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兩江鎮

廣西兩江鎮,全鎮面積199平方千米。全鎮自南向北形成一條26公里長、7公里寬的“峽谷走廊”,總面積199平方公里。兩江鎮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下轄的武鳴縣東北部,東靠大明山,西依小明山;南鄰馬頭鎮,北接馬山縣古零鎮。210國道由南至北穿境而過,鎮政府駐兩江圩,距縣城43千米;各村委(居委)辦公場所就在公路兩旁,交通十分便利。

地理位置

全鎮面積199平方千米。全鎮自南向北形成一條26公里長、7公里寬的“峽谷走廊”,總面積199平方公里。轄區內有1個居民委員會兩江社區居委會;14個村民委員會培群、雲川、合聳、龍英、英俊、三聯、四聯、嶺合、聚群、群英、福江、明山、公泉、漢安;和、130個自然屯、298個村民小組、10554戶42050人,其中壯族40202人、非農業人口1848人。(本詞條是一個歧義詞,以下將詳細的介紹廣西壯族自治區武鳴縣兩江鎮,在最後也將簡略的介紹廣西壯族自治區臨桂縣兩江鎮和廣東省樂昌縣兩江鎮)

兩江鎮-鄉鎮概況

兩江鎮全鎮耕地面積4.8萬畝,其中水田3.7萬畝,畚地1.1萬畝,山林面積16.5萬畝。北回歸線穿過中部的“馬鞍山”南面,屬於亞熱帶地區,雨量較充沛,氣候溫和宜人。鎮內趙江、劍江、福江三條河流,流經10個村,有7座中小型水庫。大明山是國家水源林自然保護區,水資源較為豐富,是武鳴縣“靈水”的水源頭。大明山風景秀麗,旅遊資源豐富,類型多樣。具有雄、險、秀、幽等景觀特色,古今許多文人墨客都做詩詠詩稱讚,人們稱之為“廣西廬山”。大明山蘊藏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和稀土元素。錳、鎢、鉛、鋅、銅礦和輝綠岩石材礦,具有可觀的開採前景。經過地質勘查,大明山銅礦的儲藏量C+D地質級量共27萬噸金屬量,屬中型礦山。大明山“緣林”的輝綠岩石材礦,所獲C級工業儲量281624平方米,D級遠景儲量1263380平方米,C級儲材量可為年產5000平方米商業原料的礦山服務20年以上。輝綠岩加工成板材後的顏色、花紋、品種,獲得有關石材專家的讚賞。

兩江鎮-基礎設施

兩江鎮現今鎮內有國中2所,成人文化技術學校1所,國小15所,教學點33個,幼稚園10所,中國小教師391人。農業服務心有專業技術人員21人,設有文化站、廣播站,有閉路電視差轉站15個,籃球場16個(其中燈光球場6個)。鎮衛生院有醫生14人,護士7人;村級衛生所14個,居民衛生所1個,鄉村醫生31人。
鎮內有2個圩場,兩江中心圩場1569.6平方米,雷江圩亭面積1400平方米。設有一個大網變電站,電力供應正常。基本上實現自來水供水,村屯都安裝了程控電話,手機也進了農民手中,實現現代化通訊。

兩江鎮-鄉鎮發展

兩江鎮工業企業
1985年重新組織開採大明山銅礦,以採礦業為龍頭,帶動選礦業、運輸業、礦山商業、飲食業等各業的發展。1996年底,全鎮鎮辦企業10個,村辦企業12個,聯合辦企業169個,個體辦企業520個,鎮內從事企業人員總計3300多人;大明山兩江銅礦區民採礦日出毛礦量250-300噸,當年年產毛礦量7萬噸。
由於銅精礦市場價格連年下跌,2001年以來,鎮黨委、政府認真做好服務和扶持環節,積極發展非公有制企業。生產銅礦的冶煉廠2家經技改後出礦率可達到98%,確保銅、鉛、鋅的綜合回收。大小水電站有12座,每年可上網3500萬度,支援縣內外的經濟建設。兩江鎮辣味綜合食品廠已投入生產,推出的“璇力威”牌辣椒產品,遠銷山西、廣東、貴州、湖南、河北等區內外。2002年,鎮內有冶煉廠、食品廠、茶廠、礦泉水廠、科利爾助劑廠等企業58家,企業總收入47700萬元,總產值37000萬元。
農業生產
主要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為主,主要經濟作物有甘蔗、花生、黃豆、木薯、紅薯、林果等,畜牧業有豬、牛、雞、鴨等。甘蔗面積17000畝;八角種植已發展到40000多畝;退耕還林完成5700畝。著名的土特產如八角、香菇、苦馬菜、麻竹筍、花心紅薯、指天椒等在區內外市場供不應求。2002年糧食總產量達到1993.7萬公斤,生豬出欄量5.35萬頭,水產品總產1050噸,國內生產總值20449萬元,社會商品零售總額20081萬元,農民人均收入2484元。

]臨桂縣b]兩江鎮

地理位置

廣西壯族自治區臨桂縣兩江鎮兩江鎮位於臨桂縣西南部。2006年3月份由原兩江鎮、渡頭鄉合併而成,是著名愛國將領李宗仁先生的故鄉,是桂林兩江國際機場所在地,自治區小城鎮建設重點鎮。鎮域東臨廟嶺鎮四塘鄉,西與茶洞鄉接壤,南與永福縣鄰界,北接五通鎮,距縣城20公里,離桂林市區30公里。306省道貫穿鎮域東西,桂柳高速公路、機場高速公路在鎮域交匯,構成了兩江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往東可達沿海地區,西經壽城至融安、融水等兩個西北腹地,南通永福、柳州,北通龍勝、湖南,桂林兩江國際機場亦為兩江架起了對外聯繫的空中走廊,兩江地理位置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兩江地處丘陵,屬亞熱帶季風區,氣候溫和濕潤,年平均氣溫20℃,年平均濕度76―77度。

經濟

全鎮下轄26個村委,1個居委,共228個自然村,總人口7.5萬人,農業人口7萬人,總面積260平方公里,全鎮耕地面積10.2萬畝,水田9.1萬畝,旱地3.5萬畝,林地15.2萬畝。有漢、壯、瑤、回、侗五個民族。全鎮共有黨支部43個,黨員1700多名。2006年度全鎮財政收入383萬元,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7億元,工業總產值3.4億元,農業產值4.2億元。
兩江鎮物產豐富,農產品繁多。除水稻主產外,近年來發展了寶山村委5萬平方米的食用菌種植基地,山口村委1500畝水果種植基地及兩江村委、洲村村委等無公害蔬菜種植和羅漢果種植基地。隨著我鎮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加快,將進一步抓好食用菌、優質水果和春烤菸這三大品牌建設,以優質高效益的農業項目來促進農民增收。

設施

兩江鎮工業建設是歷年來全鎮建設的重點,縣委、縣政府將兩江列為工業特區,作為臨桂縣工業重點發展鄉鎮。兩江鎮緊緊圍繞工業強鎮、空港新城鎮建設目標,抓緊進行兩江鎮的規劃、建設。2002年來共引進企業20家。我鎮按縣委、縣政府規劃設有工業集中區,規劃面積1500畝,前期規劃1000畝。到2007年已經落戶工業集中區的企業有8家。
兩江鎮道路基礎設施及小城鎮建設工作逐步完善,鎮內主幹道“三街兩路”總長2.1公里,結合城鄉清潔工程,鎮區主幹道已全部完成硬化、亮化工程,並設立有環衛站及聘請清潔員對鎮區環境衛生每日進行清理。鎮內新建的農貿市場也已進入建設後期階段。通過設立城管中隊,對鎮區內違法亂停、亂擺、亂建,占道經營等不良現象進行管理。完成了縣政府歷年下達的通村公路任務。2006年還完成了306省道“兩浮”路段擴建,兩江大橋維修,鎮中路段美化等小城鎮建設工程,並規划進一步擴大鎮區範圍,做好對義江濱江大道的開發及對鎮內古樹和座落在車梁村委的唐朝古墓群,坐落在城聯村委的明朝寶塔等古蹟的保護。鎮內建有一座年供水量達30萬噸的水廠,全鎮年供電量650萬千瓦/時。
兩江鎮素有“彩調之鄉”“籃球之鄉”之稱,農民民眾自發組織了彩調隊,經常在各村進行演出,受到民眾的喜愛。我鎮籃球隊在歷年全縣的各項比賽中也獲得了前幾名的好成績。全鎮共有醫院2家,中學3所,其中完中一所,國小25所,教師605人,學生1萬餘人。

交通

機場
桂林兩江國際機場建有一條長 2800米,寬45米的4D級南北向跑道,1條平行滑行道,15萬平方米的機坪,共有20個機位,貨運庫面積達6200多平方米,同時,裝備有導航、通訊、監視和後勤保障等系統,能提供24小時全天候服務。機場候機樓為2層結構,面積達5萬多平方米,登機橋8座,到港行李輸送帶8條;候機樓內的商業餐飲和其他出租服務設施面積達6086平方米。
目前,桂林兩江國際機場日均起降航班達 97架次左右,通航桂林機場的中外航空公司已達48家,開通航線48條,覆蓋8個國際(地區)城市、30個國內城市。

樂昌縣兩江鎮

廣東省樂昌縣兩江鎮兩江鎮位於廣東省樂昌市西北部,距市區45公里,是樂昌的四大林區之一。全鎮面積133平方公里,總人口13207人,下轄7個村委會,101個自然村,境內空氣清新,山清水秀,景色迷人。由於地處嶺南氣候分界線上,晝夜溫差大,無污染,少蟲害的獨特地理氣候條件,為發展無公害反季節蔬菜和水果種植提供了一個得天獨厚的環境。兩江農產品也素以優良的品質,清新獨特的風味,富有大山靈氣的優質,深受消費者的青睞,因勢利導,到現在,已發展果菜種植面積達1.5萬畝,建立了8個優質果菜、茶葉生產基地;形成了�柑、水晶梨、大肉姜、白毛尖茶等優質產品,年總產量達1.72萬噸。政府正積極規劃,加快發展,力圖把兩江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粵北山區特色的優質果菜生產強鎮。
兩江雖為山區,但基礎設施完備,交通便利,通訊發達,省道S248線、Y691線橫貫全鎮,上可接湖南,下可通國道107線、京珠高速公路,直達珠三角,村與村實現“四通”(通車、通電、通電話、通電視),農業服務信息網路化,移動通訊覆蓋全鎮。此外,兩江還有“粵北水電之鄉”之稱。全鎮有水電站23個,裝機容量2.2萬千瓦,先進的供電設施和廉價的電力供應實為耗能型企業發家的理想之地。
這裡盛產水果,是果蔬之鄉。形成規模的有柰李、油桃柑橘水晶梨、�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