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雷德里克·雷頓

弗雷德里克·雷頓-19世紀末英國最有聲望的學院派新古典主義畫家.

弗雷德里克·雷頓(Frederic Leighton,1830――1896)是19世紀末英國最有聲望的學院派新古典主義畫家,他輝煌的藝術光芒甚至沖淡了雷諾茲(Joshua Reynolds,1723-1793)的影響,成了英國皇家學院派的代名詞。
雷頓1830年12月3日出生於英國史卡布洛(Scarborough),卻生長在跨海遠隔的俄羅斯,祖父吉姆·雷頓爵士是沙皇亞歷山大一世的皇宮醫生,雷頓的父親子承父業也作了沙皇的醫生。尼古拉一世上台,雷頓一家離開俄國在歐洲遊歷尋找定居之所。歐洲各大名城的巡禮給予了年幼的弗雷德里克-雷頓一家唯一的後人充分的歷史和文化知識。
維多利亞時代的著名畫家不同,身為畫院院長的雷頓,不僅不是美術學院的學生,甚至不是在英國本土接受的教育。足跡所至,雷頓在布魯塞爾、巴黎和法蘭克福斷斷續續上學,並進行美術培訓。1852年,他來到羅馬進入了羅馬美術學院進行正統的繪畫學習。在這裡,他認識了在羅馬研究藝術的英國畫家布朗、小說家、詩人丁尼生。他們發現這個小伙子身上有著出眾的藝術天分,“似乎有桂冠樣的光芒在這個叫雷頓的年輕人額角上閃爍……有朝一日他一定會坐上皇家美術學院院長的位置”,回到英國後他們這樣向人們介紹道。
雷頓從小熱衷於古代神話、聖經的題材,追求恬靜、和諧、典雅的樣式。1855年,雷頓返回他從未到過的故鄉—英國,他的歷史題材的作品《聖列的行進》在皇家美術學院的畫展上展出獲得了成功,評論界從那時開始就一直是他的朋友,給予了他極高的推崇。令畫家更為高興的是,這幅畫不久竟被維多利亞女王購買,他本人則有幸晉見了女王,這時,他成為英國畫壇上當之無愧的後起之秀。三年後定居倫敦,效忠英國女王。1858年,雷頓曾參加過拉斐爾前派運動,但終因受古代藝術影響太深而走向學院派新古典主義的路上去。在擔任“宮廷畫師”期間,他為迎合上層趣味,彌補英國美術中匱乏的高雅、精煉趣味,畫風日趨甜美、抒情,柔和的造型、飽滿的色彩、細膩的刻畫常使所描繪的形象具有歡愉、輕盈的氣質。但後來又在此特徵上略帶羞澀、倦愁之感傷情調。《仙女普賽克的沐浴》正是雷頓這種最後畫風的寫照,細緻入微地描繪了裸體女性的沐浴,表現出嫵媚的體態和倦息愁恩的情調。
1878年,雷頓當選為(英國)皇家藝術學院院長。1896年受封為男爵,他是英國唯一獲此殊榮的畫家,他於同年去世。
雷頓的著名作品還有:《熾熱的六月》、《閱讀》、《海邊的希臘少女》、《音樂課》、《蘋果園》、《少女》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