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凡平

張凡平,1924年12月出生在山西省右玉縣米家莊村。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張凡平,1924年12月出生在山西省右玉縣米家莊村。

個人經歷

1938年受革命思想的啟迪,積極參加當地的抗日救亡運動,參加了青救會並任主席。1939年被提升為村抗聯主任,同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原任察哈爾省右玉縣一區米莊村抗聯主任,右南縣一區抗聯主任,左雲縣一區區委書記兼區長,綏遠省涼城縣一區區委書記兼區長、武工隊長,綏蒙軍區豐涼支隊政教,綏蒙軍區71團政教,綏遠軍區警衛營政教、轉建科科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第50文化速成中學幹部處處長,66軍幹部處副處長、處長兼66軍軍事法院院長,步兵222團政治委員,陸軍74師政治部副主任,工程兵第5工區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員,陸軍198師政治委員,66軍政治部主任等職。1984年1月離職休養。曾被選為66軍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黨代會代表,軍區第四次黨代會代表。榮獲三級獨立自由勳章、三級解放勳章和獨立功勳榮譽章。1958、1959、1962年三次榮立三等功。

抗日戰爭時期,張凡平同志先後擔任村支部抗聯主任,區委書記兼區長、武工隊長等職。從1941年到1945年,他帶領游擊隊採取游擊戰和運動戰結合的手段,在敵占區開展麻雀戰,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指揮游擊隊英勇作戰,頑強殺敵,擊退了敵人的進攻,取得了戰鬥的勝利,對鞏固抗日根據地、壯大革命力量、取得抗日鬥爭的最後勝利做出了貢獻。解放戰爭期間,張凡平同志參加了涼城、包頭、綏遠、應縣、大同、平津、太原等戰役戰鬥。戰爭期間,他機智靈活,英勇頑強,指揮得當,身先士卒,敢打必勝,帶領部隊出色完成了任務,多次受到上級表彰。

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張凡平同志長期從事軍隊政治工作。在擔任66軍政治部主任期間,他認真研究毛澤東軍事思想,研究我軍政治工作,努力學習現代科學知識和軍事理論,經常深入部隊和基層連隊進行調查研究,傾聽基層官兵呼聲,體貼關心部屬疾苦,及時發現和解決部隊政治工作中遇到的各種實際問題,為部隊建設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受到了上級領導機關和所屬部隊的好評。

張凡平同志離職休養後,繼續保持共產黨員的政治本色,關心國家和軍隊建設的大事。他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堅決擁護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他離休不離志,退位不褪色,仍然以忘我的工作狀態,積極發揮餘熱做貢獻。他堅持弘揚革命傳統,經常到大專院校和機關單位講傳統、作報告。他多年擔任干休所老幹部支部書記,關心干休所建設,支持工作人員工作,經常向干休所領導獻計獻策,在干休人員中享有很高的威望。

張凡平同志在七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對黨的事業忠心耿耿,堅貞不渝,具有很強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他始終保持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和堅強的黨性原則,始終保持和發揚我黨我軍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政治上、思想上和行動上始終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他立場堅定,旗幟鮮明;一身正氣,兩袖清風;實事求是,光明磊落;堅持原則,團結同志;言行一致,襟懷坦蕩;顧全大局,作風正派;生活儉樸,廉潔奉公;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嚴於律己,寬以待人,深受同志們的愛戴。他嚴格要求和教育子女,給後代樹立了學習的榜樣,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我軍優秀的政治工作者,原66軍政治部主任張凡平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09年11月15日00時30分在天津逝世,享年85歲。

張凡平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戰鬥的一生,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一生,他把自己畢生的精力全部獻給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和人民軍隊的建設事業。他的逝世,使我黨失去了一名好黨員,使我軍失去了一名好乾部,使我們大家失去了一名好同志、好戰友、好領導,他的革命精神、崇高品質和優良作風,永遠值得我們懷念和學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