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烈士紀念館

廣西烈士紀念館

廣西烈士紀念館修建於80年代,館內介紹了廣西在各個革命歷史時期湧現出來的革命英雄人物300多人,是我區最重要的革命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

基本信息

館址位置

廣西烈士紀念館坐落於南寧市邕賓路7公里的廣西烈士陵園內。郵編:530023

館舍介紹

紀念館1976年動工興建,1978年建成第一層,1986年12月擴建第二層,是一座磚混結構長方形半仿古建築,高16.5米,長85米,寬46米,建築面積5600平方米,占地3910平方米。館外牆附白色水刷石和乾粘石,內牆以瓷磚、水磨石貼牆裙,地面鋪預製水磨石塊,天面蓋金黃色琉璃瓦,歇山飾有重獸。整座建築莊嚴肅穆、雄偉。紀念館由大廳、悼念廳、陳列廳組成。踏進館門,即入軒敞的大廳,面積420平方米。廳正面牆上鑲嵌一幅名為《浩氣磅礴》的凹金線刻畫,長20米,高4米。稍進為悼念廳,廳的正面豎立白大理石石碑,碑上刻毛澤東同志手跡:“為人民而死,雖死猶榮”。左右兩側為陳列廳,由21個陳列間組成。展帶面積2400平方米,陳列著烈士照片與簡介618幅、油畫15幅,國畫11幅,圖表8份、題詞5幅、烈士遺物與革命文物268件,及配置5座雕塑、模型2個。

歷史沿革

烈士事跡陳列為辛亥革命時期、大革命時期土地革命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等六個部分。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部分又分剿匪鬥爭、抗美援朝,保衛邊疆等部分。最後是褒揚烈士、優待烈屬展覽,專門陳列全廣西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建設情況、悼念烈士、優待烈屬和進行傳統教育活動等內容。全館共展出378名烈士的生平事跡。著名的烈士有:紅七軍、紅八軍總指揮李明瑞;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執行委員、紅七軍第二十一師師長韋拔群;紅八軍軍長俞作豫;紅軍代總參謀長後任新四軍副參謀長周子昆;瓊崖縱隊副司令員李振亞;中共廣西工委書記朱錫昂;省工委書記錢興、副書記蘇曼、黃彰以及我國革命先驅者之一、南昌起義宣傳委員會委員黃日葵;大革命時期全國總工會和全國海員工會秘書長譚壽林;還有中共“五大”代表、中共廣州軍委書記黃錦輝,“六大”代表胡福田等。陳列採用題詞、圖像相配合的方式,以突出典型。對38名影響較大的烈士,加設若干圖框,另有21名烈士製作胸部雕像,並分別繪畫一幅。陳列的實物中,有繳獲敵人的槍枝,有革命刊物、旗幟,還有黃錦輝烈士生前給其父親的親筆信,蘇曼烈士的呢大衣、皮箱和他給古子堅、蘇裕翠的信等。

展覽規模

位於紀念館前的廣場,面積18000平方米,是瞻仰烈士、舉行紀念活動的場所。廣場中央,屹立著一座高22米的紅花崗紀念碑 —《烽火歲月》。碑上鐫刻著毛澤東同志的手書“死難烈士萬歲”。這座紀念碑造型獨特,沿碑螺鏇上升,分別有《暴風驟雨》、《紅軍之歌》、《抗日忠魂》和《希望之星》等4組人物雕像。塑造了廣西烈士在中國各個革命歷史時期英勇鬥爭,不屈不撓的英雄形象。紀念碑前方兩側設兩座副雕 —《英雄譜》和《振華篇》,各高3米,長5米,用灰白花崗岩雕成。

展覽設定

與廣場前面相接進館大道長1080米,兩旁種塔松,莊嚴肅穆。大道後段修建有18座雕像,塑造了從太平天國、辛亥革命至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各個革命歷史時期的無名烈士形象。每座雕塑的基座均刻有歌頌烈士的詩詞。

教育意義

紀念館南北方向設定的抗日戰爭景區、解放戰爭景區與和平景區,由形象各異的雕塑,不同時期的革命鬥爭簡介石刻組成。溶教育與遊覽一體。

開放時間

每天上午 7:30 - 下午 17:30 開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