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防城港核電站

廣西防城港核電站

廣西防城港核電站位於廣西自治區防城港市港口區光坡鎮紅沙村,是我國繼秦山核電站、大亞灣核電站、嶺澳核電站、田灣核電站之後的第五座核電站,可規劃建設六台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由中國廣東核電集團與廣西投資集團共同投資,中國廣東核電集團為主負責工程建設和運營管理。2008年10月10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同意防城港紅沙核電項目開展前期工作。按照國家的安排,工程採用自主品牌核電技術CPR1000,建設兩台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機組。2015年2月11日,廣西防城港核電有限公司表示廣西防城港核電站一號機組於2015年下半年開始發電正式投入商業運營,2015年10月正式開始發電。

基本信息

電站介紹

廣西防城港核電站廣西防城港核電站

廣西防城港(紅沙)核電站位於廣西自治區防城港市港口區光坡鎮紅沙村,可規劃建設六台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由中國廣東核電集團與廣西投資集團共同投資,中國廣東核電集團為主負責工程建設和運營管理。2008年10月10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同意防城港紅沙核電項目開展前期工作。電站項目規劃建設6台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站,一次規劃、分期建設。其中,一期工程規劃建設兩台百萬千萬級壓水堆核電機組,該機組於2014年建成投入運行。2015年2月11日,廣西防城港核電有限公司表示廣西防城港核電站一號機組於2015年下半年開始發電正式投入商業運營。

地理位置

廣西防城港(紅沙)核電站位於廣西自治區防城港市港口區光坡鎮東面約8km的紅沙澫。廠址北距首府南寧市約130km,西距防城港市城區約25km。距欽州市城區約32km;距中越國界線距離超過50km。

建設過程

2005年10月,中國廣東核電集團有限公司委託深圳中廣核工程設計有限公司為設計總院,並聯合廣西電力工業勘察設計研究院共同開展廣西境核心電項目新廠址的選址查勘工作。
2005年11月,設計公司與廣西院共同組成核電項目組,經過現場踏勘和綜合分析,推薦紅沙、犀牛腳、九龍寨三個可能廠址作為進一步深入開展查勘工作的候選廠址。
2008年8月,中國國際工程諮詢公司在南寧主持召開了廣西紅沙核電項目廠址選擇報告暨初步可行性研究報告審查會,會議從環境等角度綜合分析與評價,最終確定了紅沙廠址。
2008年8月25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與中國廣東核電集團有限公司在北京就廣西防城港核電項目開發建設達成合作框架協定。
2008年9月3日,廣西防城港核電有限公司在防城港市註冊成立。
2008年10月10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同意廣西防城港核電項目開展前期工作。
2008年10月20日,核電站進場專用公路正式開工建設。
2008年10月23日,廣西防城港核電站在廣西南寧舉行了揭牌儀式。
2008年12月20日,廣西防城港核電項目前期工程啟動儀式在防城港港口區企沙鎮紅沙村舉行。
2009年9月,進場道路完工。
2010年7月30日,廣西防城港核電站一期工程1號機組開工建設。
2010年12月28日,廣西防城港核電站一期工程2號機組主體工程正式動工建設。
2011年,廣西防城港核電站的2號核島FCD、2號常規島FCD、PX泵房FCD、BOP廊道安裝完成。
2012年4月13日,1號機組穹頂吊裝成功。
2012年12月26日,2號機組穹頂吊裝成功。
2013年1月2日,廣西防城港核電站常規島一期建築安裝工程1MX廠房3台廠用變壓器和2台高壓加熱器相繼吊裝就位。
2013年3月1日,廣西防城港核電站1號機組發電機定子成功吊裝就位。
2014年1月2日,廣西防城港核電站一期常規島2號發電機定子順利吊裝就位。
2014年4月,1號機組核島廠房重型設備全部完成就位。
2014年12月,廣西防城港核電站已實現500千伏主電源可用,1號機組核島主迴路冷試完成、核島主迴路熱態功能試驗開始,2號機組也進入了主設備安裝高峰期。此外,國家能源局同意廣西防城港核電項目後續擴建工程3、4號機組採用“華龍一號”技術方案。
2015年10月25日,廣西防城港核電站1號機組實現併網發電。

電站安全

廣西防城港核電站廣西防城港核電站

建成後的防城港核電機組即使失去全部廠內外電源,也能通過堆芯餘熱在二迴路產生的蒸汽帶動核安全相關的汽動給水泵向蒸汽發生器供水,用於反應堆一迴路的冷卻。同時,二迴路設定有大氣排放系統,全廠失電後可通過自然循環冷卻堆芯,將熱量通過二迴路蒸發排向大氣,避免反應堆壓力容器中的溫度和壓力持續上升。”

防城港核電站還專門配置了柴油機供電系統,能在全廠失電後自動啟動重要核島供電設備。除按標準配備應急柴油機外,還專門增加設定一台柴油機用於備用,進一步降低了全廠失去電源的風險。

防城港核電站機組有大體積的安全殼(約49000 立方米),可以有效降低並稀釋氫氣濃度及延緩安全殼升壓時間。與此同時,在安全殼內還安裝了氫氣消除系統,應對氫氣風險的非能動氫氣複合器可以消除嚴重事故下安全殼中氫氣積聚引發氫爆的風險。

簽約儀式

2010年4月9日下午,防城港核電站項目一期工程主體工程在南寧市荔園山莊舉行保險簽約儀式,這是廣西首個核電承保項目。核電廠以嶺澳核電站為參考電站,按“翻版加改進”方式規劃建設容量為6台1000MW級CPR1000二代改進型壓水堆機組,一期建設2台CPR1000二代改進型壓水堆機組,一期建設項目擬定投資約270億元。

工程介紹

廣西防城港核電站廣西防城港核電站

項目規劃建設六台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一次規劃,分期建設,一期工程建設兩台百萬千瓦級機組,由中廣核集團公司與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廣西投資集團公司共同投資,中廣核集團為主負責工程建設和運營管理。

廣西防城港核電站總建造工期為64個月(從1號機組FCD到2號機組商運)。

1號機組建造工期為56個月,(從FCD到商業運行),其中土建工期21個月,安裝工期22.5個月(穹頂吊裝到冷試),調試12.5個月;

2號機組建造工期為56個月,(從FCD到商業運行),其中土建工期21個月,安裝工期22.5個月(穹頂吊裝到冷試),調試12.5個月,2號機組與1號機組間隔8個月。

工程進度

一期工程

一期工程規劃建設兩台百萬千萬級壓水堆核電機組,首台機組於2014年建成投入運行。一期工程採用自主品牌中國改進型壓水堆核電技術CPR1000,建設兩台單機容量為108萬千瓦的核電機組,工程總投資約260億元,設備國產化比例將達到87%,首台機組於2015年下半年投入商業運行。

結構設計

核電站在設計時,根據歷史上出現的最大地震記錄和海嘯記錄,並考慮一定的裕量進行設計,結構剛度大、強度高,可以抵擋飛機撞擊、外部爆炸、龍捲風等。
同時,設計充分考慮了天文潮、海平面異常、最大風暴潮、波浪等因素的疊加影響,採用了足夠的廠址標高和防波設施,能夠有效防禦核電站被海水淹沒,可確保多重自然災害迭加的極端情況下核電站的安全

安全保障

廠址選定

廣西防城港核電站的選址經過嚴密考慮,東臨欽州灣,西為老虎港,地處欽州灣盆地西北邊緣,核電站附近地殼安全穩定,所在的北部灣海域屬於邊緣海,颱風頻率和出現海嘯的可能性極低。同時勘探查明,防城港核電廠核島地基不存在地基土液化及地基的滑動、傾覆、塌陷問題。

內部屏障

核電站設計還運用了縱深防禦理念,設計了三道屏障,只要確保任何一道屏障完好,就可以避免放射性物質泄漏。
第一道屏障為燃料芯塊和燃料包殼。核裂變產生的放射性物質基本滯留在二氧化鈾陶瓷芯塊中,不會釋放出來。燃料包殼是完全密閉的,即使產生氣體也密閉在這裡,最大數量的氣體釋放也不足以使它開裂。
第二道屏障為壓力容器和一迴路壓力邊界。由核燃料構成的堆芯封閉在鋼質壓力容器內,壓力容器和整個一迴路都是耐高壓的,放射性物質不會泄漏到反應堆廠房中。
第三道屏障是安全殼,也就是反應堆廠房。廣西防城港核電站機組的核島建有壁厚約1米的高強度預應力混凝土安全殼,體積約49000m³,能夠承受普通飛機的撞擊,在安全殼內側還安裝有6毫米的碳鋼內襯以確保氣密性,堅固的安全殼將反應堆一迴路全部容納在其中。進出安全殼的所有管道均設定了安全殼隔離系統,在失電情況下能夠非能動隔離,即使反應堆一迴路卸壓甚至破口,其產生的放射性物質也被控制在安全殼內。
此外,安全殼可以有效降低並稀釋氫氣濃度及延緩安全殼升壓時間,安全殼內還安裝了氫氣消除系統,應對氫氣風險的非能動氫氣複合器,可以消除嚴重事故下安全殼中氫氣積聚引發氫爆的風險。

設備採用

廣西防城港核電站的相關發電、安全設備在製造、安裝、調試過程中都被證明是可靠的。核電站的堆型屬於壓水堆,壓水堆產生的熱量通過一迴路系統帶出,通過蒸汽發生器將熱量轉移到二迴路,在沒有放射性的二迴路產生蒸汽驅動汽輪機,具有安全性高、技術先進可靠成熟等特點。

科學管理

在人員準備方面,首批反應堆操縱員、反應堆高級操縱員通過嚴格培訓,並獲得國家核安全局頒發的執照。此外,核電站還建立了完備的應急計畫、應急設備和應急體系,並進行定期的應急演習,確保核電站在可能發生嚴重事故時周邊民眾能及時安全地得到轉移。

建設意義

廣西防城港核電站一期工程投運後,每年可提供150億千瓦時安全、清潔、經濟的電力,拉動全社會總產出增長約142億元,創造總就業崗位逾12萬個,有力促進廣西社會經濟發展。
與同等規模的燃煤電站相比,防城港核電站一期工程每年可減少標煤消耗482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1482萬噸、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約19萬噸,對實現中國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目標、保護生態環境、保障北部灣經濟區電力供應發揮積極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