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文藝職業學院

廣東文藝職業學院

廣東文藝職業學院為全國文聯繫統唯一的由廣東省文聯主辦的公辦綜合性多學科的藝術類高等院校,面向全省招生。現有兩個校區,主校區位於番禺區市廣路242號,校園占地面積近100畝,樓舍建築面積近5萬平方米,環境優雅,所有教學、生活、體育設施設備一應俱全;分校區位於廣州市海珠區海聯路25號;兩個校區均擁有符合各系專業特色的教室,充滿藝術氛圍。招生與教學實行普高與成高雙軌,主校區主要發展普高與高職教育,分校區主要發展成人高等教育。

基本信息

學院簡介

廣東文藝職業學院是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國家教育部備案、廣東省文聯主辦的公辦綜合性藝術類高等院校。學院以高職高專教育為主、
,
集成人教育、中職教育和培訓等多層次辦學為一體,擁有一支素質優良、結構合理、專兼結合的師資隊伍,一批很有影響的藝術家在校任教
學院現有番禺區主校區、郭蘭英藝術分院校區、海聯路校區等三個校區,占地面積總計13萬多平方米,藏書20餘萬冊。學院設有藝術設計系、音樂系、影視戲劇系、美術系、舞蹈系等5個系10個專業31個專業方向,(其中,郭蘭英藝術分院設有影視戲劇系、舞蹈系、動漫專業。)逐步形成以藝術設計、音樂類為主,美術、影視、舞蹈等多專業協調發展的專業結構。另有基礎教育部、繼續教育部、中等教育部、廣東文藝職業學院文藝研究所、《廣東文藝研究》編輯部等機構。
在省委、省政府和省委宣傳部的關懷下,在省文聯的大力支持下,我院於2004年4月轉制為“廣東文藝職業學院”,從而實現了由成人辦學模式向普通高校辦學模式的跨越,學院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在廣東省文聯黨組書記、學院學院黨委書記白潔,廣東省文聯副主席、學院院長、黨委副書記陳學希教授,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鍾善金教授等現任領導的帶領下,學院緊緊抓住發展機遇,堅持教育適度超前發展的戰略,將“內涵建設”和“外延發展”緊密結合起來,形成了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等多種辦學模式。

歷史沿革

廣東文藝職業學院是一所有著光榮歷史傳統和深厚文化積澱的藝術類高等職業院校。由毛澤東主席親筆題名,葉劍英元帥一手創辦,始建
,
於解放初期的“華南人民文學藝術學院”是我院的最初校名。當時,南方各省剛解放不久,各方面的幹部都很缺乏。在葉劍英同志的親自主持下,中共中央華南分局決定創立中南黨校、南方軍政大學、華南人民文學藝術學院三所學校,以儘快培養黨、政、軍和文化等各方面幹部。並任命華南分局文教廳副廳長、著名作家歐陽山擔任華南人民文學藝術學院院長,校址設在廣州市光孝寺內。省著名的文藝家杜埃、關山月、黃新波,陳殘雲、華嘉等同志都在學院任教。招收三期學生後,學院因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而停辦。粉碎“四人幫”後,全省廣大文藝家紛紛要求恢復華南人民文學藝術學院。
1985年,經省人民政府批准,並經國家教委審定備案,學院改稱為:華南文藝業餘大學。同年開始招生。校長由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文聯黨組書記杜埃兼任,劉田夫、歐陽山任名譽校長。學院一直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堅持黨的文藝方針和“兩為”方向,從嚴治校,精心育人,艱苦創業,充分依靠社會力量,走社會辦學道路,逐步形成自己辦學優勢,贏得社會各界的支持和認可。
1995年,經省人民政府批准,學院更名為“華南文藝成人學院”。由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文聯主席劉斯奮同志兼任院長,著名文藝家林墉、
。
郭紹綱、湯小銘、羅宗海、王玉珏、鄭秋楓、施詠康、雷雨聲、饒芃子、陳翹、姚錫娟等任學院學術委員。
2003年,在省委、省政府和省委宣傳部的關懷下,在省文聯的大力支持下,學院在廣州番禺區購買了占地93畝的新校址,並進行了大規模的美化綠化,使校園面貌煥然一新。為了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以及省委九屆二中全會關於建設廣東經濟強省和文化大省的戰略部署,發展省藝術教育事業,培養高素質的文學藝術人才,以適應新時期省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需要,學院於2004年4月轉制為“廣東文藝職業學院”,從而實現了由成人辦學模式向普通高校辦學模式的跨越,也標誌著學院躍上了新的發展平台,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

學院領導

現由廣東省文聯黨組書記、著名劇作家陳中秋先生任院長,全國人大代表、著名表演藝術家、教授陳學希任黨委書記、常務副院長,著名舞
、
蹈藝術家楊美琦任副院長。
劉斯奮:廣東省文聯主席、廣東畫院院長、中國第四屆“茅盾文學獎”獲得者、著名文學家、書畫家,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
陳中秋:廣東文藝職業學院院長、廣東文聯黨組書記、廣東文聯專職副主席,首屆“文華編劇獎”獲得者,著名劇作家,學術委員。
塗玲慧:首屆“文華表演獎”及“第四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著名戲劇表演藝術家,教授,學術委員。
蔡松琦:著名音樂家,音樂教育家,碩士生導師,教授,原星海音樂學院院長。
吳國欽:著名文學家,博士生導師,教授。
李醒韜:廣東文藝職業學院副院長、國家一級美術師,著名畫家,學術委員。
林墉:學術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廣東美術家協會主席、著名畫家。
郭紹綱:學術委員,教授、原廣州美術學院院長、著名畫家、美術教育家。
羅宗海:學術委員,原廣東省美術家協會黨組書記、著名畫家。
、

湯小銘:學術委員,原廣東省美術家協會主席、著名畫家。
王玉珏:學術委員,原廣東畫院院長、著名畫家。
鄭秋楓:學術委員,原廣東省文聯副主席,原廣東省音樂家協會主席、著名作曲家。
施詠康:學術委員,原星海音樂學院副院長、著名音樂家、音樂教育家。
雷雨聲:學術委員,原華南師範大學音樂系主任、著名音樂家、音樂教育家。
饒芃子:學術委員,著名文學家、教授,原暨南大學副校長。
陳翹:學術委員,青年舞蹈家協會副主席、廣東省舞蹈家協會主席,著名舞蹈家。
姚錫娟:學術委員,廣東省戲劇家協會主席、著名戲劇表演家,國家一級演員。

師資力量

整體實力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一批很有影響的著名藝術家在本院任教,擁有正高、副高職稱共71名,中級職稱39名,初級職稱14名。形成了老中青三結合的在年齡梯次與知識結構方面的合理培植。他們具有豐富的教學與創作經驗,其中有不少人是全國著名的藝術家與藝術教育家,在理論研究與藝術實踐方面均顯示出較為雄厚的實力。他們精通業務,教學認真負責,對學生富有愛心,是一支高質素的師資隊伍。
北京舞蹈學院舞蹈考級中心廣州地區培訓基地也設立在本院。
名師風采
楊美琦:中國著名舞蹈教育家、中國第一個現代舞團----中國廣東現代舞團創辦人。中國舞蹈教學學會副主席,現任廣東省舞蹈家協會副主席。
李醒韜:(簡介見前)國家一級美術師,教授,主教繪畫(綜合美術)專業。
吳炳德:副研究,副高職稱,著名畫家,主教裝潢藝術專業。
余漢東:國家二級導演,主教影視表演與編導專業。
王佳納:國家一級導演,主教戲劇表演與音樂劇表演專業。
陳小奇:著名音樂製作人,流行音樂協會主席、著名流行音樂專家,主教音樂與表演(流行音樂演唱)專業。
溫明珠:國家一級演員,主教舞蹈與舞蹈教育專業。
黃保:著名音樂教育家,主教聲樂專業。
李念慈:著名音樂教育家,主教鋼琴專業。
梁照堂:著名畫家,主教繪畫(綜合美術)專業。

院系設定

廣東文藝職業學院現有設有美術系、藝術設計系、音樂系、流行音樂系、影視戲劇系、舞蹈系、文學系等七個系17個專業和基礎教育部。高職、高專開設實用美術、環境藝術設計、裝潢藝術設計、音樂表演、音樂表演(流行音樂)、音樂傳播、表演藝術、舞蹈表演、影視表演、影視編導等10個專業以及舞蹈五年制大專;成人大專開設現代繪畫設計、環境藝術設計、裝潢藝術設計、服裝藝術設計、音樂教育、舞蹈表演與教育,影視表演與編導、廣告策劃與現代文秘等12個專業。
舞蹈系
舞蹈系是廣東文藝職業學院一個傳統教學系部。下設“舞蹈表演”和“公關禮儀與時尚表演”兩個專業方向,分別設有兩個教研室。該系由我國著名編導、戲劇影視理論家、評論家余漢東先生擔任系主任,全面主持教學工作。系內六名舞蹈專業教師,均來自北京舞蹈學院和中央民族大學舞蹈學院的高材生,其中具有講師職稱的就有五名。在教學上,她們年輕有為,富有活力,充滿朝氣,勇於探索,與時俱進地集教學、創作、表演於一身,既有紮實的表演實踐,又有豐厚的教學經驗,科學地將課堂教學與舞台表演緊密結合,創造了“課堂項目化,項目技能化”教學模式,在中國舞的專業基礎上,根據當代文化市場的需求,同期開設了“中東舞”、“爵士舞”、“交誼舞”、“公關禮儀常規”、“辦公室職員技能”和“編舞課”及“演講與口才”等時尚熱門課程,讓學生“一專多能”地掌握與舞蹈相關的各種藝術專業技能,使學生成為可以直接進入運作流程的技能型文藝人才,其專業素質得到全面的提升,旨在為學生畢業後的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所以,舞蹈系的畢業生就業率很高。尤其是在我院的“迎評促進”教學評估活動中取得優異成績,獲得教育界評估專家的稱讚。多次在中央、省委、省政府組織下的文化活動中獲得表彰,在省內外各大型文藝晚會演出和比賽中獲得廣泛好評,社會反響強烈,是一個充滿朝氣和青春活力的教學系部。
舞蹈表演專業現開設:專業課程,同時承擔全院其他專業的公共形體課的教學任務。優越的教學條件,為學生全面提高舞蹈水平提供了便利。
中國舞基礎訓練、中國舞技術技巧、中國民族民間舞、舞蹈編舞、劇目排練、現代舞技術和中東舞、爵士舞等
公關禮儀與時尚表演專業開設:
公關禮儀常規、禮儀體態基訓、節目策劃、語言藝術、演講與口才、文秘寫作、社交舞、化妝造型、爵士舞、時尚爵士舞培訓、民間舞、中東舞、現代舞等專業課程。
舞蹈系將專業技術能力與創造性思維素質培養相結合,將課堂教學與舞台實踐相結合,將教學與就業需求相連線,使學生學以致用,專業職業素質得到全面提升,為學生畢業就業打下紮實的基礎。
我系年青教師曾分別受邀出訪香港演藝學院、澳門演藝學院交流、任教,我系原創作品,古典舞《玉舞人》、現代舞《對接》受邀在第七屆亞洲藝術節、香港國際舞蹈學院節以及香港紫荊花杯舞蹈大賽中演出,參加了大型民族音樂劇《曲水流觴蘭亭會》的編創演出獲得廣泛讚譽,出色的完成國際,國內,省內各大型晚會編創演出任務。
舞蹈表演專業的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擁護黨的基本路線,適應現代舞蹈市場,表演、編創、培訓等領域第一線需要,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掌握舞蹈藝術表演所需的基本理論和專業技術知識,具有舞蹈藝術表演和舞蹈節目創作能力,培養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技能型舞蹈藝術人才。
公關禮儀與時尚表演專業的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擁護黨的基本路線,適應辦公職員市場、時尚表演與編創、培訓等領域的第一線需要,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掌握公關禮儀常規所需的基本理論和專業技術知識,具有時尚舞蹈藝術表演和節目策劃能力,培養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技能型文化藝術人才。
影視戲劇系
專業設定
我系現有主持與播音(演藝主持與表演)、編導(影視傳媒與編導)、文化事業管理(傳媒與管理)、藝術設計(動漫畫設計與製作)四個專業。目前有在校生350人。
師資力量
影視戲劇系聚集了一批富有藝術成就的著名劇作家、導演、表演藝術家、教育家、評論家,如余漢東、林奮、黃友鎮、張蕙等。系主任余漢東教授是此學科的主要帶頭人。余漢東被我國文化部授予“國務院文化部優秀專家”。曾導演三十多部戲劇,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文化部“文華新劇目獎”。在二十多年的教學中,他編寫教材達45萬字,在國家各種報刊雜誌上發表文章30多篇,專著《中國戲曲表演藝術辭典》獲“首屆中國辭書獎”。林奮,畢業於中國戲曲學院導演系,第十九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國家一級演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系現有專兼職教職工25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4人,講師10人,助教7人。
專業介紹
一、主持與播音(演藝主持與表演)專業
1.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備演藝主持人和表演的基本素質,掌握演藝藝術理論,掌握影視與戲劇表演的基本原理和常識,掌握演藝藝術表演創作基本流程,具有獨立采、編、播節目和塑造人物、創造角色的能力,經及承擔各類文化藝術活動的節目主持人、節目策劃、文藝評論等方面的綜合型套用型人才。
2.就業方向
在電影和電視劇中擔任角色;從事影視戲劇的演職員工作;影視戲劇傳播的經紀人;節目主持人;文化藝術活動的組織者;文化藝術表演團體;文化館站;中、國小校藝術素質教育的老師;文化藝術傳播公司等
3.主要課程
藝術表演、語言藝術、節目主持人概論、聲樂基礎、主持人素質.播音與體態、舞蹈形體、主持與表演創作實踐、基礎樂科、影視戲劇作品賞析、詩詞格律與賞析等
二、編導(影視傳媒與編導)專業
1.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備影視傳媒文稿寫作基本素質,具有獨立進行電視文藝專題、影視劇、戲劇劇本寫作能力,掌握演藝導演的基礎理論和實操流程,基本掌握影視廣播報刊等傳媒的新聞寫作技能,承擔各類文化藝術活動的策劃、編輯、評論、監製、文化經紀人以及和影視傳媒與編導職業有關的套用型人才。
2.就業方向
影視戲劇藝術中編導部門;藝術管理部門;影視戲劇傳播的經紀人;文化藝術活動的組織者;文化館站;中、國小校藝術素質教育的老師;各種報刊雜誌社、文化藝術傳播公司等
3.主要課程
編劇寫作常規、劇本創作實踐、中國文學發展史、影視戲劇作品賞析、語言藝術、藝術表演、編導創作實踐、節目策劃與運作、傳播學概論、大眾傳媒、攝影與製作技術、新聞寫作等
三、文化事業管理(傳媒與管理)專業
1.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文化藝術、產業等方面專業知識,具備策劃各類文化藝術活動、影視傳媒寫作、文秘等能力,掌握文化市場的開發與運作規律,熟悉各類文藝演出經濟運作的複合型套用型文化事業管理人才。
2.就業方向
可從事電視台、電台的新聞採訪、編輯、撰稿工作;從事大眾傳媒、報社、雜誌刊物的記者;從事企事業工會文化骨幹、社區民眾文化藝術館站的工作;適應文化傳媒公司的各種崗位,以及擔任其各類演出活動的演出經紀人,從事文化藝術活動的宣介工作。擔任廣告宣傳的策劃、撰稿、運作、組織與管理工作。
3.主要課程
文化管理與行銷、中國文學發展史、傳播學概論、新聞寫作、編劇寫作常規、影視藝術史論、舞台藝術與劇團管理、化共關係、音樂作品賞析與企業管理等。
四、藝術設計(動漫畫設計與製作)專業
1.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基本掌握二維和三維繪畫並運用於影視藝術的動漫畫設計與製作的專業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獨立完成影視動畫、漫畫的創作與製作的能力,可從事各類多媒體廣告藝術設計與製作,以及各種娛樂遊藝場所、綜藝晚會環境和場景設計的實用型人才。
2.就業方向
可直接進入影視動畫產業的相應崗位,從事影視動畫的創意及製作,影視特技創意及製作,廣告創意及動畫特技製作等領域的工作。可進入:影視公司、製片廠、電視台動畫部、動畫製作公司、廣告公司、多媒體公司、遊戲公司等
3.主要課程
編劇寫作常規、美術基礎訓練、動畫電影史、動畫技法、數字美工PS、FLASH學習與套用、視覺造型技巧、原畫技法、動畫後期合成、MAYA動畫製作等。

教學成果

學院十分重視校風、教風和學風建設,教學成績顯著,碩果纍纍。廣東文藝職業學院長期堅持教學為社會服務的理念,既注重提高學生的藝術技巧,又重視提高學生的藝術實踐能力,教學緊跟時代,課程貼近社會,教學與創作碩果纍纍,學院學生參加全國及省、市各類藝術展、演達1152人(次),所獲各類金、銀、銅與優秀等獎項總計187項。學院自辦學以來共培養畢業生4000多人,就業率達95%以上,當中的不少人已成為全省各地宣傳文化單位的專業骨幹或藝術名家。

獲得榮譽

學院中職部是實施中職學歷教育的實體,開設音樂教育(幼教)、中國舞、國際標準舞、影視藝術與攝像等專業。學院中職生在參加各類表演、比賽中曾獲文華獎、桃李杯獎、蒲公英獎、荷花獎等,尤其是國標舞專業學生在2005至2007年“英國黑池舞蹈節”比賽中連續三年榮獲團體拉丁舞世界冠軍。
我院學生參加全國及省、市各類藝術展、演獲獎達2000多人(次),所獲各類金、銀、銅與優秀等獎項總計660多項。取得一金一銀的優異賽果。
在“2002年全國平面設計大獎賽——希望之星”中,我院學生囊括了廣東省獲得的三個金獎(即金手指),引起同行的矚目。
2005年,“第六型屆廣東省美術書法攝影展”中全省僅設4名金獎,我院美術系就奪走了其中的2名,同時獲得銀獎2名,銅獎8名,優秀獎6名。
2005年7月,我院流行音樂系吉他隊參加“‘05年(潮州)國際吉他藝術節’暨‘長城杯’吉他邀請賽”,取得一金一銀的優異賽果。
2005年9月,我院影視戲劇系粵劇編劇研究生班共選送7件作品參加“第四屆中國戲劇文學獎”評選,並全部獲獎,其中1件獲二等獎,2件三等獎,其餘的獲優秀獎,同時我院榮獲“組織獎”。
2006年12月,《東方神話》卡通片榮獲“愛國者杯”首屆中國文化遺產動漫作品大賽原創動漫作品獎等。
2007年7月,學院合唱團在第六屆中國音樂金鐘獎首屆合唱比賽中一舉奪金。在第六屆中國音樂金鐘獎首屆流行音樂大賽中,師生組合紅海浪獲全國決賽組合組優秀獎;萬勇獲華南賽區男歌手優秀獎;學生組合Princess獲華南賽區組合組總決賽優秀獎。
2008年1月,《廣藝水滸傳》flash卡通片“第4屆金龍獎原創動畫漫畫藝術大賽”新媒體動畫最佳網路動畫獎。2008年7月,我院合唱團在奧地利格拉茨舉行的第五屆世界合唱大賽上奪得青年混聲組金牌;同年10月,參加“放歌海西”——中國福州海峽兩岸首屆合唱節奪得了合唱節的最高獎項——金茉莉獎。
2009年,6名學生獲得“2009廣東之星藝術設計大賽”一等獎;3名學生獲得“第十三屆中南星獎設計藝術大賽”一等獎;8名學生作品入選“廣東省首屆大學生繪畫和書法比賽”普通組一等獎;《仙佛造橋》獲“第四屆全國大學生原創動畫大賽”場景設計銀獎;《種菜記》、《動物也瘋狂》、《感恩》獲“第四屆全國大學生原創動畫大賽”FLASH動畫優秀獎。
2010年,《動物也瘋狂》,獲得2010(第五屆)全國大學生原創動畫大賽最高獎——“廣州亞運特別”獎;2名學生獲“2010廣東之星設計·印藝大獎賽”一等獎;《仙佛造橋》獲第七屆廣州大學生電影節《大學生“動畫短片大賽”活動》最佳動畫特效獎,《鼠禍人禍》獲“第三屆廣東省科普作品創作大賽動漫網遊作品專題創作大賽”一等獎;《種菜記》獲OACC第七屆金龍獎原創漫畫動畫藝術大賽“最佳網路動漫獎提名”獎。

未來發展

自改制以來,學院緊緊抓住發展機遇,堅持教育適度超前發展的戰略,把“內涵建設”和“外延發展”緊密結合起來。拓展外延,積極探索多種形式的辦學機制,形成了國有公辦、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等多種辦學模式。在加強學科建設的同時,已形成合理的學科結構與學科特色。
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建設和發展,廣東文藝職業學院經風雨而茁壯,歷滄桑而彌堅。進入新的歷史時期,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的關懷下,在省文聯和院黨委的直接領導下,學院全體師生將以飽滿的熱情銳意進取、積極探索,以與時俱進、求真務實的態度深化改革,於改革中發展、發展中創新,為“把學院建設成為有嶺南特色、有自己獨特的藝術教育風格的高水平、多學科綜合型藝術學院”而奮力前進,以便早日實現“立足廣東、面向全國、拓展海外\走向世界,建設一流的文藝職業學院”的宏偉藍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