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革命時期

大革命時期

大革命是指從1924年至1927年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民黨合作領導下進行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鬥爭。又被稱為國民大革命,國民革命,國民革命運動。

事件過程

興起

1924年1月,在中國共產黨人的參加和幫助下,孫中山改組國民黨,召開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重新解釋三民主義,第一次國共合作建立。之後創辦黃埔軍校,建立國民革命軍,組織國民政府。進行東征和南征,平定了反革命叛亂,推動革命迅速發展。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五卅運動和省港大罷工爆發,掀起了全國的民眾革命高潮。1926年7月,國民革命軍出兵北伐,攻占了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部分地區。

高潮

1926年冬至1927年春, 在全國範圍內出現了大革命高潮——北伐戰爭。

在革命形勢迅速發展的情況下,帝國主義加緊干涉中國革命,國民黨右派加緊勾結帝國主義,篡奪革命領導權。中國共產黨內陳獨秀右傾投降主義占據領導地位,一味妥協退讓。

事件失敗

標誌

四一二反革命政變: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反革命政變,標誌大革命局部失敗。

七一五反革命政變:7月15日,汪精衛在武漢亦發動反革命政變,血腥屠殺共產黨人和工農民眾,大革命遂告失敗。

原因

a帝國主義干涉破壞,扶植代理人。

b國民黨右派背叛革命。

c中國共產黨的右傾機會主義錯誤,限制工農運動,放棄了革命領導權。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