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機器局

廣東機器局於1873年(同治十二年)由兩廣總督瑞麟開辦,是廣東第一間官辦軍火工廠。後經劉坤一、張之洞等地方大員擴充調整,發展成為廣東現代軍事技術的先進代表。廣東機器局雖然標榜“不借力於外洋”,實際上從設備到技術管理,都依賴於外國。廣東機器局不僅建立時間甚晚,大大落後於上海、南京、福州、天津、甚至西安、蘭州等地的機器局、製造局,而且規模狹小。光緒二年(公元1876年),劉坤一調任兩廣總督,他先後購買了香港黃埔船塢公司在廣州黃埔的柯拜、錄順、於仁等3座船塢及附屬設備,機器局的船舶工業規模逐漸擴大。廣東機器局是洋務運動“求強”階段在廣東的產物。

簡介

廣東機器局是同治十二年 (1873年)兩廣總督瑞麟倡辦的。開始設於文明門外聚賢坊,聘請溫子紹為總辦。廣東機器局不僅建立時間甚晚,大大落後於上海、南京、福州、天津、甚至西安、蘭州等地的機器局、製造局,而且規模狹小。(《中國近代化工業史資料》,第3輯,第210頁)

以太平軍為主的農民起義被鎮壓下去後,帝國主義的侵略威脅加緊。同治皇帝諭令有關總督、巡撫,在不引起外國生疑的情況下,加強國防建設。

沿革

1873年,兩廣總督瑞麟在廣州文明門外聚賢坊建立廣東機器局。生產抬槍、步槍、機槍、槍彈、黑火藥,並修理輪船。次年,張兆棟兼署督篆,又在廣州城西增步籌建軍火廠一所,準備專門製造洋式火藥。

光緒二年(公元1876年),劉坤一調任兩廣總督,他先後購買了香港黃埔船塢公司在廣州黃埔的柯拜、錄順、於仁等3座船塢及附屬設備,機器局的船舶工業規模逐漸擴大。

1875—1879年間,仿製成功10管加托林機關槍,成為我國最早自製的多管式機關槍。1879年,造水雷,但其質量欠佳,製造數量亦不多。又造開花彈和舊式火箭。光緒七年(公元1881年)9月,廣東機器局蚊炮船仿製工作成功,此船被命名為“海東雄”號。與從外國買回的蚊子船比較,“海東雄”的大小形狀、行駛速度、靈敏度及火力配置沒有大的差別,但造船所用的銀兩,只為向外國購買船價(15萬兩)的1/4,成為廣州機器局所造輪船中最大和技術水平最高船隻,也是中國人自主生產的第一艘現代軍艇。

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5月,張之洞調任兩廣總督。他到任後,除了排擠掉了和自己有矛盾的溫子紹以外,也積極擴充廣東軍裝機器局,籌辦粵洋海軍。1886年1月,兩廣總督張之洞將該局遷增步,與廣東軍火局合併,改名廣東製造局。黃埔船塢劃出獨立建制。1891年,改稱廣東製造東局。1903年,造單響毛瑟步槍,日產5支。此後該局主要生產步槍、槍彈、黑火藥。1907年,併入廣東製造西局。

特點

廣東機器局是洋務運動“求強”階段在廣東的產物。廣東毗鄰港澳,外國政治、經濟、文化勢力都比較強大,這對開展洋務運動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因為外國侵略者並不希望中國真正強大起來,對廣東的海防建設、近代軍畫工業的發展都存有戒心。同時大批外資企業的活動和外國商品的輸入,也使廣東發展新式企業從一開始就面臨激烈的競爭,處於不利地位。

例如1876年劉坤一用8萬元從英人手中購得黃埔船塢,準備用來修造軍艦,但英人出售時“訂約二十五後始準修造艦艇”(《清末海軍史料》上,第218頁),致使買下的船塢和廠房長期擱置,不能發揮作用。廣東機器局雖然標榜“不借力於外洋”,實際上從設備到技術管理,都依賴於外國。“其製造之處,有德國工程師管理……所有機器經禮和洋行由德國柏林京城購運來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