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博物館

廊坊博物館

廊坊市博物館是2005年12月31日成立的,由廊坊市政府投資3700萬修建的,館內收藏了上溯遠古,下迄近代的文物和珍貴資料,同時也承擔了向市民和外來遊客展示廊坊建設歷程的使命。博物館風格與周圍文化中心的建築相得益彰,博物館外的廣場上,一座假山卻十分惹眼,上面寫著“規劃即出,執法如山”,當地人說這是“規劃石”,目的是提醒歷任市領導規劃即出便要執行,不能朝令夕改,市長在講話中也一再提到這塊寓意深刻的石頭,一則提醒市領導正確的規劃只有堅持下去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再則也起到讓百姓監督的作用。於是,幾乎每個來廊坊的人都要被帶到規劃石來轉一圈,這便成了廊坊一處特別的景致。

基本信息

(圖)廊坊博物館廊坊博物館

廊坊博物館於 2004年3月20日 開工建設, 2005年12月31日正式對公眾開放。

廊坊博物館占地10000平方米,建築面積7600平方米,主體三層,局部四層。完全按照國家對博物館建築規範要求進行設計施工,投資3700萬元。博物館外型設計莊重典雅,凝鍊大方,總體風格與廊坊文化藝術中心的優美環境相融合;與圖書館和即將興建的大劇院建築格調相統一。博物館內部設有4個固定展廳和2個臨時展廳。另外,還設有學術報告廳、休閒區、貴賓廳等各種附屬設施。

廊坊博物館是一座綜合性博物館,是我市文物、文化藝術品、標本的主要收藏機構、宣傳教育機構和科學研究機構。館藏文物上溯遠古,下迄近代。

展覽內容

(圖)廊坊博物館廊坊博物館

廊坊的足跡——歷史文物陳列展

義和團運動在廊坊——廊坊大捷

廊坊市經濟社會發展成果展

館內展品以本區域內歷史遺存的文物、文獻史料及研究成果為基礎,重點展示了廊坊歷史文化的發展軌跡。三樓兩個展廳展示的是廊坊地區義和團運動,重點突出的是廊坊大捷;二樓兩個展廳展示廊坊通史 ; 一樓兩個展廳現展出《廊坊市經濟社會發展成果展》。廊坊博物館是展示廊坊歷史文化的視窗、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和全市文化藝術交流的中心。

隆福寺長明燈樓

(圖)廊坊博物館廊坊博物館

廊坊隆福寺長明燈樓是已知最早帶紀年刻銘的唐代石燈,形體巨大,內容豐富,史料價值極高,在唐代石燈中絕無僅有。現為廊坊博物館鎮館之寶。

在廊坊博物館正門大廳中央矗立著一尊石刻 , 它是已知最早的帶紀年刻銘的唐代燈樓。燈樓是寺院供具之一,雕制於垂拱四年(公元688年,當時正是我國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則天時代)。漢白玉石質,由壼門方形座、覆蓮圓座、等邊八角形石柱、仰蓮托盤組成,通高 3.4 米 。 石柱雕飾分為三部分:下部各面刻尖拱龕,龕內浮雕伎樂,其中六面或跪或坐於須彌式蓮花座上,演奏笛、琵琶、排簫等樂器,兩面為手持長練的舞姿伎樂;石柱中部正面篆書題額“大唐幽州安次縣隆福寺長明燈樓之頌”,頌詞後鐫刻有及功德主姓名、官銜《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燃燈偈》、《知燈偈》;石柱上部每面雕雙層尖拱龕,龕內雕佛像一尊,總計 16 尊。仰蓮托盤上部鑿平,刻有凹槽兩道,中心鑿圓形淺洞,根據同時期石燈形制和燈樓托盤上的卯結構來分析,石燈上部應有燈室。與同時期的石燈相比,這件長明燈樓雕刻手法精細嚴謹,風格莊重樸實,是珍貴的唐代石刻精品;另外,石燈的石柱上既雕有佛像、伎樂又刻有經文、偈文、頌序、頌詞等內容,這在唐代其他石燈中是沒有的。它不僅是研究唐代政治、宗教發展狀況的珍貴資料,也為考證唐代幽州地理和安次縣建制沿革提供了有力依據。

參觀須知

(圖)廊坊博物館廊坊博物館

開放時間:

每周二至周日 上午: 9:00 — 12:00;下午: 14:00 — 17:00

閉館前30分鐘停止入館

每周一全天閉館

交通路線:

地址 : 廊坊市和平路238-1號

乘車路線: 乘 8 、快 12 路到體育館站下車,文化藝術中心院內。乘 14 、 16 路到文化藝術中心站下車。

駕車路線: 和平路與北外環西北角。

參觀辦法:

普通觀眾可直接在開館的任何時間免費入館參觀。

學校、會議等社會團體或遊客團隊(20人以上)參觀須提前24小時來人來電預約,並按預約時間,入館參觀。

預約電話: 0316-2228012

導覽服務:

免費講解服務:每周六、日上午 10:30 ,下午:3:30 提供免費定點講解。

語音導覽服務:利用攜帶型語音導覽該系統介紹陳列中的文物精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