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市

茂名市

茂名,又稱“油城”,廣東省地級市。是廣東省人口較多的地級市、全省農業經濟比較發達的地級市。 2015年11月,被列為第二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 茂名位於廣東省西部,東接陽江市,南鄰南海,西連湛江市,北與廣西省玉林市交界。北高南低,由東北向西南傾斜,屬於熱帶、亞熱帶過渡地帶,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區;全市總面積11458平方千米,下轄2個區、3個縣級市;2017年常住人口620.41萬人。 茂名市名起源於人名,由人名而至縣名,由縣名而至市名。茂名市南部臨海,迂迴的海岸線長約220公里,擁有水東、博賀等多個天然良港 2017年,茂名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924.21億元,比上年增長7.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57.17億元,增長5.0%;第二產業增加值1177.28億元,增長6.7%;第三產業增加值1289.76億元,增長9.2%。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茂名市區街景 茂名市區街景

先秦,嶺南出現了早期古人(馬壩人)。茂名在先秦時期屬南越(境內高州一帶屬西甌)。商與西周時代,廣東先民便與中原商、周王朝有了經濟文化往來。

秦漢,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秦平定嶺南後。隨即,秦始皇將所奪取的嶺南地區,設“桂林、象、南海”3個郡。南海郡包括今粵東、粵北、粵中和粵西的一部分,轄番禺、龍川、博羅、四會4個縣,郡治番禺。今廣東省的大部分地區屬南海郡。此外,湛江等地屬象郡,粵西有一部分屬桂林郡。茂名秦朝時分屬象郡和南海郡。東漢時屬交州。

隋唐,隋朝開皇十八年(598年),先用潘茂名其名命名茂名縣,唐太宗貞觀十八年(644年)又把南宕州以潘茂名的姓命名潘州。中國以道士之姓設州,以名設縣,唯有潘茂名一個。唐初屬高州,貞觀八年(634年)分置潘州治茂名,二十二年(648年)又陡置高州始治高涼移治良德。天寶初年(742年)改高州曰高涼郡,潘州曰南潘郡。

五代十國,五代屬南漢。宋開寶五年(972年)省潘州入高州仍曰高涼郡,屬廣南西路。景德元年(1004年)州廢屬竇州,三年(1006年)復置。

元明清,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置高州路安撫司。十九年(1282年)改總管府屬湖廣行中書省。明曰高州府屬廣東布政使司。清朝高州府因之,屬廣東省,領州一(化州)縣五(茂名、電白、信宜、吳川、石城)。

中華民國,廢高州府,茂名縣先後屬高雷綏靖處督辦、南路行署第七專區所治。

中華人民共和國,茂名縣先後屬南路、高雷、粵西、湛江專區(行政區)所轄。1958年5月12日,成立茂名市政籌備處,同年5月23日改為茂名工礦區城市籌備處,同年8月26日成立茂名工礦區市,以後陸續將茂名縣衛星公社全部和火箭公社大部(今金塘、公館、新坡、高山、鎮盛、鰲頭、袂花)等7個鎮,茂南城郊經濟開發試驗區和河東、河西、紅旗、新華、露天礦、官渡、站前等7個街道辦事處劃歸茂名工礦區市;火箭公社的小良(舊作“肇梁”,小良鎮)劃給電白縣,火箭公社的蘭石、龍首、高棧和超英公社的南盛(今化州市南盛街道局部,本自然段同)等劃給化縣。1959年3月22日, 國務院決定設立茂名市(縣級)。1961年化州、吳川分縣後,蘭石、龍首、高棧等劃給吳川縣,南盛劃給化州縣。原屬茂名縣的其餘地區和原信宜縣的古丁、馬貴、深鎮為高州縣(茂名縣先與信宜縣合併,之後才分為高州縣、信宜縣)。

1975年升格為地級市,1983年實行市管縣體制,轄電白、高州、信宜、化州四縣。1985年,成立茂名市茂南區(茂南,因地處原茂名縣之南而得名)。1987年,根據民眾的要求和上級批准,將分界公社的山閣、燒酒、霞池、黃杰、祿村、合益、金塘嶺、福居等八個大隊劃歸茂名市茂南區,成立山閣公社,現為茂名市茂南區山閣鎮。

茂名夜景 茂名夜景

1992年10月在原電白縣南海鎮的基礎上,經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設立茂名市水東經濟開發試驗區。

1993年至1995年三年中,高州、化州、信宜三縣先後撤縣建市,三市皆為縣級市,由茂名市代管。

2001年1月,以茂名市水東經濟開發試驗區為基礎,從電白縣劃出羊角、坡心、七逕、沙院、小良五鎮連同南海鎮,經國務院批准設定茂港區。2002年8月,經省民政廳批准,同意茂港區撤消南海鎮,設立南海、高地兩個街道辦事處。

2014年,國務院批准同意廣東省調整茂名市部分行政區劃,撤銷茂港區和電白縣合併設立電白區。至此,茂名市轄茂南、電白兩區,代管高州、信宜、化州三個縣級市。

行政區劃

截至2017年,茂名市轄2個市轄區(茂南區、電白區)、代管3個縣級市(高州市、信宜市、化州市)。 茂名市人民政府駐地茂南區油城六路2號。

區域名稱區劃代碼面積(平方千米)政府駐地郵政編碼下轄區劃
茂南區440902 626 城南街道 525000 9個鎮,1個開發試驗區和8個街道
電白區440904 2130 水東鎮 525400 2個街道,21個鎮
高州市440981 3389 潘州街道 525200 24個鎮,5個街道
化州市440982 2404 東山街道 525100 5個街道,1個經濟開發試驗區,17個鎮
信宜市440983 3081 東鎮街道 525300 18個鎮,1個街道

備註:除上述 行政區 外,茂名市境內還設有 廣東茂名濱海新區 (以 電白區 電城鎮 、 博賀鎮 為起步區)、 茂名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簡稱 茂名高新區 )、 水東灣新城 等 行政管理區 。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茂名市位於廣東省西部,東毗陽江市,北東連雲浮市,北西鄰廣西壯族自治區,南部與湛江市南海接壤。地理坐標介於東經110°20′~111°40′,北緯21°25′~22°43′。茂名市陸地總面積1145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茂名市背山面海,北高南低,由東北向西南傾斜,海拔最高點為1704米,最低點為1.6米。北部和東北部雲開、勾漏、雲霧三大山脈盤亘集結。境內河流縱橫交錯切割,形成山地、丘陵、台地、平原層次分明的地形地貌。

山地主要由從北面進入境內的雲開大山、東北面進入的大雲霧山脈和由西北面進入的勾漏山脈交匯而成。信宜東南與高州東北交界區有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地1300平方千米,主峰大田頂1704米海拔高程,為廣東省第二高峰。棉被頂(高州、信宜交界處)海拔1627米,鵝凰嶂(電白、陽春交界處)海拔1337米。這帶山地,形成全市北部屏障,冬季阻擋著北方冷空氣流,減輕對本部的寒流危害。春、夏季抬升南來的暖團,形成全市南部山區降雨充沛。山區河流多,水資源豐富,是林業和發展水電的主要地區。

丘陵海拔高程在500—200米之間,相對高度50—200米。面積約7500平方千米,分布在全市中部及西南部,土地平坦、土層深厚,氣候溫和,是全市熱帶、亞熱帶經濟林果主要地區。

平原、台地海拔高程在200米以下,面積約2600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鑒江、小東江、袂花江中下游及沿海地帶,是農業、畜牧業、養殖業主要用地,交通方便,工、商企業也較發達地區。

氣候

茂名 茂名

茂名市屬於熱帶、亞熱帶過渡地帶,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區。主要特徵是夏熱冬暖,雨季長,雨量充沛。冬季寒潮南侵偶有嚴寒,山區有短期霜凍。常見秋旱,春旱。夏秋之間有颱風帶來暴雨。冬季盛行偏北風,夏季盛行東南風。年平均氣溫在22—23℃之間,穩定通過22℃的達84—214天。≥10℃年積溫7857—8413℃。一月份最冷,平均氣溫14.4—15.6℃,極端低溫為0.5—3.5℃,七月份最熱,平均氣溫28.1—28.5℃,極端高溫37.6℃。山地隨海拔高度每升高100米,氣溫降低0.6℃左右,山區年平均氣溫16—18℃,霜期25—65天,其餘地區霜期0—15天。年降雨量1500—1800毫米,4—9月降雨量占全年80%以上。年降雨量,沿海地區1400—2400毫米,北部山區2500—3000毫米。降雨原因,有颱風暴雨、熱帶低壓降雨、冷熱氣團的鋒面雨、氣團降雨等。全市處於北半球的低緯度地區,年平均日照時數2000小時左右。南部2161小時,日照百分率49%;中部1945小時,日照百分率44%;北部1939小時,日照百分率44%。日照最多是7月和10月,平均每天7小時以上;最少是2月和3月,平均每天不到3小時。

自然資源

水資源

茂名市多年平均降雨總量為203億立方米,降雨深1870毫米,徑流量110億立方米,平均徑流深890毫米。每平方千米產水量89萬立方米,全市容水量8億立方米。人均水量2450立方米,每公頃耕地43800立方米。水資源利用37億立方米,其中農用水占83%,工業用水占8%,生活用水占9%。平均年蒸發量1907.2毫米,冬、春季蒸發量占42%,夏秋季蒸發量占58%。境內集雨面積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39條,水電蘊藏量36.6萬千瓦,可開發27.9萬千瓦。

生物資源

茂名市植被具有明顯的熱帶和亞熱帶特徵,終年常綠。又由於地勢分異和山區垂直分異較大,形成了山地草木群落、山地闊葉林群落、山地針葉林群落、丘陵針闊葉林混合群落、台地平原經濟林果群落、台地平原疏樹灌木草本群落、沿海灘涂樹林群落等7種類型。植物各類繁多,高等植物有120多個科,1000多個品種。主要喬木類有杉、松、紅花荷、毛竹等,林下以九節野牡丹、地稔、鴨腳草等為優勢的地被植物。丘陵、台地和平原的植被稀疏,天然植被以桃金孃、崗松、芒箕等為優勢,近年來人工林果群落已成為這類地區的主要植被。茂名市熱帶亞熱帶植物資源豐富,其中使用價值較高的,按用途分為5個方面600餘種。茂名市有豐富的獸類、禽類、魚類、兩棲類、貝殼類、甲殼類、爬行類、昆蟲類等野生動物數百種。

礦產資源

茂名 茂名

茂名的礦產資源較為豐富,共發現礦種53種,礦產地334處。其中能源礦產4種,礦產地33處;金屬礦產19種,礦產地61處;非金屬礦產20種,礦產地181處;地下水礦產2種,礦產地59處。儲量規模達大、中型的礦產地68處。在全市的礦產中, 優勢礦產有:一是油頁岩礦,主要礦產地為羊角、金塘、低山等地。探明儲量54億噸,遠景儲量23.61億噸。二是高嶺土,主要分布在茂南區、茂港區及高州等地,共有礦產地14處,其中經勘查及評價的礦產地8處,探明儲量B+C+D+E級礦石量5.75億噸。其中特大型礦床1處,大型礦床5處,中型礦床1處。三是鈦礦,分布於化州市平定鎮新華、陸贈等地,礦區總面積約29平方千米。累計查明資源量:鈦鐵礦1466.57萬噸,鋯英石33.39萬噸,磁鐵礦320.48萬噸。四是錫礦,主要礦產地是信宜市錢排鎮,累計探明儲量(礦石量)4147.21萬噸。

人口

截至2017年底,茂名市戶籍人口803.83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4.89‰,死亡率4.84‰,自然增長率10.05‰。年末全市常住人口620.41萬人,城鎮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例為41.90%。 茂名市有51個民族成分,有5座少數民族聚居村,分別是信宜市的硃砂鎮琶垌村、新寶鎮桂垌村、錢排鎮雲開村,化州市的平定鎮那賓村、文樓鎮塘表村。

政治

職務姓名
市委常委、市委書記、市長許志暉
市委常委、副市長吳剛強
統計截至2018年12月,參考資料來源

經濟

綜述

2017年,茂名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2924.21億元,比上年增長7.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57.17億元,增長5.0%,對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10.3%;第二產業增加值1177.28億元,增長6.7%,對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36.8%;第三產業增加值1289.76億元,增長9.2%,對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52.9%。三次產業結構為15.6∶40.3∶44.1。人均地區生產總值47443元,增長6.5%。

2017年,茂名市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1.0%。其中,食品菸酒類下降0.7%,衣著類上漲1.6%,居住類上漲1.7%,生活用品及服務類下降0.9%,交通和通信類下降0.3%,教育文化和娛樂類上漲3.8%,醫療保健類上漲8.1%,其他用品和服務類上漲0.3%。

2017年,茂名市固定資產投資1415.73億元,增長12.1%。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40.99億元,增長8.7%;第二產業投資736.39億元,增長1.0%;第三產業投資638.35億元,增長28.8%,其中房地產開發投資168.22億元,增長53.1%。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積2002萬平方米,增長25.4%;竣工面積116.15萬平方米,增長11.0%;銷售面積516.08萬平方米,增長60.6%。

2017年,茂名市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30.14億元,增長7.5%。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81.92億元,增長9.2%。

2017年,茂名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85.2元,增長8.1%,其中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315.4元,增長8.5%。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95.2元,增長8.1%。城鄉居民收入比為1.61︰1,與上年持平。

第一產業

2017年,茂名市糧食作物播種面積379.17萬畝,增長1.3%;糖蔗種植面積7.14萬畝,增長2.1%;油料種植面積71.07萬畝,增長1.1%;蔬菜種植面積167.75萬畝,增長2.1%。水果種植面積356.99萬畝,與去年持平,其中,荔枝面積138.78萬畝,減少0.2%;龍眼面積77.93萬畝,減少0.5%。

2017年,茂名市糧食產量148.11萬噸,增長1.4%;糖蔗產量35.52萬噸,增長1.9%;油料產量15.23萬噸,增長3.5%;蔬菜產量305.53萬噸,增長4.8%。水果產量350.02萬噸,增長7.2%,其中,荔枝產量52.82萬噸,增長8.1%;龍眼產量40.98萬噸,增長7.7%。

2017年,茂名市肉類總產量61.48萬噸,增長0.3%;出欄肉豬554.20萬頭,增長0.2%;出欄家禽14000.30萬隻,增長0.5%。水產品總產量90.72萬噸,增長3.3%,其中海產品產量60.66萬噸,增長1.6%;淡水產品產量30.06萬噸,增長6.8%。

2017年,茂名市跡地更新造林13.35萬畝,中、幼齡林撫育面積30.00萬畝。全年完成荒山荒(沙)地造林、更新造林、有林地造林面積16.80萬畝,低產低效林改造面積9.36萬畝。其中林業重點工程完成荒山荒(沙)地造林面積2.35萬畝。全市義務植樹完成1269.20萬株,全市木材產量23.10萬立方米。

第二產業

茂名 茂名

2017年,茂名市工業增加值增長6.5%,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總產值2735.26億元,實現增加值872.57億元,增長7.1%,按隸屬關係分,中央省屬企業下降0.2%,地方企業增長12.1%;按企業類型分,大型企業下降0.7%,中型企業增長9.4%,小型企業增長13.8%;按行業分,其中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下降3.1%,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增長0.9%,農副食品加工業增長16.3%,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增長10.6%。全年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576.95%;全員勞動生產率53.59萬元/人年,產品銷售率98.08%。主營業務收入增長16.5%;利潤總額增長21.8%。

2017年,茂名市資質等級以上建築企業完成施工產值750.34億元,增長33.3%;竣工產值465.32億元,增長19.1%。

第三產業

2017年,茂名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57億元,增長8.7%。分地域看,城鎮消費品零售額989.06億元,增長8.9%;鄉村消費品零售額467.94億元,增長8.3%。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1332.03億元,增長8.8%;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124.97億元,增長7.9%。

2017年,茂名市進出口總額135.8億元,增長29.1%。其中,出口總額97.2億元,增長28.1%;進口總額38.6億元,增長31.9%。全年批准外商直接投資契約394宗,增長591.2%;契約外資金額32810萬美元,增長9.1%。實際利用外資金額7406萬美元,下降1.9%。

2017年,茂名市完成郵電業務總量107.63億元,增長66.3%。其中郵政業務總量10.68億元,增長29.4%,電信業務總量96.95億元,增長71.7%。年末固定電話用戶53.78萬戶,下降8.4%,行動電話年末戶數450.21萬戶,下降0.1%。

2017年,茂名市城市住宿設施接待過夜遊客1096.32萬人次,增長30.0%。其中國際遊客4.45萬人次,增長15.5%;國內遊客1091.87萬人次,增長30.1%。旅行社組織國內游21.18萬人次,出境游1.43萬人次。全年旅遊業總收入328.33億元,增長35.5%。其中旅遊外匯收入2178.3萬美元,增長51.1%。

截至2017年底,茂名市銀行業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2452.39億元,增長10.6%。其中,住戶存款餘額1665.26億元,增長8.6%,非金融企業存款261.16億元,增長12.7%。各項貸款餘額1146.37億元,增長14.0%。其中,住戶貸款餘額639.92億元,增長28.7%,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505.90億元,下降0.5%。

2017年,茂名市實現保費收入67.46億元,增長24.1%。其中,壽險業務保費收入44.34億元,增長27.5%;財產險業務保費收入23.12億元,增長18.2%;健康險和意外傷害險業務保費收入10.32億元,增長20.0%。全年共支付各項賠付和給付22.34億元,增長16.5%。其中,壽險業務賠付11.30億元,增長13.1%;財產險業務賠款支出11.05億元,增長20.3%;健康險和意外傷害險賠付支出2.76億元,增長20.8%。


茂名夜景 茂名夜景
茂名夜景 茂名夜景
茂名夜景 茂名夜景
茂名夜景(高州) 茂名夜景(高州)
茂名夜景 茂名夜景
茂名夜景 茂名夜景

社會事業

科學技術

2017年,茂名市組織申報國家、省級各類科技項目87項;全市專利申請量6629件,增長77.9%,其中發明專利申請1644件,增長126.1%。全市有專利高新技術企業113家,其中年產值在億元以上的有31家。

教育事業

2017年,茂名市普通高等教育招生1.32萬人,增長6.9%;在校學生3.91萬人,增長3.2%;畢業生1.11萬人,增長11.9%。中等職業學校招生2.07萬人,增長13.8%;在校學生5.00萬人,增長4.3%,畢業生1.71萬人,下降40.7%。全市技工學校招生1.15萬人,增長1.2%;全日制在校學生3.10萬人,增長4.5%;畢業生0.78萬人,增長0.2%。普通高中招生5.30萬人,下降13.0%;在校學生17.23萬人,下降7.7%,畢業生6.57萬人,下降5.3%。普通國中招生9.21萬人,下降2.0%;在校學生27.75萬人,下降2.3%,畢業生9.69萬人,下降8.4%。國小招生11.58萬人,增長0.5%;在校學生62.09萬人,增長3.7%,畢業生9.15萬人,下降1.6%。學前教育招生21.62萬人,增長13.6%;在校學生30.77萬人,增長3.3%,畢業生10.58萬人,下降16.8%。特殊教育學校招生297人,增長84.5%;在校學生1262人,增長23.1%,畢業生149人,增長49.0%。

•高等院校

校名辦學層次學校駐地主管部門
廣東石油化工學院本科、專科茂南區廣東省人民政府
茂名職業技術學院專科茂南區、電白區廣東省人民政府
廣東茂名健康職業學院專科電白區廣東省人民政府
廣東茂名幼兒師範專科學校專科茂南區、高州市廣東省人民政府

•重點職業教育院校(中職、中專)

校名辦學層次學校駐地主管部門
茂名衛生學校中專茂南區茂名市教育局
廣東省高州農業學校中專高州市茂名市教育局
茂名市第一職業技術學校中職電白區茂名市教育局
茂名市第二職業技術學校中職茂南區茂名市教育局

•重點職業教育院校(技校)

校名辦學層次學校主管部門
茂名技師學院中技、高技、預備技師茂南區廣東省人社廳
茂名市高級技工學校中技、高技茂南區茂名市人社局
茂名市第二高級技工學校中技、高技茂南區茂名市人社局
茂名市交通高級技工學校中技、高技茂南區茂名市人社局
茂名市東南技工學校中技、高技茂南區廣東省人社廳

普通教育(中學)

市直屬中學:

校名 辦學層次學校地址主管部門
茂名市第一中學高中電白區茂名市教育局
茂名市第十六中學高中茂南區茂名市教育局
茂名市第十七中學高中茂南區茂名市教育局
茂名市第二中學國中茂南區茂名市教育局
茂名市春曉中學國中茂南區茂名市教育局
茂名市博雅中學國中茂南區茂名市教育局
茂名市啟源中學國中茂南區茂名市教育局
茂名市行知中學國中茂南區茂名市教育局
茂名市祥和中學國中茂南區茂名市教育局

茂南區中學:茂名市第四中學、茂名市第五中學、茂名市第六中學、茂名市第七中學、茂名市第八中學、茂名市第九中學、茂名市第十中學、茂名市第十一中學、茂名市第十四中學、茂名市第十八中學(原茂名石化高級職業中學)、茂南區第一中學、茂南區羊角中學等。

電白區中學:電白高級中學(茂港區第一中學)、坡心中學(原電白縣第五中學)、電白區第一中學、電白中學、電海中學、水東中學、電白區東城中學、電白區第二中學、電白區第三中學、電白區第四中學、電白區第六中學、博賀漁業高級中學(原電白縣第七中學)、電白區實驗中學、電白漢山學校(民辦)等。

高州市中學:高州中學、高州市第一中學、高州市第二中學、高州市第三中學、高州市第四中學、高州市第五中學、高州市南塘中學、高州市大井中學、高州市石鼓中學、高州市分界中學、高州市長坡中學 。

信宜市中學:信宜中學、信宜市華僑中學、信宜市第一中學、信宜市第二中學、信宜市第三中學等。

化州市:化州市第一中學、化州市實驗中學、化州市第二中學、化州市第三中學、化州市第四中學、化州市官橋中學等。

文化事業

茂名夜景 茂名夜景

截至2017年底,茂名市有縣級以上公共圖書館6個,總藏量184.25 萬冊(件),其中圖書147.12萬冊。全年讀者總流通人次243.88萬人次。全市現有各類專業藝術表演團體37個,演出2895場次;文化館6個,組織文藝表演活動269次;文化站109個,農家書屋1916個。全市現有廣播電視台5座,中波發射台1座,調頻轉播發射台8座,電視轉播發射台8座,有線廣播電視總用戶數73.45萬戶,廣播和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均達到100%。

醫療衛生

截至2017年底,茂名市共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不含村衛生室)566個,其中,醫院、衛生院170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60個,婦幼保健機構5個,專科疾病防治機構5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6個,衛生監督機構6個。擁有各類衛生技術人員3.37萬人,增長7.0%;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1.34萬人,註冊護士1.48萬人。擁有床位3.36萬張,其中醫院、衛生院擁有床位3萬張。全市99家鄉鎮衛生院擁有衛生技術人員0.88萬人,床位0.96萬張;6家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擁有844人,6家衛生監督機構擁有衛生技術人員121人。法定報告甲、乙類傳染病發病總數14113例,死亡64人;發病率230.48/10萬,死亡率1.1/10萬。農村自來水普及率76.0%,提高7.5個百分點。

體育事業

2017年,茂名市體育運動員在參加全國以上比賽中,共獲得金牌6枚、銀牌7枚、銅牌7枚。在參加省青少年錦標賽中共獲得金牌9.5枚、銀牌2枚、銅牌11枚。

社會保障

截至2017年底,茂名市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含離退休)106.49萬人,比上年末增長1.4%,其中參保職工89.25萬人,增長0.6%。參加城鄉(鎮)基本醫療保險641.33萬人,增長1.9%,其中參加城鄉(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594.80萬人,增長1.7%。參加工傷保險34.26萬人,參加失業保險27.82萬人。參加生育保險30.45萬人,增長8.5%。

茂名 茂名

截至2017年底,茂名市有各類社會福利院6所,收養孤兒555人,敬老院104所,集中供養老人1431人,分散供養老人28411人。全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已保71503戶,人數191261人,發放最低生活保障費54869萬元。全市農村五保供養對象29842人,集中和分散供養水平分別達到年人均10478元和8731元。全市有養老床位35326張,其中民辦養老機構擁有床位14233張。全市共發行福利彩票4.93億元,為國家和地方籌集福彩公益金1.48億元。

交通運輸

數據

2017年,茂名市完成公路客運量6493萬人,增長9.9%;旅客周轉量60.88億人千米,增長10.8%;貨運量9856萬噸,增長8.9%;貨物周轉量168.06億噸千米,增長11.3%。完成水路客運量22萬人,下降67.9%;水路旅客周轉量505萬人千米,下降56.2%;水路貨運量663萬噸,增長10.6%;水路貨物周轉量70.92億噸千米,增長11.0%。港口貨物吞吐量2432萬噸,下降4.0%。年末全市民用車輛擁有量181.48萬輛,增長23.7%。其中私人汽車48.15萬輛,增長24.7%。

航空

粵西國際機場(在建)是粵西地區共享的區域性樞紐機場,其項目規模是遠期按4E規劃、近期按4D級標準建設的廣東四大國際機場之一。

機場的輻射包括——湛江、茂名、陽江及雲浮在內的粵西地區及廣西的臨近地區,拓寬更廣的輻射空間,提速湛江“東拓、北延”對接茂名“南擴”的“一體化”戰略布局。粵西各市建立航空快線大巴線路可以快速直達該機場。按遠期規劃需在粵西地區的湛江、茂名交界處建一個擴展輻射範圍的新國際機場。

鐵路

茂名市境內鐵路主要由河唇至茂名公館(國家鐵路)、廣州至茂名河東(地方鐵路)、洛湛鐵路三條主線,以及茂石化公司廠區鐵路(企業自用鐵路)構成,互聯成網,併入中國鐵路網。

茂名市境內主要火車站:

茂名站茂名東站茂名西站茂名港北站
高州站化州站信宜站觀珠站
霞洞站沙瑯站那霍站

公路

茂名市境內高速公路:

瀋海高速公路包茂高速公路汕湛高速公路雲茂高速公路

茂名市境內公路主骨架主要由國道G325、G207和連線兩條國道、縱貫南北、直通茂名港水東港區的茂高快線、茂名大道以及東西方向連通化州的茂化快線等主要線路構成。

水路

茂名港是廣東沿海的重要港口,是中國大西南和中南地區通往港、澳、台和東南亞地區最近的出海通道。茂名港分為水東港區、博賀港區和博賀新港區3個港區。

歷史文化

語言

茂名夜景 茂名夜景

茂名市的方言主要有白話、客家話、雷話、海話,還有少數地方說“舊時正”話、思賀話、容縣話。這些方言的分布,與自然環境有著密切的聯繫。白話主要分布在鑒江及其支流羅江、陵江、曹江流域,客家話分布在東部、西部和東北部的邊境山區,雷話、海話分布在南部沿海,黃華江流域為白話、客家話的混合區,袂花江流域為雷話、客家話混合區。

白話是粵方言的次方言,是茂名市分布最廣、使用最多的方言。分布面積約占全市總面積的70%;約440萬人(占全市總人口的65%)的母話是白話。白話可在全市範圍內通行。

茂名市的客家話(當地稱涯話)人口130多萬人,約占全市總人口的20%,主要分布在市境東西兩側的山區,比較集中的有三大片:東北片,包括信宜市的平塘、合水、新寶、錢排,高州市的馬貴、古丁等鎮,信宜市的貴子、硃砂、茶山、懷鄉、洪冠、白石、大成等鎮也有部分居民講客家話;東片,包括高州市的謝雞、新垌、雲潭、泗水、根子、分界,電白區的望夫、羅坑、沙瑯、黃嶺、觀珠等鎮,電白區的那霍、馬踏、麻崗、林頭等鎮也有部分居民講客家話;西片,包括化州市羅江以西的文樓、平定、中垌、官橋、新安等鎮。

雷話(當地稱黎話,當地“雷”“黎”諧音,與黎族無關)人口70萬人,約占全市總人口的10%,集中分布在電白區的霞洞、林頭、旦場、博賀、陳村、水東、南海、沙院、小良、坡心、七逕、羊角和茂南區的鰲頭、袂花鎮。

海話使用人口約50萬人,集中分布在電白區東南沿海一帶的馬踏、嶺門、電城、樹仔、麻崗、博賀等鎮。雷話和海話同屬閩方言。

舊時正話約有5萬人,散居在電白區的林頭、麻崗、馬踏、電城各鎮的山村。舊時正話為明代來自浙江等的神電衛(今電城鎮)駐軍遺留下來的方言。

思賀話集中在信宜市思賀鎮,約5萬人。

容縣話主要分布在信宜市與廣西壯族自治區毗鄰的金垌鎮的三個村,約8000人。

習俗

正窮節吃艾籺

茂名浪漫海岸 茂名浪漫海岸

農曆正月最後一天為“正窮節”,即正月結束的意思。茂名地區“正窮節”還有另一層含義,因本地“正”與“蒸”同音,“正窮”即“蒸窮”,是將窮苦病患從人世間“蒸發掉”之意。這天,鄉間戶戶飲艾茶、插艾花、吃艾籺。人們都到田野里採摘艾菜,拿回家中洗淨、曬乾,搓成茸狀,放進鍋中煮熟,搓乾水,伴以米粉、紅糖搓勻,做成艾籺。因艾有去塵排積、鎮災驅邪的作用;故艾籺也稱“正窮,吃了“正窮”,可使身體健康,無病少痛,人們非常喜歡吃。

年廿六、七做籺吃

每年到了農曆十二月二十六或二十七,茂名市民間都有做吃的習慣。

除夕張貼春聯守歲分壓歲錢

農曆十二月最後一天是除夕,茂名地區稱年晚或年三十晚。這一天,農村的生產活動基本停止,家家戶戶開始貼春聯、鬥神,門額上貼上利是,灶頭、水缸、豬欄、牛欄、谷桶等也要開始貼上一張小紅紙,以示吉利。還搞一些祭祀活動,備辦雞、豬肉、魚等酒菜,燒紙燒香祭祠堂、廟宇、社稷、祖宗、灶君等。

年廿三送灶君掃灰塵

農曆十二月二十三,茂名地區俗稱“小年晚”,也稱“祭灶節”,家家戶戶備辦茶酒、素菜、果品、甜品,在廚房中燒紙敬祭灶君,送其升天,然後從裡到外清潔衛生、打掃灰塵。

做年例睇大戲

農曆正月十五為“元宵節”,茂名市俗稱“年例”。但茂名地區的年例日卻各地有所不同,大體上是從正月初二起至正月底止,也有些地方是在農曆二月份的,其餘一些“翻秋”年例則每個月都有,年例節一般一個村莊為同一天,少數兩天。也有附近數條村莊的年例節都是在同一日的。農村年例大多以土地廟為中心,周圍幾個村子一起的。年例節多集中在元宵節前後。

春節派利是拜年舞獅子

農曆正月初一為春節,是新一年的開始,也叫“新年”,是最隆重的節日。自古以來,茂名人過春節,一般由年初一延續到初五、六。初一這天凌晨,各地燃放炮竹慶賀。早上起來,孩子首先給長輩拜年,長輩則給孩子派“利是錢”,以示吉利。人們則互相拜年,見面互道“恭喜發財”、“添福添壽”等吉利話,預祝新年萬事如意,順順利利。

節日

節日,一般人家都殺雞鴨、買魚肉、打白酒、煮乾飯,合家共飲,外出工作的男女,出嫁的姑娘,有空也歸來相聚。茂名的民間節日,除傳統的“八大節”(春節、元宵、清明、端午、鬼節、中秋、重陽、冬至)外,最重大的節日是“年例節”。此外婚喪喜慶、生辰誕忌以及各種祭禮活動,都按過節的規格合家團聚。具有傳統式的節日食品很多,諸如年晚煎堆、大年湯圓、大年糖籠、端午粽子、初五豆腐、十四簸箕、中秋月餅、冬至鹹甜糯米飯等等。隨著“二十四節”的更替,還有各種有時令特點的食品,花朝節食花粥、浴佛節食齋菜、賞新節食新谷飯等等。

七菜開

茂名農村民間有“開年”的說法,正月初七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至少吃上七種菜,以祈求新的一年有良好的開端,萬事順利,豐衣足食。“七菜開”這一天,通常是最寬容的一天,各家菜地里的菜可以任意採摘,主人沒有半點怨氣,因為每家都不會種有七種菜。人們都會熱情地邀請到自己的菜地摘菜。然後把菜提回家裡,把菜洗乾淨,放進油浸浸的“肥肉煲”里,這樣一煲飄著各色菜香的“七菜煲”便可上台了。如今這種習俗已漸淡。

年例

年例是粵西主要是茂名及其所轄縣市,和湛江的吳川,廉江所特有的節日(在粵西其他地方也有,但是不常見)。而在上述地區,其所舉辦的年例亦各有特色。年例,可以說是以上地區的鄉村最熱鬧的時候。茂名地區的年例日各地有所不同,大體上是從正月初二起至正月底止,尤以初七、八至十六、十七日為最多。也有些地方是在農曆二月份的,其餘一些“翻秋”年例則幾乎每個月都有(但多集中在秋天),年例節一般一個村莊為同一天,少數兩天。亦有附近數條村莊的年例節都是在同一日的。以土地神的“社境”為單位,開展年例活動,時間多為一天,間有兩三天者。活動內容:請道士拜懺、游神、祈求人壽年豐;敲鑼打鼓、掛花燈、舞獅、放鞭炮、演木偶戲,娛樂通宵。

年例的主旨是祈禱風調雨順、百業興旺、國泰民安。一村過年例,周圍村莊民眾都來看熱鬧助興,家家戶戶大擺宴席招待親朋戚友,不論是否相識,一律熱情款待茶飯酒菜。每到年例期,村鎮街道張燈結彩,各戶盛筵宴請親朋,來客越多,主人就越高興,故有“年例大過年”之說,活動內容有游神、游燈、點燈、做醮、炮會(搶花炮)、舞獅、舞龍、飄色、八音、武術表演、做大戲(粵劇)、木偶戲、燃放煙花炮竹等,一直鬧至通宵達旦。隨著社會的發展,年例的傳統也隨之有所改變,許多地方逐漸習慣於把“做年例”、“睇年例”變作“吃年例”。但作為茂名市特有的傳統節日,它在茂名人民心目中依然有著深深的情結,對茂名人民有著重要的意義。

年例比較年出名且在正月期間舉行的有電白區莊垌村年例(正月十四至十六舉行)、信宜六雙村年例(正月十七舉行)、化州旺埇村年例(正月十七舉行)、化州莞塘村例(正月十八舉行)、高州分界圩年例(正月十九舉行)高州忠平社年例(正月廿一舉行)及茂南區飛馬村年例(正月二十八舉行)。

端午節

茂名民間習慣從五月初一開始,各戶懸掛藥艾、草蒲於門上,以示驅邪,飲荔枝酒或艾茅根酒,以祈保健益。女們選擇顏色鮮艷的邊角布料縫製各式精美的小布包,並以艾葉、茴香、桂枝等藏於包內,謂之香囊(香包),並給孩兒佩帶,亦祈保健避邪,初五日吃糯米粽子,進行龍舟競渡、游泳活動。

祭荔枝神

這個習俗是在每年荔枝收穫完畢,一般時間在農曆五月初五後不久進行。祭荔枝神先定吉日,有單戶,也有集體。單戶的各自在自家做籺,加菜並邀親戚朋友飲自家釀的荔枝酒,飲罷,帶祭品特別是要有荔枝酒去自種的荔枝樹下拜祭。拜祭完畢,燃鞭炮,鑼鼓喧天,跳儺舞。集體的,人們揀一條豐產,“功勞”最大的荔枝樹下作祭壇,八仙桌上擺上從各家各戶送來的三牲祭品和荔枝酒,請道公喃齋。晚上在荔枝園附近做木偶戲。此俗最早出現在根子,後傳至分界、泗水等地。

美食特產

茂名飲食文化以粵菜風味為主,夾雜土法烹製,尤以選料嚴謹正宗,優質地道著名,口味以清淡鮮活為主。

懷鄉雞

懷鄉雞為肉用雞種,肌肉豐滿、肉質嫩滑,具三黃雞(黃羽、黃皮、黃爪)特徵,1985年被列入《廣東省家畜家禽品種志》,正式成為廣東省名牌雞品種。20世紀80年代後,因養殖業的發展,主產地遍及信宜。

茂名浪漫海岸度假區 茂名浪漫海岸度假區

茂名小吃

茂名小吃多樣,有黃蟮粥、田雞粥、白鴿粥、生蚝粥、鴨粥、雞粥等粥類,撈粉以及煲仔粉類,還有牛肉丸、魚丸等四海魚旦,及燒烤類的燒雞翅、燒香腸和碳燒生蚝等,還有炒田螺和雜魚煲、牛雜、大鍋狗等。

開煲狗肉

茂名秋冬季節盛行開煲狗肉,做法是炸焦狗皮,客人上門後,將狗肉切片,下鍋炒香後,放入沙煲內,加當歸、陳皮、草果、八角、杞子等名貴中藥材,煲開後邊煮邊吃。

風景名勝

道教聖地

道教聖地大仁山 道教聖地大仁山

位於信宜市區3千米的大仁山,建有三清觀為粵西最大的道場,民間有許多道教優美的神話傳說:鐵拐李、呂洞濱、何仙姑等七仙曾陪伴何國舅在此修行,因而留下了許多勝跡,左馬右獅,腳踏龜蛇,其中“馬嶺超驤”,又是信宜舊八景之一。與傳說有關勝景還有:金雞窿、崖鷹鼻、二座嶺、進寶嶺、仙人泉、仙人灶、仙泉洞、仙磨石、仙人腳印、石狗嶺、三腳灶、龍牙聳翠、小瑤池、何仙姑井、地母廟等。因此,當地人又稱此山為仙人嶺,並建八仙廟以祀奉。

鴨兜山

位於信宜市貴子鎮平民村,海拔1281米。那山即高且陡,山頂縱橫約3千米,由無數個小山頭和一個個盤地組成,因四面的山坑都朝向鴨兜塘。好似餵鴨的兜而得名,山上產鴨兜茶。清朝以前,該山為瑤民居住之所,有明、清時期“過山瑤”村落遺址。懸崖石洞有古代瑤族墓葬。1982年廣西瑤族胞派人前來山上尋取祖先遺骨,在懸崖石洞中找到古代瑤族古埕和遺骨。鴨兜山下平民村有古代瑤家石屋寨遺址,平民爐堂下村有牛洞古代瑤人煉爐遺址。山上有大面積連片天然草場,有公社時期留下的山茶場和鴨兜大水塘。

玉湖風景名勝管理區

高州水庫,別稱玉湖。位於高州市東北部,距市區25千米,集水面積1002平方千米,庫容量11.5億立方米,是全國十大水庫之一。

福德境

福德境是歷代村民敬奉神靈祈福之聖地,坐落在古代瓦窯——茂南區山閣鎮瓦嶺村內西南部古榕樹旁。相傳清朝茂名縣南部有個曾氏聚居燒瓦為商的地方叫瓦窯嶺(今瓦嶺),當地生長了一棵榕樹(今古榕樹),在某日樹底下出現了一塊疑似三角形的石塊(稱神石),石前點燃著三支香,從此當地居民在此敬奉神靈,從此這裡祈者福蔭,拜者庇佑,丁財昌盛,人才輩出,老少康寧。於是當地居民集資在古榕樹旁修建了福德境廟,並將神石接入廟內敬奉。

茂名森林公園

茂名森林公園是茂名市內唯一的省級森林公園。分為森林休閒區、科普教育區和文化娛樂區。被命名為“全國林業科普基地”、“全國野生動物保護科普教育基地”、“廣東省科普教育基地”、“廣東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並被評為“茂名休閒十大好去處”之首。

濱海茂名 濱海茂名
濱海茂名 濱海茂名
濱海茂名 濱海茂名
濱海茂名 濱海茂名
濱海茂名 濱海茂名
濱海茂名 濱海茂名

著名人物

人物生卒年活動時期主要事跡
冼夫人公元513—602年南北朝中國六世紀南方百越中傑出的女政治家和軍事家
潘茂名永嘉年間魏晉方士,治《易》明《詩》。茂名的地名也因之而來
高力士684年—762年唐代著名宦官
黃十九?~1278宋代精忠報國,壯烈犧牲,敕封他為“忠烈侯”
丁穎1888—1964近現代著名的農業科學家、水稻專家,中國現代稻作科學奠基人
甘子釗1938年—近現代著名科學家
李孝式近現代著名的僑領和實業家,歷任馬來西亞政府交通、鐵道、財政部長等職
江可伯1926-近現代香港安達國際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興旺證券公司董事長
丁衍庸1903—1978近現代世界名畫家之一,有“東方的馬蒂斯”之稱
林礪儒1889—1977近現代中國著名教育家
古巨基1972年8月18日—當代香港粵語流行曲歌手、演員、主持人
葉玉卿1967年2月12日—當代香港電影明星

城市榮譽

茂名入圍2012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

2013年,獲得中國智慧城市推進傑出成就獎。

2017年12月15日,榮膺中央電視台《魅力中國城》第一季十佳魅力城市。

2017年12月24日,茂名入圍2017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

2017年12月26日,茂名入選“2017年度中國最具投資潛力城市50強”。

2018年9月12日,茂名成為全國首個通過“中國月餅名城”專家評審的城市。

2018年12月,獲2018魅力中國城年度魅力文旅發展潛力城市。

行政區劃分類導航

行政區劃是國家為了進行分級管理而實行的國土和政治、行政權力的劃分。是國家根據政治和行政管理的需要,根據有關法律規定,充分考慮經濟聯繫、地理條件、民族分布、歷史傳統、風俗習慣、地區差異、人口密度等客觀因素,將全國地域劃分為若干層次大小不同的行政區域,設定相應的地方國家機關,實施行政管理。行政區劃的層級與一個國家的中央地方關係模式、國土面積的大小、政府與公眾的關係狀況等因素有關。
一級行政區各國行政區劃縣級行政區
民族自治區中國百強名鎮海域

廣東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市轄區、縣級市、縣、自治縣
廣州市越秀區 | 荔灣區 | 海珠區 | 天河區 | 白雲區 | 黃埔區 | 番禺區 | 花都區 | 南沙區 | 蘿崗區 | 增城市 | 從化市
深圳市福田區 | 羅湖區 | 南山區 | 寶安區 | 龍崗區 | 鹽田區 | 光明新區 | 坪山新區
珠海市香洲區 | 斗門區 | 金灣區 | 珠海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萬山海洋開發試驗區
汕頭市金平區 | 濠江區 | 龍湖區 | 潮陽區 | 潮南區 | 澄海區 | 南澳縣
韶關市湞江區 | 武江區 | 曲江區 | 樂昌市 | 南雄市 | 始興縣 | 仁化縣 |翁源縣 | 新豐縣 | 乳源瑤族自治縣
佛山市 禪城區 | 南海區 | 順德區 | 三水區 | 高明區
江門市蓬江區 | 江海區 | 新會區 | 恩平市 | 台山市 | 開平市 | 鶴山市
湛江市赤坎區 | 霞山區 | 坡頭區 | 麻章區 | 吳川市 | 廉江市 | 雷州市 | 遂溪縣 | 徐聞縣 | 東海島經濟開發試驗區
茂名市茂南區 | 茂港區 | 化州市 | 信宜市 | 高州市 | 電白縣
肇慶市端州區 | 鼎湖區 | 高要市 | 四會市 | 廣寧縣 | 懷集縣 | 封開縣 | 德慶縣 | 肇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惠州市惠城區 | 惠陽區 | 博羅縣 | 惠東縣 | 龍門縣 | 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 | 仲愷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梅州市梅江區 | 興寧市 | 梅縣 | 大埔縣 | 豐順縣 | 五華縣 | 平遠縣 | 蕉嶺縣
汕尾市陸豐市 | 海豐縣 | 陸河縣 | 紅海灣經濟開發試驗區 | 華僑管理區
河源市源城區 | 紫金縣 | 龍川縣 | 連平縣 | 和平縣 | 東源縣
陽江市江城區 | 陽春市 | 陽西縣 | 陽東縣 | 陽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海陵島經濟開發試驗區 | 崗僑管理區
清遠市清城區 | 英德市 | 連州市 | 佛岡縣 | 陽山縣 | 清新縣 | 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 | 連南瑤族自治縣
東莞市
中山市
潮州市湘橋區 | 潮安縣 | 饒平縣 | 楓溪區
揭陽市榕城區 | 普寧市 | 揭東縣 | 揭西縣 | 惠來縣 | 東山區 | 揭陽經濟開發試驗區 | 普寧華僑管理區 | 大南山華僑管理區
雲浮市雲城區 | 羅定市 | 雲安縣 | 新興縣 | 鬱南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