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津之合

延津之合

延津之合,也作延津劍合,成語,指晉時龍泉、太阿兩劍在延津會合的故事,比喻因緣會合。出自清·余懷《板橋雜記·軼事》:“掃眉才子,慧業文人,時節因緣,不得不為‘延津之合’矣。”

基本信息

成語故事

延津劍合指晉時龍泉、太阿兩劍在延津會合的故事。吳滅晉興之際, 豫章人雷煥與尚書張華在豐城掘得龍泉、太阿寶劍兩口,兩人分別藏一把,雷煥佩劍路過延平津口,不小心掉到河裡。後來張華帶劍到此渡口,水中鑽出一龍,張華手中的劍也化作一龍,雙龍騰空而去。後比喻因緣會合。 

文獻記載

成語出處 成語出處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三卷《權學士權認遠鄉姑 白孺人白嫁親生女》:
晉時大臣張華,字茂先,善識天文,能辨古物。一日,看見天上鬥牛分野之間,寶氣燭天,曉得豫章豐城縣中當有奇物出世。有個朋友雷煥,也是博物的人,遂選他做了豐城縣令,托他到彼,專一為訪尋發光動天的寶物,吩咐他道:“光中帶有殺氣,此必寶劍無疑。”那雷煥領命,到了縣間,看那寶氣卻在縣間獄中。雷煥領了從人,到獄中盡頭去處,果然掘出一對寶劍來,雄曰“純鉤”,雌曰“湛盧”。雷煥自佩其一,將其一獻與張華,各自寶藏,自不必說。後來,張華帶了此劍行到延平津口,那劍忽在匣中躍出,到了水邊,化成一龍。津水之中也鑽出一條龍來,湊成一雙,飛舞升天而去。張華一時驚異,分明曉得寶劍通神,只水中這個出來湊成雙的不知何物,因遣人到雷煥處問前劍所在。雷煥回言道:“先曾渡延平津口,失手落於水中了。”方知兩劍分而複合,以此變化而去也。至今人說因緣湊巧,多用“延津劍合”故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