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科學中心

廣東科學中心

廣東科學中心是廣東省委、省政府批准興建的大型科學活動場所,具有科普教育、科技成果展示、學術交流、休閒旅遊四大功能。是廣東省重要的公益性科普教育基地;科學技術、科技產品展示、推廣、交易和學術交流的平台;科普旅遊休閒的示範景點。廣東科學中心建設耗資19億元人民幣、歷時近5年建成,於2008年9月27日,中心正式對公眾開放。

基本信息

簡介

廣東科學中心廣東科學中心
廣東科學中心是廣東省委、省政府批准興建的大型科學活動場所,具有科普教育、科技成果展示、學術交流、休閒旅遊四大功能。是廣東省重要的公益性科普教育基地;科學技術、科技產品展示、推廣、交易和學術交流的平台;科普旅遊休閒的示範景點。
廣東科學中心位於廣州市大學城(番禺區小谷圍島西端),占地面積4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3.75萬平方米。展館整體建築形象為“科技航母”,造型獨特,氣勢恢宏。從正面看,像一隻靈動的科學“發現之眼”;也許因為遠離霓虹,廣東科學中心這座地標性的建築並不像小蠻腰或者大劇院那樣,讓普通百姓耳熟能詳。但當你走近科學中心,它帶給你的震撼和驚訝,絲毫不遜色於其他建築,這種驚訝在你還沒真正抵達的時候,就開始了。
廣東科學中心一期展示工程於2008年9月27日建成開放。館內設有兒童天地、實驗與發現、數碼世界、交通世界、綠色家園、飛天之夢、人與健康、感知與思維8個常設主題展區;三維巨幕、四維、球幕、虛擬航行4座科技影院;數字家庭體驗館、開放實驗室和多個臨時主題展區。展品採用多種高新技術,將科學性、知識性、趣味性有機融合,讓觀眾在動手參與、親身體驗中獲得科技知識。戶外的科學探索樂園擁有8萬平方米人工湖、60多個經典科學展品,培植有2000多種嶺南特色植物,設計獨特,景觀迷人,是深受觀眾喜愛的科學公園。開館以來,廣東科學中心先後榮獲“廣東省科普教育基地”、“廣東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國民旅遊休閒示範單位”、廣東省首個“科技旅遊示範點”、國家4A級旅遊景區等多個榮譽稱號。除科普展覽以外,廣東科學中心還致力組織各類大型科技活動,並為各級政府、企業、事業單位提供完善的科技展覽、推廣、交易、交流和會議服務。充足的展覽場地,完善的配套設施,包括客房、多功能會議廳、階梯報告廳、會議室、咖啡廳、同聲翻譯設備、餐廳等,可滿足各類會議、活動需求。
廣東科學中心正在籌劃的二期展示工程,將圍繞“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建設目標,以社會前沿科技為內容重點,突出現代科學技術成果,並利用廣東科學技術和經濟文化的資源優勢,完善各種科技活動服務設施,把廣東科學中心建設成為廣東省重要的科技發展成果展示視窗,成為泛珠三角地區重要的科普教育平台和科技資源中心。

建設歷程

廣東科學中心 機構廣東科學中心 機構

世界科學技術博物館經過300多年的發展,形成了以科學中心為主流的現代科技博物館。它為科學技術的推廣、科技與經濟的結合發揮了重要作用,已成為提升國民科學文化素質的重要活動場所,也是展示經濟和科技發展的視窗,更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文明發展的象徵。
改革開放後,廣東省大型科技活動場館基本是空白狀態。建設一個世界級的科學中心,一直是廣東省委、省政府的追求與夢想。
1996年,時任廣東省省長盧瑞華鄭重宣布,決心籌劃建造一個大型的科學綜合活動場地,一座現代化的科學中心。
1997年,廣東省人民政府正式批覆同意籌建廣東科學中心。項目由省科技廳負責建設,具體建設工作由廣東科學中心籌建辦公室承擔。
在省政府的領導下,省府辦公廳、省發改委、省財政廳、省建設廳、省科技廳等有關廳局和廣州市政府組建了廣東科學中心項目建設工作領導小組。
為選取最合適的建築設計方案,廣東科學中心開展了兩輪的建築設計國際邀請競賽,來自美國、英國、法國、德國、加拿大、日本、比利時和澳大利亞及國內的36家設計單位提交了作品,最後我國中南建築設計院的“木棉花造型的科技航母”方案脫穎而出,成為廣東科學中心的建築設計實施方案,這又是一座“中國人民自行設計的偉大建築物”,這是中國的自豪,是廣東的驕傲。

廣東科學中心廣東科學中心

2004年3月28日,廣東科學中心開工奠基儀式舉行。在儀式上,廣東省省長黃華華指出,這一工程是廣東建設科技強省和文化大省的重要舉措,是廣東省委、省政府為實施“科教興粵”戰略,建設創新型廣東而投資19億元興建的大型科技活動場所,是廣東人民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規劃面積45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13.75萬平方米的廣東科學中心項目自2004年奠基,到2008年全面完成建設工作,共經歷了4年多的時間,先後有50多家單位參與建設。
在建設工作中,廣東科學中心充分借鑑國內外科技館建設的先進經驗,認真探索、大膽創新,科學決策、嚴格管理。
廣東科學中心的建築秉承“綠色建築”的理念,注重節能技術的套用,在通風系統設計、建築圍護、空調系統、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方面採取了多項節能措施,項目設計方案被建設部評為“綠色建築十佳設計方案”;建設項目榮獲“廣州市建築節能示範工程”和建設部“2007中國建築節能年度代表工程”稱號。
在展項工程方面,廣東科學中心採取了自主創新與全面開放相結合的工作思路;制定了國內第一套完整的展項工程規範;創建了非標展品展項設計、製作的監理機制,得到了業內同行的充分肯定。

廣東科學中心廣東科學中心

在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廣東科學中心籌建辦公室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建設一流科學中心為己念,以“質量、投資、廉潔、安全”為目標,團結各參建單位,以務實、創新的精神積極推進項目建設。
通過四年多的建設實踐,廣東科學中心培育了一支具有科學理念、有一定設計和管理能力的業務和管理幹部隊伍,為開館運營和科學中心可持續發展打下了基礎。
廣東科學中心在4年多的項目建設中,得到了眾多領導與同行的關注和支持。他們參觀考察完廣東科學中心之後都一致認為,廣東科學中心具有科學內涵、時代精神、廣東特色,是經得起歷史檢驗,達到國內領先、國際一流水平的標誌性科技館,廣東經濟強省、文化大省建設的“視窗”。
2008年9月26日,廣東科學中心科技航母,承載著決策者、建設者、管理者,以及廣東人、中國人的智慧與追求,正式從華南起航

標識說明

廣東科學中心將科普教育展示和學術交流會議兩大功能融為一體。運用各種高科技展示、教育手段,將科學技術發展的歷史、現狀和未來,直觀、形象、互動和有趣地展示給觀眾;同時,為國內外學術交流和國際會議提供一流場地和服務。廣東科學中心緊緊圍繞"自然、人類、科學、文明"主題,揭示自然的奧秘,探索科學的原理,弘揚社會的文明。在特點上,注重前瞻性與導向性;注重互動性與參與性;注重基礎科學與前沿科學的結合;以及注重廣東地域與人文特色的結合。由晏鈞設計的標誌取意於“水”,點明廣東科學中心地域、人文特徵的同時與環境融匯互動,並寓意了生命與智慧的源起;自由靈動的形態延展出“持衡永動”、“發展無限”的核心理念,並形象地以意象化的圖形詮釋了“發現之眼”、“五館並立”的建築特徵。現時豐富多變的傳媒環境要求形象標識突破平面局限,適用於不同場合與媒介的傳達表現。“科學中心”的概念定位尤其需要更多能夠體現時代感、科技感,豐富多樣的表現形式。標誌在強調永動與無限的標誌形象基礎上,配合多場合、多媒介的展開,延展套用的設計更突出地強調了動態、活力、發展的趨向——在統一的規範核心下儘可能地充分展現“隨時變幻”的不確定感與自由性,從而使整體標識形象“無限”的概念得以延伸。在分解表現中,標誌更以抽象形式意會水波、綠葉、鳥……等具象形,而透過這些現實形、物的表現,又傳遞出自然、生態、生命的抽象理念。這種富於趣味性的深度提煉方式使標誌的每一分解部分及分解組合均能在如多媒體、視頻表現等不同領域、不同形式下傳達出動態、空間、無限的效果。

建築寓意

從遠處望去,它仿佛一艘正待啟航的航空母艦;從空中俯瞰,它又變成一廣東科學中心朵在藍天下怒放的巨大木棉花;從近處看去,它又像一隻探索世界的眼睛,用廣州的市花來做造型,充分展現了地域特色。在西面水體的襯托之下,“科技航母”宛如一艘航船,向前航行,象徵著廣東科技的發展奮勇向前。主體建築入口處的“科學之眼”寓意著科學發現的奧秘。整座建築蘊含科技先鋒、乘風破浪、靈動人文和吉祥如意四個寓意,為廣州增添了一座最新的標誌性建築。
就是這個木棉花和航空母艦的結合體,廣東科學中心總投資為19億元人民幣,全部由政府出資,是目前國內投資最大的科學館項目。總建築面積達13.75萬平方米,成為目前世界上展示面積最大、功能最齊全的科普教育場館。
廣東科學中心項目,先後進行了兩輪設計方案和國際招標,經過嚴格挑選,最終,國內的中南建築設計院憑藉“科技航母”方案,從國內外30多個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

建築主題

廣東科學中心以“自然、人類、科學、文明”為主題,演繹包含人與文明、人與科學、人與自然相對關係。是一個不以營利為目的的社會公益性事業機構,是為廣大公眾提供科普教育的社會科技活動場所。
“人與健康”、“飛天之夢”、“兒童天地”、“交通世界”、“數碼世界”、“綠色家園”、“感知與思維”和“實驗與發現”,這八大主題展館。建築面積共有6萬平方米。、4座科技影院(巨幕影院、球幕影院、動感影院、4D影院)、兩個開放實驗室和一個2500平方米的“數字家庭體驗館”,此外還有建築面積達2萬平方米的臨時展區,用於隨時展示國內外最新的科學技術成果。這些,全部“藏”在“木棉花”的5片“花瓣”里。廣東科學中心的展項已超過400個,這些展項形式非常新穎,有一半都是國內外第一次出現的創新展項。走進廣東科學中心入口處的露天廣場,老遠就能看到兩個不停搖擺的巨大手廣東科學中心臂,正歡快地迎接遊客的到來。這兩隻大型鏇轉臂分別建在相鄰的兩座塔上,每隻手臂一頭“抓”著一個LED顯示屏,另一頭“抓”著一個平衡物。如果仔細觀察,你會發現它們的運動軌跡其實是一個“無窮大”的符號,就像一個躺著的數字“8”。不僅如此,在這兩隻神奇的大手臂中還蘊含著一個有趣的“秘密”,張明介紹說,當兩條鏇轉臂上的圓盤相互交叉時,它們上面的LED顯示屏圖像就會發生“轉化”,仿佛正相互“傳遞”著信息,“它寓意著科學的發展與萬物都有‘關聯’,科學將無限輪迴並無止境地發展”。

展區

在廣東科學中心主樓周邊,除了水主題展區——8萬平方米的人工湖外,還有一個互動性很強的大型室外展區——科學廣場,這裡匯聚了巨大槓桿、人體日冕、回聲管和傳聲管、排簫、石板琴和木板琴等63個大型展項。
科學廣場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室外科學展示區,廣場上的63個展項全部都將對公眾免費開放。
科普教育、科技成果展示和科學技術交流是廣東科學中心三個主要的功能,廣東科學中心設有專門的學術交流區域,裡面有功能齊全的會議廳、學術報告廳和信息中心。不僅如此,這裡的‘科學家俱樂部’還將定期請著名科學家前來開展學術研究和交流活動。

功能

廣東科學中心其實還有一個很大的功能,那就是科普旅遊和休閒功能,這裡不僅有面積約2000平方米的餐廳,還有面積約700平方米的商場,裡面擺放著具有廣東科學中心特色的紀念品、小型展示模型及科普書籍和音像製品。它體現了21世紀‘玩中學’的理念,將帶動廣東省的旅遊檔次登上一個新台階。

常設展館

“兒童天地”

科普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兒童天地”主題館主要面向12歲以下兒童,根據該年齡段兒童的特點和相關教育理論,從兒童的經驗、觀察視角以及認知發展的規律出發通過互動遊戲、角色扮演、情景體驗、科學探究等豐富多彩的形式,讓兒童了解與日常生活和周圍世界有關的淺顯的科學知識,從而豐富小朋友的童年生活感受和經歷,使其保持好奇心,激發想像力和創造力,引發學習興趣和探索欲望。本館劃分為四個區域:“我的家與居住小區”、“我的城市”、“我的世界”和“我的工作室”,共48個展項,其中人體操場、超市、啟蒙劇場、家居安全演習、交通學校等互動體驗型展項備受歡迎,它們可以讓小朋友在參與體驗中,了解一些日常的健康知識、營養知識、安全逃生知識和安全駕駛知識等。“我的家與居住小區”從日常生活開始,讓小朋友在遊戲和動手操作中感受身邊事物,體驗生活中的科學,引發其探索其中奧秘的欲望,理解和初步形成科學的生活行為和習慣。“我的城市”通過模擬活動的體驗,讓小觀眾接觸城市的交通、建築、通訊、能源供應等領域,探索其中的科學與技術,感受科技的進步推動社會文明的發展,培養節能環保意識。“我的世界”以探索自然界的奧秘為主題,通過一些與農作物、動植物、地球礦物等內容有關的互動展項,引發兒童的好奇心和觀察的興趣,激發探索自然世界的熱情,養成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同時培養尊重勞動、珍惜勞動成果的良好品德。“我的工作室”提供培養想像力、探索精神和展示自我的互動式學習環境,讓兒童在“動手做”中親歷科學探索的過程,拓展其思維空間,模擬體驗科學工作者的研究過程,進行科學啟蒙教育。飛天之夢翱翔藍天是人類千百年來的夢想。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成就之一就是掙脫了地球引力,實現了千百年來的飛天之夢。21世紀,航天熱潮的掀起,是我中心建設飛天之夢展館,進行航天知識科普的良好契機。本展館分為三個區域:“挑戰天空”、“飛向太空”和“星際探秘”,共50個展項。“挑戰天空”主要展示能使人類自由翱翔於藍天的航空科技知識:如介紹航空飛行的基本原理,航空飛行器的設計與構造,航空材料與可靠性,航空飛行器的駕駛與控制,導航及空中交通管制等內容。“飛向太空”以國內外航天科技發展為背景,以中國航天事業發展歷程為中心,展示航天領域的科技知識,包括航天發射與飛行的基本原理、載人航天的系統工程等內容。“星際探秘”通過人類現已掌握的天文知識和航天技術,向觀眾展示太陽系、銀河系以及河外星系的知識,激發觀眾探索宇宙奧秘、開發利用宇宙資源的興趣,引起對人類未來的思考。本展館的特色是採用大量互動方式,展現人類對飛行的探索,對宇宙的認識,對開發太空的努力追求,同時著重展示了中國航天事業取得的輝煌成就,激勵觀眾探尋太空、獻身航天事業的熱情。

感知與思維

感知與思維能力是人類了解和認識世界的基礎,認識自我、探索心智的奧妙,是人類永恆的主題。“感知與思維”展館以人的認知過程為主線,結合認知科學、腦科學的前沿知識,並通過設定44個有趣的感知活動展項,讓觀眾通過親身的感知體驗來展示人的心理過程的奧秘,引發觀眾對思維活動的思考。展館劃分為三個區域:“感知花園”、“錯幻覺王國”和“思維空間”。“感知花園”——走進“感知花園”,觀眾將調動全身的感覺器官進行視覺、聽覺、觸覺等的感知體驗,了解自身對外界信息的識別、處理過程及規律。主要展項有:夢境、感知線索劇場等。“錯幻覺王國”——觀眾在得到一些不可思議的錯幻覺體驗的同時,能透過這些現象,了解其背後實際蘊涵的許許多多有關人類感知覺得科學原理和知識。主要展項有:視覺與經驗、隱身屋、透視小屋等。“思維空間”——這裡揭示了大腦思維活動(如學習、記憶、注意力等)的規律,並帶領我們探討如何科學用腦、提高思維能力和開發大腦潛能等相關問題。

交通世界

“交通世界”館以汽車和交通技術的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為展示主題,以人與交通的和諧、可持續發展為設計理念。它展示了從汽車基本原理到現代汽車工業和最新交通系統技術,介紹了從汽車發展歷史到品牌汽車和汽車運動,以及汽車與軌道交通發展的新趨勢,突出科技文明改變人類生活。圍繞展示主題和設計理念,本館精心設計了29個展項,其中有兩個重點展項:ITS都市和磁懸浮;兩個精彩展項:模擬翻車和經濟駕駛;共設定了“汽車技術基礎”、“最新的汽車技術”、“未來都市交通”和“汽車生活與娛樂”4個展區。“汽車技術基礎”主要介紹汽車的構造、類型、工作原理以及汽車設計製造的流程和相關技術。本區域為觀眾提供了進行經濟駕駛和汽車設計的平台,為熱衷探究汽車內部構造的觀眾提供真實的環境。“最新的汽車技術”展示高新科技在汽車上的運用,例如主動安全技術、清潔能源技術、資源再生技術等,使汽車的使用更加安全、環保、舒適、便利。“未來都市交通”主要展現未來的城市智慧型交通系統,以及快速交通、軌道交通等知識。“汽車生活與娛樂”展示汽車的維護、使用,汽車與能源環境,以及汽車文化的相關內容。

綠色家園

隨著對自然認識的加深,人們越來越意識到保護環境、珍惜資源、和諧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廣東科學中心以環保為主題,嶺南特色為背景的“綠色家園”展館,以直觀、生動、有趣的形式將美麗的大自然全景式地展現在觀眾面前,表達地球是生命的搖籃,是包括人類在內的數以百萬計物種的共同家園的展示主題。展館分為三個區域:“綠色搖籃”、“綠色危機”、“綠色行動”,共45個展項。“綠色搖籃”側重表現地球系統和生態系統的結構、平衡與循環,主要展示巨觀的地球系統的四大圈層;地球系統內部進行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以及對生態系統及其平衡的影響;珠江流域幾種典型的生態系統及其資源狀況,點面結合地展示流域的自然生態環境和變遷規律。“綠色危機”展示由於現代工業的飛速發展和人類對於自然無止境的索取和破壞,導致地球的資源危機、環境污染、生態破壞,以及頻繁爆發的自然災害,警示人們:我們曾經的綠色家園正面臨著嚴重的危機。“綠色行動”展示人們為保護我們的綠色家園而開展的生態恢復、環境治理、新能源開發利用等行動,號召每一個公民都自覺參與綠色行動,從身邊小事做起,傳播綠色文明,建設我們的綠色家園。

人與健康

健康是人類關注的永恆主題,人與健康展館以人為主線,以健康為核心,通過對人體結構和功能、醫學技術與健康以及科學的生活方式與健康等方面內容的展示,使觀眾理解健康的科學概念並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本館分為“人體的奧秘”、“科技與健康”和“我的健康生活”三個區域,共31個展項:人體的奧秘:本區域在一種模擬馬戲團帳篷的環境中,向觀眾展示了人體結構知識,讓觀眾體會到身體結構的複雜性,並揭示各器官和系統是如何協同工作的,使觀眾理解到人體是一個各部分統一協調的有機整體。科技與健康:這個區域主要介紹了醫學科技在保障和促進人類健康方面的套用情況。在這裡,觀眾可以研究人體的“DNA資料庫”,用高科技的醫學影像診斷設備探索人體內部的奧秘,通過全球健康跟蹤儀來了解威脅人類的幾種主要疾病在全球的分布情況。我的健康生活:在這裡,觀眾可親身參與體能體質測試和體驗體育競技項目,操作“健康風險木偶”、“飲食、運動與健康”等互動展項,探討科學的生活方式與健康的關係,從而了解掌握科學的生活方式。

“實驗與發現”

“實驗與發現”展館將傳播科學思想方法置於比科學知識本身更重要的位置,使觀眾置身於科學實驗室的氛圍中,體驗科學先驅們的偉大發現過程,領悟科學探究的思想方法,引發科學的思考。本館共有49個展項,分為五個區域:“科學發現廣場”、“伽利略實驗室”、“法拉第實驗室”、“牛頓實驗室”和“探索生命遺傳奧秘”。在以世界著名科學家命名的實驗室展區里,觀眾們可隨著時光的倒流,追溯到科學先驅們進行傑出創造的年代,身臨其境地體驗科學家們實驗與發現過程的思想和方法。“科學發現廣場”設有世界十大經典實驗,展示了科學大發現的歷史脈絡,讓觀眾認識到有了精巧的實驗構思,就可以用最簡單的實驗設備探索發現最基本的科學概念和規律。“伽利略實驗室”以自由落體定律的發現過程為線索,介紹伽利略在觀測實驗的基礎上,融會貫通數學形成“實驗-數學”方法,開創研究自然規律科學方法的先河。“法拉第實驗室”以電磁感應定律的發現過程為線索,展現法拉第用“磁力線”形象探索電磁感應規律的歷程,介紹麥克斯韋在場的理念下統一電磁現象的思想方法。想像力比知識本身更重要。“牛頓實驗室”以萬有引力定律的發現為線索,介紹牛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通過“想像、假設、實驗、類比、演繹、歸納”等思想方法,統一天體與地球運動規律,創立經典力學體系的歷程,展示科學思想、方法對人類探索未知世界的巨大作用。

數碼世界

“數碼世界”主題展館以數位技術為線索,通過互動式的展品展項以及沉浸式的體驗,讓觀眾了解和認識數位技術的基礎知識以及數位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典型套用,使觀眾感受數位技術的魅力及數位技術的發展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巨大影響。同時,觀眾在這可了解尖端數位技術的綜合套用情況,感受數位技術的發展前景。本館共有29個展項,分為5個展區,其中重點展項有“仿人機器人舞台”和“虛擬漫遊”,趣味展項有“網路信息傳遞”和“挑戰機器人”。
“導入區-躍動的都市”將廣東的經濟、產業、文化、教育、觀光等發展數位化,使觀眾感受躍動的都市英姿。
“數字基礎”展示數位技術的基礎知識,包括數位技術的基本概念,計算機與網路基礎知識。
“數字套用”展示數位技術在生活中的套用。
“數字樂園”通過採用感測技術、多媒體技術、計算機影像處理技術營造一個數字的樂園,突出遊戲式的體驗。
“數字夢想”展示了機器人技術,虛擬現實技術,混合現實技術。

數字家庭

數字家庭體驗館是一個全面介紹數位技術的發展歷程、人類對數位技術的套用、數位技術發展現狀,及展示各種數字家庭生活體驗、互動交流,以觀眾參與操作為主向的大型科普展館。它是為適應當前信息化發展趨勢,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增強我省科技核心競爭力,促進我省消費類電子產業最佳化升級,配合廣東省正在組織實施的《廣東省數字家庭行動計畫》和國家科技支撐計畫《數字家庭與數位電視技術套用與示範》而建設的展覽館。本體驗館對廣東省數字家庭行動計畫和國家科技支撐計畫的實施極具推動力,將實現科學普及教育、科技成果展示、國際學術交流三位一體的構想,使科學中心這個科普基地成為促進數字家庭行業發展的重要力量。該展館分為五個區域:時代軌跡、數字劇場、數字長廊、數字生活劇場和新品前沿,共設定了23個展項,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數字劇場、條形碼ID註冊、智慧型穿衣鏡、家庭保健、虛擬高爾夫和互動腳踏車等。

建築設計

從遠處望去,它仿佛一艘正待啟航的航空母艦;從空中俯瞰,它又變成一朵在藍天下怒放的巨大木棉花;從近處看去,它又像一隻探索世界的眼睛,用廣州的市花來做造型,充分展現了地域特色。在西面水體的襯托之下,“科技航母”宛如一艘航船,向前航行,象徵著廣東科技的發展奮勇向前。
主體建築入口處的“科學之眼”寓意著科學發現的奧秘。整座建築蘊含科技先鋒、乘風破浪、靈動人文和吉祥如意四個寓意,為廣州增添了一座最新的標誌性建築。
就是這個木棉花和航空母艦的結合體,廣東科學中心總投資為19億元人民幣,全部由政府出資,是目前國內投資最大的科學館項目。總建築面積達13.75萬平方米,成為目前世界上展示面積最大、功能最齊全的科普教育場館。
廣東科學中心項目,先後進行了兩輪設計方案和國際招標,經過嚴格挑選,最終,國內的中南建築設計院憑藉“科技航母”方案,從國內外30多個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

主要功能

廣東科學中心 榮譽廣東科學中心榮譽

科普教育、科技成果展示和科學技術交流是廣東科學中心三個主要的功能,廣東科學中心設有專門的學術交流區域,裡面有功能齊全的會議廳、學術報告廳和信息中心。不僅如此,這裡的‘科學家俱樂部’還將定期請著名科學家前來開展學術研究和交流活動。
廣東科學中心其實還有一個很大的功能,那就是科普旅遊和休閒功能,這裡不僅有面積約2000平方米的餐廳,還有面積約700平方米的商場,裡面擺放著具有廣東科學中心特色的紀念品、小型展示模型及科普書籍和音像製品。它體現了21世紀‘玩中學’的理念,將帶動廣東省的旅遊檔次登上一個新台階。

自駕指南

南沙港快線、侖頭隧道和華南快速幹線均可到達廣州大學城,根據道路指示牌抵達廣東科學中心。
1、廣州市區進入廣東科學中心的路線
(1)華南快速幹線由北往南行駛轉南環高速公路經侖頭立交轉南沙港快速路進入廣州大學城;
(2)科韻路由北往南行駛過琶洲大橋經侖頭立交轉南沙港快速路或侖頭隧道進入廣州大學城;
(3)南環高速公路直接經侖頭立交轉南沙港快速路或侖頭隧道進入廣州大學城;
2、番禺區進入廣東科學中心的路線
華南快速幹線由南往北行駛經由南沙港快速路直接進入廣州大學城,按沿途路標進入廣東科學中心。

公交線路

一是直接乘坐35線路;二是在火車站、天河體育中心、中華廣場、上下九步行街及環市路、天河路、中山大道、先烈路等路段乘坐33、76、86、252等11條大學城島外線路,再換乘387線路;三是乘坐捷運4號線到達大學城換乘387線路;四是乘坐為廣東科學中心專門開設的2條特殊專線。據了解,交通部門已調整2條線路直達廣東科學中心。其中35線路從文德路始發,經行白雲路、昌崗路、東曉南路、工業大道等,直達科學中心總站;387線路為島內線路,與捷運4號線大學城南站、北站及大學城地區島內外公交線路形成接駁。在節假日或廣東科學中心舉辦大型活動期間,開行體育中心-廣東科學中心、大學城綜合商業區南區-廣東科學中心的2條特殊線路。

門票價格

廣州市物價局日前批覆了廣東科學中心門票價格,該中心展館門票為60元,科學中心內的動感影院及巨幕影院票價從25元至40元不等。
根據批覆,廣東科學中心展館門票價格為每人60元,身高1.2米以下的兒童免票;65歲以上的老人以及現役軍人、榮
譽軍人、殘疾人憑相關證件免票;身高1.2米-1
.4米兒童半票;60歲-64歲人群憑相關證件半票;全日制大中國小生(含港、澳、台地區學生)憑本人學生證購票入館每人39元。
科學中心內的巨幕影院票價每人40元,球幕影院票價每人35元,4D影院票價每人30元,虛擬航行動感影院票價每人25元。

開放時間

廣東科學中心借鑑了國內外大型科技類場館的成功經驗,考慮了大部分遊客觀眾的需求,嚴格制定場館運營開放時間,在實際運營中,如有調整或其他安排,將另行公告。
1、常設主題展館開放時間:
正常日的開放時間為9:30至16:30(雙休日及法定節假日開館時間9:30至17:00),售票時間為9:30至15:30。遇周一閉館(假日黃金周期間除外)。
2、科技影院開放時間:
正常日的開放時間為9:30至16:30,售票時間為9:30至15:40,遇周一閉館(假日黃金周期間除外)。

建築的意義

從遠處看,好像如果等待的魅力載波;從頂上看,它變成了一種紅色的天空在大木棉;從附近,就像是一個探索的眼睛的世界,與廣州的市花做造型,充分體現了地域特色中。背景的西水,“科技航母”就像一艘船,向前航行,象徵著廣東科技發展的前沿。主要建築在入口處的“科學”的科學意義上的眼之謎。整個建築包含技術的先驅,騎風和海浪,聰明人文吉祥如意!四個寓言,廣州增加了一個新的標誌性建築。木棉和航母結合廣東科學中心,總投資為1900000000元,全部由政府出資,是目前國內投資最大的科學博物館項目。總建築面積137500平方米,已成為世界展覽面積最大,最完整的科學教育場所。廣東科學中心工程,已經進行了兩輪設計國際招標,經過嚴格挑選,最後,南方建築設計院科技“航母”方案,從30多個國內和國際競爭中脫穎而出。

廣州旅遊景點

白雲山 | 陳家祠 | 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 | 光孝寺 | 南越王墓博物館 | 上下九步行街 | 越秀公園 | 寶墨園 | 廣州北京路 | 長隆歡樂世界 | 從化溫泉風景區 | 廣東奧林匹克中心 |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陵園 | 黃埔軍校舊址 | 蓮花山 | 沙面 | 石室聖心大教堂 | 香江野生動物世界 | 鎮海樓 | 廣州博物館 | 中山大學 | 中山紀念堂 | 北回歸線廣州標誌塔 | 長隆水上樂園 | 鄧世昌紀念館 | 雕塑公園 | 芙蓉嶂風景區 | 廣東省博物館 | 廣州動物園 | 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 | 廣州起義烈士陵園 | 國民黨“一大”舊址 | 華南理工大學 | 華南植物園 | 暨南大學 | 蘭圃 | 流花湖公園 | 六榕寺 | 西關大屋區 | 南沙天后宮 | 仁威廟 | 三元里抗英鬥爭舊址 | 天河體育中心 | 七星崗古海岸遺址 | 百萬葵園 | 北京路千年古道遺址 | 純陽觀 | 丹水坑風景區 | 東郊公園 | 鱷魚公園 | 光明大戲院 | 廣州海洋館 | 廣州藝術博物院 | 海幢寺 | 華林寺 | 懷聖寺 | 黃花崗劇院 | 火爐山 | 麗江明珠歌劇院 | 流溪河國家森林公園 | 魯迅紀念館 | 麓湖公園 | 蘿崗風景區 | 南海神廟 | 南沙天后宮 | 廣州盤古王 | 蒲洲花園 | 三元宮 | 石門國家森林公園 | 餘蔭山房 | 白水寨風景名勝區 | 大江埔古村 | 大角山炮台 | 鳳台攬勝 | 廣東科學中心 | 廣州老街 | 廣州文化公園 | 客家圍壟屋 | 荔灣湖公園 | 美森歡樂營 | 平安大戲院 | 曉港公園 | 海珠 | 漱珠崗 | 天河公園 | 天湖旅遊風景區 | 五仙觀 | 小樓仙源 | 廣州正果寺 | 中華全國總工會舊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