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華僑醫院

廣州華僑醫院

廣州華僑醫院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和康復為一體的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1978年暨南大學復辦。1981年廣州華僑醫院正式開院。2001年又名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2004年,增名“暨南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2005年接管原廣州氮肥廠職工醫院成立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東圃分院。共設臨床專業科室45個,開放床位900張。全院現有職工1600餘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281人;歸國留學人員160餘人;擁有高級技術職稱216人;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2人。

基本信息

簡介

廣州華僑醫院廣州華僑醫院
1978年暨南大學復辦之際,為順承海外華僑及港澳台同胞回國就醫之需,經時任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的廖承志先生倡議,旨在為國內廣大民眾及海外僑胞健康服務,為社會培育醫學英才,國務院批准在廣州設立一所大型醫院,這就是廣州華僑醫院,亦作為暨南大學醫學院附屬教學醫院。1981年,謹奉大醫精誠、大愛無疆為己任,廣州華僑醫院正式開院,2001年又名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2004年為了適應臨床醫學發展需要,增名“暨南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2005年接管原廣州氮肥廠職工醫院成立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東圃分院。
醫院緊鄰環境優雅的暨南大學校園,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和康復於一體的綜合性國家三級甲等醫院,面向國內患者和海外僑胞開放。並成為廣東省工傷保險定點醫院、廣東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定點醫院,是廣州、珠海、東莞、肇慶等多個地區的醫保定點單位。

規模

廣州華僑醫院廣州華僑醫院
全院現有職工1600餘人,其中東圃分院職工140人。教職工隊伍中,具有博士碩士學位281人;歸國留學人員160餘人;擁有高級技術職稱216人;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2人;擁有一批在省內甚至全國具有影響力的醫學專家和骨幹。醫院設定臨床教研室22個,是臨床醫學(一級學科)博士專業學位培養單位,擁有臨床醫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及臨床醫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涵蓋18個臨床醫學二級學科。在科研方面,醫院累計獲得包括國家863計畫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973項目子課題等各類科研項目一千餘項,獲國家教委、衛生部、省科技進步獎等各類成果獎近百項,發明專利8項,實用新技術16項,軟體著作權3項。
醫院專業學科門類齊全,共設臨床專業科室45個,開放床位900張,擁有高場強磁共振、多排螺鏇CT、大型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機、單光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成像儀、化學發光檢測儀、全自動生化檢測儀、直線加速器及伽瑪刀腫瘤治療儀等先進大型醫療設備。

醫院眼科

醫院眼科是廣東省高等學校重點學科,泌尿外科是廣東省“十一五”醫學重點專科。醫院設有國家藥理試驗基地、衛生部內鏡醫師培訓基地(普外科、泌尿外科)、中國醫師人文醫學職業技能培訓基地、臨床醫學研究所、臨床醫學中心實驗室和臨床醫學教學實驗中心等多個研究所及基地,是衛生部核准的首批器官移植機構,2006年腎臟病現代外科治療的系列研究獲廣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醫院擁有血液透析機、ZM語言治療儀等多項發明專利,並且湧現出一批優秀的科研教學人才,培育出眾多高質量的科教成果。
醫院注重與國內外同行的交流。在院內先後開展了多期專科培訓班、學員來自國內多間醫院及香港、澳門、台灣的醫院;長期與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澳門仁伯爵醫院及國外多個學術研究機構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雙方互派人員交流、開展學術研究;與美國SVSU護理學
廣州華僑醫院廣州華僑醫院
院開展護理合作;每年派多名護士前往香港政府醫院進行護理交流。同時邀請國內外著名專家到院講學,共同探討醫療、護理及醫學教育等相關學術問題。
2009年,醫院新綜合大樓開始興建,將於2011年建成,屆時醫院開放床位將達1500張以上,學科門類將更加齊全,專業結構更加合理,醫教研整體水平將達到省內一流,部分學科將躋身全國先進行列。展望未來,任重而道遠。醫院將秉承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繼續深化改革,尊重知識,培養人才,打造更多精、尖、強的醫療特色專科,在生存中求發展,在發展中求創新,在創新中求完善,努力建設成一所為社會提供更優質服務的現代化醫院

婦科

醫院婦科擁有一支老中青結合的、醫術精湛、婦科醫療護理隊伍,以"微創婦科領軍人"黎明鮮主任、"計畫生育萬例手術無事故專家"向輝主任、"宮頸疾病、中醫婦產專家"宋玉梅主任等為學科帶頭人,對婦科、計畫生育診療積累了豐富的臨床診治經驗。對婦科疾病的救治,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醫院為廣州重點公立醫院示範基地,也是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定點醫院,政府和醫保部門納入的藥物皆可按照標準予以報銷。同時,杜絕諸如私立醫院、診所等隨意抬高藥品價格、亂收費、濫用藥物等現象發生,平價不平質,使得在與其他公立醫院相比,費用降低50%.全面保障患者權益,醫院大廳有國家各項醫療藥品收費標準展示牌,可供患者進行查詢。在嚴格執行收費標準的同時,多次開展大型專家義診惠民政策

耳鼻喉科

耳鼻喉科是醫院重點科室之一,建院之始即有耳鼻喉科建制,在歷任科主任、專家、教授的帶領下,全體同仁勵精圖治、精誠合作,共同走過了輝煌的半個世紀。新世紀以來,耳鼻喉診療中心擁有一支技術力量雄厚的專家隊伍,承擔著專科課題研究、臨床診療及遠程網路專家會診等工作,以耳顯微外科、鼻內窺鏡外科、喉顯微外科和鼾症外科為重點,治療範圍涵蓋耳鼻咽喉各個領域,特色開展鼻內鏡下微創治療鼻竇炎、鼻息肉,等離子低溫消融治療過敏性鼻炎、鼾症,以及鼾症的監測及治療,纖維支氣管鏡檢查、鼓室成形術、乳突根治術等。

專家簡介

李小玲專家李小玲專家
李小玲專家——畢業於白求恩醫科大學,中華醫學會耳鼻喉研究成員,常擔任重要課題研究工作,華南地區耳鼻喉核心專家之一,中國鼻內窺鏡微創手術的領頭人。曾多次受邀赴國外與世界耳鼻喉專家進行學術交流,多次在權威醫學雜誌發表論文。從事耳鼻咽喉臨床工作30年,有極其紮實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臨床診療經驗,為不少患者帶來康復的奇蹟。作為業內著名資深耳喉專家,擅長套用中西醫結合診治耳鼻咽喉科常見多發病;對慢性鼻炎、咽喉炎、鼾症等病症有獨特的診療方案;尤其對鼾症的治療有較深的研究,是我省成功完成鼾症手術-三鏡合壁技術最多的臨床醫師之一。在國內耳鼻喉科界中享有較高的聲譽,頗受廣大患者和院內專業人士的一致好評。

醫院特色

廣州華僑醫院廣州華僑醫院手術中心獲全國五一巾幗標兵崗位
醫院擁有一支實力雄厚的專業技術隊伍,有專業技術人員879人,其中高級職稱174人,獲碩士、博士學位133人;博士生導師3人,碩士生導師86人,曾到國外進修學習的醫療和護理骨幹120多人。擁有專業學科43個,博士點3個,碩士點14個,“廣東省科教興醫工程重點學科”3個。在教學方面,醫院每年要完成博士、碩士、本科生、大專生等各個層次的教學任務,舉辦國家級、省級等各類教育培訓班,二十年來培養博士生47人、碩士生274人,在海內外享有較高的聲譽;在科研方面,先後獲得省部級以上課題758項,獲國家、部省級成果獎84項,國家教委、衛生部、省科技進步獎100多項。醫院技術力量雄厚,有眾多醫療項目已達國內或國際先進水平。如醫院開展的異種表面角膜鏡片術,自體、異體骨髓移植、髒外科手術、腎移植、內窺鏡鼻竇手術、內窺鏡技術進行消化道疾病的診治、腹腔鏡外科手術、心理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失語症的治療、巨大型肝癌切除、人工晶體植入、顱內腫瘤摘除、顱腦外傷治療、介入放射診療(心血管疾病及腫瘤)、心臟冠脈搭橋術、小兒麻痹矯治術、小兒外科、口腔整形外科技術、重症監護、新生兒疾病診治和監測、不育症的治療、愛滋病的診斷監測等診療項目均達到國內領先水平。醫院還擁有全身螺鏇CT、磁共振成像系統、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機、ECT、伽瑪刀治療系統等當前最先進的儀器設備。此外,醫院於2000年4月通過了台灣慈濟骨髓中心的現場評估,成為該中心的定點移植單位;2001年4月與李嘉誠基金會合作,成立了寧養院;醫院已成為廣州、珠海、東莞、肇慶等多個地區的醫保定點單位。

建院方針

醫院始終貫徹“面向港澳、面向海外”的建院方針,與美國、澳大利亞、日本英國、加拿大、香港、澳門等國家和地區有著廣泛的醫學交流和合作。為了方便華僑、港澳台同胞回國治病,設立了華僑門診和華僑病房,為不同需求層次的病人提供最好的醫療服務;目前正在籌建的國際醫療門診部,還將為境外人士提供高質量、優質的醫療、保健服務。此外醫院還設立了體檢中心,為各類團體開展健康體檢工作。醫院還加強內部管理,建立了完善的醫院信息網路,全面提高醫療服務質量。

醫師介紹

李自成

心血管內科主任。分別於1983、1989和1997年在武漢大學醫學院獲得醫學學士、心血管內科學碩士和心血管內科學博士學位。1983年至今先後在武漢大學醫學院和暨南大學醫學院的附屬醫院從事醫療、教學和科研工作。
1986年開始從事心血管內科臨床工作和心血管病的實驗與臨床防治研究工作,1990年開始從事心血管病介入診療工作。承擔或參加國家級、省部級和廳局級課題10餘項,主要從事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的防治研究和冠心病PTCA後再狹窄的防治研究,迄今以第一作者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 擅長各種心血管內科疾病的診斷與治療,特別是難治性心力衰竭、高血壓病、心律失常、心瓣膜病和冠心病的診斷與治療,包括心律失常、心瓣膜病、冠心病、腎血管性高血壓和先天性心臟病等心血管病的心導管介入診斷與治療。

馮烈

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山醫科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曾到德國柏林自由大學附屬醫院內分泌科進修學習一年。現任暨南大學附屬一院大內科主任兼內分泌科主任。
擅長各型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甲亢)、甲狀腺功能減退症以及它們各種併發症的診治。對妊娠期糖尿病和甲亢合併妊娠的診療有豐富的經驗。對垂體瘤、腎上腺疾病如皮質醇增多症、嗜鉻細胞瘤、醛固酮增多症、性腺疾病和肥胖等其他內分泌代謝疾病的診治也有較深造詣。

李虹

擅長老乾心血管疾病,對治療高血壓、冠心病、高血壓心臟病、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有一定的臨床經驗。並擅長治療老年糖尿病、腦血管疾病等。

朱寧

1.急診中毒搶救,尤其是有機磷農藥新的解毒劑的研究。
2.開設小兒神經專科門診二十四年,對小兒驚厥、小兒癱瘓、小兒智力低下、大腦發育不全的治療有獨到之處。
3.熟練掌握並指導各項急診搶救技術,培訓全科醫生並講授急診急救課程。

鍾健

1984年畢業於暨南大學醫學院後從事臨床醫療工作20年,擅長消化系疾病的診斷及治療,曾作為訪問學者在德國柏林自由大學醫學院學習一年。中華醫學會廣東省身心醫學會常委。廣東省肝病學會肝癌委員會委員

劉源強

1981年至1986年在湖南醫科大學醫療系學習,獲得學士學位,1988年考取為中山醫科大學內科學臨床研究生,1991年畢業獲得碩士學位。從1991年起一直在暨南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內科工作。長期在大內科、特別是消化內科臨床一線工作,積累了豐富的臨床診治疾病的經驗,特別擅長於食管、胃腸、肝膽胰等疾病的診治及胃腸道內鏡的診治。也長期承擔醫學院及臨床學院的《診斷學》、《內科學》部分教學,包括上大課、臨床帶教,教學對象包括本科生、進修生、研究生及社區醫生等。

張愛東

擅長治療高血壓、冠心病、心瓣膜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各種心血管疾病,心律失常的射頻消融治療和冠心病的介入治療。
1984年在蚌埠醫學院醫療系本科畢業;
1991年畢業於中山醫科大學,獲醫學碩士學位;
1995年6月至1996年6月在德國柏林心臟中心進修。

宋元宗

宋元宗,男,醫學博士,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博士後合作導師,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兒科副主任(主管醫療工作),廣州市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委員,廣東省醫學會兒科學分會中青年委員,廣東省醫學會醫學遺傳學分會委員。專業方向是小兒遺傳病的診斷治療工作,擅長生化遺傳學和分子遺傳學。2001年起在國內較早開展遺傳代謝病的GC-MS法高危篩查工作。2006年報導國內首例NICCD患者。2006年8月至2007年10月國家公派留學日本,在Citrin缺陷病之母小林圭子博士研究小組從事Citrin缺陷病致病基因SLC25A13新突變識別和分子診斷技術開發。回國後積極開展Citrin缺陷病的基因診斷工作,發現並報導Citrin缺陷病新臨床表型FTTDCD,研究並提出治療奶粉改善NICCD病情的可能機理。主辦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兩個,培訓全國各地學員120餘人。主持廣東省醫學科研基金2項、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和國家973項目子課題各一項。已接診來自20多個省、直轄市和自治區的患兒,在遺傳代謝病,尤其是Citrin缺陷病的診治方面已形成專業優勢。健康報和中國醫學論壇報等多家平面媒體,以及CCTV-10走近科學欄目均曾做過報導。十餘次應邀在國際會議上發表演講,並五次獲得國際獎項。
宋元宗教授是2010年12月19日中央電視台10套《走近科學》:哺乳的意外節目中希特林缺陷症患兒“小宇”的主治醫生。

現任領導

黃力

院長、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廣東省醫學會放射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廣東
黃力黃力
省生物物理學會理事,中國抗癌協會神經腫瘤專業委員會委員,中華放射學會神經專業組委員,廣東省醫師協會副會長,中德醫學會廣東省分會副理事長。

趙明傑

黨委書記、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
全國城市醫院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理事廣東省衛生系統政研會常務理事

陳劍

副院長、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陳劍陳劍
兼任中華醫學會第六屆眼科學會角膜病學組成員、全國眼表病研究組成員、眼庫協作組成員;第八屆廣東省眼科學會副主任委員、第二屆廣東省視光學會理事;廣東省省情專家諮詢組成員、廣東省及廣州市科技專家庫成員、廣東省高級職稱評定委員會高評審專家、廣東省及廣州市醫療事故鑑定組成員、廣東省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專家組成員;《眼科新進展》雜誌、《中國實用眼科雜誌》編委、《眼科研究》、《廣東醫學》雜誌特約編委、《實用醫學雜誌》理事會理事等職務。

查振剛

副院長、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中華醫學會廣東省骨科學會常委、廣東省生物醫學會骨關節損傷與骨組織工程學會主任委員、亞太地區人工關節學會委員、廣東省醫療衛生專家庫成員,《中華外科雜誌》特約編委、《臨床骨科雜誌》編委、《中國臨床康複雜志》編委、暨南-美國(UCLA)關節外科/創傷中心主任。

就醫指南

掛號指南

廣州華僑醫院廣州華僑醫院
1.門診掛號
⑴掛號時請您出示診療卡(初診患者掛號前按要求填寫有關個人資料、辦理診療卡及購買病歷)。凡持省、市公費醫療證、速診證、殘疾軍人證、老人證、特困證人士,掛號時請出示證件;持省公費醫療證病人請出示身份證(代辦人請同時出示代辦人身份證)。
(診療卡辦理地點:門診一樓大廳服務台旁邊的辦卡登記處填寫資料,再到掛號處辦理掛號)
⑵掛號時間
周一至周五:上午7:10—上午11:50下午13:30——17:20其餘為急診掛號
周六:上午7:20—11:50下午13:30——17:20。周日:上午7:30—11:50下午14:10——17:20。
醫保門診慢性病、門診特定項目及生育保險星期六、日及國家法定節假日不辦理
⑶掛號視窗
一般視窗:1-7號視窗(包括職工醫保、居民醫保以及自費病人)
特殊視窗:11號視窗(包括醫保門診慢性病、醫保門診特定項目、生育保險)
溫馨提示
掛號當天有效。
掛號視窗不分科掛號,專科、專家門診開診時間以當日掛牌為準。
遇國家法定節假日,掛號時間如有變動,請留意通知公告。
2.提前時點掛號:您可以通過網站、電話、現場自助、合作機構方式實現預約或提前2周掛號,可以精確到時點,患者只需按提示的時間到達診室即可就診,避免排隊掛號、排隊候診的麻煩。

地理交通

周邊公交:137、140、227、23、243、245、261、278、284、292、299、43、504、513、513支線、517、518、53540、541、542、545、547、548、550、562、882、大學城4線、高峰快線23、高峰快線26、夜13、夜18、夜27、夜35、夜36、夜39、夜40在華僑醫院(潭村)站下車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