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伯修

張伯修

張伯修,字仕仁,1881年生,漢族,台江縣施洞鎮人,幼年勤奮好學,少年時鎮遠府院試文科中式,續攻書院,欲求深造。 成年後目睹清廷對外喪權辱國,對內壓迫國民,極為不滿。 幼年勤奮好學,成年後目睹清廷對外喪權辱國,對內壓迫國民,極為不滿。

張伯修

張伯修,字仕仁,1881年生,漢族,台江縣施洞鎮人,幼年勤奮好學,少年時鎮遠府院試文科中式,續攻書院,欲求深造。成年後目睹清廷對外喪權辱國,對內壓迫國民,極為不滿。積極回響廢科舉、興學堂之舉。籌辦施洞高初兩等國小堂,受任堂長,培養新學人才,寄強國於教育 。幼年勤奮好學,成年後目睹清廷對外喪權辱國,對內壓迫國民,極為不滿。民國九年,在憲政派製造的“民九事變”中,伯修被列入追殺之列,遂喬扮百姓出殯,睡在棺材裡抬出貴陽,幸免於難。伯修到家次日,即取道榕江至廣州,向孫中山陳述貴陽憲政派政變實情,後出任孫中山的秘書,復任軍事委員會秘書處長,效力於國民革命事業。民國十五年(1926年)六月,改任江蘇揚州縣縣長,在任期間對國民黨政權始感失望,至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調任四川宜賓縣長時棄職回鄉閒居。其間為台江的解放事業做了許多善事,被後人視為人之榜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