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市同安區新民中心國小

廈門市同安區新民中心國小

廈門市同安區新民中心國小位於同安區新民鎮烏塗村,地處同安工業集中區,創辦於1920年,積澱了深厚的底蘊,是“福建省農村示範校”、 “廈門市文明校”、“廈門市課改基地校”、“廈門市心理健康實驗學校”。

基本信息

學校概況

發展為本,心理致勝發展為本,心理致勝

新民中心國小秉承“發展為本,心理致勝”的教育理念,恪守“以人為本,發展未來”的辦學宗旨,提出了“校園和諧,全面發展”的辦學目標,形成了“積極向上,和諧共進”的校風,“愛心、熱心、慧心”的教風和“樂學、好學、善學”的學風。校園環境優美,由四幢連體的教學樓組成,可容納36個班級學生。現有學生一千多個,教師隊伍結構合理,有市學科帶頭人4名,市級骨幹教師10人,區“十佳教師”2名。自2000年至今,十年磨一劍,學校堅持不懈地走在心理健康教育探索之路上。

1、創設良好環境,促進和諧發展。學校注重創設良好的心理環境,成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開闢心理文化長廊,編輯心理健康小報,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師生的心理潛能。

2、心育校本課程,潤物細無聲。心理課堂開通兩條通道,一是校本課程通道,組織一線老師自主開發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校本教材《心舟》,由福建教育出版社正式編輯出版,列入福建省地方課程教材系列。二是打通心育通道,堅持課前一分鐘心理訓練,開發了適合小學生的心理操,操作簡單易行,活動輕鬆活潑。

3、首創社區服務,走出校門的心育。學校創新心育方式,將心理健康教育向社會延伸,在同安工業集中區烏塗商業街成立了福建省首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站,每周周末在工作站提供心理諮詢志願服務,擴大心理健康教育的服務半徑。

4、精心培訓教師,打造心育團隊。學校積極創造條件,讓心育老師先後踏至北京、蘭州、大連、惠安等地學習、交流,打造出多支心理健康教育骨幹隊伍:課題研發小組、教材開發組、成果推廣團隊、心理輔導團隊。

榮譽

新民之‘新’,關鍵在‘心’,心的改變,是本質上的改變。新民中心國小這十年的心育探索之路,是一條自主創新的路,是一條從“心”生髮的路,學校先後榮獲“全國心理健康教育優秀實驗學校”、“‘健康杯’心理健康教育先進學校”、“廈門市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先進學校”等稱號。《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廈門晚報》、《廈門商報》、福建電視台、廈門電視台等多家媒體都進行了報導。

新民中心國小成為中科院心理課題科研基地新民中心國小成為中科院心理課題科研基地

新民中心國小成為中科院心理課題科研基地

心理教育科研基地心理教育科研基地

2010年2月8日,經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中國教育學會“十一五”科研規劃課題總課題組批准,該校成為《學校心理教育體系的理論建構及心理技術在教育中的運用》課題心理教育百校工程科研基地,承擔子課題《心理學視角下,有效課堂教學基本理論及可行性策略》研究任務。這標誌著新民中心國小在學校教育科學研究與探索中又邁進了十分可喜的一步,對地處大開發、大建設前沿的新民學區而言,在做大做強學校,為工業集中區提供優質教育配套方面有著極其積極的影響。

參與研究中國教育學會“十一五”研究規劃課題的子課題參與研究中國教育學會“十一五”研究規劃課題的子課題

多年來,新民學區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以科研課題實驗為主,積極主動地先行先試,心理實驗課題研究工作走在全區的前列,本次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促進研究中心主動邀請我校參與研究中國教育學會“十一五”研究規劃課題的子課題,合作開展此項為期三年的課題研究活動。

2010年5月14日新民中心國小舉行課題培訓,市教科院心理教研室主任胡勝利做了題為《學習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和實踐》的專題講座,新民學區各校教導主任、“同安工業集中區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站”輔導老師、近兩年畢業的新教師參加了培訓。胡老師主要從心理學的使命與心理健康教育、學習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務、心理教學目標等方面深入淺出地闡述。

以科研為先導,以教學為中心,課堂教學中注重學習方式的最最佳化組合,注重發掘學生的潛能。該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並不是為心理教育而心理教育,不求總結高深理論,不游離於課程改革之外,要育其心,還要促其學,要從心理的角度探索教學方式的最佳化、學習方式的最佳化,激發每一個學生的心理潛能。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中央、市、區專家領導的指導、引領下,在廣大實驗老師的不懈耕耘下,新民中心國小將成為名副其實的心理教育科研基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