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市[廣東湛江市代管的縣級市]

雷州市[廣東湛江市代管的縣級市]

雷州市,建市前稱海康縣,是廣東省湛江市轄縣級市,位於雷州半島中部。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北熱帶)。雷州市東瀕雷州灣、南隔瓊州海峽與國際旅遊島海南相望、西瀕北部灣、北接湛江城區。雷州市境內交通有粵海鐵路、國道207、湛徐高速公路貫通全境。雷州市總人口170萬(2010年),雷州市總面積3532平方公里。轄街道辦有(雷城、西湖、新城)等,18個鄉鎮,市區常住人口32萬(2010年)。全市耕地面積162萬畝,海岸線長達406公里。雷州半島、海南島和北部灣的城鎮群經濟圈,自然條件優越,適宜發展。具有南亞熱帶特色的農、林、牧、副、漁生產,享有“魚米之鄉”之美譽。雷城(古雷州府治)是廣東六大、粵西地區唯一且廣東省唯一一個縣級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雷州文化作為獨特的廣東四大區域文化之一。

基本信息

簡介

雷州古城雷州古城

雷州市建立於隋開皇年九年(589)置海康縣,意為海疆安寧而得名。1994年撤縣建雷州市(縣級),(屬湛江市管轄)位於祖國大陸最南端的雷州半島中部。地跨東經109°44′-110°23′。北緯20°26′-21°11′。南北長83公里,東西寬67公里,總面積3532平方公里。東瀕南海,西靠北部灣,北與湛江市郊、遂溪縣接壤,南與徐聞縣毗鄰。

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平均溫度23度C。全市總人口141萬,轄20個鎮,鏡內有11個國營農林鹽場,雷州城為市人民政府所在地,面積4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0萬。全市耕地面積152萬畝,海岸線長達406公里,自然條件優越,適宜發展。具有南亞熱帶特色的農、林、牧、副、漁生產,享有“魚米之鄉”的美譽。

歷史古城

雷州景點雷州市

雷州市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距湛江市區70多公里,為古雷州府所在地,文化獨特,古蹟眾多,自古有“嶺南古郡,海北奇觀”的美稱。

歷代南來的文人騷客、謫官貶臣多會於此,如寇準、李綱、胡銓、秦觀、蘇軾、蘇轍、趙鼎、李光、任佰雨等賢士。文物古蹟中久負盛名的有:雷祖祠、三元塔、十賢祠、天寧寺、雷州西湖公園等。

名勝景點

雷祖祠 雷祖祠

位於廣東省雷州市城西南五里之英榜山,依山傍水,風景秀麗,稱“雷崗聳異”,為雷陽八景之一。始建於唐貞觀十六年(公元642年),是紀念唐代雷州首任刺史陳文玉(雷祖)的相堂。為國家重點文物的保護單位。

民間傳說陳文玉是一位半神半人式的充滿神奇色彩的英雄人物——陳太建年間,古台州城西南五里白院村有一村民,名日陳鉷,以捕獵為生,家中養有一隻九耳異犬,每次出獵皆卜犬耳,所捕獵物與犬耳所動相應。一日九耳齊動,陳氏日:“今必大獲矣!”便邀其鄰居十餘人,同往州北之烏侖山。山中荊叢密繞,犬自早晨吠至太陽落山,無一獸出。獵人奇之,伐木而視,見獵犬從地里挖出一大卵,陳氏不知為何物,便抱回家中。次早,烏雲密布,雷電交加。陳氏大恐,便置卵於庭中,忽然卵為霹靂所開,跳出一男孩,兩掌有文,左日“雷”,右日“州”。陳氏將男孩稟明州官,官收卵殼寄庫,男孩交陳氏養育,取名陳文玉。文玉聰穎過人,勤學不輟。長大後,功力絕倫,武藝蓋世,文武兼備,屢受薦舉,文玉卻以雙親年老為辭,拒不當官,曾自謂日:“‘侍君不能侍親’,願問寢視善,以樂父母餘年。”陳氏夫婦享年百十有三,相繼歿於唐貞觀二年。文玉為之守墓三載。

唐貞觀年間,南合州境內居有黎、瑤、壯、察、侗、苗等少數民族。唐王朝為了穩定邊疆,便啟用土著陳文玉出任本州刺史。

陳文玉任職期間,精察吏治,巡訪境內,消民疾苦,政教並行,使人民安居樂業,民皆富庶,風俗大變。在施行德政之餘,文玉深感本州乃天南重地,四海有事,兵家必爭,為使黎庶安寧,便大修城池,公款不足則自捐薪俸,不費民財,並具疏把古合州改名雷州。雷州之名乃始於唐貞觀八年(公元634年)而沿用至今。

唐貞觀十二年正月十五日,正當城工告竣,文武僚屬歡欣巡城之際,文玉卻生兩翅,白日升天。百官見狀,伏地而拜,文玉終年68歲。為了紀念這一個德政昭彰的地方官,郡民於州城西南五里英榜山立祠以祀,即今之“雷祖祠”。

祠依山而築 ,北構南趨,山下是一望無垠的萬頃洋田,其勢極其雄偉壯觀。祠分三進,由山門、正殿、側殿、後殿、東西廡、鐘鼓樓、碑廊等建築組成,全部建築沿中軸線布局。順山門青石板台階拾級而上可直通後殿,占地面積一萬多平方米,是嶺南地區最大的祠堂之一。山門依屋宇三間面寬洞開而三,為硬山頂,硬山檁式結構。山門門聯:“霹靂開天南一祖,聲名為海北同尊”,是對雷祖降世的美麗傳說及“受職父母邦,德政彰明”的讚譽。二進為祠的建築主體,分正殿及東、西側殿。正殿前設有拜亭,整個建築形制呈“凸”字形排列,依次供奉陳文玉(中)、李太尉(漢朝的李廣,居左)及英山石神(右),俗稱“雷詞三殿”。正殿面寬進深各三間,硬山頂,四柱抬梁式梁架結構,舉梁平緩,前檐廊出檐極寬,建築風格獨特,富有地方特色。沿著前檐廊可從東側殿直通西側殿,殿前屏風精雕細刻,玲瓏剔透,巧奪天工。

雷祖祠歷史悠久,詞內文物十分豐富,有千年石人、乾隆御踢匾額及歷代碑刻30餘通。歷代顯宦名流,騷人墨客,遊覽之餘無不留下感人的詩篇。寇準有詩,東坡有賦,丁謂作記,李綱題碑,這些詩賦碑刻歷盡人世滄桑至今尚珍藏於祠內,堪稱祖國文物之瑰寶。

三元塔公園

三元塔公園三元塔公園

位於雷州市雷城鎮曲街4號(原雷城“南門頭)東側,占地約三萬多平方米。因園內有聞名遐邇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三元塔,故名。公園大門為一座紅頂,四柱,三間貼大理石的牌坊式建築。”三元塔公園“五個秀麗的大字是原廣東省省長朱森林所題。此園分前後區兩部分,前區為體育、娛樂活動場所;後區為文物古蹟風景區。

三元塔創建於明代萬曆年間。當時雷州推官歐陽保(江西新建人,舉人)為了使雷郡形勝改觀,啟興人文之風,乃倡建此塔。於明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元月興工,至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四月落成。初命名“文魁塔”,又稱“啟秀塔”。後因挖塔基時發現蛇卵三隻,以以為是“三元及第”之兆,故改名為“三元塔”。在380多年前建築工具簡陋的情況下,雷州人民僅用約兩年時間就建成一座如此雄偉壯麗的高層古塔,至今已經經歷了將近400年的風雪滄桑,雷轟地震仍巋然屹立,充分顯示了雷州人民的聰明才智和驚人的創造力。此塔坐東向西,樓閣式磚木結構,用稜角牙子磚和線磚互相疊澀出檐,下大上小,逐層遞減,比例勻稱。檐上有平台、外廊,繞以欄桿。八觚九級、內樓17層、高57米。塔基為石刻須彌座。八面共嵌有23塊陽雕石刻,分別為“麟趾呈祥”、“鯉跳龍門”、“獅子戲球”、“三羊(陽)開泰”、“雙鳳朝陽”、“喜鵲練梅”等,線條粗獷,形態生動,富有民族特色和地方風格,為明代石刻珍品。每層設真、假門,呈圭角形。真門對開相連通,利用塔壁為階梯由下而上,穿過塔心室,繞平座(塔廊)、南入北出、東進西升、盤鏇而上,可達極頂。三元塔建成後,雷郡形勝大為改觀,“鼎峙瓊南添一指,聯翩雁字豫題名”。後來“雁塔題名”成為雷陽八景之一。古往今來,不少騷人墨客、名宦顯貴慕名登臨,留下不少膾炙人口的詩文,其中明代海北南守道蔣光彥(福建晉江人,進士)有詩讚道:高剎峻?蚨缺炭眨?海天新榜蕊珠宮

1979年,此塔被定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1983年,省、縣兩級政府撥款重修。

天寧寺

天寧寺位於雷州城西湖路,又稱“天寧壽禪寺”,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全寺屋舍50多間,占地面積5000多平方米,是雷州半島第一古剎,也是嶺南歷史較久,規模較大的名寺之一。天寧寺為三進院落、四舍院布局,建築風格獨特。歷代遷客騷人如蘇軾、寇準、蘇轍、秦觀、李綱等都曾寄居天寧寺,並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詩文。

雷州西湖公園

宋代以前,湖濱只有天寧古剎與碧水朝夕相依,宋鹹淳年間湖濱始建橫舟、狎鷗、涿飛、放生、總宜、流水孤舟、州之眉目、潑潑地等八個亭,橫跨南堤建惠濟東、西兩座橋樑。此後,又出現蘇公亭及其名反覆更改的與眾、信芳、湖心等亭。從這些亭、橋的雅趣的、有特定內涵的命名,可以追溯此湖當年的風貌。一幅波光上下,亭榭輝映,鳥翔魚躍,扁舟濺浪的畫圖展示在眼前。 自從大文豪蘇軾兄弟在此醉游之後,羅湖更名為西湖。由羅湖 到西湖歷經千百年滄桑,時興時衰。它曾以“西湖翠擁”列入古雷州八景之一。當年之湖濱與唐代始建的天寧禪寺連成一片,正因為有它壯麗的美景襯托,古寺才有幸取得“萬山第一”的贊語。明代進士、海北南守道袁茂美對西湖景物的觀察十分詳盡,他圍繞湖、堤、亭、船、田、魚、月、雨寫了八詠,其中詠《西湖亭》是這 樣描述的:“湖水流澹動,亭台巧結作。倒影青天裡,分明七星落。四窗納靚景,高樹罩疏冪。於焉暫游想,俯仰盡寥廓。”

社會事業

科教文體

雷州市雷州市

文化:雷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2011年全市21個鎮都成立了文化站,75%的管理區辦起了文化室和圖書室。全市現有專業和民間職業劇團52個,長年累月活躍在城鄉舞台,夜夜星歌,成為名聞遺蹟的戲劇之鄉。

教育:2011年雷州市各類學校892所,其中,廣播電視大學1所,中專3所(教師進修學校、成人中專、衛生學校),普通中學51所,農村職業中學5所,國小568所,幼稚園263所,在校學生296882人。全市共有教職工11655人,師資力量雄厚,有專職教師9483人。中學教師2417人,其中高級教師64人,一級教師344人,二級教師1198人,三級教師191人。國小教師7066人,高級教師815人,一級教師3009人,二、三級教師共1188人。全市校舍建築總面積1053421平方米,其中普通中學276992平方米,職業中學33733平方米。全市先後投入各類學校的建設資金達1.8億元,興建教學樓1556幢,更新校舍面積9萬平方米。

科技:2011年雷州市有農業科學研究所、林業科學研究所、白蟻防治研究所、畜牧所、對蝦研究所、獸藥研究所、生物研究所等8家科研機構;有機械工程學會、農學會、林學會、醫學會、鹽學會、畜牧獸醫學會、水產學會、水電學會、教育學會、會計學會、建築學會、氣功學會、甘蔗學會、西瓜協會、財政學會、青少年科普學會、電力企管協會等17個市級學會,共有會員2766人。廠礦科協2個(建材總廠科協、獸藥廠科協),成員147人。21個鎮科協人員1427人,農村專業技術研究會19個,共有會員1791人。全市現有科技人員11279人,具有高級職稱的54人,中級職稱的1564人,初級職稱的9661人。

體育:2011年雷州市現已建有達標田徑運動場6個,燈光籃球場50多個,足球場30個,游泳池2個,已有95%以上的中國小體育場地和體育器材達省規定標準。烏石、覃斗、客路3個鎮中心國小的體育場地和器材達國家規定標準。雷州市現有中級教練員4人,助理教練員12人,一級裁判員6人,二級裁判員15人。南拳運動員1990年代表國家隊參加亞運會和1993年代表省隊參加全運會均奪取了金牌,散打運動員鄧家堅1986年代表中國隊參加新加坡國際武術錦標賽奪取金牌,划艇運動員鄭康生參加亞運會划艇比賽奪取金牌。1993年5月雷州市女子手球隊參加省女子手球賽榮獲第一名,同年8月代表省隊出席全國比賽獲得第四名,雷州市女子足球隊多次參加省市比賽均獲得好成績。1993年10月雷州市體育代表隊參加湛江市人運會奪取了金牌11枚,銀牌18.5枚,銅牌28枚。雷州市成功地承辦了湛江市八運會武術比賽。1986年被評為全省“對體育事業作出突出貢獻”先進縣。老人體協被評為國家、省的先進單位

醫療衛生

50年代初,在“宏濟”中醫院的舊址創辦了海康縣衛生院。繼而建立了縣人民醫院、中醫院和各鎮衛生院、防疫站、婦幼保健所等衛生管理機構。

80年代,縣級醫療衛生機構已達12家,擁有衛生行政管理、衛生防疫、愛國衛生和食品衛生監督、藥檢等醫療衛生指導中心及醫療中心。全市有醫療機構80個,衛生技術人員2931人,其中縣級以上醫療單位13個,鎮級衛生院21個,全市開放病床2385張,病床使用率為6596%。醫務人員678人,具有專業技術職稱的525人。占總人數77%。村級衛生站覆蓋率99%。全市醫療單位業務總收入2347萬元,比同期的2061萬元增長12.19%。該市被評為廣東省鄉鎮衛生院“一無三配套”建設先進縣(市),市人民醫院榮獲湛江市衛生宣傳一等獎,中醫院榮獲省振興中華先進中醫院的光榮稱號。

2011年雷州市投入建改資金8388萬元,新建門診大樓和住院大樓10幢,有9個鎮衛生院改為園林式醫院。此外,購置醫療設備200多台(件),總計92.8萬元,總值比1990年15萬元增6.4倍,全市醫療單位擁有CT、磁共振、X光多功能機、B超、碎石機,體外反搏機、e動化分析儀等先進診療設備。

民俗文化

雷州的民俗文化活動豐富多彩,妙趣橫生。元宵佳節,城鄉各地的飄色遊行氣勢恢宏;陽春三月,松竹、南興、覃斗等地的儺舞(走成倀)及流行各處的散花舞引人入勝,這兩個古老的舞蹈被選入《中國民族民間舞蹈集成》。古樸的雷州歌,有三百年歷史的雷劇更為人們所喜聞樂見。

雷州自然條件得天獨厚,物產豐饒。肥沃的大地慷慨地為勤勞的人們奉上香甜的優質大米,鮮美的魚蝦,晶瑩的白糖,圓渾的南珠,壯碩的牛羊,爭奇鬥豔的花卉,甜美的嶺南佳果。還有那風味獨特的雷州小吃----葉搭餅、嘉嶺白餅、烏石甜糟、英利燒豬肉、客路白切狗等令人大塊朵頤,回味悠久。

素稱""南方的兵馬俑""之稱

傳說南朝陳代(陳太建年間),古合州城西五裏白院村的陳釒共,以打獵為生,養有九耳異狗。一日,這隻狗九耳齊動,陳氏便邀其鄰十多人到州北的烏侖山打獵,結果,異狗從地里挖出一大卵,陳氏便抱回家中。翌日,一陣雷電將卵劈開,跑出一個兩掌分帶有“雷”、“州”兩字的男孩,後為陳氏養育,取名陳文玉。由於德才兼備,唐貞觀時,被任為雷州首任刺史。他精察吏治,愛撫百姓,穩定雷州。後人為他立廟塑像祀念,尊其為“雷祖”,而狗也隨之神化為“呈祥靈物”,受到崇拜。

又有一傳說,很久以前,雷州大旱,一巫師稱,是太陽神的惡作劇,只有天狗才能逼使太陽神降雨。這時,人們便想起與天狗同為兄弟的地狗。人們用繩捆綁著石狗,抬上荒坡遊行,並用荊條不停地抽打,吆喝著“快些去天上討雨,要不就去吃屎”的話語,地狗受到鞭笞後,便向天狗說明原委,天狗聽後就沖向太陽神狂吠,要其招雲降雨,要不就咬死它,太陽神驚怕了,立即向雷神、電母、雲師求情降雨。三天后,果然雷州大地普降甘霖,黎民莊稼豐收。

雷州兩面臨海,氣候獨特,降雨量較少,旱情常見。解放前,效仿抬石狗游坡求雨的事在雷州屢見不鮮,這種儀式在雷州“石狗坡”舉行最多,規模較大,參與人員有時多達二三千人。

石狗作為一方的“守護神”,安放在人們經常出入的必經之處,隨著時間的推移,其猙獰、威嚴的面孔讓人看後總會產生不友善的感覺。於是,崇尚禮教的雷州先民便對石狗的形象進行了藝術塑新,雕刻其昂首咧嘴、含笑露善,如司儀迎賓,從此,石狗又被人稱為“司儀神”。雷州石狗從“圖騰”到“呈祥靈物”,到“守護神”、“司儀神”,反映了雷州先民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進步。

自然地理

雷州市地質年代短暫,屬第三紀玄武岩與第四紀淺海沉積物所構成的平台階地及低丘陵地帶。地勢南高北低,起伏不大,東西兩面向大海傾斜。溝谷一般南北起向。地貌以台地、階地、低丘陵為主,坡度相對比較平緩。本市地形地貌大致可分為四個類型:

第一類型:南渡河以北台地地區,海拔在32~47米之間,為大型起伏的平坡地,以至台地。坡度一般在5度以下,坡面平緩,坡間常有較低洼的集水山塘。適宜於大片機耕開墾種植。

第二類型:南渡河和龍門河之間的起伏緩地地區,海拔高度30~148米,相對高度10~30米,中部凹陷,成為淺海沉積物和玄武岩混什物分布地區。

第三類型:龍門河以南低丘陵地區,海拔高度65~174米,相對高度4O~55米,坡度一般5~10度,溝谷南北走向。

第四類型:沿海沖積階地地區,海拔2.5~4米之間,主要是南渡河中下游的東西洋田,面積20多萬畝,是雷州市的最大平原,盛產優質稻穀,有“雷州糧倉”的美譽。其餘沿海沖積地區很狹窄,其地質情況一般與相連的地區相同,但由於長期沖積作用,已覆蓋上了新的沖積物。

行政區劃

雷州市轄3個街道(雷城、西湖、新城)、18個鎮(沈塘、東里、雷高、調風、英利、南興、龍門、松竹、覃斗、烏石、北和、企水、唐家、楊家、紀家、白沙、客路、附城)。

歷史沿革

據《今縣釋名》:“縣南、西皆瀕海,本漢徐聞,隋改徐聞為隋康,析隋康地置縣,因名海康。

1994年4月26日,民政部批覆(民行批[1994]64號)同意撤銷海康縣,設立雷州市。由雷州半島得名。

2000年,雷州市轄20個鎮:雷城鎮、烏石鎮、龍門鎮、北和鎮、白沙鎮、東里鎮、企水鎮、紀家鎮、沈塘鎮松竹鎮、英利鎮、楊家鎮、附城鎮、南興鎮、客路鎮調風鎮、流沙鎮、唐家鎮、覃斗鎮雷高鎮

2002年,雷州市轄20個鎮(雷城、沈塘、東里、雷高、調風、英利、南興、龍門、覃斗、松竹、烏石、北和、企水、唐家、楊家、紀家、客路、附城、白沙、流沙),442個村委會、26個居委會。

截至2005年12月31日,雷州市轄1個街道(雷城)、18個鎮(沈塘、東里、雷高、調風、英利、南興、龍門、松竹、覃斗、烏石、北和、企水、唐家、楊家、紀家、白沙、客路、附城)。

2006年9月,雷州市根據湛江市政府的批覆,將雷城街辦事處正式分設為雷城、西湖、新城等3個街道辦事處。新設立的3個街道辦按主要街道、河流和道路等明顯界線劃分:東部的舊城區為原雷城街道辦,管轄範圍東至環城路,西至民眾大道、南至南渡口、北至城角排水溝,區域面積3.6平方千米;西湖街道辦管轄範圍東至霞海路、西至207國道、南至西湖大道、北至西四路,區域面積5.6平方千米;新城街道辦管轄東至207國道、西至火車站、南至雷南大道、北至工業大道,區域面積5.4平方千米。3個街道辦按區域範圍各自下轄8個社區。

氣候特性

雷州市位於北緯20°26′-21°11′,北回歸線以南,緯度較低,屬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光照充足、熱量豐富。日照年平均2003.6小時,太陽年總輻射量108~117卡/CM2,年平均氣溫22℃,最高氣溫38.5℃(出現於 1977年 6月 8日),最低氣溫 0℃(出現於1975年12月2日和29日),最熱月份是7月,平均氣溫28.4℃,最冷月份是1月,平均氣溫15.5℃。年溫差明顯,為12.9℃左右。年積溫約8382.3℃。無霜期達364天。雨量充沛。乾濕明顯,年平均降雨日135天,平均年降雨量為1711.6毫米。降雨年際變化大,相對出現乾濕季。雨季為6~9月,以南風為主;旱季為11月至次年3月,以北風為主。市內區域降雨不均勻。東部、中部、北部為多雨區。而西部、南部為少雨區。內陸為多雨區。沿海為少雨區。年平均相對濕度為84%,風速3.6米/秒。

氣候特點

夏季不熱,冬季不冷,夏長,秋短,四季如春,基本無霜期。全年平均氣溫在22.6℃~23.9℃之間,極端最高氣溫為39.5℃。有8O%以上的年份極端最高氣溫為35.9℃以下, 最熱月份是7月。平均氣溫不超過28.4℃°C。最冷月份是1月, 平均氣溫在15.5℃,西部勝海也不超過17℃,極端最低氣溫歷年平均約為3.7℃,且8O%年份極端最低氣溫都在幾2.4℃以上。

雨量分布不均勻。雨季乾濕明顯。由於每年熱帶海洋季風帶來大量的水氣、峰面雨和颱風雨。因而雨量多集中於6~9月,占全年雨量的60%~70%。7月份雨量最多,可達 279.4~352.8毫米。11月至下年3月雨量較少,只為全年雨量的8.5%~9.3%,月均20-3O毫米,最少月份是1月,只有12-26毫米,旱季長達5個月,對農業生產極為不利。

雨量年際變化大。有60%~70%年份降雨不正常,其中有 30%~40%年份雨量偏少,這是影響農業產量不高不穩的原因之一。

多受颱風侵襲。由於本市地處北緯20°26′~21°11′,東 經109°44′~110°23′,所以經常受到產生於菲律賓附近的西太平洋颱風和產生於西沙、中沙群島附近的南海颱風的襲擊。一般始於5月,11月份結束。7、8、9月颱風最多,風力也最大,據記載,直接影響該市的颱風從1960-1980年的21年中,有颱風的年份就有16年,出現機率為76.2%,平均每年2—3次,最多的一年達到8次。颱風帶來強風暴雨,甚至帶來海潮,對該市的農業生產影響很大。

自然資源

雷州市位於雷州半島中部,東西兩面臨海,海岸線長達406公里。東部海域屬南海粵西海區。北起沈塘鎮與湛江市郊太平交界處的通明港,南至東里鎮的白沙嶺,地理坐標是20"42'-- 20"59'。此海域的雷州灣是雷州半島最大的天然海灣,東至湛江市郊的硇洲島,西接雷州港,北至湛江東海島南岸,南至徐聞外羅口,總面積約9OO平方公里;西部海域屬北部灣東部海區, 北起紀家鎮的北靈尾附近海面,南至覃斗鎮的流沙港主航道,地理坐標是北緯20"25'--21"00'。

漁場

全市海域寬廣,港灣眾多,有通明港、芙蓉港、北家港、河北港、雙溪港、後郎港、雷州港、三吉港、煙樓港、月嶺港、流沙港、那沃港、三教港、烏丸港、龍斗港、海康港、芙樓港、企水港等大小18個港口。其中烏石、企水、流沙三大漁港是廣東的重點漁港之一。有兩大天然漁場,即雷州灣漁場、北部灣漁場,總面積1990平方海里。

海洋資源

全市海洋資源極其豐富,品種繁多。常見的魚類有521種, 主要是馬鮫魚、金鯧魚、石斑魚、魷魚、魚、墨魚、青鱗魚、 鯊魚、赤魚、二長棘鯛、園腹鯡、藍園魣、鯰魚、鯡鯉、小公魚、鮑魚、金錢魚、沙丁魚、門鱔魚等。常見蝦類有10多種,主要有墨吉對蝦、長毛對蝦、斑節對蝦、日本對蝦、獨角新對蝦、牛形對蝦、短溝對蝦、寬溝對蝦、哈氏仿對蝦、周氏仿對蝦、近緣新對蝦、龍蝦、鷹爪蝦、琵琶蝦、毛蝦等;常見貝類主要有文蛤、等邊線蛤、鱗杓拿蛤、綴綿蛤、泥蚶、毛蚶、海豆芽、近江牡厲、翡翠貽貝、日月貝、扇貝、白蝶貝、馬氏貝、解氏貝、企鵝貝、美解貝、東風螺以及頭足網的墨魚、章魚、槍烏賊等20多種。藻類有蛙藻、綠藻、藍藻、紅籬等;甲殼動物中蟹有鋸緣青蟹、梭子蟹、乳斑虎頭蟹、花蟹等;水母網的海蜇也有三四種。此外,還有海參、海馬、光裸星蟲、珍珠等海珍品。其中珍珠、對蝦、海蜇皮等海珍品可供大量出口,在日本、美國、東南亞以及港澳享有一定聲譽。解放後,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該市漁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沿海農民、漁民從此找到了一條脫貧致富的門路。據統計,全市海洋捕撈總產量5.57萬噸,漁業總產值近3億元。比1982年增長782.2倍。雷州市不但海洋捕撈業得到迅速的發展,而且全市30萬畝沿海灘涂也得到了比較充分的開發利用。現已有16萬多畝養殖對蝦、石斑魚、魚、黃腳鯇、膏蟹、泥蚶螺、東風螺等。水產養殖總產量8765噸。

雷州是中國“南珠”的重要產地,歷史悠久,遠近聞名。自漢代至今,一直不變。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雷州人民從60年代開始,人工海底採珠轉上了人工養殖珍珠,先後在流沙、康港、境莊、吳蓬等地辦起了一批珍珠養殖場。1967年,在南海水產研究所科技人員的幫助下,流沙珍珠場人工孵化珍珠貝苗喜獲成功。進一步促進了珍珠養殖業的迅速發展。

隨著珍珠養殖業的迅猛發展。珍珠工藝工業也迅速發展起來。現有珍珠貝末加工廠25家,珍珠項鍊、珍珠手銅加工廠共56家,產品暢銷香港、日本、美國、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 雷州市的鹽業資源十分豐富、由於海岸線長,海灘涂多,日照長、氣溫高,蒸發力強,所以發展鹽業具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據鹽務部門於1989年初的調查,全市可以開發為鹽田的海灘鹹鹼地2140公頃,現已開發利用為鹽田的有1460多公頃。其中,有國營鹽場——海康鹽場一家,擁有鹽900多公頃,集體鹽場26家,擁有鹽田50O多公頃,生產原鹽2萬多噸。尚未開發的沿海鹹破地,正在規劃開發中。

港口

雷州市地處沿海,大小港口7個。為實施“港口戰略”,適應經濟發展需要,1992年,市委、市政府開始投資開發擴建流沙深水良港,完善5000噸級泊位碼頭和21車渡碼頭的配套設施。流沙港南距海口53海里,西距北海市84海里、距越南鴻基133海里、距寮國147海里,是廣東通往東南亞和海南西線地區航程最短、地理條件最好的黃金水道。此外歷史悠久的烏石港、企水港、海康港、三吉港、羅靈港、芙蓉港仍利用本港優勢服務於經濟建設。

目前,全市擁有專業運輸機帆船或鐵殼船185艘,載重10355噸。貨運國內航線有海康至海南、北海、湛江、廣州、珠海、深圳、汕頭、廈門、南京、汕尾、陽江、水東、天津、上海、寧波、香港、澳門等。國外航線可通達世界數十個國家和地區。全市現有內河航道3條共156公里,年貨物運輸量12萬噸,貨運周轉量175萬噸/公里,客運量72萬人次,客運周轉量26萬人公里。

雷州市為了實現境內無渡口、無危橋的目標,新建橋樑13座,411.7延米,目前全市有公路橋樑96座,總計2993.l延米。

特色小吃

雷州小吃----葉搭餅、嘉嶺白餅、烏石甜糟、英利燒豬肉、客路白切狗、松竹田園雞、北門豬仔肉、三元塔腸粉、南湖牛骨仔、西湖大道劉氏羊煲等。

著名人物

古代

陳文玉,南粵先賢,唐朝粵西著名歷史人物,唐太宗李世民封其為“雷震王”,後人尊稱他為;雷王、雷神、雷祖。雷祖陳文玉為雷州半島人民所崇拜,是英雄、忠、孝、義的化身。

白玉蟾,史記宋代廣東唯一的畫家、詩人。本姓葛,祖籍福建閩清人,生於瓊州,後遷雷州,過繼雷州白氏為子。白博覽群書,具有很深的繪畫、詩對、書法等藝術造詣,繪畫最擅長梅竹,相傳鄂州城隍廟壁上的竹林圖就是他的親筆。喜愛遊學,不肯做官,有時還為百姓行醫治病。

周德成,明代廉史,生卒不詳。初任泰康大使,後升任萊州大使。明洪武庚申年(1380年),被推薦擔任安徽休寧縣令。他任職期間,平冤案,除奸宄,秉公執法,不畏權貴,斷案如流水,辦事光明磊落,公正廉明,被譽為“包拯再生”。

莫天賦,明代廉史,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進士。曾任福建莆田縣令、大理知府、廣西右江兵備道。他離任莆田時,莆田人為新任的縣令徐執策和已去的莫天賦撰寫了一副對聯:“難教明月莫去,且喜清風徐來”,足見莫天賦為官時的優良政績。《莆田志》、《雲南通志》、《廣東通志》等書都將他列為“名宦”。

馮 彬,明代廉史,明嘉靖已丑年(1529年)進士,任命為平陽縣令。因喪妻辭官,後補任上海令。馮彬為官清廉,嚴明法紀,對惡棍奸商嚴懲不貸。他重教化,曉民以大義。他明察秋毫,施政有力,辦案嚴明。因政績斐然,被推薦擔任侍御史。因性情正直,不肯與貪官污吏同流合污,便辭官歸田。

鄚 玖,華僑首領,(原名莫玖),港口國,是廣東雷州人鄚玖(越南語:MạcCửu)在今越南南部建立的一個華人政權。1670年代由鄚玖建立,歷四世五主,於1809年最終滅亡,是南洋華人政權中存在時間較長的一個。在今越南的堅江省,當地華僑奉鄚玖為始祖,為他立祠,以作紀念。

陳 璸,南粵先賢,著名清官,字文煥,號眉川。生於清世祖順治十三年,卒於聖祖康熙五十七年,年六十三歲。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進士。歷任福建古田、台灣知縣、湖南巡撫、福建巡撫、閩浙總督等職。陳璸一生清正廉潔,勤政愛民,被當朝皇帝康熙稱之為“清廉中之卓絕者”。

陳昌齊,南粵先賢,著名學者,乾嘉年間考古、語言、文學的大師,又是精通天文、歷算、醫學、地理的近代著名科學家。他勘校了《永樂大典》,編校了《四庫全書》,編纂了《雷州府志》、《廣東通志》,著有詩文結集《賜書堂集》、書法論述《臨池瑣語》,其它科學著作有《天學脞說》、《測天約術》、《天學纂要》、《地理書鈔》等。

蔡 寵,清代進士,字懼三,號蘭臞。5歲喪父,隨伯父長大,自幼聰穎好學、卓越超群,得清代大學者陳昌齊賞識,並把次女陳佩瑤嫁給他。嘉慶十三年(1808年)中試順天榜舉人。道光二年(1822年)中進士。蔡寵對詩詞曲賦,都有很深造詣。

烏石二,抗清英雄(原名麥有金),乾隆末年,他忍受不了豪門官府的欺壓,與胞兄麥有貴,弟烏麥有芝聚眾起義,他在氣勢磅礴的《藍旗歌》中寫道:“藍旗飄飄,好漢任招。海上天子,不怕清朝!”。

符兆鵬,清代廉史,字遄飛,號搏九。鹹豐六年(1856年)中舉人,同治二年(1863)進士。歷任安徽省太湖、渦陽、桐城、鳳陽等縣知縣,後升補六安知州。光緒十二年逝於任上。符兆鵬宅心仁厚,重士愛民。

王夢齡,清代廉史,曾任江蘇知縣、淮安知府、蘇州知府、徐州兵備道、江蘇按察使、江寧布政使、漕河總督,公元1861年,鹹豐皇帝歸天,恭親王奕沂執掌國政,下詔把他招回朝廷,候補五品京堂(從一品),他未赴任,卻病故在淮安。

丁宗洛,清代著名學者,他知識淵博,篤志著述。致力於《逸周書》的研究,歷10餘年,四易其稿,詮解至20萬餘言。他既是一位勤政愛民的廉吏,又是一位著作等身的學者,著有《逸周書管箋》16卷、《大戴禮管箋》13卷、《陳清端公年譜》2卷等。

蔡 忠,我國近代愛國名醫,醫德高尚、醫術高明、聲譽甚佳。跌打妙藥“萬花油”發明者創始人,清末五大傷科名家之一,過去,南粵一帶流傳一句家喻戶曉的藥物民謠:“家有萬花油,跌打刀傷不用愁”,指的是廣州敬修堂生產久負盛名的跌打萬花油。蔡忠為我國中醫發展做出了貢獻。

李晉熙,字春卿,號芸友,光緒十六年(1890年)進士,入翰林院選庶吉士。光緒二十年(1894年),清王朝與日方簽定《馬關條約》,割讓台灣求和,晉熙認為這是國家的恥辱,非常氣憤,作詩寄予感慨。朝中參議曾習經等人,記其事跡,申請列入國史孝友傳。

李韶繹,出身書香門第,生而明敏,聰穎過人。13歲提學試錄佾生,16歲補縣學附生。因學業優異,又到廣州粵秀書院就讀,受到院長何文奇器重。道光二十九年考取拔貢,同治六年(1867年)中試舉人。

吳國棟,清代武功將軍(二品),字景勛。自幼身體強壯,品貌魁梧,氣力過人,鄉鄰皆以武將之才視之。光緒九年(1883年)癸未科,赴京會試,考中了第八名武進士。留京供職,在皇宮內處於保護皇帝的第一道防線。誥封武功將軍(二品)並賜門第為“侍衛府”。

李浴日,字春清,是民國時期中國著名軍事學家,現代中國文人從事軍事學研究的先驅者,中國現代軍事理論體系的主要倡建者,孫子兵法研究第一人。他在軍事學研究諸多領域,相當部分至今仍未有人超越,影響相當深遠。

吳 華,(1913-1988年),曾任中共廣東省委委員、青年部長、廣東青年抗日先鋒隊總隊長。解放後,歷任全國華僑事務委員會委員、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國外司司長。1955年吳華曾隨周恩來總理參加萬隆會議,任中國代表團先遣組組長。之後又隨劉少奇主席、周恩來總理訪問亞非歐等20多個國家。

宋銳,“雷州活字典”、“雷州活歷史”、“雷州通”。

當代

科學界

辛世文,中國工程院院士、全球克隆植物基因之父。

周海中,國際著名數學家、語言學家。

李仁師,美國生物醫學工程院院士、原美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會長。

陳民興,亞洲著名化工專家、日本大學教授。

文學界

吳茂信,作家、文學評論家、中國作協會員。

符馬活,中國70後代表詩人之一、著名圖書策劃人。

陳立人,高級編輯,歷任解放軍《基建工程兵報》編輯,解放軍畫報社編輯、副社長,主任編輯。

李光玉,網路作家,起點中文網白金簽約作者。

藝術界

蘇牧山,畫家、文學家,現任中國宜和畫院執行院長。

莫各伯,畫家、書法家、雕塑家、文藝評論家、詩人,廣東民眾藝術館首任館長。

謝康來,博士,一級書法師。現任中國書畫研究院副院長兼海南分院院長。

鍾國康,篆刻家,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蔡喬中,中國音樂分析學學會理事、現任星海音樂學院研究生部主任。

黃柯清,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08年度中國遊戲音樂貢獻獎獲得者。

六哲,(原名李錦),新生代華語樂壇實力派創作型歌手。

黃勇深,90後原創歌手,音樂製作人。

符龍飛,國民偶像男團Jboy3組合隊長。

蔡景湛,實力詞作者,音樂製作人,Speed音樂傳奇創作團隊負責人。

符凡迪,流浪歌手,安徽衛視《勢不可擋》節目冠軍。

黃永興,音樂製作人,雷語歌曲創始人,實力派創作型歌手。

政治界

鄧海光,現任廣東省副省長。

陳 堅,曾任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王兆林,曾任廣東省政協副主席。

洪适權,現任廣東省高級法院副院長。

陳 武,現任廣東省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

肖 傑,現任海南省三沙市首任市長、並同時出任三沙市首任市委書記。

曾兆庚,現任廣東省交通運輸廳廳長。

陳 華,被譽為“抗洪司令”,現任中共湘潭軍分區司令。

歐 斌,現任廣東省財政廳副廳長。

莫 震,現任廣東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葉美陸,現任廣東省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委員。

黃守應,現任廣東省公安廳刑偵局政委。

黃 挺,現任中國體改研究會副會長、廣東省體改研究會會長。

陳天翼,現任廣東省建設廳處長。

陳志榮,現任海南省人大教科文衛工委主任。

教育界

陳年強,現任廣東海洋大學黨委書記,兼任華南理工大學副校長。

潘 泰,現任廣東海洋大學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

林光強,現任海南省文體廳副廳長。

陳賢益,博士,博士後,教授,博導。高分子專家,現任南京工業大學高分子系主任。

麥堪成,工農兵學員,博士,研究生博士,現任中山大學化工學院教授。

劉海春,博士,教授,研究生導師,現任華南師範大學團委書記。

陳海烈,現任廣東人民出版社社長。

黃昌猛,博士,博士後,教授,博導,數學專家,現任武漢大學教授。

醫學界

符立梧,博士,教授,博導。現任中山大學腫瘤醫院實驗研究部主任。

投資界

吳家俊,高級工程師,演化證券學理論創始人和演化分析資深專家。

體育界

徐益明,原中國跳水隊總教練,被譽為“現代跳水技術之父”。

何 強,世界南拳冠軍,被冠予“南拳王”稱號。

商界

陳宇,廣東樟樹灣經濟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廣州茂德公草堂堂主。

蘇萌,廣東雷州人,高德置地集團董事長。2010年胡潤百富:110億,第74名。

網際網路界

陳允,網路信息資料主編,作品:中華頤養園產業政策專題研究、數字帝國、全球葡萄酒品牌大全、閱讀湛江等。

梁文忠,網際網路知名人士,知名網路推廣專家。

其他

林溪石,我軍少將、地雷專家、總工程師,被譽為“我軍智慧型雷彈奠基者”。

吳倫楷,高級研究員,我國著名造船專家,曾任交通部廣州造船廠總工程師。

曹建華,粵西走出的第一位世界維和士官。

李聖豪,CCTV2007年中國驕傲獲獎人物。

陳非麗,2010年第二十屆世界超級模特環球大賽中國賽區十佳模特。

柯淼賦,2011年全國大學生新媒體作品網路大賽金獎獲得者。

周文隱,2012年第十六屆國際旅遊小姐中國總決賽“最佳才藝獎”。

蔡葉青,著名雷州話研究者;著有《海康方言志》等書。

符凡迪,拾荒歌者。參加《中國達人秀》《勢不可擋》《深圳達人喜樂會》等多檔選秀節目,會雷州話,國語,粵語,英語等。

陳光保,2011年度廣東十大新聞人物,湛江市政協主席,廣東省五屆、七屆人大代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