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安門內街道

廣安門內街道

“廣安門內街道”簡稱為“廣內街道”,位於北京市宣武區境中北部。

基本信息

簡介

廣安門內街道廣安門內街道

“廣安門內街道”簡稱為“廣內街道”,位於北京市宣武區境中北部。北起西便門護城河、宣武門西大街與西城區接壤;南至廣安門內大街與牛街街道相連;東起宣武門外大街與椿樹街道相鄰;西至西護城河與廣安門外街道隔河相望。在北京市城區乃至宣武區境內,廣內街道並不是大街道,但其在北京的歷史發展長河中,卻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因為這裡是北京城市的起點,是北京人最早繁衍生息的地方。

廣安門內街道位於宣武區北部。面積2.43平方千米,人口7.2萬人(2006年末)。轄18個社區,辦事處駐長椿街感化胡同3號院12號。古蹟有楊椒山祠,是康有為發動“公車上書”之地。

歷史沿革

廣安門內街道全圖廣安門內街道全圖

西周時期為古薊城,遼為南京城中心地帶,金為中都中心,1954年建校場三條、廣惠寺、下斜街、營房街道,1958年合併為廣內街道,1960年改廣安門內公社,1978年復置。1996年,面積2.4平方千米,人口9.2萬,轄槐柏樹、槐柏樹北里、槐柏樹南里一、南里二、長椿街、長椿街西里、長椿街東里、市政府大樓、西便門79號院、勝利巷、建新、廣義樓、西便門南里、商業部、西夾道、核桃園、北線閣、廣內大街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中醫研究院、新華社、後河沿、上斜街、三廟、達智橋康樂里、校場三條、五條、小六條、長椿街北、長椿街南、感化、老牆根、車子營、廣安東里、建學、誠實、市糧食公司、223號樓、宣西大街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西便門東里一、東里二、西便門西里、北京國小、市大型物資運輸公司大件一場50個居(家)委會。

行政區劃

廣安門內街道轄19個社區:西便門西里社區、西便門東里社區、槐柏樹北社區、長椿街西社區、槐柏樹南社區、核桃園社區報國寺社區上斜街社區、宣武門西大街社區、三廟街社區、校場小六條社區、康樂里社區廣安東里社區、大街東社區、老牆根社區、長椿街社區、西便門內社區長椿里社區校場社區

郵政編碼

100053 [2008年代碼]110104005:~001西便門西里社區 ~002西便門東里社區 ~003槐柏樹街北社區 ~004長椿街西社區 ~008槐柏樹街南社區 ~009核桃園社區 ~011報國寺社區 ~014上斜街社區 ~015宣武門西大街社區 ~016三廟街社區 ~021康樂里社區 ~022廣安東里社區 ~025廣內大街東社區 ~026老牆根社區 ~027長椿街社區 ~028西便門內社區 ~029長椿里社區 ~030校場社區

歷史文化

廣安門內街道廣安門內街道

北京地區的興起,始於公元前1045年,周武王分封黃帝後人於薊。《禮記•樂記》載,“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車而封黃帝之後於薊。”這個“薊”,就是北京城最早的名稱。薊之得名源於歷史上這裡存在的一座微微隆起的土丘——薊丘。據《水經注》所記和復原的“薊城位置示意圖”中看出,今廣安門內街道轄境(以下“轄境”未特別指明均指今廣安門內街道轄境)地域絕大部分,被包容在薊城城池內。著名歷史地理學家侯仁之院士於1995年為紀念北京建城3040年所撰《北京建城記》,考證薊城四界“南北九里,東西七里”,呈長方形。其西南兩牆外,為今蓮花河故道所經;其東牆內有唐代憫忠寺,即今法源寺。當時選擇此地建設北京,一則這裡距永定河盧溝渡口直線距離較近,又是永定河地下水潛水溢出地帶,使作為城市生命之源的汲水問題得以解決;同時,有薊丘的存在,地勢既高且緩,既可避開水害,又不給日常交通帶來阻隔與不便。由此足見古人的智慧和這一地區的獨到天成。

縱觀廣安門內街道2.43平方千米區域內,曾座落有唐朝至民國時期的85座大小廟宇,曾座落有薈萃八方文化精髓的97所各省會館和積聚各地文化精英的57處名人宅邸及故居;座落著一條條見證歷史的街巷胡同,更生活著保有“講禮、互助”樸實民風的老城區市民。這裡的胡同里巷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記錄著歷史的變遷、時代的風貌,並蘊涵著濃郁的文化氣息,烙下了北京社會生活的印記。廣安門內街道的街巷胡同是北京城市變遷的見證,是諸多歷史事件的見證,也是北京空竹文化發展軌跡的見證。

昔日位於轄境的都土地廟會是與隆福寺、護國寺、白塔寺、花市(火神廟)廟會齊名的京城五大廟市之一。明末清初歷史學家談遷在《北游錄》一書中,記述了他於順治十年至十三年(1653-1656)間在北京的經歷與見聞,其中就有對都土地廟及廟市的記述:“癸未,偶入斜街都土地廟,亦市期也。”每逢開市,特別是春節廟會,出售空竹和表演空竹是廟會重要內容之一,受其影響,廣安門內街道歷史上就有許多抖空竹的居民,是當時這裡街巷胡同市民生活中的一景,是北京胡同游藝的重要組成部分。

上世紀50年代,因建宣武醫院,都土地廟被拆除,匯聚於此的空竹製作和表演藝人隨之散落於京城。儘管如此,當時都土地廟眾多空竹藝人的後代或多或少傳承了祖輩、父輩的技藝,使作為民間手工藝的空竹和作為遊藝文化的抖空竹在廣安門內街道至今仍有保持,並嵌入於街道的市民文化生活。

宣武區行政區劃

宣武區轄8個街道,區政府駐白紙坊街道廣安門南街68號。2010年7月1日,正式國務院批准撤銷北京市西城區、宣武區,設立新的北京市西城區,以原西城區、宣武區的行政區域為西城區的行政區域。
街道級大柵欄街道 | 天橋街道 | 椿樹街道 | 陶然亭街道 | 廣安門內街道 | 牛街街道 | 白紙坊街道 | 廣安門外街道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