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武[河南省廣武鎮]

廣武[河南省廣武鎮]

廣武古城,在今河南省滎陽市東北廣武山上,有東西二城,中隔一澗。為劉邦、項羽對峙處。

簡介

黃河夕照 黃河夕照

古城在今河南省滎陽市東北廣武山上,有東、西二城,中隔一澗。為劉邦、項羽對峙處。下轄廣武村、後王村、軍張村、三官村、張河村、車莊村、白寨村、丁樓村、蘇樓村、董莊村、大師姑村、南董村、水泉村、閻村、樊河村、張河村、任河村、唐崗村、河王村、桃花峪村、桃園村、唐峒村、李崗村、青台村、定覺寺村、倪店村、茹固村、南城村、鄭王莊、插閻村、代莊村、黑李村等行政村。

廣武山

廣武鎮的漢霸二王城位於五龍峰西約3公里處。從駱駝嶺沿黃河西行3公里,有一東西走向的山嶺稱為廣武山,據《滎澤縣誌》載,廣武山“山勢自河邊陡起,由北而南,綿亘不斷……峰巒尖秀,峭拔數十丈,朝霞暮煙,變態萬狀”。北面,滾滾黃河緊貼山腳而過;西南,萬山叢錯,群峰崢嶸。這裡,不僅谷深坡陡,崖壁參差,而且西有成皋之險,東北有敖倉之粟,南有重鎮滎陽,為古代的交通咽喉、兵家必爭之地。

楚河漢界

楚河漢界 楚河漢界

廣武山上有一條由南向東北的巨壑,歷史上稱為“廣武澗”,這裡是楚漢相爭的古戰場。公元前203年,漢軍趁項羽東擊各地之機,出兵奪取成皋,後屯兵廣武,阻楚西進。楚王項羽急忙率兵西來,亦屯兵廣武,和漢軍隔澗對壘,兩軍在此連番爭奪,相持數月,最終因楚軍缺糧,軍心渙散,加上韓信也出兵擊楚,項羽被迫與漢約和,以“鴻溝”(即“廣武澗”)為界中分天下。中國象棋盤上的“楚河、漢界”即指此鴻溝。後人把劉邦、項羽隔澗據守的營壘分別稱為漢王城、霸王城。

霸王城

霸王城 霸王城

霸王城位於東廣武山頭,長1000米,牆身寬26米多,城牆最高處達15米。在霸王城上有一個微微隆起的土堆,後人稱之為“項羽堆”。它是當年綁劉邦父親劉太公示眾的高台。《史記·項羽本記》載,項羽在軍糧不繼、難以久戰的情況下,曾用要煮死劉太公的方法脅迫劉邦退軍,劉邦則以兩人曾約為兄弟的誓言,反擊項羽“我的父親就是你的父親”,有軍師項伯的勸說下,項羽才赦免了劉太公。後有人在這個土堆修建了一座“太公亭”,現亭已被毀,只有台基清晰可辨。

漢王城

戰馬嘶鳴 戰馬嘶鳴

漢王城位於西廣武山頭,長1200米,現存城牆最高處達10米多,高出黃河200餘米。在漢王城上,有一片隆起的高地,據說是劉邦的點將台。當年劉邦、項羽在此對壘,項羽人多勢眾,劉邦將寡兵微,為了迷惑項羽,劉邦從點將台下向滎陽(今古滎鎮)開了一條地道,讓屯在廣武的軍隊悄悄地在廣武和滎陽之間往返,以示自己有源源不斷的援軍,使項羽不敢下決心攻城。在廣武山頭楚漢軍壘之間,立有一座漢白玉石碑,石碑高4米多,頂端雕刻著一個老虎頭,虎頭下,刻著劉邦、項羽“臨澗對話”時戰旗如雲、刀槍林立的畫面。碑的正身,一面用篆體陰刻著“漢霸二王城”5個大字,一面用文字記述了楚漢相爭的歷史。佇立碑前,山風習習,聳人毛髮,使人想起清代詩人江天淯“古堡風傳百戰聲”的詩句。

在瀕臨黃河的廣武斷壁上,佇立著戰馬嘶鳴鐵塑,鐵塑高7米,重10噸,面對滔滔大河,引頸長嘶,底座上,是丟棄的刀、槍、劍、戟。戰馬的主人已喋血沙場,只留下故馬戀主,徘徊悲鳴。

千古絕唱

歷代不少文人騷客到此憑弔,留下千古絕唱的詩篇。

晉人阮籍登廣武山觀楚漢戰場時,嘆道“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

唐朝韓愈《過鴻溝》詩曰:“龍疲虎困割川原,億萬蒼生性命存。誰勸君王回馬首,真成一擲賭乾坤。”

李白的《登廣武古戰場懷古》描寫的更為形象:

“秦鹿奔野草,逐之若飛蓬。

項王氣蓋世,紫電明雙瞳。

呼吸八千人,橫行起江東。

赤精斬白帝,叱吒入關中。

兩龍不並躍,五緯與天同。

楚滅無英圖,漢興有來功。

按劍清八極,歸酣歌大風。

伊昔臨廣武,連兵決雌雄。

分我一杯羹,太皇乃汝翁。

戰爭有古蹟,壁壘頹層穹。

猛虎嘯洞壑,飢鷹鳴秋空。

翔雲列曉陣,殺氣赫長虹。

撥亂屬豪聖,俗儒安可通。

沉湎呼豎子,狂言非至公。

撫掌黃河曲,嗤嗤阮嗣宗。

清潘耒:蓋世英雄與項劉,曹奸馬譎實堪羞。阮生一掬西風淚,不為前朝楚漢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