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款霽紅天球瓶

康熙款霽紅天球瓶

文物歷史霽紅瓷是明朝形成的一道彩釉瓷器,其中紅瓷包括永樂年間之“鮮紅”、宣德年間之“霽紅”,均屬銅紅釉類。 紅瓷至清,再次興起,以康熙年郎窯紅為最。 天球瓶是瓷器中比較美觀的器型,其釉除紅色外,還有青花、五彩、粉彩等。

文物簡介

康熙款霽紅天球瓶高31.1厘米、口徑8.7厘米、胸徑70厘米、底徑13厘米。除底部四周有明顯的窯痕外,該瓶品相好,釉水足,顏色艷麗,紅釉表面布滿了細小的開片,底部有火石紅的圈痕。
康熙款霽紅天球瓶

文物歷史

霽紅瓷是明朝形成的一道彩釉瓷器,其中紅瓷包括永樂年間之“鮮紅”、宣德年間之“霽紅”,均屬銅紅釉類。銅紅釉始於宋鈞窯窯變,通過還焰技術,將氧化銅轉變為游離態銅,均勻分布於釉藥中,將金屬銅轉化為膠液狀態。明宣德時,景德鎮龍缸窯擴建,以青花瓷而名。但除青花外,更有獨創之霽紅色瓷器,即“祭紅”,乃祭郊壇用品,創於宣德年,故也名“宣燒”,或“霽紅”,取其雨過天晴之霞霽之色。其色甚為鮮艷,且帶有寶石光澤。一名“積紅”,又名“醉紅”,復名“雞紅”,或“際紅”,蓋因市人相傳遂致差異。
紅瓷至清,再次興起,以康熙年郎窯紅為最。郎窯,康熙年江西總督郎延佐所造。其紅色者,名紅玉,與宣德祭紅相匹,紅艷絕倫,流傳至西洋,法人稱之為Sang de Boeuf?牛血),喻其色紅如牛血,亦為傳世佳品。至乾隆年仿宣德霽紅、礬紅、釉里紅等出現,終使紅瓷再一展光彩。
天球瓶是瓷器中比較美觀的器型,其釉除紅色外,還有青花、五彩、粉彩等。時至今日,它仍是收藏愛好者所追求的目標。官窯的天球瓶只能在大型的拍賣場上才能見到,一般的藏家只能與民窯有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