弭兵之盟

弭兵之盟,中國春秋時期的事情,指的是晉楚兩國互定盟約以實現共同敵對災害與侵略的目的。

弭兵之盟

春秋晉國、楚國平分霸權之盟。春秋後期,晉、楚兩國國內矛盾尖銳,皆有停止爭霸、弭兵(休兵)之願。宋國執政華元、向戌倡導諸侯弭兵,晉、楚皆同意。魯成公十二年(前579),華元約合晉、楚在宋國西門外相會訂盟,約定:晉楚互不交兵,互通聘使,互救災害,互相援助抗擊侵略者。魯襄公二十七年(前546),向戌因與晉趙武、楚屈建皆友善,再次倡議弭兵之盟,得到晉、楚、齊等國。是年夏,晉、楚、齊、魯、、陳、鄭、蔡、許、曹、邾、滕和宋,又在宋之蒙門(東北門)外相會訂盟。盟約規定晉、楚公為霸主,余國分別向晉、楚進納貢賦。秦、齊和晉、楚為對等大國,不向晉、楚納貢,也不受貢賦。第二次弭兵之會後,中原諸侯間的戰爭得以減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