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一兵自選集

出版社: 馬斯洛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哲學確證 青年馬克思人本主義社會現象學的確立——《1844年經濟學一哲學手稿》第一筆記解讀

圖書信息

出版社: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第1版 (1999年3月1日)
叢書名: 跨世紀學人文庫
平裝: 409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24
ISBN: 7563328475
條形碼: 9787563328475
尺寸: 22 x 14.4 x 2.2 cm
重量: 499 g

作者簡介

張一兵,1956年3月生於南京。1981年8月畢業於南京大學哲學系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獲哲學碩士學位。現任南京大學校長助理、校教學委員會副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兼任南京大學圖書館館長、《南京大學學報》主編。主要著作有:《回到馬克思》(1999)、《馬克思歷史辯證法的主體向度》(1995)、《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歷史與現狀》(第三卷,1992)、《西方人學第五代》(1991)、《折斷的理性翅膀》(1990)等。發表學術論文190餘篇。

內容簡介

《張一兵自選集》講述了:八十年代撥亂反正,思想解放,學術中興;一批在人文社科領域崛起的青年學者大膽反思,激情探索,把學術探討與關懷現實合二為一。他們思考深邃,立論精嚴,良有創穫,既不囿於前人習見,更不因循舊步,善於曲徑通幽,或直叩本心。視野極為開闊,持論則相當平正。各人起點有異,專攻不同,師承與人生道路更是千差萬別,所展現的學術風貌自然各不相同,但均能代表各自領域的當下水準,體現一代學人的精神風範和學者情懷。各人所自選論文,既是其研究的代表成果,同時又兼顧學術歷程的演進。朝花朝拾,拈花自多良悟。

目錄

廓清理論地平走向時代精神的深處(代序)
否定之否定學說的內在邏輯結構
實踐的邏輯:唯物辯證法的內在本質
社會實踐場:實踐本體論框架中社會存在的微觀現實基礎
實踐功能度:實踐唯物主義邏輯構架的整體特質
實踐格局:人類社會歷史過程的深層制約構架
實踐整合:社會歷史主客體有序互動的功能性機制
實踐慣性運轉:人類社會生活中的亞意圖行為系統
實踐構序:關於人類社會歷史發展動力學描述的微觀確證
論科學真理的理論框架制約及其現實基礎
隱性文化心態圈與亞意圖慣性行為系統——當代中國文化研究的哲學認識論透視
突現的社會存在層級結構——複雜性科學的社會歷史觀評述
皮亞傑與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研究
馬斯洛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哲學確證
波蘭尼意會認知理論的哲學邏輯構析
馬克思哲學初始地平線中的關係本體論——析廣松涉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原像觀
後人學·無調哲學·否定的辯證法——阿多爾諾與法蘭克福學派的“後現代轉折”
思辨天國與現實大地之隱秘譜系——黑格爾哲學與古典經濟學關係之解蔽
“類哲學”人本邏輯的徹底顛覆——施蒂納唯一者及其所有物》讀評
關於列寧深化唯物辯證法的真實邏輯思路的探索——新版《哲學筆記》要得
同一的邏輯學、認識論和主觀辯證法在客觀實踐辯證法上的統一
似自然性:社會歷史發展異在為自然過程的特殊歷史狀態
物役性:馬克思哲學新視域中的科學批判話語
青年馬克思人本主義社會現象學的確立——《1844年經濟學一哲學手稿》第一筆記解讀
實踐:在何種意義上成為馬克思的科學方法論的基石——經濟學視域中的《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
馬克思哲學新視域中的歷史性存在及本質——《德意志意識形態》第一章手稿解讀
歷史唯物主義、歷史認識論與歷史現象學——馬克思《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的經濟哲學定位
主要著述一覽表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