌,她家的生意也非常興隆。 ”張喜鳳說,“有一天,有個孩子是噙著我的乳頭‘走’了的。

鄭州五月天標識設計有限公司總經理

張喜鳳,畢業於河南紡織工業學院,2004年創辦職鄭州五月天標識設計有限公司,現任公司總經理。熱愛生活、快樂工作,從握手和微笑做起、在團隊中時刻充滿激情;大膽構想、小心求證,在自己工作的領域不斷尋求新的突破和創造;樹立強烈的責任感,對同事負責、對客戶負責、對公司負責、對自己和家人負責;

河南省駐馬店市泌陽縣馬谷田鎮黃莊村農民

個人簡介

張喜鳳,女,38歲,中共黨員,河南省駐馬店市泌陽縣馬谷田鎮黃莊村農民。現任河南張喜鳳糧油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還是泌陽縣工商聯副主席。

個人貢獻

張喜鳳6年前在家人的陪同下到泌陽縣人民醫院給孩子看病,在門診樓大廳前,不顧家人的反對, 自己堅持把遺棄了的患有重病的孩子抱回了家,耐心地照料孩子,給孩子看病。從此以後,家庭並不富裕的張喜鳳,先後收養了3個分別患有先天性脊椎裂、先天性心臟病和哮喘病、先天性鼻子塌陷和唇裂的重病棄嬰,除了將家裡的積蓄花完之外,還欠下了40多萬元外債。張喜鳳長期熱心公益事業,多年如一日伺候4個孤寡老人,同時是10多名孤兒的“媽媽”,幫助孤兒們圓求學夢,幾年來光助學善款超過20萬元;限塑令頒布後,她自製1萬個環保購物袋贈送給民眾;汶川大地震發生後,她連夜購買5噸大米和2000枚鹹鴨蛋送往災區;青海玉樹地震,她捐助90袋大米,60件雜糧,4000枚真空鹹鴨蛋等價值2萬多元的物品……可在她的家裡,除了一台破舊的電視機外,沒有什麼值錢的東西。她把無私的愛奉獻給了社會,奉獻給了他人。

所獲榮譽

張喜鳳入選“2008年度中國好人”第二屆“河南省道德模範”提名獎,曾榮獲2011“感動中原”十大年度人物、“河南省扶貧開發先進人物”、“河南省優秀母親”、“ 駐馬店市“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
張喜鳳:把慈善當作第一事業
河南經濟報特約記者 王有震
“有愛的人,才能擁有幸福”。這是豫南革命老區泌陽縣馬谷田鎮黃莊村農民張喜鳳的人生座右銘。她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20年來執著堅守辦好事、做善事,在她的身上張揚著民族的個性,閃耀著美德的光輝,她以一顆火熱而平靜的愛心,譜寫出一曲曲真善美之歌。

滿腔摯愛,溫暖棄嬰多難的人生
張喜鳳的父母都是解放初期參加土改的老黨員。受父母的薰陶,她一貫助人為樂,熱心慈善公益事業。1992年春天,張喜鳳和丈夫在縣城開了一家精米商行。
2006年3月的一天上午,她和丈夫一起抱著女兒到縣人民醫院看病。只見在門診樓大廳前圍了一群人,她出於好奇,也湊過去看熱鬧,只見在冰涼的水泥地上,一個嗷嗷待哺的嬰兒蜷縮在破舊的小包裹里,臉上很髒,啼哭聲顯得十分微弱。一個圍觀的男子用腳尖挑開了被角,孩子的臀部裸露出來,一個拳頭大小、流著濃水的紫包散發出一股臭味,人們都掩鼻後退。這一切,使她心裡震顫,鼻子直酸,心疼得直掉眼淚,二話沒說,立即蹲下身子,小心翼翼地把棄嬰抱在懷裡。
丈夫見狀,勸她別管這個閒事。她說:“這個孩子太可憐了,不管咋說也是一條人命呀,我不忍心眼睜睜地看著不管”。她不顧丈夫的勸說,把孩子抱回了家,她簡單地給孩子擦了一下身子,就把孩子抱回醫院看醫生。醫生得知她抱的是棄嬰,檢查後鄭重地說:“這個孩子是先天性脊椎裂,病情十分嚴重,需要立即做手術,弄不好會留下後遺症。”
“脊椎裂”,她深知這3個字的分量有多重,要想把孩子的病治好,是要花很多錢的。面對這個尚不懂人事的嬰兒,她沒有放棄,不管結果如何,也要給孩子治病!她毫不猶豫地在手術單上籤了字,給孩子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安夢。
那些日子,家裡米店生意忙,又多了個重病嬰兒住院治療,她忙得暈頭轉向,人也明顯消瘦了。丈夫見辛辛苦苦攢下的積蓄已經花得所剩無幾了,就生氣地說:“現在孩子的病也有所好轉了,你的心意也算盡到了,實在不行,你從哪裡撿的,就把孩子送回哪裡去吧!”她一聽急了,質問道:“我把她送回原地,她能活命嗎?”那一夜,她和丈夫發生了激烈地爭吵。
她撿拾棄嬰籌款為病兒治病的事兒,很快傳遍了城鄉,讚譽聲不斷,這使她感到驕傲和自豪。同年9月上旬的一個深夜,有人把一個先天性心臟病的嬰兒扔在她家門口,她把孩子抱到屋裡,見是個女孩,還有一張字條,字條上寫道:“俺知道你是好人,盼望你能救活她,我們全家人給你磕頭了。”
丈夫見狀直嚷嚷:“看看,你竟成了公認的大好人,人家都把有病的孩子送給你,看你咋辦?”
她說:“既然別人把孩子放在咱家門口,那是對咱的信任,再苦再難,我也得管,不然,我的良心過不去。”
第2天,她把孩子抱到縣醫院檢查,醫生說:“這個孩子來這裡檢查過,患的是先天性心臟病加哮喘。”她又讓醫生仔細檢查了一遍,在醫院住了18天,才把孩子從死神的手中奪了回來。
人怕出名。她義養病兒的行為也給自己帶來了不少麻煩。事後不久的一天晚上,又有人把一名先天性鼻塌陷和唇齶裂的嬰兒悄悄地放在了她家門口,毛毯里裹著一個剛出生兩天的女嬰,身上和尿布上還帶有血跡。由於天氣寒冷,女嬰身子縮成一團。她俯下身子用手一摸,嬰兒全身濕黏發燒,沾滿血跡的臍帶還沒有掉。她又將女嬰側向一邊的頭扶正,發現女嬰的鼻子左側塌陷,上嘴唇左邊有個豁子。
為此,丈夫氣得跺著腳,罵道:“這些人真不要良心了,竟狠下心來把病兒扔下不管。”然後又對她說:“喜鳳,你撿那倆棄嬰我理解你,你撂下生意不管,我沒攔你,你貸款給倆孩子治病,我也沒怪你,這個孩子,咱說啥也不能再管了。”
她知道這孩子患的是唇齶裂病,能治好,就說:“這也是一個小生命呀,咋能說不管就不管了呢,我不忍心呀。”那天,她再次與丈夫鬧了彆扭。她一直忙到後半夜,孩子的雙腿才慢慢的伸直,當她聽到孩子啼哭的那一刻,禁不住失聲痛哭起來……
艱難愛心路,還能走多遠?醫生告訴她孩子的病3個月後就要動手術,一直到兩歲左右,要動六七次手術才能將嘴巴和鼻子修補完整。想收養孩子的街坊聽說她又撿了一個女嬰,就來看孩子,可一見孩子是個豁嘴子殘疾,都搖搖頭走了。這使她下定決心給孩子治好病,讓她也有一個快樂的童年。
那時,她真地犯難了,債台高築的她,儘管有米店,但了解內情的人都知道,她其實是“外光內空”。一家老小要吃飯、穿衣、治病,讓她難以招架,面對家人的竭力反對,她不知該怎么辦?面對丈夫的發火,她像個做錯事的孩子一般,一聲不吭,只是默默地流淚。她知道,這么多年來,她愧對了親生孩子,愧對了丈夫,更愧對了這個家。
帶孩子到醫院打針、吃藥、輸氧、輸液成了張喜鳳生活中的主要內容。幾年來,張喜鳳先後輾轉西安、太原、鄭州等各地醫院,為孩子求醫問藥,許多專家都認識了她這個抱著孩子、背著大包裹的河南農村婦女。
功夫不負有心人。她的心血和汗水沒有白流,3個孩子在她含辛茹苦的關愛中,像幼苗一樣一天天地長大。如今,小安夢已經近6歲了,在張喜鳳的悉心照料下病已基本痊癒,小安雅和小安嫣也很健康。“儘管很累,但看到孩子們的笑臉,我很滿足!”她覺得孩子們的聲音和笑容是世界上最美的。每當她看到活潑可愛的孩子們,疲倦和勞累頓消,感到自己是這個世界上最幸福的人。雖然她為幾名毫無血緣關係的孩子治病,除了花光家裡的積蓄,又舉債40多萬元,但她認為“值”。
為了照顧這些“寶寶”,她最多時請了3個保姆,還把兒子從6歲起就送到寄宿學校。“不圖別的,我就是想讓這些‘寶寶’都能快樂的成長。”張喜鳳說。
1年多前,泌陽縣銅山鄉銅峰村農民王同夫婦因給剛出生的寶貝兒子治病,花光了積蓄,後因借貸無門,就偷偷把寶寶丟棄在張喜鳳家門前。經過張喜鳳的求醫診治和精心餵養,很快恢復了健康,後又費盡周折讓孩子回到了父母身邊。今年春節,寶貝的爺奶特地帶著孫子來給張喜鳳拜年。
資助孤兒,鋪平貧困生求學之路
多年來,張喜鳳的事跡在當地被廣為傳頌,她家的生意也非常興隆。但她和丈夫掙的錢基本上都捐給了別人。除了家裡收養的幾個孩子,張喜鳳還是孤兒院10多名孤兒的“媽媽”。在泌陽縣孤兒院,從國小到國中和高中,甚至到大學都有張喜鳳資助的孤兒學生。
“你像一段美妙的鏇律,滋潤著我們的日出日落。”這是張喜鳳資助的3個孤兒大學生給她寫信中說的一句話。
13年前,家住泌陽縣付莊鄉李崗村老廖莊村民組的廖海娜、廖海賀、廖海斌姊妹仨,父母患病撒手人寰,他們靠當地政府和鄉鄰們的接濟生活。一個偶然的機會,張喜鳳得知了他們的情況,就坐臥不安。她的心太軟,最見不得別人有困難,尤其是生活尚不能自理的孩子們。她特地找到他們,給他們買了新衣服,視他們為親人,資助他們念書,逢年過節,還把他們從學校接到家中吃團圓飯,讓他們稱自己為“大姐”,把她家當作自己的家,使這仨個孤兒感到孤兒不孤,盡情地享受人倫親情和溫暖。
窮人家的孩子能吃苦、懂事早,老大海娜、老二海賀姐妹倆,刻苦學習,同時以優異的成績進入了本科分數線,分別被華中師範大學、西安聯合大學錄取。可是面對高昂的學費,姐妹倆退卻了,產生了放棄學業外出打工的念頭。對此,她對他們進行了耐心的開導,並將借來的11000元錢分別塞給她姐妹倆,姐妹倆一時不知說啥好,淚水奪眶而出。
送走了姐妹,她又把老三海斌送到泌陽縣二高上學。多年來,她冬天為他們買棉、夏買單,還不斷地給他們生活費,前年海斌也考上了北京一所大學。
細細想來,她為資助這仨孤兒上學就花費了4萬多元,要說這不算什麼,但對仨孤兒來說卻是雪中送炭,也使他們的人生有所改變。去年7月,從西安聯合大學畢業的廖海賀來到張喜鳳開辦的米廠打工。廖海賀說,她從喜鳳姐身上學到了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她想通過在米廠工作,好好鍛鍊自己,將來能更好地感恩社會,回報社會。
扶弱助困,書寫一位平凡女子的真情大愛
面對鰥孤,她義無反顧。張喜鳳的丈夫王和平有3個舅舅,家住與泌陽毗鄰的南陽市唐河縣少拜寺鎮韓莊村周莊組,除去大舅有個雙目失明的媳婦外,其他兩個都是光棍。當時,4個六七十歲的老人,住在破舊院子裡的3間瓦房裡。
17歲時的張喜鳳不怎么懂得愛情,偶然的一次機會,她和他一起去了他的舅家。
張喜鳳的到來,讓舅舅們興奮異常。他們想表示表示,卻誰兜里也沒有錢,大舅去賒了個生豬蹄,燉燉,一家人圍著看她一個人吃;晚上,幾個舅舅滿村子跑著求人,才算給她借來一床新被子。“當時我都落淚了。我想,這4個老人,不管咋我都要好好養活一輩子。”張喜鳳說,“我這人就是見不得別人遭罪,看他幾個舅恁可憐,我就決定嫁給和平。”
因為看人家舅舅可憐,就決定嫁人,這事兒看似“荒唐”,但在張喜鳳婚後,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他們接到家裡和自己一起生活。直到今天,她依然贍養著他們。
21年來,張喜鳳為4位老人洗衣做飯,看病抓藥,倒屎倒尿,從沒嫌棄過。老人逢人就夸:“有喜鳳這樣的好外甥媳婦,是俺這輩子的福氣。
同胞遭災,她慷慨解囊。汶川地震、玉樹地震,張喜鳳都是整車整車捐獻大米和物品。“在汶川地震時,我們縣的計程車司機也讓我感動了一回呢。”張喜鳳說,那一天,她把5噸大米和2000枚鹹鴨蛋往省紅十字會送時,縣城的百多輛計程車聞訊趕來,鳴笛開道,為她送行。
善良,是張喜鳳骨子裡的品質。2003年起,正在給兒子哺乳的她,聽說縣孤兒院裡面的孩子可憐,就經常抽空到孤兒院去給孤兒哺乳。
孤兒院離米行20多里地。張喜鳳不敢跟丈夫說,只是偷著打的到孤兒院給那些缺少母愛的孩子們哺乳。一個、兩個,“我就是想讓那些缺失母愛的孩子享受到母愛。”張喜鳳說,“有一天,有個孩子是噙著我的乳頭‘走’了的。摟著他,我哭得上氣兒不接下氣兒,可不管咋,我讓他享受到了人間母愛。”
這樣的記憶太過深刻,此後幾年,張喜鳳隔不了多久都會給孩子們送些食品、玩具、衣物。有一年端午節,張喜鳳因病在醫院輸水,但水只輸了一半兒,她就自己拔掉針頭,趕去為孩子們包粽子吃。前年,儘管孤兒院搬到了外省,來去一趟很不方便,但她還是不斷給那裡的孩子們寄些東西過去。
當地人說,“喜鳳米行”是縣城裡生意最好的一家。好多人還說,“張喜鳳發了。”可誰又知道,張喜鳳目前已經欠了六七十萬元的債務。按照行規,大米購進是現款買賣,但張喜鳳卻幾乎全靠賒。好多米商不僅是因為相信她的為人,更是因為知道她欠債的緣由。所以,只要他們不急用,從不上門催討。不少米商還學著她的樣子做善事。
每天只有四五個小時的休息時間,脊背上經常貼滿了止疼膏藥,家中只有一台大屏的電視機看上去像一件“家具”,但張喜鳳憔悴的臉上始終掛著笑意,“有愛,才會有幸福”,這句常掛在她嘴邊的話,也是她為人處世的理念。
胸中有愛天地寬。近些年,她除了直接撫養3個棄兒和4個孤寡老人外,還幫助下崗職工近200人,農村特困戶136戶,累計捐款捐物近百萬元。
除此之外,每逢春節,張喜鳳還把自己醃製的1萬多個鹹鴨蛋,分發給附近敬老院的近千名老人,並為村裡的特困戶和殘疾人送米、送油……
“她哺乳棄嬰、資助孤兒再造天倫之美,她以一己之力在鄉間播撒真愛,守護良知。”2008年,張喜鳳榮登“中國好人榜”,榮獲“助人為樂好人”,受到中央文明辦的表彰,還被評為“河南省優秀母親”、“駐馬店市十佳母親”、駐馬店市“感動天中十大人物”、“駐馬店市十佳文明市民”。2009年,她被評為“河南省道德模範”和“河南省扶貧開發先進人物”等稱號,當年她還光榮的加入了中國共產黨。2011年她榮膺“感動中原”十大年度人物。近日,她以高票當選為泌陽縣第十三屆人大代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