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五彩刀馬人大盤

其中有一種可稱為“刀馬人”圖案的大盤,更是康熙五彩的典型作品。 “刀馬人”應為康熙中期民窯五彩所廣泛採用的一種裝飾。 後人把康熙五彩和雍正時盛行的有柔軟感的粉彩瓷器相對比,稱其為“硬彩”。

詞語注音

點擊查看大圖
【名稱】:康熙五彩刀馬人大盤
【類別】:瓷器
【年代】:清康熙年間
【文物原屬】:
【文物現狀】:
簡介】:

相關資料

【相關資料】:
釉上五彩瓷器以色彩鮮艷、風格簡練而受到人們的青睞。釉上彩瓷器的雛形可以上溯到宋代的磁州窯。磁州窯所燒造的眾多品種中有一種白釉釉上紅綠彩,這是磁州窯乃至整個宋瓷中比較名貴的品種,到了明代正式形成五彩這一品種。至今保持完整的早期明代五彩瓷器,要數宣德年間的五彩高足杯,為官窯器,底部有“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現收藏於西藏釋迦寺中。
清代康熙年間,五彩瓷器的發展到了頂峰時期。品種之豐富,造型之精美,圖案之新穎,色彩之醒目,均達到前無古人的地步。其中有一種可稱為“刀馬人”圖案的大盤,更是康熙五彩的典型作品。“刀馬人”大盤的口徑一般在30厘米以上,高5厘米左右,口沿微微外撇。“刀馬人”應為康熙中期民窯五彩所廣泛採用的一種裝飾。以刀(兵器)、馬(戰馬)、人(武士)三個主題來描繪《三國演義》、《封神榜》等古典小說中的戰爭場面,有著濃重的民族風格和民間氣息。器物所繪人物的畫風深受明末著名畫家陳老蓮的影響,線條沉著勁練,形象奇傲古拙。它以紅或黑色勾勒人物、馬匹、旌旗、山石的輪廓,然後用平塗的方法敷以紅、黃、綠、藍、紫、黑、金等各種耀眼的色彩,其中帶有金彩的一般為比較名貴的品種。後人把康熙五彩和雍正時盛行的有柔軟感的粉彩瓷器相對比,稱其為“硬彩”。尤為一提的是,康熙五彩中的藍色與明代五彩中的藍色迥然不同,它以釉上藍彩取代了明代的釉下青花,這一發明省工省時並達到了更佳的藝術效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