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協狀元》

《張協狀元》

中國宋元南戲作品。

寫書生張協赴考遇盜,得貧女相救,後結為夫婦。張協中狀元後,雖拒絕樞密使王德用的招贅,但貧女尋夫至京,嫌她“貌陋身卑,家貧世薄”,不肯相認,竟於赴任路上劍劈貧女。後貧女為王德用收為義女,終於重圓。此劇與久已流傳的《趙貞女蔡二郎》、《王魁負桂英》等作品一樣,寫男子發跡負心主題。貧女勤勞善良,嚴斥張協忘恩負義,楚楚動人;而張協則心狠手毒,名利薰心,但最後大團圓結局,削弱了作品的感人力量。

曲目

《張協狀元》

類別

中國宋元南戲作品。

作者

南宋時溫州九山 書會才人編撰。載於明《永樂大典》第13991卷,今存全本。

劇情

《張協狀元》 《張協狀元》
 
寫書生張協赴考遇盜,得貧女相救,後結為夫婦。張協中狀元後,雖拒絕樞密使 王德用的招贅,但貧女尋夫至京,嫌她“貌 陋身卑,家貧世薄”,不肯相認,竟於赴任路上劍劈貧女。後貧女為王德用收為義女,終於重圓。此劇與久已流傳的《趙貞女蔡二郎》、《王魁負桂英》等作品一樣   ,寫男子發跡負心主題。貧女勤勞善良,嚴斥張協忘恩負義,楚楚動人;而張協則心狠手毒,名利薰心,但最後大團 圓結局,削弱了作品的感人力量。
人物形象鮮明,情節貫串主線清晰,曲文質直淺近,具有濃郁的民間文學氣息,提供了不少早期南戲的戲曲史料。 

藝術

人物形象鮮明,情節貫串主線清晰,曲文質直淺近,具有濃郁的民間文學氣息,提供了不少早期南戲的戲曲史料。此劇全部用的是南曲,保留著完整的“諸宮調”的說唱藝術形式和民歌的樸素風格,含用滑稽表演的片斷,它體制宏大,情節曲折,場次多,全劇達五十三出。但在情節轉換和場次銜接方面有疏漏的地方,帶有民間作品的原始風貌,劇中以張協和王貧女婚變糾葛為主線,採用對照手法安排情節,開後來傳奇作品以生、旦為主線而各領一條線索的劇情結構方式的先河。 

價值

在中國戲曲發展史上《張協狀元》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八百年前的一個夜晚溫州一群落拓書生結盟九山書會,以十二世紀這個階層的倫理標準和審美理想把一個叫張協的負心郎的故事演繹成一部用說唱和歌舞來表演的書。
《張協狀元》是迄今所發現最早的保存最完整的中國古代戲曲劇本,它殘存著從說唱過渡到戲文進入由演員扮演角色的戲劇性演出的痕跡,顯現出中國戲曲文化的基因特徵。故而被譽為戲曲的活化石。 
該劇保留了南戲的本來面目,開場由說書形式介紹劇情,說到書生遇難,才將說唱變為戲文,進入戲劇性演出。該劇由五名演員分飾生旦淨末醜,除了書生張協由一人表演,其他演員都身擔多個角色,最多的扮演十二個角色。其中淨、末、醜的插科打諢,對愉悅觀眾和調節氣氛起到重要作用。

辨證

《張協狀元》作為現存最早的南戲劇本,一直深受研究者的關注,研究成果很多。其中有些似乎已成共識,如情節漏洞、主題為婚變、大團圓結局不甚合理等,筆者通過研究,卻形成一些新的見解:情節漏洞多數有其合理解釋,大團圓結局也許是書會才人的被迫妥協,在客觀效果上並未削弱其悲劇意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