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侖,C.A.de

庫侖,C.A.de

庫侖(Charlse-Augustin de Coulomb 1736 --1806),漢語譯為:查利·奧古斯丁·庫侖。法國工程師、物理學家。1736年6月14 日生於法國昂古萊姆。1806年8月23日在巴黎逝世。

庫侖,C.A.de

正文

庫侖,C.A.de法國工程師和物理學家。1736年 6月14日生於昂古萊姆。他的最大貢獻是在研究靜電力和靜磁力方面的成就。
庫侖在中學時期就愛好數學和物理,後來在梅濟耶爾進工程學校,1761年畢業,入法國兵工團任技術軍官,三年後又被派往加勒比海法屬馬提尼克島擔任建造波旁要塞的工程師。1772年回國,從此開始科學研究工作,1781年被選為法國科學院院士。1806年8月 23日在巴黎逝世。
庫侖先在套用力學,如結構力學、梁的斷裂、磚石建築、土力學、摩擦理論、扭力等方面做了許多工作,他也是測量人在不同工作條件下做的功(人類工程學)的第一個嘗試者。由於這些卓越成就,他被認為18世紀歐洲偉大工程師之一。
1773年法國科學院懸獎徵求改進船用指南針的方案,庫侖就在此時開始轉而研究靜電力和靜磁力。他注意到以往把磁針軸托在細小支點上不免要受到摩擦力的影響,就改用頭髮絲或蠶絲把它懸掛起來以消除摩擦所引起的誤差。這一改進使他獲得了1777年法國科學院的獎金。他同時還測得作用在細絲上的扭力與磁針偏轉的角度成正比,從而能計算磁力的大小。這就使他提出了一種可以精確測量微小力的扭秤。

庫侖,C.A.de庫侖,C.A.de
為了用扭秤測量磁力,庫侖還對金屬細絲(懸絲)的轉矩進行了許多理論和實驗研究,並於1784年提出了細絲中轉矩的正確公式

庫侖,C.A.de

式中M為轉矩,μ為扭轉係數,Θ為扭轉角,d和l分別為細絲的直徑和長度。1785~1789年間他用扭秤非常精確地測量了靜電力和靜磁力,並總結出一條現稱為庫侖定律的著名定律,即靜電或磁的吸引或排斥力都與距離二次方成反比。
在對電學和磁學的研究方面,他還提出過帶電物體因漏電而損失電量的衰減公式和分子的極化模型等。而極化模型又是以後A.-M.安培出分子電流的重要思想基礎。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