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一村

廟一村,隸屬於山東省東營市河口區六合鄉,有耕地700畝,人口721人,戶數228戶。

基本信息

村莊概況

廟一村隸屬於山東省東營市河口區六合鄉,位於六合鄉東北角6公里處,資料表明,該村有耕地700畝,人口721人,戶數228戶。

村名由來

據傳“老爺廟”原名“蕭神廟”,建於明朝萬曆年間,清朝同治年間重修,毀於1941年。
1865年陳氏由利津縣陳家莊行遷廟旁居住,居住戶陸續增多,形成村莊,人們俗稱廟神為“蕭神老爺”。村名故稱“老爺廟村”,沿用至今。

歷史沿革

1961年“老爺廟”村成立兩個大隊,該大隊命名為“廟一”大隊。
1964年因黃河水災遷到“六合村”,1965年遷到“老爺廟”村北,其駐地稱“廟一屋子”。1980年地名普查時“廟一屋子”與“廟二屋子”已經組成新的自然村,但沒有正式命名,因村位於“老爺廟”中北,1981年6月命名為“廟北村”。大隊更名為廟一大隊。

發展歷程

全村村民在黨委黨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包村組的大協助下,於2003年投資39萬元,全村用上自來水,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2004年藉助上級扶持政策,開墾荒鹼地1100畝,新造台面450餘畝,人均增加0.6畝。2002年鄉黨委政政府大力扶助村集體協助投資,總投資48萬餘元,新建柏油路1.9公里 ,未全村經濟發展帶來活力。
1958年全國普遍建立人民公社,同年10月為墾利縣羅鎮人民公社。1963年又屬蕭廟公社,64年陸續遷到六合為六合公社。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後,村黨支部帶領民眾認真貫徹落實黨在農村的一系列方針政策,1980年底至1982年,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全村土地承包到戶,結束了“生產靠隊長指揮、社員憑工分吃飯”的歷史,實現了土地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確立了農民自主經營的主體地位,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了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的逐步改善,村容村貌的不斷改觀。
1982年該村通電,2002年通公路,2003年通自來水,2007年8月通城鎮統一自來水。1984年河口區正式成立,該村劃歸河口區。1988年該村推行雙田制改革初步解決了農村剩餘勞動力多土地少的矛盾。1989年開始實行延長土地承包期三十年不變的政策。在發展農業生產的同時,該村充分發揮優勢,鼓勵民眾搞養殖業走上致富路。人均純收入由84年的1200元增至2006年的3800元。

革命烈士

閆承泉 陳錫武 楊福江 楊俊超

科級以上幹部

(含中級以上專業技術人員)
陳振鋼 陳步科 陳曉峰 董兆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